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1
情到濃時,也是嘗試過的,只是楚歸總覺得自己疼得很,而且心里很不習慣,竇憲顧著他,便總沒zuo到最后。昨晚,竇憲并不知道楚歸是受了啥刺激,不僅不再畏懼,反倒熱情得好像要把兩個人都化了似的。竇憲對此自然是樂見其成的。經此一夜,楚歸最先的那些驚慌失措、茫然,都已消散大半,剩下的小半,在食髓知味的如膠似漆中,更是想不起來了。不久,竇憲便被任命為侍中、虎賁中郎將,執掌宿衛;竇篤則被任命為黃門侍郎,隨侍天子左右。隨著竇憲兩個meimei入宮封為貴人,竇家大妹立后,竇家的威勢逐漸又興盛起來。已沒落十年之久的竇家,由竇固的軍功而興,由竇家女立為后而盛,由竇家諸子弟英杰而固,又竇家姻親顯貴,郭皇后所生諸王都還健在,輩分高、身份顯貴,竇家尚三公主,及前朝遺族身份,一時之間,諸王、公主、陰、馬、鄧、梁,皆不及其聲勢,莫不忌憚三分。但是就竇憲自身而言,即使能耐過人,但自身資本,終究還是欠了那么一丟,他所居之位,在常人看來,終還是憑了國舅爺的身份。侍中乃是比二千石官職,又兼比二千石、執掌宿衛的虎賁中郎將,竇憲也算是短短時間內,憑借姻親關系,從白身到了位比九卿的人物。對那些空有學識、沒有出身的書生而言,即使窮使一聲,勤勤懇懇,若無精彩絕艷之才,也混不到這個位上,如何不令人嫉恨。不由得說,天子真是拉得一手好仇恨!憑古人那些腦袋有坑的腦回路,尤其是君君臣臣的呆儒生,定是不會將這原頭歸到帝王身上的,千錯萬錯,都是那些不值其位的人的錯,絕非是帝王的錯。而于情于禮來說,天子給自己正兒八經的大舅子加官進爵,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而這大舅子有沒有這個資格當得起,則是這個大舅子自己的事,自己沒資格能怪誰呢!如此一來,還真不是別人的責任。竇憲身份水漲船高,身邊聚集的人過了明路的便越來越多起來。想起歷史的軌跡,楚歸卻不禁為他有些憂心忡忡起來。只是轉眼快到年關,一年一度的各地水利工事考核又開始了,上一年他初入司空府,對諸事還不熟悉,也不曾接觸這事。到現在,他都基本上上手了,差不多的事已能獨個解決,因而張掌事去州郡考核時便準備帶上他。楚歸自顧不暇,又兼風平浪靜了好久,一時也沒顧得上過問竇憲的事。☆、37、許然離京37十二月初,楚歸便要跟著張掌事出京考察一年來各地水利工事情況。他們從洛陽往南,沿中路出發,主要考察南陽郡、南郡、武陵郡三地。年終考察多數還是看各郡呈遞上來的述職奏折,考察的只是其中少之又少。這考察的路線和地方,都是司空和長史定下來的,各曹都要去不同的地方考察,要去的總共加起來也有二三十個郡縣了。司空府派員考察,各地自都是恭恭敬敬、小心翼翼的,南陽郡是帝鄉,向來政令、財政,各方面都是比較傾斜的,自是沒什么大問題,在各郡中都是出類拔萃。而南郡位于大河運輸中心,戰略位置重要,水利工事各方面也做得很不錯。相較之下,武陵郡的水利工事有些差強人意,但都是例行公事,對考察各地情況一一記錄下來,待回去后再作稟報,然后針對考察地方的情況提出意見下發下來。這一路也比較順遂,十一月出京,未到月底便回到洛陽了。只是回京之時,竟收到他許師兄外放到蜀郡為郡丞的消息。楚歸覺得其中有許多奇怪之處,這郡丞雖說是千石之職,表面看來是升遷了,但朝廷核心衙門的六百石和邊遠州郡的千石郡丞,哪個前途更光明是顯而易見的。而且,若是外放增加個人履歷資本,待時機到后又調回朝廷,一般也不會外放至官吏的家鄉,都是別地居官,避嫌,未免地頭蛇坐大朝廷也好管理。而且這種外放,一般都是千石或比二千石,外放為郡守,出色的話,回京直接就是正九卿了。這種好事,一般也是身家好或本身有大機遇、大才能的,才這么順遂。許然明顯不屬于這幾種,他這情況,擺明就是明升暗降了,而且還是若無意外永不提拔的意思。楚歸心里大驚,壓根就不清楚是發生了啥事。臨出京之前,他還見過他師兄,雖然覺得他師兄十分憔悴、沒啥精氣神的樣子,可想到臨到年末,廷尉府定也是忙得不可開交,便也未往心里去。如此想來,那時便有端倪了。調令下的十分之快,不等年底,許然便要離京赴任。去外地考察過后楚歸手頭上要整理的材料很多,他抽了晚上去看他師兄。許府里的下人急匆匆的在給許然歸置行禮,許然也在書房里收拾自己的書信之類。自楚歸搬到他兩個爹爹給他置辦的院子后,楚歸來這的次數也少了很多。想起初入京時,他和他師兄都是一臉茫然,轉眼便已過了六七載,他師兄也褪掉了許多年少時的書呆氣,在廷尉府經過多年打磨后變得嚴謹正直有擔當起來,成熟了許多。他帶了許多東西與他師兄,其中有一大壺美酒。他師兄看到他這樣便不禁笑了起來,不過提前便打了個預防針道,“今天你只當為我送行,不談其他!”楚歸有點不滿,哼唧道,“師兄你丟下我一個人回蜀郡,還不說個清楚,也太不厚道了!”許然拍了一下他腦袋戲謔道,“你和竇憲都那么明目張膽了,還好意思說一個人!”楚歸沒料會被他有些書呆氣的師兄打趣,不禁微微有些臉紅。自許然在廷尉府入職后,他們師兄弟兩個倒很少有這樣單獨相處、秉燭夜談的機會了。自此以后,怕更是難得。楚歸也深知這個年代,一別再見就不知是多久之后了,打開了話匣子,便總覺什么也交待不完一樣。很快夜色漸深,楚歸與許然都有些熏熏然,兩個躺在書房的軟榻上十分放松,許然不想與他多談為何離京之事,但他心里還總是希望有轉圜余地。許然翻過身子,虛壓在他身上,帶著些酒意道,“小歸,不用為我擔心,能回蜀郡當個郡丞,也是挺不錯的。能造福一方百姓,便是學有所得、不愧先賢了,更何況是回到我家。我從小離家求學,父母掛念,如今能回蜀郡,他們也定十分高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