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07
立在落雪的臺階上,微笑著等他們。 言玉今日還是請了一位客人的,他在宮中等了等消息,鄭翼說是要自己去見鄭湛最后一眼,他想著或許會回來的比較早。言玉下一步還要收回鄭家的隱戶和資產,正想等著和鄭翼討論,卻在半個多時辰之后,只見到了一位匆匆忙忙從鄭家趕出來的朝廷將士。 他的稟告,讓言玉半天沒有回過神來。 鄭翼找出了鄭家關于戶籍和私兵的卷宗,資產也整理出了幾冊擺在了桌案上,而后在鄭家書房內自裁了。 什么? 這、為什么…… 言玉一直覺得鄭翼是世家中被嚴重低估的年輕一代,就算不是當時倒戈的事件,他本身的能力也相當出色。如今才二十歲,往后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生,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可能性,只要他倒戈,殷胥應該不會殺他甚至可能重用他—— 為什么。 旁邊那位他難得宴請的客人開了口:“五少主,這個也要臣寫么?” 言玉猛地回過神來,沉默了一下道:“自然要寫。何先生想寫的都可以寫,沒有人會阻攔你?!?/br> 何元白胡子拉碴,一身灰布衣裳坐在對桌,點頭。 他繼續按照剛剛書寫的速度繼續往下娓娓寫著,看著言玉還是一臉若有所思的茫然,他低下頭繼續寫著,開口道:“五少主,鄭翼這種孩子,天底下很少也很多。世家漸漸衰微的年代,養出了一大批以家族為己任的人,拋掉了姓氏與身份,就都不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東西的人。他還算是心里掛著有個南周,也真的想讓南周富強起來。然而家已破、國……離亡未遠,他不知道該怎么走了?!?/br> 言玉默默轉過頭來,望向他的筆鋒。 何元白:“他曾經想要看看,我會怎么寫他,怎么寫鄭家。我……沒給,錯在多說了兩句前頭曾統計的這三年間長安南岸死傷的人數。他聽到那個數字,臉都慘白了。若是再沒個正當的理由,他這年紀如何扛得住?!?/br> 言玉冷哼一聲:“誰讓他扛了,算在我頭上呢。他這是以為死了就不會有戰爭了么,還是覺得看不見聽不到就是安心了?” 何元白道:“今日算是他最安心的日子。幼子時期就為了往上爬,偽裝著靠近端王靠近崔家,如今總算是對誰也不用裝了。只是,五少主下一步打算怎么辦?為了剿滅鄭王兩家,地方上的將士調回來了不少吧,如今的兵力已經不足了,以各地叛軍的姿態來看,這事兒不是咱們能壓得住得了?!?/br> 言玉似答非答的應了兩聲,緩緩道:“這片土地,不可能不流血。下頭已經亂了,那些被壓了三年的積怨都爆發出來了,沒有血他們是不可能平息的?!?/br> 何元白手中筆一停,望向了言玉,震驚道:“你原來是這么打算的么?可若是再一波戰火、這這——為何不投降大鄴,讓他們來鎮壓下頭的叛軍?!?/br> 言玉斜眼:“下頭已經瘋了,你以為大鄴鎮壓得???我以為你已經夠了解人性了,他們已經陷入了要各自為王的狂熱中,就算大鄴占領了建康,他們也不會停歇的?!?/br> 何元白已經理解了大半:“叛軍打上來或許會流更多的血,你確定要用南周可憐百姓的性命,去換他們大鄴的清名?” 他有些話卻沒說出口:夏桀商紂,半碗水的罪孽,滿到溢出的罵名,名字都是用來背負一個時代的,他殷識鈺的名姓世人不敢言,真是苦了往后的詩人詞家了。 言玉輕笑:“我就是這樣,我不太在乎那些我看不到的感覺不到的事情。我只想換某個人的輕松罷了,但她必定會轉頭罵我的虛偽。我都能想象得到她的語氣,她瞪圓眼睛指著我一副要作嘔的樣子怒罵哈哈哈?!?/br> 何元白一時不知該怎么接,只聽著言玉笑聲戛然而止,半晌才嘆氣:“……可憐百姓苦。就算是統一的路上,也是血淋淋的?!?/br> 言玉冷笑:“何必這樣。你我不過只是能感慨兩句,你何姓出身,吃過最大的苦不過是行軍打過幾年仗,我也不過……就我們這樣的人,坐在這兒高高在上的感慨,哪里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百姓苦。不能理解,我也不試圖去理解的,反正天底下不知百姓疾苦的人,也不只我一人?!?/br> 他看著門推開,柳先生躬身走進來,衣袖上沾了些黑紅色的痕跡,言玉緩聲道:“還要勞煩你再去跑一趟,讓人將鄭十一葬了吧。離他那列祖列宗遠一點,省的回頭到了地底下還要遭罪?!?/br> 第319章 305.0305.# 崔季明對于南周發生的事情幾乎一無所知, 南周境內起義軍已經達到了二十多支,其混戰的狀態唯有當年剛剛脫離控制的叛軍之地可以相比。然而那時候叛軍之地擁兵還不多,而如今的南周是一個戰力相當強大的國家被肢解, 瘦死的駱駝被拆骨,腿骨依然比碗粗。 崔季明打下江州并不是難事, 江州唯一的水軍抵抗并不像黃璟那般執著, 畢竟是南周皇帝已經失去了對長江的控制,他們這座孤島、這顆棄子堅持也沒什么意義了。眼前是劉原陽磅礴的水軍, 季子介的騎兵圍攻鄱陽湖岸邊的州城, 殷胥又正式出面,以大鄴急缺水師這樣的名頭提出招攬,江州的仗不過打了兩三天罷了。 然而以前每次打仗,幾乎都用持續武力強攻下來, 各個州城內外都被損壞的差不多,侵占之后受到的反抗自然也會小很多。 而崔季明居然在江州一代受到了反抗,來源居然是一座寺廟。 江州靠近廬山, 附近有一座東晉古剎東林寺。在殷胥登基前,大鄴最盛行、地位也最高的就是凈土宗,而東林寺正是凈土宗的祖庭,也是長江沿岸規模最大的佛門道場。一邊是大鄴的崇道滅佛,薛菱主持的推倒佛寺改建書院計劃,百姓的心思在讀書做官面前,佛門都要靠邊站;一邊則是行歸于周本來就借勢佛門而起,當年永王之亂的時候,不少私兵都是先放在佛門下頭掩人耳目,那時候空宗可也沒少給輿論添亂。幸而在山東河朔一代,匪首豪強沒了錢先去找富得流油的佛門,把當地的各大寺廟毀了個一干二凈,但在南周立國之后,江南境內還是給了佛寺不少優待。 崔季明還記得自己當年和黃璟、言玉與殷胥相聚在江南的小小寺廟內,為了佛門的強勢而憂慮,如今就撞見了這么個幾乎在江州立了個小國似的東林寺。 大鄴有了各種各樣朝廷建立的設施,從戲臺瓦舍到慈幼藥局,這些當然也不只是因為上層心善,更多的是為了緩解戰爭后的流民對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