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5
疑惑,出聲道。 “徐家茶莊?”月娘瞪大了眼睛,道:“那豈不是徐公子拿的主意嗎?” “可不是嗎,今早兒我出去買菜的時候。就聽外頭的人在那說呢,都夸贊徐公子宅心仁厚,簡直是活佛轉世?!崩罘绞险f著說著,不由就嘖嘖道:“那么大的幾個粥棚。又那么多的饅頭咸菜……少說也有千把人等著吃呢吧,那些災民又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掉的,這開銷可不小啊……” 落銀聞言微微一笑,沒有加入討論。 徐折清這舉動倒是挺超前的。就跟現代的大企業做慈善一樣,九成是為了博一個好名聲,只有一成是真心的想做慈善。 當然,更多是連一成都沒有的,如果讓他們不暴露任何風聲的捐出去,你看他們還肯不肯干。 而且,有徐家茶莊開了頭,只怕鳳家茶莊也要有行動了,其它的行業巨頭說不定也會加入進去。 落銀忍不住在心里感慨?;噬险娴挠懈?。青國出了徐折清這么一位有頭腦的商人。為他解憂于無形之中。 月娘她們則是跟普通的百姓一樣,哪里會像落銀這樣想的那么多,只說道:“是啊。徐公子也真的是難見一見的大好人,人都說越有錢的越守財。我看徐公子就不是?!痹履飳π煺矍宓挠∠笫窃絹碓胶昧?,甚至都開始帶上了幾分崇敬。 看吧,徐折清的目的可不是輕而易舉地就達到了么,他不需要出來多說什么,只需要把風聲放出去,便有千千萬萬的人站出來說他的好。 落銀不禁笑了笑。 她不反感這種商業模式,畢竟是可以雙贏的,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商家的名聲被鍍上了一層金,又讓大眾覺得人世間充滿了愛與關懷,多好啊。 如同月娘所言,徐折清是不守財,但徐家有個守財的,并且沒遠見的。 此刻徐朗之坐在廳中,臉色氣的漲紅。 他看他這個兒子是真的傻到家了,無緣無故地搞什么施粥! 京城那么多的商號,那么多的有錢人都對此事置之不理,他做什么出頭鳥?這可是朝廷的事情,他們不過是商人,摻和個什么勁兒! 救那些災民有什么用?難道還指望著他們將來能知恩圖報不成!他們能活幾天還不知道…… 這粥一旦開始施便是不能停的,你做好事人家覺得理所當然,但你做到一半不做了便會有人跳出來罵你!這世道就是這樣! 這沒個盡頭的,得填進去多少銀子??! 徐朗之覺得要把一堆堆白花花的銀子這么不求回報的送出去,簡直渾身都疼的受不了。 這都是一滴一點掙回來的,徐折清他當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成?這可都是他跟父輩辛辛苦苦賺來的! 很明顯,徐朗之從來不曾覺得自己經營茶莊的時候,許多舉措給徐家茶莊帶來了多大的損失,他只知道,自己攤上了一個沒有眼光的爹,硬要將茶莊交給這個不讓他省心的兒子! 而且他之所以如此生氣的原因,還有一部分是來源于,施粥的事情徐折清連跟他打聲招呼都沒有打,還是他跟好友下棋,聽得別人夸贊他兒子此舉實在可敬,他才知道有這么一回事兒! 他雖然已經無權過問徐家茶莊的經營,但他好歹還是堂堂一家之主! 自家做了這樣的‘好事’,他竟然要從外人那里聽來,還有比這更加諷刺的嗎? 徐朗之越想越安靜不下來,氣的胸口劇烈的起伏著,朝門外看了一眼,見天色已經漸暗,便在心里措辭待會兒徐折清回來,他要對其進行一番怎樣深刻的……教育。 不料,天剛一黑,就聽徐折清身邊兒的隨從回來稟告,說是徐折清臨時有事不回來了,留在茶莊休息。 并且,近幾日都會這樣。 徐朗之徹底地暴走了! “這個混賬!”他一腳踢倒了身邊的楠木椅,屋里下人嚇得跪了一地。 徐朗之氣的渾身發抖——徐折清這是擺明了不給他說話的機會啊,算準了他為了面子不會去茶莊里鬧!他都算準了! 真是生了一個好兒子,好兒子! 一腔怒火沒處發泄,他朝著一干下人吼道:“都給我滾出去!” “是,是……” 家丁和丫鬟們如獲大赦一般退了出去。 滾,怎么不滾。不滾難道要等著在這里受殃及嗎。 幾名丫鬟退出了內院,才撫著胸口大呼了一口氣。 “老爺可真是個守財奴?!逼渲幸晃淮竽懶┑?,出聲講說道。 很明顯她們都是猜到了徐朗之暴怒的原因,豈會是因為少爺不回來睡覺就如此大動肝火。雖然沒明著罵出口,但還不是為了開棚施粥的事情么? 誰能看不出來啊。 “你小聲些,小心有人聽了傳到老爺耳朵里……”另外一丫鬟扯了扯她的衣袖,細聲地提醒道。 “嘁?!毕惹伴_口的丫鬟不屑地道:“就咱們這府里。那個不是明里敬著暗地里罵著他的啊……誰會跟他同心那才奇了怪了?!?/br> “好了,小心禍從口出!” “知道啦知道啦……” 幾人這才噤聲,相攜著離去。 ※※※※※※ 正如落銀先前所預料的那般,徐折清的美名一夜之間傳遍了整個祈陽,宮中也得到了消息,圣上龍顏大悅,早朝上親口贊了一句:我朝有徐家這等良商,國泰民安何愁矣! 自己不做的事情,別人做了。替他掏了腰包。換誰誰都樂得慌。這一點跟他是不是一個昏君沒有任何干聯。 這回事情就‘鬧大了’,不止是百姓美譽,就連皇上都稱贊了。其它的行業巨頭也開始紛紛效仿起來。 于是,城門外被粥棚占領了。動作慢的甚至搶不到場地了! 更有甚者,為了爭奪施粥的地盤而結下了仇恨。 鳳家冷眼旁觀他們爭來奪去的模樣,原因卻是,他們昨天下午已經行動了…… 災民們這回是真的吃飽了,吃撐了。含淚跪拜這些商號的東家,感恩的話簡直說都說不完。 心道這就是大青國啊,這就是他們的國都,這里的人個個樂善好施,實在令人感動。 可算是應了那句話,一人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什么天災*統統不怕,災民挺住,災民不哭,這一刻我們都是大青國的子民,不分你我。 消息再次傳入宮中,昭順帝簡直笑的合不攏嘴了。 看來這真是他統治有方,將國家治理的如此和諧,讓子民如此的團結。無需多言,事實已經證明了一切。 也正因為如此,將昭順帝作為一個明君的欲,望再度激發了出來,咳,短時間內被激發了出來而已,他覺著既然大家都這么給力,他也多少要做點什么出來才合乎常理。 作為一個皇帝嘛,當然不能甘于落后于商賈后頭了。 于是,昭順帝傳召來了幾位心腹大臣,來御書房面圣,共同商議該怎么從根源上解決災民這個難題。 昏君手下雖然多佞臣,但愿意為百姓謀福利的人還是不少的,不然朝廷早就失衡了,昭順帝雖然昏庸,但是在保持兩極平衡上面還是有幾把刷子的。 而且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