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唐華彩 第1047節
書迷正在閱讀:古代小夫婦在八零、穿越后紅娘系統逼我營業、滿級炮灰修真穿回來了、獨悅你[帶球跑]、沙雕美人揣崽連夜跑路、直男綁定cp系統后、我用嬌妻系統稱霸星際、敢向皇帝騙個娃、穿成渣攻后我沉迷寵夫、甜美人
他還在組織著語言,并未意識到這幅儀態已傳遞出了他氣場不強的事實,落在周智光眼里,讓周智光起了輕視之心。 之所以他會見周智光,因周智光給他送了一份禮物,一匹十分神駿的馬。 不同的馬匹之間,有著極大的差別,可以說是比馬和人的差別都大。駿馬只需要輕輕一踢就能飛奔竄出,又快又穩,而駑馬不管用鞭子怎么抽,也只能晃悠悠地慢跑。這次,李俅倉促從長安逃出,騎的馬是禁軍讓給他的,近來局勢緊張,也沒人顧得上給他換,周智光的禮物便是十分貼心了。 不僅是送馬,周智光還派馬夫來照料。因此,李俅的馬匹得到的待遇之好,吃的草料之精貴,比一般的百姓嚼用的要好得多。 如此盛情,在李俅想來,當然是因為周智光想投靠他。 他于是很緊張,考慮著是否透露出想要除掉竇文揚的意圖……還未開口,周智光先說話了。 “殿下,臣得到消息,郭子儀以收復長安了?!?/br> “何時的事?”李俅大為驚訝“那我們可回京了?” “臣派人在郭子儀軍中打探,故而有此情報?!敝苤枪獾?,“可郭子儀卻不迎圣人回長安,恐怕是起了異心啊?!?/br> “不會的?!崩钯催B忙道:“郭公他忠……” “恕臣愚見,郭子儀只怕是想擁立雍王為儲君?!敝苤枪獯驍嗔死钯吹脑?。 “什么?怎么會?” “長安傳聞,太上皇與百官皆以天子在外為名,要讓雍王監國,可自古以來豈有皇侄監國的道理?這是要取代殿下的太子之位啊?,F在圣人不做表態,也未曾與殿下說過此事,想必是心中動搖了?!?/br> 李俅大驚失色,忙問道:“那我該如何是好?” “殿下該如何是好?!敝苤枪夤室庵貜土艘痪?,像是此時開始替李俅著想,沉吟道:“若臣能取代郭子儀統兵,必斬永王、驅雍王,迎圣人與殿下回朝?!?/br> “可郭公……” “殿下若不信臣而猶信郭子儀,臣這便告退!” “周將軍且慢?!崩钯催B忙攔住他,問道:“我該如何助伱代郭子儀之職?” “竇公會至圣人面前陳述利害。而若圣人召見殿下,唯請殿下明言,郭子儀曾慫恿殿下兵變,遭殿下拒絕后,他遂轉投了雍王?!?/br> “這不是說謊嗎?!”李俅大驚失色。 他前陣子還想聯絡郭子儀,除掉竇文揚這個jian宦。沒想到,短短幾日光景,他竟被逼著幫助竇文揚一黨,把郭子儀扳下統帥之位。 世事荒誕到這個地步,真讓他這未經磨礪的年輕人不知如何面對。 李俅終于不再認為周智光是來投靠自己的了,這個武將竟是來拿捏他堂堂一國儲君的。 “臣愿以性命保殿下!” 周智光忽然加重了聲音,跋扈之態畢露。 “而臣只需要一道旨意,如此小事,殿下都不肯為臣去討嗎?!” “我……” 李俅內心既恐懼又痛苦,一抬頭,對上周智光那張霸道兇惡的臉,呆滯了一下,終于妥協。 “好,好?!?/br> 不得不說,竇文揚對天子李琮實在是太了解了,想出的辦法恰是最能罷免郭子儀的。 畢竟,李琮又如何能想到,李俅能幫著竇文揚誣陷郭子儀呢? 僅在次日,周智光便領了接替郭子儀為招討使、關中兵馬副元帥的圣旨,率著近來募集的兩萬兵馬往渭水橋畔郭子儀大營而去,準備兵變。 行到半路,前方有哨馬歸來。 “報!郭子儀遣騎兵擒下了永王,現正在押解回營路上?!?/br> 周智光皺了皺眉,啐道:“又讓他立了一功?!?/br> 須臾,他意識到哨探活動的范圍不遠,而此地離郭子儀大營并不近,問道:“永王如今在何處?” “就在南邊的宜壽縣境內?!?/br> 此事對周智光是意外之喜,他當即一拉韁繩,喝道:“走!隨我先平永王之亂!” 第547章 站穩 無論離開多久、去了哪里,薛白似乎總會回到長安。 沿朱雀大街坊墻上停著的幾只鴿子被馬蹄聲驚飛,白色羽毛與青瓦紅墻相映,更遠處的佛塔傳來悠揚的鐘聲,一切都讓他感到熟悉。 一路到了大明宮,等候在城門處的將領都是老面孔了。 郭千里臉上掛著大咧咧的笑容,向薛白行禮,道:“雍王,我雖一仗沒打,但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最難的,雍王說是吧?” 薛白與他相熟,遂玩笑道:“郭將軍用兵出神入化?!?/br> 郭千里打趣了一句之后,上前,小聲地向薛白稟報了幾句。 “太上皇在大明宮,當時情形,我認為遷到大明宮守著穩妥些……” “知道了?!?/br> 原本,李隆基幽居于太極宮,這次必然要趁著李琮出逃而想要攬權,能入主大明宮很正常。至于郭千里說是出于守衛考慮,薛白也能接受這理由。 反正不論李隆基奪權進行到哪一步了,薛白一回來便是打斷了這個進程。 郭千里表面看著大大咧咧,心里其實忐忑,此時見了薛白的態度,方才放下心來,退到了后面。 他走了幾步,忽然見了隊列中站著一個異常顯眼之人,不由瞪大了眼睛,揮手道:“李太白!” 李白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撫須,正仰頭望著遠處的宮闕回想著任翰林學士的過往,感慨時隔多年竟還再回到了長安。忽聽有人喚他,轉過身來,他先是認了一下,似乎沒認出郭千里。 “李太白,可還記得我?當年我執守宮門,你每日到翰林院,常常相見哩?!?/br> 這一說,李白就想起來了,朗笑道:“當時我常飲得爛醉如泥,將軍還扶著我覲見天子?!?/br> “對對對,你還給我寫過詩哩!” “記得,記得?!?/br> 李白一生寫過太多詩,張口要念,一時又有些忘了,手舉在那兒上下晃了晃,數著韻。 郭千里跟著用手比劃了兩下,開口提醒了詩的前兩個字。 “將軍……” 兩人對視了一眼,那詩終于脫口而出。 “將軍少年出武威,入掌銀臺護紫微?!?/br> “將軍出使擁樓船,江上旌旗拂紫煙?!?/br> 兩人的聲音到后來都漸漸弱了,最后停了下來,略有些尷尬。 郭千里撓了撓頭,臉上的笑容還在,卻是僵了許多。 李白問道:“將軍莫非不是羽林軍陶將軍?哈哈,是我認錯了,近年眼力不濟,眼力不濟?!?/br> 郭千里頗為幽怨,才知李白原來給這么多禁軍將領都送了詩,連句式都是差不多的。 雖然心里受傷,他其實為人豁達,倒沒甚不滿,就是不知該如何緩解眼前的尷尬。 反而是前方的薛白聽得動靜,過來隨口給李白解圍,道:“一定是郭將軍與陶將軍長得太像?!?/br> “哈哈哈,對,我和陶將軍長得太像了?!惫Ю镞B忙附和,心里卻在想到底是哪個陶將軍能與自己相比。 李白也是大笑,攬著郭千里的肩,當即又作了一首新的詩。 “狂風吹古月,竊弄章華臺。北落明星動光彩,南征猛將如云雷……” 只是重回長安而已,連酒都沒喝,卻已有醉的氣氛。 “功成獻凱見明主,丹青畫像麒麟臺!” 隨著李白最后一句詩落,大明宮那雄壯的宮門也緩緩打開了。 太陽也從云朵后出來,照耀在眾人臉上。 郭千里心知李白這次的詩不是寫給他的,畢竟平定江陵之亂他沒有去,但不知是寫給誰,是寫給雍王嗎?還是寫給李白自己? *** 薛白邁步進了大明宮,穿過長長的青磚路面。 他在宣政殿的石階下停住了腳步,見到一個披著皇袍的身影正立在上方注視著他,那是太上皇李隆基。 李隆基沒有拄柺,本是由高力士扶著,但見到薛白之后,有些倔強地推開高力士,獨自站在那,巍然不動。 似乎在宣示他還沒老,還能站得穩。 他眼神威嚴,像一頭猛獸在表示自己的地盤不容侵犯。 薛白卻根本沒有必要去與一個老頭比誰站得穩,迎著李隆基的目光,一步一步走上石階。 “好孫兒?!?/br> 李隆基一開口,眼神里的兇光立即就褪了下去,換上了一副慈詳和藹的表情。 他之所以是這個態度,背后有很多的考慮。 事實已經證明了,幾個親兒子對他有著極深的戒備。李亨與他逃路到一半就發動了兵變,擅自稱帝;李琮當了皇帝之后對他嚴防死守,寧交權于宦官都不還政于他;李璘打著孝順的名義起兵,一到長安就死活要當皇帝,而非請出他這個太上皇。 可若拋開固有的思路,換一個角度想,薛白想要監國而根基太淺,反而需要倚仗他這個太上皇來增加影響力。 換言之,若暫時不去考慮祖宗基業所面臨的風險,僅從李隆基個人掌權之路來說,他是愿意與薛白合作的,也沒有別的方法。 只要讓他逐漸站穩了腳根,對付一個“孫子”自然有辦法。 薛白這邊,他不像李璘傲慢,更了解時局,知道眼下還不是稱帝的好機會,還需要以李氏的名義執政朝政??伤麉s不至于讓李隆基擺著所謂祖父的譜來拿捏他。 “朕諸多子孫當中,唯有你最像朕?!崩盥』孕牢康恼Z氣道:“現在兩個逆子禍亂社稷,唯有讓你監國,朕才能放心啊?!?/br> “見過太上皇?!?/br> 薛白執了禮,一抬眼,目光銳利地盯了李隆基一眼,似有殺氣從眼中閃過。 李隆基吃了一驚,下意識往后仰了仰。 這原本只是個很小的動作,可薛白卻是怕他摔倒,猛地沖了過去。 “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