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造紙之上 還有大事
讓親歷者或者旁觀者,將這些內容回憶出來。 范寧聽說過,公主身邊很是聚集了一些博學多才之人。 想在短時間內編出這么本書,真的很可能。 就是...就是有點太...大動干戈了吧? 這下好了,估計但凡一個公主身邊的得用之人,就都知道范寧這個名字了。 即使是歷經后世各種厚臉皮場面的范寧,他也有點臉紅。 不過再一想,自己顯出鹽方這個事,景鸞肯定會好好利用一番。 她的得力手下們,遲早還是要知道自己名字的。 一樣的一樣的。 范寧將殿試集收好,便繼續忙自己的事了。 造紙作坊那邊,第一批紙已經出來了。 紙分兩種,一種加了布頭的,質量就要好些。 雖然紙張泛黃,但寫字當書頁,是綽綽有余了。 這種習字紙,拿去賣給讀書人習字記錄等,肯定熱賣。 畢竟它的原料廉價,就算范寧賣的貴,相比于市面上能寫字的紙,還是要便宜一倍不止。 另一種不加布頭,只是簡單用蘆葦麻桿等漚出原料制成的紙。 就比較次了。 這樣的紙,真要勉強寫字,倒也行。 但用它來當廁紙,或者簡陋的外包裝紙,才是更好的用法。 范寧琢磨著,這第一批拿來賣的紙,就從這廁紙入手。 量大,便宜。 還不容易引起大家族的警惕。 范寧把陸活他們召集過來, “眼下,我們就大量賣廁紙,少量賣習字紙?!?/br> “你們誰認識那些行腳的商販,可以讓他們上門來我們這里買,我們以批發價賣出,讓他們也有點賺頭。 以后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找我們買?!?/br> 紙張就是這樣。 薄利多銷,有賺頭。 對于這種聯絡事,陸活他們自然辦的得心應手。 范寧之所以采用批發的方式,一方面也是因為人手太少。 賣與造,兩者不可兼得。 而且陸活他們才四個人,就算天天滿街跑,那可不一定能賺到多少。 如此吩咐下去之后。 陸活他們便各自去找行腳商販去了。 眼下長安城,正有一件更讓人激動的事發生著,新出的廁紙這種事,反應程度可以算是忽略不計了。 那件讓人激動的事,自然就是鹽了。 本來百姓們都在盼望著山東那邊能及時有鹽送來。 現在鹽太貴,沒人吃得起,而吃不了鹽,人就會無力,還會生病。 但現在好了,太平公主景鸞,據說從古書中翻閱出一神奇辦法。 可讓周圍井鹽湖鹽變為人能吃的無害之鹽。 這樣消息一出,百姓沸騰。 女皇陛下聽奏此事,更是指名讓公主殿下的代言人。 親自去長安城外某處井鹽試做。 有些好奇心重的百姓,更是每天都往長安城外的井鹽地跑。 希望能早點知道確切消息。 這件事,可以說牽動著朝堂和百姓們的心。 而學子們,當然也在議論。 尤其好奇,究竟是哪本古書,竟有如此奇妙記載,為何以前從未發現。 范寧卻是平淡如常,如往日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