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0
緊她,低頭親她的臉頰,啞聲道:“我還沒想好,權當你欠我這一回的,將來一日我若要討,莫論如何你都須滿足我的心愿?!?/br>“陛下真是霸道?!彼龥]想到他是說真的,彎唇笑嘻嘻道:“陛下能借著生辰之日向臣討禮,臣卻沒法兒向陛下討這生辰之禮……”從小到大,她幾時知道過自己的生辰,又幾時收受過旁人的禮物?可卻良久不聞他的聲音。她心想莫不是這話哪里不對,便悄悄回頭去看他。逆著光,他眉宇間一片暗色。她愣了下。自己是孤兒這件事人盡皆知,她方才說那話并無自憐身世之意,何故他卻是這種表情?他的手又撫上她的臉,神色透著些許遲疑,似是有話欲對她說,卻終是什么也沒說,只將她重新按進懷里。他不說話,她便不催他,只是靜靜地偎著他,聽他忽起急促的心跳聲,抬手緩緩地壓在他的胸口上,好像是要他放心,她一點也不覺得難過。她不注視他的時候,他才得以重重一闔眸,任一心艱澀難言的話語肆泄入四肢百骸,漸溶入血。錯過那一夜,又錯過今夜。他究竟什么時候,才能對她說得出口。她突然開口,問他道:“陛下與狄校尉相識多少年了?”他驟然回神,挑眉看她,不解她為何突然說起狄念來,口中答道:“自乾德十八年春初見與西都西苑,至今已有八年了?!?/br>她輕輕地“嗯”了一聲,就沒再吭聲。并非是不知道他二人相識多久了,只是想試探著再確認一下,他與狄念在君臣意外,私交若何。而他答得如此利落,確也如她所期一般。其實她這一問也是多余。當初潮安禁軍嘩變之時她就知道,京畿禁軍中若論皇上心腹之輩,狄念當屬第一人。他自幼就與軍中將校們格外親近,這從那一日在校場騎射時樞府老臣們對她的態度就可以看得出來。想來相較于朝中文臣,他心底必亦是更加傾信于樞府武將的。既然如此,她的心思就更見堅定了。他捏住她的下巴向上一抬,眉揚愈高,“怎么?”這下換她難以啟齒了。今日狄念、古欽與她所說的話都非此時她能對他講的,而眼下她心中正盤算著的那個念頭更是連她自己都恥于說出口。古欽若不逼她,她斷無可能會生出這等念頭。她沒有那么高尚那么無私,更無法將自己從這兩件事中完全剝離出來。他根本不是個可以任人擺布的人,倘是見到中書奏請冊后,必會駁其所議,而就算她與他的決定毫無關系,老臣們也一定會以為是她在從中作梗,她豈不是妄負了古欽與她的約定?況且其后狄念倘有拜表、請旨賜婚,他若允其所請,則會使朝中以為此事是經他授意而為,老臣們定當面上無光,而沈知禮必會抗旨不遵;他若駁其所奏,則會使狄念心生罅隙,二人君臣相得之情不復留存。這世間不論何人何事,都沒有他在她心中來得重要。因而她寧可暫且瞞著他,試靠一己之力來扭轉此局。古欽本心并無錯,可錯就錯在過于坦蕩,坦蕩得以為沒人會拿沈知禮來做文章。……更不會想到她孟廷輝會動此念頭。他見她不吭氣,就知道她心中一定藏了事兒??伤热徊辉敢鈱λf,他也就不硬逼她誰心中會沒點兒秘密?她貼著他,好半天才動了動身子,輕聲道:“臣只覺得自己好像變得越來越不像從前了?!?/br>從前的她,沒有這么壞。他摸摸她的發,喟笑道:“人活一世,豈有一直不變的?”她抬眼瞅他,問道:“陛下變了么?”他心中埋了事兒,言語間便不如從前那般無慮,一雙眼愈發暗沉下去,只道:“你覺得我變了?”“許是變了,”她欠身,雙手捧住他的臉,仔仔細細地看著他,“可臣分辨不出?!?/br>他一把將她壓下來,心跳難抑。突然有些后悔今夜未曾許她飲酒。她心思玲瓏、聰睿巧辯,不防他,是因她深愛著他。長發如藻,糾糾纏纏地覆滿他的胸膛,叫他呼吸更加沉重起來。她的感情向來是明亮而干脆的。想要什么,怎樣得到,她都一清二楚,并且勇往直前。可她越是這樣,他便越是無法做到一貫的冷靜自持。這一夜,他與她對對方皆有所留慮。但這所留慮之事,又何嘗不是為了對方著想。103章風暴(上)時一入秋,京中一下子就冷了起來。起先朝中流有傳言,道中書擬奏皇上冊后納妃。但也許是顧慮到此事須得慎重,中書宰執遲遲沒有具名上奏,似是仍在考慮中。而滿朝上下都被勾起了好奇心,皆在私下揣摩上意,不知這后位將歸于何人。幾乎就在同時,京城中的街頭巷尾也傳起了流言。一開始并不知道是從何處聽來的,可這流言的內容和分量卻像一記驚雷般地響震四野。不論是城中的好事之徒們,還是酒樓茶館里閑來無事好聽奇聞的百姓們,都在輕嘴薄唇地傳議著這個流言。當朝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古欽與沈太傅長女沈知禮有私。“有私”是相當奇巧的二字,任人如何理解都可以。于是這一句流言就在京城萬民口中被演化成了若干種說話,一時間如蔓草瘋長一般傳入千家百戶。但流言不過只是流言而已,朝中那些高高在上的重臣們自然不會真的計較這些百姓們閑來無事時所編造的所謂奇聞。未幾,中書數位宰執由左相古欽銜領,聯名拜表。以皇上登基即位已逾一年,奏請皇上冊立皇后。表中有言,當朝中書令沈無塵長女沈知禮性淑賢德、恭惠多才,可為天下女子之表,請立為后。中書老臣們奏請立沈知禮為后也在情理之中。放眼朝中,再無一姓能比沈家地位尊貴,而沈知禮自幼便與皇上一同長大,若論懂宮制、明君心,也再無女子能比得過她。內廷接此奏表不過半日的工夫,御史臺一封參劾古欽的彈章便應時橫空出世。所彈劾的內容不是別的,正是之前不久在京城大街小巷中流傳的事情。但這封由侍御史喬博所擬就的彈章,可要比百姓們口中私議的話語更加尖銳,且一針見血地點明了古欽與沈知禮“有私”是有了什么樣的私。這種流言本不足以信,但這封彈章經御史臺所出,其上又明列了好幾處某月某日沈知禮夜赴古府云云,一下子就讓此事多了八成可信之度。朝中人人都知,御史臺每月都有“功課”要交,若無彈諫之言,侍御史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