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
書迷正在閱讀:浪蕩江湖之暗相思、給妖怪當月老的日子、16 Summer、冷漠大俠和他的小跟班、小妖蘇小兜、他的小心肝、(綜同人)朝花夕拾、世子,請不要說話、[紅樓]位面商人賈蓉、(紅樓同人)賈家庶女紅樓
的,現在,她們跪在他的腳下,對他行皇宮的大禮,這就代表著:他真正地取代了崇禎,成為她們心目中的天子。她們,是第一批真正將李自成送上皇帝寶座的人,是最早將李自成當作一位皇帝來叩拜的人。因此這一刻對于李自成來說,幾乎具有登極稱帝般的非凡意義。 他懷著極為復雜的近乎感恩的心情看著宮女們艱難地攙扶長平公主,卻幾次都扶不起來,倒把長公主折騰醒了,"嗯"地一聲,雙眸微啟,略略回望,又重新閉上,不知是痛是哀,長長嘆息一聲。那幽細的一聲嘆息鉆進李自成耳中,不知為何,他只覺心頭一熱,忽然俯下身去,雙臂一用力,將公主打橫抱起,和藹地命令宮女:"帶路吧。" 宮女忽然又重新哭泣起來,再次叩下頭去,口呼:"謝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自成知道,這一次的謝恩又與剛才不同,剛才她們是感謝龍恩浩蕩饒了她們的命,這次卻是感佩于一代德君的親切仁慈。懷抱著長平長公主,讓他心中有種異樣的感覺,仿佛自己抱著的是整個傾覆了的大明王朝,抱著崇禎轉交給自己的傳國御璽,抱著一個全天下最高貴又最可憐的珍寶。當他把這珍寶放置到錦榻上時,他幾乎有些不舍得放手,似乎想多抱她一會兒,就這樣一直抱著她,共同坐上金鑾寶座。 "大王。"親兵興奮地跑進來稟報,"報告大王。" 李自成一驚,回過身來,似乎頗不高興這兵士的沒規矩,這里是皇宮啊,是長公主的寢宮,怎么容許一個農民兵隨意進出,大呼小叫,豈非褻瀆金枝玉葉? "應該說報告皇上。"宋獻策察言觀色,早已猜透了大王的心意,及時下命,"以后,要稱皇上。" 那親兵一時腦筋轉不過來,糊里糊涂地答應著:"是,報告皇上,狗皇上找到了。" "胡說。"宋獻策哭笑不得,假意踢那親兵一腳,訓斥道:"皇上在此。那崇禎已是廢帝,快說,廢帝現在哪里?" 那親兵更加糊涂,卻也知道"狗皇上"這個詞再說不妥,只得含含糊糊地稟報:"找到了,就在后頭萬壽山下,已經吊死了。" "死了?"李自成不禁唏噓,進京以來,不知想象了多少種親眼見到大明皇帝的情景,想過要羞辱他來揚眉吐氣,也想過要禮遇他來顯示大度,而惟一沒有想到的,就是竟會面對他的死亡。他剛剛才抱過他的女兒,把她親手抱到鳳床上;他還想過要坐在龍椅上,和藹可親地接見崇禎,讓他也恭恭敬敬地說"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他想可以饒崇禎不死,把他養在宮里,做個下棋聊天的老友,閑時發發上朝理政的牢sao,品評一下他留在宮中的那些宮娥,不高興的時候就打他一頓來出氣……他還沒有想清楚到底要拿崇禎怎么樣,他居然主動死了。崇禎死了,這是真的嗎? 萬壽山上,萬壽亭前,一株比人身高不了多少的海棠樹下,橫躺著大明皇帝崇禎的尸體,散發赤足,以布蒙面,只穿著白綾暗龍短襖,衣襟上血書兩行大字:"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不敢終于正寢。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 看著崇禎的尸體,李自成才真正地相信,他是死了。 