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
“此事本就有我做錯之處,能得此結果,已是天子垂恩。其中之事,師兄不想被你知道,也算是師兄的私心,你便依了師兄這回才好?!?/br>窗外傳來凜冽的冬風呼嘯聲,書房里只燒著個不太頂事的熱爐子,陣陣冷意襲來,兩人喝了不少酒,身子倒是暖的很。楚歸抱住了許然,讓他靠在自己肩上,他雖不明就里,但還是能感受到他師兄心里的難過。畢竟從小一塊長大的,他師兄是個啥樣,他心里再清楚不過了。每到這時,他倒覺得自己果然還是重活了一世,他們在他們看來都是小孩子了。一時離愁別緒壓得厲害,喝酒便更是灌的,兩人很快便醉倒在榻上了,等到第二天早上醒來時,都有點鼻塞聲啞的。很快,許然便離了京,匆忙而又迅速,偌大的京城和朝廷,也壓根沒因為這個起點啥波瀾。冬十二月,武陵溇中蠻叛。才從武陵郡回來的張掌事和楚歸都不進心有余悸。這時司空第五倫遞上了一道奏折,力陳從建武年間以來,武陵郡多有蠻叛之事,皆因武陵多大河沼澤,每每天時不利,大河漲水,淹沒農田,百姓無顆粒飽腹,無桑麻裹衣,才思圖變;力主朝廷對武陵郡各地房屋農田進行合理規劃,修繕水利工事。至此,楚歸才隱約覺出點意味來。張掌事倒是十分佩服的樣子與楚歸嘖嘖說教道,“小歸啊,你看,這果然能位居三公之位的就不是普通人。司空大人雖然祖上能追溯到戰國田氏,但是近代也是不顯的,在王莽年間也不過是個鄉嗇夫(鄉官)而已。建武年間直接被任為會稽太守,從蜀郡太守遷為司空,果然是有兩把刷子的?!?/br>“你瞧我們去武陵郡回來,只能回稟些細瑣之事,這司空大人眼界就是不一樣。給你說啊,這其中的道道可深了?!?/br>楚歸瞧張掌事又擺出一副說教的樣子,心里覺得有些好笑,但還是擺出一副虛心受教的樣子認真聽著。“這年終考察,我們的路線是司空大人親選的。這南陽郡、南郡、武陵郡,乍看無甚門道,可你瞧,這南陽郡是帝鄉,迎上的功夫便有了,再看這南郡,地處大河要塞之地,也是差不離了。不想這最厲害的,還是這武陵郡。這馬太后你知道吧?”楚歸點了點頭,心道他這師傅平日里看著很是苦勞實干的樣子,不想果然還是一副官迷,雖說不那么靈光,但真是一道一道的。“這馬太后的父親,伏波將軍馬援,英雄一世啊,當初可就是征伐武陵蠻時折死的,可謂是晚節不保。當初世祖體恤他上了年紀,曾勸過的,可是伏波將軍南征北戰多年,也未將武陵蠻子放在眼里。再說那武威將軍劉尚,也是折在武陵郡的沅水?!?/br>“再往近的說,這建初元年武陵澧中蠻才叛,才隔兩年,武陵溇中蠻又叛,不可謂不是朝廷心頭大患。卻說這武陵蠻也不是真造反,與司空大人說的也相差無幾,武陵位于洞庭以西,水網密布,沼澤叢生,一有水患,便貽害無窮。百姓沒收成了,沒吃沒穿,又民風剽悍,不折騰點幺蛾子咋可能。不過這司空大人也是真氣魄,直接便說這武陵蠻叛的癥結在水利工事、房田民屋規劃上,如此既是做了實事,又解決朝廷心頭大患,還順便賣了幾個好,真是大人物做的事!”楚歸雖然也就武陵蠻叛與這上頭想了幾分,但其他上面,他還真沒他師傅想得多,果然是在司空府里浸了這么多年!他不禁想到了后世里有人調侃的,帝都即使是平頭百姓,一個個也是政治敏感度高的很!朝廷很快便將在武陵郡動工的水利工事批了下來,朝廷批了人力銀兩。楚歸對此很感興趣,想隨隊往武陵郡監工??墒菦]等他申請上去,朝廷便將他調到了廷尉府,任廷尉左平六百石一職,而這職位,原本卻是他師兄的。楚歸心里不禁有些難受,還有些茫然,他不知道怎么會讓他替了他師兄的空缺。雖說他在司空府呆了快將近兩年,要有所調動也是尋常,可是他原先也只不過是兩百石的普通小吏,怎么會一下升到六百石的廷尉府左平一職?!他師兄本就是運氣好了,他這比他師兄還夸張個好幾倍,他又不是像竇憲,憑著竇家和國舅一下做二千石也沒人能說啥的,連竇篤那黃門侍郎也才六百石而已。就算把他放到別的地他可能也不會想這么多,可這偏偏是他師兄原先所在的位置,而且他師兄也是突然離京,一切都不明不白的。滿滿讓他疑惑的陰謀味道,可是能在他身上動陰謀,還是這種方式的,實在得費他一點腦細胞。不過未等楚歸提出異議,諫議大夫便對此提出了不滿。在朝堂之上公然提出楚歸年少,又無甚功績,遷為廷尉府左平有失公允。天子只是瞧了那諫議大夫一眼,便轉問司空第五倫道,“第五大人作為楚歸的直屬上司,不知楚愛卿其人如何?”(天子肯定心里也在吐槽這第五倫的名字太奇葩了,叫起來實在是太滑稽了。)第五倫上前道,“楚歸在我府水利曹已近兩年,任職期間勤懇踏實,且頗有悟性。就此次武陵郡水利工事修繕一事,便是張掌事和楚歸在武陵郡進行了先期考察,楚歸在此事上,也提了諸多建議?!?/br>朝廷大臣本或有部分也心存疑慮,不過聽了第五倫之言,倒是都頗有肯定之意。天子就著第五倫所言道,“先帝曾在芳林園親口贊過楚愛卿真英才,朕與楚愛卿同窗數載,其學識才能莫不比你們了解,依朕之見,這廷尉府左平屈屈六百石之職,卻是委屈了楚愛卿的?!?/br>天子寥寥數言,卻是無人再敢反駁。作者有話要說: 還是隔日更啦,準備開一篇現言,存稿中。。。☆、38.廷尉左平38廷尉左平掌平決詔獄事,而詔獄則主要是斷決全國上下官吏重罪之所在。雖說只是六百石,但其權不可謂不大,其利害關系不可謂不重。許然在廷尉府勤勤懇懇做了近四五年,才提拔至廷尉左平,不是沒道理的。即使楚歸自詡活了兩世,有那么點聰明勁,可這種太專業性的東西,他沒時間和經驗的積累,就這么匆忙上任,還真是覺得十分折煞。而這其中擺明就有什么不對勁的。這天他在書房的小榻上臨時抱佛腳看些關于律令辭訟的書籍,這還是他上任后往他手下郭躬處借的。郭躬父親郭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