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在這個王庭里令她不懂的事實在太多了,關于兒時的記憶也一點一點從她腦子里淡忘,甚至母后的樣貌也在記憶中模糊了。 現在,每到心情煩悶的時候,她沒有人可以說話,也沒有人可以安慰她,她只能來到獵場揮汗如雨。 幾場比試下來,劉樞覺得很累了,才盡興道:行了,寡人玩的差不多了,回宣室殿吧。 眾人應一聲諾,侍衛長便指揮著王庭衛尉讓出道路。 聞喜也同時彎腰道一聲唯,趕緊安排王輦前來接駕。 王上回宣室殿!一聲宣過,劉樞登上步輦,四下里便響起一片唯唯喏喏之聲,靶場上揚起一溜車輦駛過的塵土 第13章 風雨將至 風雨將至 高傒已經在宣室殿的中殿等候多時了,除了太師歸嬰,他是唯一不用在殿外階下等候覲見的大夫。 等漢王回來了,他恭恭敬敬的跪坐在下首匯報道:今日朝會的奏事,已經都在這里了,請允許愚臣呈給王上過目。 劉樞才方坐定,聞喜將一大托盤的竹簡放在她面前的幾案上,小山似的尖尖一堆。 剛從外面跑馬回來的劉樞哪有心思認真閱讀這些繁雜的奏疏,她每個都只略微掃過幾眼,就在末* 尾畫上一個敕字,代表看過了。反正她現在還沒有親政,不用自己去寫長長的批語,那些都是顧命大臣們的事。 相國在下方謙卑的出聲:還有一事,老臣念著王上的十五歲誕辰將至,也該準備盛大的典禮了。 劉樞道:及笄之禮嗎?那不是還有近一年才到?這么早就要籌備嗎?寡人認為倒不用太過鋪張,侍講大夫們都講,圣人以勤儉為本,一切從簡即可。 相國笑道:王上仁厚,天下之幸??赏跎系募绑侵Y有關國本,若不隆重舉辦,便沒有漢家王威了,黔首會輕視王廷的。 可是寡人聽說,百姓對寡人有些怨言呢。劉樞一面在手底下畫敕,一面道:都傳言寡人鋪張浪費,不似人君。 高傒往前膝行兩步,趕緊說:哪有的事!此為不實傳言,王上不必掛懷,蒸蒸庶民,誰敢亂議王庭呢?敢問王上是從哪里聽來這惑眾的妖言? 這是歸啊沒什么。劉樞下意識就想隱瞞是歸燦對她講的這些情況,雖然她也不明白為什么要隱瞞,但直覺指引她還是不說實話比較好。 相國無需多問,寡人隨便猜測而已。這及笄之禮的事,相國看著辦就好。 高傒笑了笑,不用那孩子張嘴,他也能猜出來這些話是由哪些人傳到她耳朵里的。 在旁人看不見的暗處,高傒的表情變得冷酷,歸氏啊歸氏,看來你們的嫡長子很心急嘛。 他朝上拜了一拜,又恢復笑容,王上放心,圣誕之事由老臣全權掌理,定不負您的厚望。正準備離開,卻聽劉樞道:相國大夫,寡人也有一件事要告訴你。 愚臣謹聽王命。 劉樞道:寡人從今日起,不想再學習關于禮制的課業了,相國沒有異議吧? 高傒心頭浮起一陣狐疑,不知道高座上的小女孩意欲何為,嘴上卻滿口答應:這王上想做的,臣自然沒有異議。 那就好。劉樞高興的笑笑,心想相國還是好說話的。 高傒又試探道:王上是否覺得進學太累了,需要精簡條目? 是啊,乏味無聊的很吶。劉樞擱下筆,道:寡人就知道,相國是最體貼寡人,所以才先和你說一聲。那就勞煩你去向太師解釋此事吧,寡人可不想聽到太師的絮叨。 高傒微微一笑,正要答應下來,卻聽劉樞繼續道:至于原本學習禮制課業的時辰,換成學習律令司法就好了。 什么?!高傒幾不可察的皺了皺眉,王上為何突然想學律法? 這句略顯急迫的問話中夾雜著一絲咄咄逼人,劉樞一愣,頓了一瞬才道: 剛才相國不是還在說寡人及笄之禮的事情?依漢國傳統,君王無論男女,只要成年便可以考慮親政,侍講大夫們都說天下哪有即將親政卻還不明本國律法的君王呢? 她歪頭想了想,又道:只不過啊,寡人前幾日想找幾位精通律法的大夫來問話,廷尉那里卻一直抽不出人來,真是麻煩呢。 高傒這算是聽明白了,心中暗笑,侍講大夫們都說?怕不是只有歸燦會這樣說吧! 他的語氣恢復了平常,甚至帶了點苦口婆心的意味:王上,依臣之愚見,放眼天下,律法都是低賤的刀筆吏和訟獄之官才需要熟悉的事情,圣賢有言,刑法酷吏,不得已而用之,非明主所執。王上貴為一國之君,怎么能屈尊去研習這等鄙陋的學問呢?老臣竟不知是哪位侍講大夫居心叵測,意欲玷污王上,要教王上這種東西! 啊這劉樞被高傒一通說的不知所措,那按相國所言,為王者該學什么呢? 高傒不假思索:王者所學,當然該是漢國之基石禮法。古語云,禮教有定,四時稱美,無為而治,海晏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