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是真的死了。他的嘗遍珍饈美味的舌頭丑陋地吐在金口玉牙之外,他的裹盡綾羅綢緞的龍體如今捉襟見肘,他的掌握天下人命運的玉手無奈地扎撒著,他的踏在四海疆土上的國足赤裸著擺蕩在冷風里,他死不瞑目,卻無語問天,只好以一方白布遮住龍顏。他的死,宣告了歷時二百七十年的大明的滅亡,肯定了農民起義軍大順的勝利;他臉上的白布,就是敗兵的降旗,也就是自己的加冕書;他死了,以死來表示最后的微弱的抗議,來拒絕面對亡國之辱,來逃避對新君俯首稱臣。這是寧死不降,崇禎這個亡國之君,到底用死亡來保留了他最后一絲尊嚴,也還終不失為一國之君啊。 一聲嘶啞難聽的怪叫傳來,李自成抬頭仰望,看到一只烏鴉盤旋在頭頂,仿佛在覬覦著崇禎的尸體。接著,又一聲鴉鳴來自天際,是另一只烏鴉在呼應。越來越多的烏鴉從紫竹院的方向飛過來,越飛越近,越聚越多,仿佛全天下的烏鴉都趕來了,幾乎彌蓋了整個天空。它們,是聞到了死亡的血腥味,來分食崇禎尸體的嗎?還是來為他做最后的送葬? 崇禎,這個大明的末代皇帝,難道就要這樣成為烏鴉的晚餐,死無葬身之地? 烏鴉,竟會是大明的帝王陵? 李自成起義以來的最高目標,就是直搗黃龍,取崇禎而代之。騎馬入城之際,他原本躊躇滿志,趾高氣揚,然而在城門口折箭,將他的一團高興逼住,無法張揚;而后宮里死傷無數的慘狀,更使他怵目驚心;現在,眼看著畢生大敵就躺在自己的腳下,披頭散發,衣不蔽體,死得毫無體面,他非但不覺得高興,反而生起無限悲憫之情,不愿意他的尸身再受侮辱踐踏。 烏鴉的翅膀遮天蔽日,萬壽山被籠罩在一片陰暗之下,李自成環視四周,凝思良久,長嘆一聲:"他到底是個皇上,不能讓他就這樣曝尸荒野,葬于鴉腹,宋軍師,傳我的令,將他厚葬吧。" 劉宗敏不以為然地說:"厚葬他?鞭尸示眾還差不多。這個狗皇帝讓我們受了多少輩窮,多少年苦,這樣就死已經太便宜他了,還把他厚葬?不如就扔在這里,讓烏鴉撕碎嚼爛得了。" "不可。"說話的又是宋獻策,"皇上登基之初,最重要的就是安撫民眾,收服人心。這崇禎在前襟上寫著"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如果我們真的將他裂尸踐踏,豈不是自認為賊了嗎?何況他雖是一介昏君,然而臨死也還會顧念百姓,正可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越是認定我們會分裂尸身,我們就越要反其道而行,將他厚葬,這就證明皇上才是真正的天子仁君啊。" 李自成點一點頭,只覺宋獻策的這句話深合心意,遂振作精神,一字一句:"傳令下去,警示三軍:軍兵入城,有敢傷一人者,斬;并張榜安民,告示:"大師臨城,秋毫無犯,敢掠民財者,即磔之";再將崇禎的尸體與周皇后一起移出宮禁,妥善停放于東華門外,聽憑祭拜,不要阻攔。" 說到這里,他的眼神中忽然掠過一絲溫柔,聲音低沉下來,"還有,別忘了吩咐大夫,好好替長公主診治,我明天再去看她。" 吳三桂的軍隊在山海關已經駐守整整五年了。自從崇禎十二年,薊遼總督洪承疇將他提升為遼東團練總兵官,他就一直率領四萬兵卒駐守寧遠,力抗清軍。松錦一役后,山海關附近的中后所、前屯衛、中前所盡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