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
陳玥心想,她打算換一種方便實惠的食物作為生意的開端。 ☆、小餛飩 吸取了今日的教訓,陳玥將剩余的湯包分給周圍的鄰居,打算做個詳細的計劃。 但早上賣什么仍然是個嚴峻的問題。 按照此時的情形來說,最好是賣一些成本低,價格也低的食物。畢竟市場需求是這樣的,自家賬上的銀子也不多…… 陳玥心里有了主意。 有一樣東西,看來正合適。 趁著晚市開了,陳玥親自去集市上買了一大塊的豬rou,李屠戶還贈送了今日份的豬骨。 李二跟在她身后,提著這次采買的面粉粟米及各色香料,見她買了大塊的豬rou,不由泛起了心疼的表情。 今早的湯包就都送出去了,若是再賣不出去,又要白送給人家。 雖說遠親不如近鄰,可也食肆不該是這般的敗法。 不知道按東家這樣,食肆還能堅持多久呦。 還好食肆規模小,只有他們兩個人,不需要許多工錢。 陳玥將買好的rou遞給李二,吩咐他先回食肆去,自己在街上轉了轉。 這個朝代貿易還比較自由,不像她之前在歷史中學到的那樣限制商業的發展,經濟上來說還是比較繁榮的。 各類的蔬果朝廷也鼓勵百姓引進,對外交流上也比較頻繁。 不過,她看著街道兩邊的各種店鋪,種類還是很少。 由于地域限制,交通不便,引進的農產品不多。況且作物生長環境不同,導致引進的作物失敗的十之□□。 她在街上轉了轉,轉頭回了自家食肆。 農作物什么的,不是她需要考慮的問題。 她一個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吃什么就是了,想這些東西,不如先解決溫飽來得重要。 她回到陳家食肆,李二已經到了好一會。 由于東西不多,只買了一天的食材,所以都被放到了廚房里。 保持食材的新鮮度也是食物味道好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 她將李二趕出廚房,關上店門,開始研究明天的朝食。 想賣湯包只是白家的翡翠餃子給她的靈感,想著可以在味道之外的地方做出一點不同,來吸引食客。 但她的確忘了考慮百姓的購買力。 既然rou放得多導致造價貴,那不如減少rou的使用量。 rou餡中加入香菇,做個小餛飩再好不過。 開門之前準備搟好餛飩皮,客人來了也不至于手忙腳亂,而且簡單快捷。 說做就做。 她拿出今天補充的面粉,揉了超大一塊面團,準備明天早上順便做個蔥油餅,食客還可以多個選擇。 之后用力將買來的前夾rou[1]剁碎,加入適量的香菇和準備好的香料,順著同一個方向攪拌,攪拌好之后取出一小部分,剩余的放到了窗邊。 取出木盆中的一小塊面,加入面粉,將這塊偏軟的面團揉成硬面團后,陳玥將這面團搟的薄薄的。 由于她沒有在廚房找到淀粉之類的東西,便用面粉做了手粉,在變薄了的面片上撒上一層,慢慢的,這面片越來越薄。 陳玥將成品提起來,這面片變成了將要透明的薄度,她放到案板上,將其切成一個個的小方塊,摞到一起,變成了餛飩皮。 皮和餡都做好了,陳玥做了兩碗餛飩晚上吃。 天黑得愈來愈晚,吃完飯的陳玥在院子里消了會食,心里惦記著張家莊茅屋前的那只大蟲。 食肆一開張,她的時間就變得少之又少,恐怕是沒什么時間回去了。 不知道張嬸子有沒有幫忙把她的話帶給張高。 要是再回去家門口擺著個發臭的大蟲尸體可就不美了。 但擔心也沒用,處在剛開始營業的特殊時期,想回也回不去,再怎么擔心也都是徒勞。 不如美美地睡一覺。 陳玥想著,慢慢沉入了夢鄉。 次日一早,陳玥早早起了。 李二也明白食肆這次是真的要營業了,起得比陳玥還早。 他將食肆內收拾的干干凈凈,桌椅地面全都光可鑒人。 陳玥起來便鉆到了廚房里,先打開蓋著白布的木盆。 盆中的面團經過一晚上的發酵體積變大了一倍。 陳玥小心翼翼地拿出這個變得更大的面團,放到案板上用手揉面排氣,打算把這塊面做成香噴噴的蔥油餅。 她把嫩生生的小蔥切好,加上一勺鹽,點起灶火,將油燒熱,舀出一勺熱油潑到切好的小蔥上,需要的蔥油就好了。 剩下要處理的就是面。 將排好氣的面團揉成長條狀,再揪成一個一個的小劑子,搟成圓圓的面片后,把蔥油涂抹到面片上,從近到遠的方向把餅卷起來。最后團在一起后按扁,再搟兩下搟成餅狀,放到鍋上烙熟,蔥油餅就可以出鍋了。 陳玥將一張張的蔥油餅疊放在一起,蓋上白布,既可以保溫,又可以防止蔥油餅變硬。 時間差不多了,陳玥往和面的木盆里放了不少的面粉,加入鹽,再加溫水揉成個偏硬的面團,放置了一會兒。 她拿出拌好的餡料,用力攪拌均勻,正好也給盆里的面一點時間。 拌好餡料之后,便要準備大量的餛飩皮,以備不時之需。 不過這個工序簡單,倒不用費什么腦子,只是對手很不友好。 由于餛飩皮需要硬的面,搟面時搟到手疼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更何況陳玥這具身體不知道怎么回事,像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小姐,一點都不方便。 之前在張家莊是便是,走兩步就喘,明明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偏偏長了副小姐的身子。 陳玥搖頭嘆氣,這對她來說可不是件好事。 她是要生活的。 不一會兒,一張張的方形餛飩皮就在陳玥的手里被切了出來。 還有一點時間準備。 她讓李二開門營業,特意在門口掛了兩個燈籠,仿照后世的方法在陳家食肆門口掛了個幡,寫了“開業迎賓”四個大字。 門口的景象紅紅火火,廚房里也是一派熱鬧景象。 陳玥包好了香菇餛飩,一只一只的十分小巧,她拿出昨天刷的干干凈凈的碗,摞成了幾摞放到桌子上,等著食客上門。 沒多久,食肆內果真來了客人。 是前一天來吃了湯包的客人。 今天不僅是他一個人,還帶來了他的幾個朋友。 李二招呼著客人到桌邊坐。 “伙計,今日可有昨天的‘灌湯包’,給我們上三籠來!” 李二抱歉道:“真是不巧,昨日這湯包賣的不景氣,今日我們東家換成了小餛飩,客官要不來三碗餛飩?” 來的三位客人面面相覷,還是昨天的客人回道:“那今日遍先來三碗餛飩罷?!?/br> 李二笑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