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自己尚且如此考慮,其余諸臣誰又肯全力向國公盡忠?也難怪國公如此擔心了。 宋容聲想了想,道:“國公也是擔心三公子出事,所以才會生氣,不過三公子也太不體貼了些。如今北方雖只剩一個膠州,但和貴戰輕,國公體諒將士百姓,仗能不打還是不打得好?!?/br> 見國公不住點頭,宋容聲繼續道:“吳丹陽已死,又牽扯先皇之事,燕無異又素來同平州交好,絕不能為她翻案;吳郡公其實也明白,只是心里難過、無處抒發罷了。不如以為大公子養傷為名先召大公子、三公子夫妻回京,另遣特使去燕州調查一番,將證據送去膠州、再好生寬慰郡公,若是需要、先前給京都的地再賜封給他,京都也不缺那兩座城,但必要他斷了同江州往來?!?/br> “若他不肯呢?” 宋容聲嘆道:“江州必定是不會聽咱們號令的,好一些就這么僵持著,不然總有一日要自立為王。國公若只想做北方霸主,那就不必理會;但所要護金甌無缺,開戰是必然。咱們若能穩住膠州,江州那邊自立就晚一些,不然……和平不是一廂情愿啊?!?/br> 國公長嘆一聲,算是同意,沉吟片晌,又問:“如果承平不肯呢?” 宋容聲一愣,旋即笑道:“您是國公,又是三公子的父親,先前的事也是情勢緊急迫不得已、想來也非三公子有意自作主張;您已做主不再動兵,三公子又怎會違命不遵?而且燕無異代燕樂成為燕州之長,三少夫人又向來有志北疆,不如趁此機會讓三少夫人領兵去漠北,三少夫人在北疆已有威名、又從來奇兵,‘冬借秋收’之策頗得人心,不必太多兵糧就能收服胡蒙,那可是名垂千古??!” 所謂“冬借秋收”是指冬天胡蒙水凍草枯、牛羊瘦死之時可到漢胡邊城向漢借糧,至第二年秋天用牛羊馬匹、銀鐵礦石來還。初時大家都覺得此計愚蠢,胡蒙畢竟游牧,冬天借了糧食秋天跑得沒影,又到哪里去討!但那時金榮已投趙熹、趙熹對其頗為信任,還是將此政推行了下去。 胡蒙人雖被漢人議論為茹毛飲血,但他們也是人,也講忠信,趙熹誠意待人、他們便誠意相報。當然也有jian滑的不肯還,等來的就是趙熹鐵蹄。恩威并施,胡蒙對趙熹越發敬佩,就等他攻入開平府了。 國公也并不想真的對承平如何,能避免沖突最好,便道:“就這樣辦吧,過年了,又是淳兒生辰,讓他們都回來、讓家里也都來京都,我們一家也該好好團圓了!” 第232章 過年 “你確定么?” 無異半躺在床上,口唇蒼白面無血色,精神也疲憊抑郁,聽趙熹追問,他怔怔看著虛空處,許久才答:“我自小就淘氣,常常惹他生氣,后來母親出事,我對他更無半點孝順;我反叛之罪是那妖女栽贓不假,可他若全然信我、又怎會下令殺我!若非屬下拼死相救,我早已橫死當場!他之后后悔又如何?可笑至極。他非慈父,我非孝子,我為他手刃妖女算是還他生養之恩,何苦再替他守業!祖上本就是拱衛皇帝、安定百姓才得封燕州,我已不孝、總要守住忠義!天下定會統于三公子之手,我請撤封爵,也忠軍助朋、順應時務?!?/br> 趙熹看看站在床邊侍疾的驍兒和唳兒:“孩子們呢?” 燕無異輕笑:“你難道會費盡心機為溫兒淳兒某點子遺產?他們有手有腳,自己去爭便是;若是不爭氣,三公子和你絕不會叫他們流落街頭。父親對我母子不起,我又何曾對得起他們?已然如此,難道還要假惺惺做個慈父?教養他們成人便是?!?/br> 驍兒也道:“大君您放心,父親已經同我和唳兒說過了,我瞧著當郡公也不怎么好,爵位沒有就沒有,我以后自然能養活唳兒的!” 唳兒本也沒什么可能繼承爵位,驍兒雖是長孫但連無異的繼承人之位都時常岌岌可危,他更加不會多想,何況他年紀還小、尚不知這東西帶來的榮耀和享受,拒絕自然更加容易。 承平很是感動:“無異兄果然高風亮節!想咱們幾人京都相識、至今已有十余年,其中幾多曲折都虧無異兄仗義相助、直到如今。今兄又肯為天下主動辭爵,小弟為百姓、也為自己,謝你!” 承平站起身,整理衣冠,向無異深深一拜。無異忙將他托起:“我將趙熹當知己、更將你當英主,日后沒了燕州拖累也想隨你南征北戰底定天下,有朝一日能見刀槍入庫、鑿飲耕食,也就死而無憾了?!?/br> 承平道:“兄有此高義、兩位賢侄年紀雖小已雛鳳清鳴,假以時日也是棟梁鞏固,有此人才小弟自然要禮賢下士。今后雖無燕郡公,但只要有我李家一日,朝廷之上必有燕家之地。不過,”承平笑道,“辭爵之事倒也不忙?!?/br> 無異微微一想便知其中緣故:“燕州雖不抵青州也有百二十城、人口百萬,欲歸于朝廷自然想為三公子添些助力。我本想著父親已逝、朝廷封爵之文不日就要下達,不如先一步請辭省得日后麻煩,若是三公子覺得不妥,時候到了再告訴我就好?!?/br> 承平解釋:“無異同我夫君二人私交甚篤,我也就有話直說。熹兒行事自有章法,可父親向來穩健,對熹兒私自來燕州有些不滿;后來大哥因此受傷,我前來時他一再交代要調查清楚、但要經他同意才可行事?,F在,他對我怕是大大不滿……” 燕無異問:“既然如此,為何不讓我趁機辭爵、討好國公,叫他勿要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