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公主殿下對范寧的感情
不過。 公主做不了什么。 不代表范寧。 范寧就在長安,只要他想做什么,還是能做出點來的。 眼下缺鹽,那范寧就讓長安不缺鹽,不就好了么。 而且還不止長安,他可以讓洛陽,以及周圍許多州縣,都緩解缺鹽的問題。 范寧在大官署里這么久,對各種食材來歷也算是門清。 比如大梁朝的鹽,就只是單調的海鹽。 大梁朝目前對鹽的提煉技術,就只限于海鹽蒸曬。 至于別的提煉方法,則一概不知。 其實在長安周圍,就有井鹽。 再遠一點,還有湖鹽。 然而這些鹽在大梁人眼里,都是有毒的廢鹽,吃了是會死人的。 他們不會提純制鹽,但范寧會啊。 因此,范寧就通過公主殿下曾經說過的秘密通信渠道,給她寫了一封關于鹽以及鹽如何提取的信。 范寧也曾想過,要不自己直接再開個鹽場。 但是眼下他的造紙作坊已經快要完成。 一個普通人,如果只是偶爾有一些奇怪的方子,或許可以說是祖傳或偶然得。 但如果頻繁且拿出的方子都是能改變現有技術格局的。 范寧寧愿不拿出,也要保證自己小命。 樹大招風的道理,誰都懂。 所以范寧便將自己這制鹽的方子給了公主殿下,還請她別泄露自己。 并且在書信的最后,寫了自己之所以愿意獻方。 “是為公主分憂解難,獻鹽方之事,對公主有好處,對天下百姓也有好處,并希望公主將來可將鹽價盡可能調低,體諒民生艱難?!?/br> 信是以秘密方式,用最快的途徑寄出。 范寧不知道自己的建議,公主殿下會不會采納。 但以景鸞想輝煌大梁朝的思路看,她應當會采納的。 以特殊方式傳遞的信,在短短不到十天內,回信就到了范寧手上。 一方面驚訝秘密信件渠道的神速,另一方面,范寧也對公主殿下的這番... 呃... 這番情誼真不知道是該感激好呢,還是該抗議。 公主信上說,感謝范寧的辦法,她已讓人試過,簡單有效可行,她替天下百姓感謝范寧。 她目前是急需這份功勞,所以只能貪占范寧。 今天這份隱秘之功,也會有讓天下人知道范寧的那天。 景賢的拉攏她已知道,對范寧的表現很滿意。眼下又已到九月,距離科考只有一個月。 所以綜合以上,公主便在極短時間內,編撰了一本歷代殿試策問集,連同信給了范寧。 讓他在這一月內潛心研學,爭取在制舉之時,能順利釋褐。 范寧對公主這份回禮,是很滿意的。 他在簡單翻閱之后,便發現。 這本手抄本字跡不同,不算薄的一本書。 里面大概有三十個不同的筆跡。 書里按照時間順序,把歷代朝廷策問的問題及回答,都大致復述了出來。 甚至還對出題者的意圖以及想考察的目的,都做了些分析。 想想信件來回路上的時間,以及編書從下令到寫完編輯成冊。 范寧摸摸這本小冊子,很懷疑這景鸞公主,很可能是把她身邊所有幕僚都召集了來,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