分卷閱讀588
淡風輕的微笑。 這微笑透著胸有成竹——似乎人世間并沒有什么事,能難倒正在這樣笑的七娘子。 # 四房兩口子很快就進了夢華軒。 和屋內凝重的氣氛格格不入,兩口子臉上都帶了掩不住的喜氣,四少夫人更是無視平國公的臉色,把笑容掛在了唇邊。 見到平國公,她也只是輕輕地福了福身,就站直了身子。 平國公心情本來就不大好,見到四少夫人這樣輕浮,哪有不生氣的,正要開口也數落她兩句,四少爺已經搶著道,“爹,我剛從衙門里回來,就聽說今兒莫氏身子不舒服,請了大夫來扶脈——” 他話才出口,平國公頓時就換了臉色,眾人也都明白過來。 果然,四少爺接著就道,“大夫說,是莫氏有喜了!” 他一向不茍言笑,此時國字臉上不禁也眉飛色舞起來,似乎有不識眼色之嫌,眾人卻都并不介意,連大少爺和大少夫人都一下活了過來,圍住了兩夫婦,一口一個恭喜:以四少爺的年紀,這第一胎,已經算來得很晚的了。 見四少爺已經報喜,四少夫人更是笑逐顏開,握著四少爺的臂膀,沖七娘子和五少夫人笑道,“年前你們四哥陪我去潭柘寺求子,當時得了一張符并幾句指點,沒想到如今算算日子,就是上香后沒有一個月內有的。你們還不快拉著五少爺、六少爺去求了子再說?” 她顯然并不知道之前屋內的情形,這幾句話說出來,倒是把尷尬打散,七娘子和五少夫人是何等樣人?都紛紛道,“好,借四嫂的好意頭,我們也一定去參拜?!?/br> 平國公自然也就跟著下臺,他捋著胡須,點頭笑而不語,望著這一團熱鬧,半日才咳嗽了一聲,“既然莫氏有了身子,這一向的忙碌,你就不要跟著摻和了,還是在慎獨堂好生休養為上?!?/br> 這一句話,就把眾人的注意力都拉到了眼前的‘喪事’上。 四少爺頓時收斂了喜色,低聲問了五少爺幾句,四少夫人這邊,自然也有人為她介紹情況。這兩人聽了,四少爺還沒說什么,四少夫人就已經道,“于平從前說起這些事,倒是不大在乎長相,但是她一貫是看重誥命的人,恐怕……這件事,還是要問一問她本人的意思?!?/br> 她現在有胎兒護身,平國公自然不存考校敲打之意,何況四少夫人的回答中規中矩,也顯得她和于平的確走得比較近:四少爺看著她的眼神,就親昵了很多。 于是眾人議定,于翹的喪事還是以簡薄迅速為主,借口青年夭折不敢大辦,只是在家中停靈七日便下葬,一應事由,便由七娘子主辦,五少夫人和大少夫人協辦,四少夫人安心養胎不必出面。又說定先遣人向范家報喪,婚事之說,要等范家的意思,如若范家也有意娶于翹的meimei為代替,那么再來問一問于平和于安的意思。 因還有向許夫人報信,和太夫人說明真相等雜務需要安排,等到事情終于安排妥當,已經是過了初更,平國公便催促眾人回房,一群人出了夢華軒,便頓時四散。 四少爺和四少夫人走在最前頭,四少夫人滿面笑容,和四少爺喁喁細語,似乎并不以于翹之事為意,只是一心一意地關心自己房重點喜事。大少爺和大少夫人就跟在他們之后,腳步迅速,好似后頭有狗在追。 五少爺一臉的忐忑,看了看這兩對夫妻的背影,又看了看五少夫人,五少夫人卻似乎一點都不著急,她依然不緊不慢,和六房并肩而行。 她不著急,七娘子自然更不著急。這一對怪異的四人行,便一直走到了甬道盡頭,七娘子才甜笑著關心五少夫人?!疤旌诼坊?,五嫂慢些走,仔細叫小鬼兒拽了你的腳后跟!” 這是京城俗話,說人摔倒,是小鬼兒拽腳后跟玩。七娘子在這時候說出來,當然是意在言外。 五少夫人也就嫣然一笑,“六弟妹真是做主母的料子,關心我們哥哥嫂嫂,倒像是關心自己的弟弟meimei,真是事必躬親,你就放心吧,五嫂畢竟是你嫂嫂,這路該怎么走——” 她話還沒有說完,七娘子已經一拉許鳳佳,兩人拐過彎不顧而去,竟似乎是沒有聽到五少夫人的回話。 即使是以五少夫人的修養,依然禁不住氣得變了顏色。 她恨恨地望著七娘子的背影,忽然神色一動,又尋思了半日,這才微微一笑,轉過身也挽住五少爺,同他一道在黑黝黝的甬道里漫步了起來。 五少爺就好奇地打量著她的臉色,過了半晌,才低聲道,“怎么我看你反而像是挺高興的?” 五少夫人噗嗤一笑,卻沒有答他的話。 263心魔 既然已經定下了基調,要讓于翹‘水痘去世’,接下來的事該怎么辦,府里的上層們,心里也都是有數的。 就在第二天夜里,小湯山來人報信,內堂云板四響:于翹就在當天向晚時分,因為水痘發作高燒不退,在小湯山別莊咽了氣。 “都說這第二次發作是最兇險的?!痹S夫人的眼圈就沒有干過,眼看著要沒了淚水,拿手絹揩揩,眼圈兒就又紅了?!拔蚁胛沂浅鲞^水痘的人,就由我來看護是最好的了——免得這家里的老老小小,哪一個是沒有得過的,萬一傳染上,豈不是更難辦?沒想到就去得這樣快,早上去看還只是高熱,到了傍晚就咽了氣……” 來奔喪的族內人連忙就上前勸慰,“這就是命,沒有過人已經是最好的了,眼看著府里的孩子們,還都沒有發過豆子呢……” 以大秦的醫療條件,一個女兒家出痘夭折,簡直是太正常不過,許家的大姑娘和四姑娘都沒有養大不說,就是七娘子掌家這半年以來,親朋好友家里也有過幾次喪事,不是老人家去世,就是年幼的孩兒們夭折。有的年紀更小的,根本連親朋好友都不會告訴,悄悄地下葬了也就是了,蓋因沒有養大,本來就是福薄之兆,死者家屬是唯恐再大事張揚,損傷死者福氣,使得靈魂來世都無法投胎,因此越是年紀小,喪事的規模也就越小——其實說穿了,也不過是因為當時幼兒夭折乃是司空見慣之事,如果當作一件事張揚起來,則年年月月都有白事,人情往來過于頻密,實在是麻煩罷了。 以于翹的年紀,雖然說不上是孩童,但少年夭折是絕對算得上的。且太夫人又因為悲傷過度,‘病’了,許夫人身子骨也不好,四少夫人要養胎,也不能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