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三大好處,商會震驚,朝堂之爭,激烈無比
隨著許清宵的聲音響起。 張如會第一反應就是有些小懵。 大生意?有多大的生意? “賢弟先坐,慢慢說?!?/br> 不過張如會還是立刻讓許清宵坐下來,眼神中滿是好奇。 許清宵坐了下來。 隨后開口道。 “張兄,戶部發的通告,你收到了嗎?” 許清宵直接開口詢問。 他離開皇宮時,戶部就已經發了公告,而張如會這種大商人,不可能不知道戶部的公告。 “收到了,水車工程急需銀兩,需京都商人捐贈銀兩,為國出力?!?/br> “賢弟,愚兄雖然是個商人,但也懂得根本之說,若是大魏越來越好,自然我等商人賺的越來越多?!?/br> “所以我已經讓人準備二十萬兩白銀,送給戶部,當做捐贈了?!?/br> “同時也令人準備五十萬兩白銀,額外捐贈,這是看在賢弟的面子上?!?/br> 張如會出聲。 他家財萬貫沒錯,捐贈這種事情,他也會出手幫忙,二十萬兩白銀很不錯了,對得上他的身份。 而額外捐贈的五十萬兩白銀,實打實是看在許清宵的面子上,因為他知道許清宵正在處理水車工程之事。 自己添磚加瓦,也算是幫一幫許清宵,是人情。 聽到這話,許清宵不由笑道。 “兄長的確深明大義?!?/br> “不過,愚弟今日來,是想與賢兄做一筆大買賣,不過得看賢兄舍不舍得錢財了?!?/br> 許清宵如此說道。 “哦?需要多少?” 張如會為許清宵煮茶,同時眼神好奇地看向許清宵。 “一千萬兩?!?/br> 許清宵淡然開口。 而張如會微微停頓一番,但很快又繼續擺弄著桌上的茶具。 “一千萬兩很多,至少對愚兄來說,是一筆巨額數字,不過既然許兄開口了,愚兄竭盡全力也會答應?!?/br> “好處不好處,沒有任何關系,若能幫助許兄解決困境,一千萬兩無妨?!?/br> 張如會看向許清宵,如此認真道。 此話一說,倒是讓許清宵有些驚訝了,他還真沒想到,張如會竟然這般相信自己。 一千萬兩,說給就給,一點猶豫都沒有。 一時之間,許清宵心中不由感慨,但面上則是苦笑道。 “兄長誤會了,并非是兄長幫我,而是大魏與兄長做一筆交易,愚弟不過是一個中間人罷了?!?/br> 許清宵解釋道。 “交易?中間人?賢弟,不妨細細說來?!?/br> 張如會這下也有些好奇了,說實話聽到一千萬兩白銀的時候,他的確愣了一下,一千萬兩是什么概念?他們張氏商會一年的收入啊。 如果真給了許清宵,對張氏商會來說,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情,當然說傷筋動骨倒不至于,但絕對不是一件小事。 可如果拿這一千萬兩,幫到許清宵,能讓許清宵更好的在朝中穩固跟腳,這一千萬兩白銀,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就相當于是投資,如若有朝一日,許清宵真的成為了戶部尚書,這份人情,會以三千萬兩,五千萬兩的價格返還回來。 這一點他完全相信。 所以一千萬兩就一千萬兩,可現在聽許清宵說的話,好像不是自己想的意思。 “兄長,愚弟問你,倘若這一千萬兩白銀,換一個一品職位,你要不要?” 許清宵開口。 此話一說,張如會直接愣住了。 什么?一品? 一品是什么概念?六部尚書這個級別啊,這是什么?這是位極人臣,在大魏王朝算得上是能呼風喚雨的存在。 一千萬兩? 莫說一千萬兩,一萬萬兩都有人愿意買吧? “賢弟,你的意思是說,我若是拿出一千萬兩,可以幫助你成為六部尚書?” “如若是這樣的話,我想盡辦法,再幫你籌款三千萬兩,幫你上去?!?/br> 張如會下意識以為,這一千萬兩是可以幫助許清宵成為戶部尚書,所以他有些激動了。 二十四歲的戶部尚書,這是什么概念?若是許清宵成為戶部尚書,自己如此幫助許清宵,未來想要賺錢簡直是輕而易舉。 要知道,大魏王朝有很多事情,都需要用到商人,許清宵是戶部尚書,每年固定給自己一批事做,隨便幾年就能賺回本了。 所以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莫說一千萬兩白銀了,三千萬兩白銀他都給。 看到張如會有些誤會,許清宵開口。 “不是我,是你?!?/br> 許清宵一句話說出。 讓有些認真的張如會又愣住了。 我? 張如會這次是真的有點懵了。 他沒想到的是,許清宵竟然會說自己? 一千萬給自己買一個一品官職? 那肯定是血賺啊,只是這可能嗎? “賢弟,你就莫要拿哥哥開玩笑了,我?就我這樣,一品?這朝中那個臣子,不是熬了幾十年,個個都是有才華有能力者?!?/br> “再說了,從古至今,買官賣官都是殺頭的大罪,你這......” 張如會有些苦笑道,不是別的意思,買官賣官這本身就是殺頭的罪,即便是許清宵手段通天。 讓自己當個十品官員,九品官員,他相信有這個能力。 可說讓自己一品?六部尚書不得砍死自己? “非也!” “賢兄,你聽我說?!?/br> “如今陛下有意,開辟一條全新的官路,這條官路,并不是針對文武百官,就是針對天下商會?!?/br> “也就是說,官商之路,換句話來說,以后商人也可以成為官員,不過沒有任何實權,只給予身份和地位?!?/br> “當然還有三個好處?!?/br> 許清宵丟出重磅消息,讓張如會整個人不由站起身來了。 “官商之路?陛下竟然有這個想法?” 張如會是真的沒有想到,如今不管是大魏還是其他國家,商人的地位普遍很低,尤其是大商人。 雖然說花錢的時候,別人敬仰你,崇拜你,可實際上呢?背過身以后,人家一個個罵你。 而且商人永遠就不是一個好的詞匯,只要牽扯官員,就是官商勾結,那個官員被查了,百姓鼓掌,那個商人被抄家了。 百姓們都極為開心,普遍的仇富心理,而商人想要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只有通過一些其他法子,最直接的就是砸錢。 購買各種土地,然后搭建一些奇觀,用來彰顯自己的財力。 可說到底,還是沒有信服力,也無法真正得到別人的認可。 如果陛下真的開辟了一條官商之路,那就不一樣了。 畢竟有了朝廷在背后撐腰,誰還敢說什么?誰又能說什么? 許清宵看張如會如此激動,倒也沒有拖延,而是繼續丟出一個又一個消息。 “不止如此,這三個好處也非常不錯?!?/br> “第一,加入官商的商人,以后大魏各鄉各鎮各縣各府各郡,甚至是京都的官家生意,全部優先給予官商,無非是競價罷了,但絕對不會讓其他商人來做?!?/br> 許清宵說出第一個好處。 想要真正讓天下商人跳進這個坑,就必須要在這個坑里面放誘餌,而這個誘餌絕對不能是假大空的東西。 商人的本質是什么?是逐利啊,你就拿點徒有虛名的東西來糊弄他們?他們會信嗎?抱歉,可能會有人加入,但想要讓五成以上的商人加入,幾乎不可能。 如果只是兩三成商人加入進來,那這個項目就沒有什么意義了,至少得五成以上,到時候一些大商想要獨善其身都不可能了。 你獨善其身對吧?行,反正天下商人有一半是聽我的,我直接排擠你們,讓你們做不成生意,你爽不爽? 不加入,就是慢性死亡。 加入,無非是受制于人。 相信這些商人自己心中更明白,所以許清宵丟出誘餌,這第一個就是官方競標,大魏王朝有多少生意可以做?官家的生意絕對是頭一號。 這么大的一塊肥rou,許清宵還真不相信沒人想吃。 這不,張如會聽到第一個好處,就已經露出驚愕之色了。 “優先競價?” 張如會咽了口唾沫,大魏有很多生意,比如說土地買賣,說實話就要看關系,你想要將自己的商業版圖擴到整個大魏,你做不到,不是你沒有財力,也不是你沒有魄力,而是你沒有當地的關系。 可許清宵這個競價就不一樣了,哪怕多花點錢,最起碼生意自己做了,比如說桃花庵這個產業,想在其他地方開,哪怕是虧錢也沒關系。 為什么?因為打響了名氣啊,別人知道了桃花庵,更想要來京都看看真正的桃花庵有多好,如此一來,這里的生意就好了,并且價格可以再往上調一下,最終結果是既有了名氣,又賺了銀兩。 可如果你沒有當地的關系,你就算想開店也沒用啊,所以許清宵這個競價,對他們商人來說,既省事又有好處,當真是聰明,聰明啊。 許清宵看著張如會這般,并沒有停止,而是繼續說出第二個好處。 “第二,但凡官商一脈直系后人,入大魏各大書院,都優先錄取?!?/br> 許清宵拋出第二個好處。 這個好處簡單點來說就是,高考加分。 