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0
來!跟著沈清約出來? 顧攸寧很是生氣,若不是童德言跟著沈清約出來,他便不會這么尷尬吧!若是童德言早上跟著他一起出來,也不會這么尷尬了,可是如此一來,他便不會知道沈靜好已經回到了隨州。 想到了沈靜好,顧攸寧的思緒又轉了回去,想著沈靜好巧笑倩兮的模樣,顧攸寧的臉驀然的燥熱起來,他一咕嚕從地上站了起來,然后在房中不停地走走停停,想著當靠近沈靜好的時候,他能聞到她身上淡淡的清香,當沈靜好說話的時候,他能看到她神采飛揚的樣子,當他看著沈靜好的時候,他能聽到她好聽的聲音叫著“攸寧哥哥”,那份繾綣的涌動,讓顧攸寧有些焦躁也有些甜蜜。 靜好果真好看而且還很有才情!想了許久,顧攸寧終于得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覺得這樣的沈靜好應該能夠得到更好的,于是剩下的時間,他又在房中不停的徘徊,想著今日在市集上看到的東西,哪些能配的上沈靜好的這般美好,想來想去,又覺得沈靜好生活在京城,什么東西未見過,他又沮喪起來,后來沮喪完了,他又因沒有銀子的事情發起愁來,他家的生活拮據,自是沒有多余的銀子能夠供他來去揮霍,可是他心中卻又一個堅定的念頭,便是一定要送給沈靜好一個歡喜的東西, 愣是繞暈了,顧攸寧也沒有想出一個思緒來,尤其看著家徒四壁,他的沮喪越發的沉重。 晚上的時候,當李桃源面帶喜色的來到顧家的時候,顧攸寧的眼前一亮,終于想到了一個可以快速賺銀子的事情,他向李桃源說出了想要寫字去賣的事情,李桃源先是一訝,然后很是體貼的想到,他終于可以放下書生的面子而去為五斗米折腰了,為了鼓勵顧攸寧,李桃源十分大方的將自己的一個客人介紹給了顧攸寧, 然后顧攸寧滿懷激情的寫寫畫畫了一夜,才烏黑著眼睛給了李桃源,那李桃源將那五兩銀子送給了他,他掂著沉甸甸的銀子,忽然感嘆道,那些君子情懷也不是那么的重要。 顧攸寧先是拿著銀子給鄭氏買了一件合體的衣裳,然后又給顧家大伯抓了一些草藥,然后又跑去了姑娘家常去的那些店里去看了一些好看的珍珠,詢問了一下價錢,當得知還需要不少的銀子的時候,顧攸寧又沮喪的出來了。 然后又悶著頭在房中寫寫畫畫,而拿到攸寧給買的衣裳的時候,鄭氏眼睛有些微紅,卻又勸導,莫要因為這些耽誤了讀書,還問了有沒有給德言做上一套,那顧攸寧似乎才反應過來,然后顧攸寧只是安撫了鄭氏,德言節儉習慣,并不喜歡那些衣裳,鄭氏想著德言平常穿的也是極為的樸素,又說了幾句,買了她自是歡喜的話,顧攸寧這才又去了成衣店買了一件姑娘的衣裳,去看了童德言,誰知,童教學說,德言跟著張氏去了外祖母家,顧攸寧將衣裳放到了那里,便走了, 而童教學看著那件衣裳,皺了皺眉又松開了,沒有說話。 那沈家的幾個姑娘,因喜歡唱詩,飛花令之類的,所以在七夕節之后,又舉辦了幾次這樣的詩友會,平時一向并不熱衷的顧攸寧破天荒的每次都有參加,這讓李桃源有些莫名其妙,那沈靜安卻是不置可否的搖了搖頭。 過了沒幾日,便要到了沈香的生辰,沈家里里外外的忙的很,尤其是沈清約,他更是從早忙到晚上,每一個細節都要仔細的查看,這些都讓沈香感覺欣慰,總覺得兒子縱然淘氣了些,可是快要成親了,便十分的穩重起來,跟童家的姑娘也斷了聯系,因此沈老爺越發的對那曾楚水滿意至極,尤其最近他收到了jiejie的家書,說的京城有些動蕩不安,皇帝身染重疾,劉皇后的勢力越來越強盛,那丁大人在劉皇后面前十分的深得人心,丁大人又跟她已故的姐夫是好友,他jiejie信中便是告訴他,待到清約成了親,要到京城來,縱然沒有考上科舉之類的,也可以在借用丁大人的名聲,謀個文職來當上一當,光耀門楣。 沈香年輕的時候,曾經學著孔老夫子游學了許多地方,可是如今當他感受到身體有些不適的時候,他又像是幡然悔悟似的明白了,有些事情還是跟著官爺好做事,所以他傾心于做善事,也傾心于將自己唯一的兒子送上高位,去光耀門楣,投靠京城是其一,傍上曾家是其二。 而那些儒家的東西,只有入了高位,不是才能得以更好的弘揚嗎? 沈香的一番思索,很是透徹明白,他得知幾百年前的老夫子游歷各國的最后又返回杏壇,也離不開官者的宣揚與教化。 正像大秦的時候,焚書坑儒,又如今朝的獨尊儒術,儒學的興衰皆離開當朝者的一番作為,他想借著這股東風,為老夫子的人文出一份心力,而這個能傳承的人,便是他的兒子,沈清約。 第69章 生辰 農歷七月二十,是隨州沈家老爺沈香的四十五歲生辰,因沈香樂善好施,又廣交友人,因此這日,天剛灰蒙亮,便有客人趕著過來賀壽了,沈家的前院從兩個月前便騰置出來,專門為了這次的生辰,而沈清約也很是認真的熟悉著每一個到訪的客人,并按照沈香的囑咐安排在相應的廂房內,雖是離那七夕不過十幾日的功夫,沈清約卻也清瘦了不少,無人的時候,也越發的冷漠。 大夫人看在眼里,卻沒有吱聲,然后問了身邊的丫鬟, “曾姑娘現在在哪里?” 那丫鬟乖巧的道, “可是在二夫人院中跟兩位小姐說話呢!” 大夫人想了想,道, “你去把我早上熬的粥送過去,然后告訴曾姑娘,說是大少爺還未吃飯,可是要她麻煩她去一趟?!?/br> 大夫人大家閨秀,娘家也是一個望族,偏生她對曾楚水十分的好,因為在她看來,縱然自己的兒子長得不錯,做起生意也風生水起,可是對于一個書香世家來說,這還不夠,那便是顯赫的曾家。 她的兒子雖不是不學無術,卻也不是那走科考的人,這對于沈家來說,無疑是一大缺憾,她不需要這個缺憾,她需要的是錦上添花,哪怕添這朵花的人是曾氏的娘家。 娘家人又能怎么樣?不也是出嫁從夫嗎? 大夫人想著自己大半輩子以來,跟著沈香過了十幾年歲月靜好的日子,雖然沒有未柴米油鹽cao過心,卻也曾琢磨過舉案齊眉的幸福,曾氏比她還要小上兩歲,可是因為沈靜好的緣故,愣是跟沈香過了幾年的別扭日子,容貌上自是有些憔悴,哪怕最近幾年小靜安的長大安撫了曾氏的心緒,可是心中有結,難以解開,尤其現在沈靜好回來暫住,跟曾氏之間的那種疏離,讓曾氏越發的受傷,因此還未到沈香的生辰,便有些郁郁寡歡的。 她喜歡曾氏,可她也羨慕童家的相守以沫。 大夫人思緒萬千的想著一些陳年的舊事,想著想著便又想到了童家姑娘那里,那童德言雖不是跟著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