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6
未盡,妄圖cao縱天下大勢的出家人?!?/br> 蘇夜笑道:“我知道,事實上我很欣賞令徒,也從不認為她被權力富貴迷惑。她所做的,僅是她必須要做的事情,如此而已。她所挑選的人,按照常人理解,也的確是數一數二的明君人選,并未挑錯?!?/br> 梵清惠微露愕然之意,隨后露出放松的優美笑意,答道:“小姐能有如此心胸,真令貧尼松了口氣?!?/br> 她五官輪廓固然清麗絕倫,卻有著素凈清淡的意味,顰笑之間,都是一塵不染,似乎天下沒有任何事情,能讓她發自內心地動容。蘇夜不由想,哪怕自己公然表露對師妃暄的敵意殺心,她也不見得會產生劇烈的情緒波動。 但在平靜外表下,她讀出了接近祝玉妍的內在情感。祝玉妍表面冷酷無情,可以對魯妙子、岳山等人痛下殺手,但內心仍不能完全忘情,而梵清惠也是一樣。 她知道,梵清惠年輕時曾與宋缺相戀,后因道統、理念、身份等原因分手。到今天為止,雙方仍然舊情難忘,一舉一動都可產生影響。祝玉妍不是真的毫無人類情感,梵清惠也算不上真的六根清凈。 這些事情引出了蘇夜的無數思考。她總覺得,這些事情看似流言八卦,其實和自己聯系緊密。一個人打遍天下無敵手,不代表可以瀟灑甩脫情感羈絆。關七嚎叫小白時,表現出的真摯情感仍深刻在她心底,致使她一想這事,心中就涌滿了同情。 梵、祝等人,則是另外的例子,提醒她情海無涯,苦海無邊,一個不小心,極容易把一生賠進去。 梵清惠自然想不到她在關心什么,只向她解釋慈航靜齋的法規,說明師妃暄的苦衷。這本是她心知肚明的事實,卻不好公開挑明,只得對方說什么,她就應什么,同時輕描淡寫地表明心意,每每點到為止,點出自己對師妃暄、對慈航靜齋都無恨意或不解。 等梵清惠闡述明白,漸漸談到“天下之志”,蘇夜方輕嘆一聲,從容道:“還是難免這尷尬的話題?!?/br> 這時女尼已經送上香茶,但兩人沒有去碰茶壺茶杯的意思,任憑壺口冒出裊裊香氣。梵清惠也不意外,柔聲道:“若非為此,你又何必遠道跋涉,來見貧尼一面?!?/br> 蘇夜笑道:“是,所以齋主也開宗明義,絕不多說虛情假意的客套話。我方才說,妃暄挑選李世民是明智之舉,想必齋主定然很奇怪,為何我知道這是明智之舉,還要一力支持寇仲,反對李世民?!?/br> 梵清惠神色中忽有幾分苦澀,嘆道:“因為你認為,寇仲的優秀不下于李世民?!?/br> 蘇夜點頭道:“正是如此。論兵法謀略,寇仲將高麗奕劍術、長生訣所載的練功法門運用于戰場,以觀局者身份,下棋一般指揮兵馬作戰,并且屢出奇招,明明處于劣勢也可反敗為勝。就算他輸給李世民,也不會輸的太多,何況兩軍對陣,并非只看主將的能力?!?/br> 她這些年來,四處和人家兜售寇仲,口口聲聲說李世民并不一定是真命天子,把李逵說成李鬼,多少有些心虛,所以在心里反復總結寇仲的優點,已經熟極而流。梵清惠一提寇仲,她頓時條件反射似的,一張口就把這些好處說了出來。 梵清惠玉容古井不波,見她停頓,反而主動說道:“貧尼確實想聽小姐對寇仲的看法,請繼續說下去?!?/br> 蘇夜道:“論理政能力,寇仲也許有所欠缺。但他交友廣泛,善于用人,又極富個人魅力,連敵人都很難討厭他。當有識之士被他吸引,投奔他后,他總能做到任人唯賢,物盡其用,將合適人物安插至合適位置。何況他運氣很好,常能發現泯然眾人的怪才,并加以利用。也許他沒讀過經史子集,但這更能體現他天賦的可貴?!?/br> 她說到這里,又頓了一下,見梵清惠仍凝神細聽,才續道:“就我個人而言,我敬重他和徐子陵天生的俠義心腸。他兩人本是小混混出身,有了上頓沒下頓,也曾因為衣食無著而做賊,但他們從未做過傷天害理的事,也不曾因為一己私欲,致他人于不幸。俗話說慈不掌兵,但寇仲仍具有俠義之心,并未覺得自己手握大權,就該視他人如草芥。一言以蔽之,他出身貧寒,卻更能體會貧苦百姓的難處。我想,他將領地治理的井井有條,與此頗有關聯?!?/br> 最后一句話說完,她再度一笑,總結道:“最緊要的一點,寇仲身邊并無可以和他爭權的人。徐子陵一心想過逍遙自在的生活,跋鋒寒花費畢生精力追尋武道,只因看在與寇仲的交情份上,才屢次幫他大忙。而李閥……” “李世民僅是李閥二公子,有兩個同母所生的兄弟。李淵性格優柔寡斷,易受他人影響,在兩子間搖擺不定,總有一天會引發手足相殘的慘事。如果齋主支持寇仲,就不會有這等顧慮了?!?/br> 第217章 蘇夜唯在面對敵人時,說話才會虛實難辨,三分實七分假,讓人摸不清她的心思。梵清惠既不是她的敵人,對她又是態度平和,循循善誘,于是她也報以相同的誠懇態度。 她看待梵清惠,其實仍與祝玉妍差不多,隨時準備往敵友方向轉化。兩者之間,由于梵清惠做事頗有底線,不像魔門中人那樣不擇手段,動不動濫殺無辜,給她的印象也更好一些。她對祝玉妍都說了實話,對梵清惠自不會例外。 她確實理解師妃暄,理解她每一點苦衷與難處。老實說,雙龍在遇見師妃暄時,還不成氣候,既無家底,也無后臺,更沒有驚天動地的武功,被陰癸派趕的東躲西藏。師妃暄就算長了一雙鐳射眼,也不會認為寇仲是未來的明君,全心全意助他登上皇位。 后來,雙龍屢逢奇遇,運氣好的驚人,崛起的比誰都快,讓整個江湖刮目相看。奈何師妃暄業已選定李世民,不可能朝令夕改。她一旦放棄李世民,支持寇仲,別人難免議論紛紛,懷疑下一個人選出現時,她又會改變主意,導致慈航靜齋失去對白道的凝聚力。 而且將兩者放到聚光燈下看,李世民至少和寇仲一樣優秀,也就因為未得,武功有所不如而已。這個缺憾還可被其他優勢補足,那就是李閥的深厚家底與人脈。盡管寇仲威名赫赫,連續做下大事,仍比不上世人對門閥的向往。投奔李二公子的,永遠比投奔寇仲的為多。 這樣看去,師妃暄忽然改變主意,跑去支持寇仲,才叫咄咄怪事。 另外,在蘇夜記憶中,李閥與少帥軍最后似乎陷入對峙局面,分占南北,眼見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