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爭人望爭聲望
“范大,你說這個叫水泥的能賺錢,我們信。這東西造房子也好,造路也好,只要我們說出去,肯定不愁賣?!?/br> 陸活摸著梆硬的水泥坑,點點頭。 “但是你說你弄幾個水坑,往里面扔點竹子蘆葦樹皮什么的,就能造出紙,我們是真的不信。紙多精貴啊?!?/br> 陸活他們都不識字,家里窮的連飯都吃不上,更別說買紙了。 “是啊,范大,我聽人說,買少少一點的紙,都不止幾十文?!?/br> 在這幾個半大孩子的眼里,他們真的不敢信精貴的紙是這么造出來。 “來,大家休息好了,就繼續把蘆葦麻桿什么的,讓水坑里扔?!?/br> 范寧帶著陸活他們,繼續干活。 “還有,你們這兩天,在門口設個小攤,告訴別人,就說我們這收破布頭,無論破舊程度都按一斤給錢?!?/br> 在長安城這百萬人口的大城,破布頭的來源,那是不會缺的。 忙完這些,范寧便開始等待漚的過程。 這第一次做紙,范寧特地區分兩個坑,打算實際看一下,不同材料做出的紙張區別。 在大梁朝,造紙的技術,目前只有少數幾個世家大族掌握著。 這幾個家族不僅有巨額財富,而且家中多有人擔任高.官。 范寧現在只是個普通百姓。 如果一下子就造出比他們還要好的紙來賣。 肯定會招惹麻煩。 搶走配方那都算好的。 因此范寧打算一步步來,先從最便宜的紙張開始。 就在建作坊等待漚紙造紙的日子里,范寧也已經經歷了三次旬考。 就在即將跨入九月時候,發生了一件和景賢皇子有關的事。 事情還要從之前的食鹽說起。 今年因為旱情問題,有些許流民跑到山東一帶,影響了曬鹽運鹽的事。 山東那邊的鹽就遲緩下來。 導致長安這邊,鹽出現大量缺口,出現坐地漲價的情況。 范寧記得當初做筵席時候,好像就聽說了一斤四百文的行情,眼下已經漲到五百文以上了。 百姓們怨言很大,據說長安萬年兩縣已經收到不少的百姓請愿狀。 朝廷雖然知道這么個情況,但也實在沒啥好辦法。 想緩解眼前情況,就只能從外地調鹽。 但是要花時間。 眼下最缺的,就是時間。 就在這種情況下,還在京城辦事的景賢,便出面了。 他稟告朝廷說,他已想辦法,讓山東一帶的大家族,盡可能在一個月內籌備到足量的鹽,運往長安。 勢必能讓鹽價,回落到四百文以下。 對于這個好消息,長安百姓自然是盼望不已。 也因此,景賢的人望聲望,也就隱然遠超景鸞的跡象了。 畢竟儲位之爭,離百姓太遠。 普通百姓其實并不在意究竟是何人當選。 只要能吃飽穿暖,能過得還算不錯的日子,大部分百姓,就已是心滿意足。 但景賢如此行為,當然就給了公主很大的壓力。 就連每日只是去四門學、大官署的范寧。 也時不時的,能從旁人口中聽到只言半語的各種消息。 公主景鸞也在想辦法,然而她人在西北,這么遠距離,恐怕也做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