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趙熹看他傷病發作不敢多說,只道:“現在要開戰的又不是我們,是燕膠!與其追究我們,不如早早準備!” 郡公葬禮改為三日之后,吳丹陽尸首匆匆收斂,在承平的調解下放入薄棺送回膠州??す笤嶂?,正是吳丹陽棺槨運抵膠州之時。 膠州郡公吳興義踉蹌上前、看著棺中小妹老淚縱橫。他比吳丹陽年長十五歲,吳丹陽是他的meimei、卻更像他的女兒,寵愛的小妹客死他鄉,作為大哥的他又如何不恨! “十四娘,當初你要去燕州我就不同意,可你性子執拗、說一不二,非要嫁給燕樂!哥哥知道,你嫌棄哥哥無能、不聽你的話,可你一意孤行又得到了什么?反而害了自己??!” 吳傳之聞言忙道:“父親此言差矣,害死小姑姑的是燕無異、是李承平和趙熹!” 林波佯裝害怕道:“五公子快快住口,方才使者說得明白、是咱們小姐謀害了燕郡公,燕公子還向咱們討說法呢!依微臣看郡公還是寫信給國公自罪、求國公調解,不然以燕公子的性子怕是戰火又起??!” 吳傳之怒視林波:“他們是污蔑!小姑姑在堂上自請前去朝廷受審,他們又為何私自處置!僅憑一份不知從何而來的藥渣、幾個被屈打成招的仆役就要治小姑姑的罪,燕無異的罪是郡公親定,豈能有假!他們分明是故意給小姑姑和膠州潑臟水!” 林波攏起雙手,眼底有些不屑:“那公子要如何,跟燕平開戰?先前微臣就勸與平州交好,是公子和小姐非要同燕州結盟,結果送出五城;如今燕州與咱們撕破臉,咱們還能依靠誰?如今平州打著朝廷的旗號一往無前,咱們本來就是朝廷的臣子,不如就安分一些呢!” 吳傳之冷笑:“事已至此,咱們肯退、燕平難道肯退!雖然沒了燕州,但江州愿同我結盟,平州窮兵黷武不信他們能戰無不勝,我們何不一試!” 吳興義忙問:“江州肯出兵?” 吳傳之不敢回答,只道:“求父親派孩兒出使江州,請求結盟!” 林波嗤笑一聲。吳興義喪氣不已,道:“好吧,你去看看吧,我也給國公寫信,看他肯不肯為十四娘做主……” 第231章 顧慮 已近新春,今年有許多喜慶大事、又是國公第一次在宮中過年,這次春節必定隆重非常。宮人們漿洗布置忙作一團,宮中上下熱熱鬧鬧,可勤政殿卻殿門緊閉,所有內侍護衛都被趕出殿外、立在墻邊,大殿內外一派寂靜。 宋容聲來到殿外就見到這一幕。另他前來的內侍前去傳話,他則向在殿外恭謹等待的內侍問:“公公,這是怎么了?” 內侍嘆了口氣:“前日燕州來信國公就不大高興,今日膠州又來了信、國公更加不悅,這不,把小的們都趕了出來、在里面獨自生悶氣呢!” 宋容聲覺得有些好笑,都說帝王之怒雷霆萬鈞,如今的國公雖未有皇帝之名卻已有皇帝之實,自去年也搬入宮中居住,按理也該漲了脾氣,可他一生氣就把自己關起來,哪里有半點威嚴? “宋大人,國公召見、請入殿?!?/br> 宋容聲向內侍微笑告別,整理儀容,走入殿內。 國公捏著一封信在殿中左右踱步,見宋容聲前來竟親自迎了上去:“容聲你總算來了!看看,承平那孽zigong惹了多大的禍!” 宋容聲雙手接過書信匆匆瀏覽,信是膠州吳郡公所寫,哭訴燕無異為了脫罪陷害吳丹陽、不審而誅。宋容聲道:“這信中只聲討燕無異、說三公子和夫人為燕無異所蒙蔽、并未有怪罪追究之意,何況三公子早有書信,是吳丹陽謀害燕郡公在前、燕公子為父報仇誅殺于她,天經地義啊?!?/br> 國公冷哼一聲:“承平和趙熹是什么樣的人難道我這做父親的還不知道?我已不準他們插手燕州之事,可他們仍明知故犯、悄悄派趙熹前去上安,不僅害得盛兒受傷、還殺死了吳丹陽!若沒有他們,吳丹陽怎么會死!吳郡公不過給我個面子不明說,他心里難道不恨!” 宋容聲勸道:“三少夫人行事乖張是真,但他一走三公子負荊請罪,您的重罰他也甘心領受,并無半句怨言,后來大公子受傷他更是不顧傷體日夜兼程前去上安,這份孝悌之心叫人感動;至于吳丹陽,舒太妃數次請求處置吳丹陽弒君之罪,如今她死了、也算給舒太妃一個交代,豈不正好!先弒主、后殺夫,碎尸萬段都難抵其罪,這兩項罪定下去、吳郡公哪里還敢辯白,還得上書請罪呢!” “正是沒有公審不能定罪??!人命關天,就是販夫走卒殺人也要皇帝決獄、然后定生死,吳丹陽世家貴女,竟連辯白的機會都不給!難怪人家親人不服!”國公背過身走到桌案前,重重嘆了口氣,“你的意思我也明白,咱們如今勢大、就是指白成黑又如何!可我聽說吳家已派人去了江州,他們心里恨著呢!說到底,這么大的事承平一點口風都不給我漏、靜悄悄就辦了,他還把我這父親、我這代國放在眼里嗎!” 宋容聲了然,國公是對三公子不滿了。雖然是父子,權重勢貴,就是父子也難同心,何況三公子看似忠厚其實強勢,國公再寬仁畢竟是長輩、又是上位,哪里能忍一再被忤逆?尤其李家水漲船高、眼看就要登涌浪尖,那孤高之處只能容一人、親子都要退半步,三公子卻一再挑戰國公權威,不知是否有意而為…… 國公已近古稀,這兩年身子也不比之前,身為臣子能服侍他的時間也有限了,之后是何情景宋容聲不得不考慮。二公子先敗軍丟城、被俘敵手,后又勾結夷狄,雖然都不算什么大錯始終是名聲有損;大公子受國公看重、在平州頗有威信,若得國公全意相助尚與三公子有一拼之力,可他又受了傷不知情形。如此情況,接替國公者,除三公子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