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公主的婚事
第五章 公主的婚事
不知是不是錯覺,戚鈺總覺得在純妃說完這席話后,剛剛還笑語喧嘩的大殿似乎有那么一瞬間安靜了少許。 一部分人明著暗著地朝景帝和皇后的方向望去,而另一部分人則頗有深意地看向席面深處的紀景同。 說來也真是奇怪,有些往事總是會在人們就快要把它遺忘的時候又被陰差陽錯地記起。 就比如,戚鈺與紀景同曾經的婚約。 朝臣們都很有默契地沒有挑明那段任誰聽了都不會覺得高興的往事,可他們眼中的幸災樂禍卻是怎么掩也掩不住。 對此,戚鈺眼觀鼻鼻觀心不置一詞。而紀景同也耳不旁聽淡然自處,面上依舊掛著平和的笑,仿佛什么事都沒有發生過。 其實對于純妃提及的婚事,戚鈺是早有準備的。 因為打從她得知自己即將返回京城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經知道了姚丞安排的一切。 他希望借著自己的不賞之功為他jiejie的遺孤謀劃一段合適的姻緣,他希望趁著姚家還得勢的時候扶戚鈺走出白鶴庵,走向正常的,屬于她自己的人生。 戚鈺不知自己究竟是該感恩舅舅的惦念還是該喟嘆他的天真。 說到底,皇家的親事無一不涉及政局。 縱使她再不受寵,她也是景國的二公主,姚家的一份子。 血脈是昂貴的東西,可它也會讓一切的情感變得復雜。 趁著布菜的當口,皇后朝殿下的某一處撇了一眼。 那個方向坐著當朝丞相劉仁孚,也是她的生父。 劉仁孚了然地放下碗筷,老神在在地朝景帝拱了拱手。 說到二公主殿下的婚事,老臣忽想起刑部尚書于大人家的三公子。他為人中厚一表非凡,戊戌年間喜中榜眼,現任吏部員外郎,前途不可限量。家中只得兩妾尚無子嗣,又與公主殿下年紀相仿,是以,老臣以為此于家三郎當是較為合適的人選。不知陛下與公主殿下意下如何? 景帝聞言沒有立即開口,但看表情卻像是在認真思考劉仁孚的話。 而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坐在劉仁孚對面的鎮南大將軍徐放卻開了口。 臣卻以為御史大夫秦老家的長孫或可與公主殿下相配。其名善方,雖剛及弱冠卻老成持重。時任鄞州刺史時屢建奇功,不過兩年間已升遷翰林院學士。若得公主青睞,想來必能成就一段佳話。 因徐放的舉薦,此后又有許多官員相繼將自己心中認為最合適的人選推舉給了景帝。 不過,無論說道之人是何年齡又居何位,多多少少都與他們自己的仕途有所牽絆。 別說是戚鈺,就連景帝自己心里也跟明鏡似的。 良晌,他抬起酒杯小抿了一口。 若不是今日聊起此事,朕還不知咱們大景竟有如此多的青年才俊尚未婚配。怎么平日不見你們跟朕提起過??? 此話一出,剛剛還踴躍獻策的官員們霎時間噤若寒蟬。 景帝似是而非地勾了勾唇,直直看向一直未曾吭聲的姚丞。 剛剛眾人所言,姚卿以為如何? 姚丞連忙起身應答:全憑陛下做主。 似乎早已料到他的反應,景帝并未過多言語。 可接下來,他卻把目光落在了戚鈺的身上。 那小鈺呢?這畢竟是你的婚事,你自個兒對此可有甚么想法? 戚鈺微微抬首,在眾人的注視下一字一頓和緩答道:戚鈺何德何能蒙父皇與諸位要臣掛記,若至此能得一良配,自是戚鈺修來的福分。只是戚鈺早年居于庵中替母贖罪,早已受了三皈五戒,拜在慧玲師太坐下。此番恐辱沒了各位長輩的好意,但嫁娶一事,戚鈺恕難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