天下人無論是權貴還是普通百姓,都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想要真正的出人頭地,就必須要讀書。 百姓們寧可吃糟糠,也要省錢將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學,為的是什么?為的不就是自己孩子成為讀書人嗎? 一旦成為了讀書人,就算是翻身了。 而權貴們讓自己的后人讀書,為的不就是穩住家族嗎?讀書人,在大魏的地位,完全是高高在上。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莫說大魏了,天下都是如此。 而這第二個好處,可以說只要腦子正常一點的商人,都會選擇加入。 辛辛苦苦大半輩子為的是什么?不就是讓自己后人享福嗎?優先被各大書院錄取,光是這一條,就足矣讓他們趨之若狂啊。 “賢弟,你這話當真?” 張如會咽了口唾沫,他莫名感覺有些不真實。 而許清宵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繼續說出第三個好處。 “第三,所有官商如若為國效力,勤勤懇懇,可以封爵!” 許清宵說出第三個好處了。 但當這第三個好處說完之后,張如會直接癡呆在了原地。 許清宵前面兩個好處,第一個是屬于讓商人薄利多銷,成本多了但最起碼生意多了,算是一種讓利,第二就是造福子孫后代,也是每一個商會要做的事情。 可這第三個好處就徹徹底底不同了。 天下,沒有那個地方會給商人官職,何況是爵位? 爵位是怎么得到的?要對大魏有巨大的貢獻,不,不是巨大的貢獻,是天大的貢獻。 那些戰士們,在邊關鎮守,拿出生命來殺敵,保衛國家,也不見得能封爵。 文臣們處理國家大事,解決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也不見得能封爵。 他們這些商人有什么臉面去思考封爵? 封爵??! 如果說當官是光宗耀祖,那封爵就是祖上十八代都要笑出聲來。 爵位,是一種無上榮耀,是權貴的象征。 再大的商人,不過是棋子罷了,就好比晉商他們,看似在許清宵面前有些耀武揚威,可那是因為他們背后有更大的人物。 可一旦等到許清宵成為了戶部尚書,或者是許清宵成為了侯爵這種級別的存在,天下商人那個敢對許清宵放肆? 說到底終究是下等人,無非是需要你的時候,給你點面子,不需要你的時候,你連狗都不如。 現在許清宵說,加入官商還可以封爵。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啊。 顛覆了他人生觀。 張如會愣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 而許清宵則自顧自的泡茶,他知道自己許諾的三個好處,正常人很難接受,尤其是張如會這種商人。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商人的地位,表面風光,背地里呢?這個就不多說了。 反正,看到張如會的反應,許清宵相信,這個消息一旦放出去了,整個大魏的商人,都會嗷叫,恨不得把全部家當捐出來。 足足一刻鐘的時間。 張如會震驚了一刻鐘。 這才回了神。 “賢弟.......你莫不是在這里跟愚兄開玩笑吧?” 張如會哭喪著一張臉說道,他心中既是希望這是真的,又覺得這不可能是真的啊。 “賢兄,愚弟縱然有時候比較浮浪,但朝中大事,卻不敢亂說一二?!?/br> “而且不滿賢兄說,陛下已經將此事全權交給愚弟,是與不是,全由愚弟一人抉擇?!?/br> “賢兄,先喝口茶吧?!?/br> 許清宵給張如會倒了杯茶,又給自己倒了杯茶,吹了吹熱氣,抿了一小口道。 看著許清宵如此淡然,張如會即便是再不信,也不得不信了。 “賢弟,你說,怎么做,我,就怎么做?!?/br> 張如會也是個狠人,既然相信了許清宵,就沒有半點質疑了。 “行,既然賢兄如此信任,那愚弟就把話說清楚吧?!?/br> “讓人準備一千萬兩白銀,無論如何,今夜之前送到戶部,再闡述清楚,水車工程利國利民?!?/br> “身為大魏商人,取之大魏,用之大魏,百姓富裕,商人才會富裕,大魏更能富裕,國富民強?!?/br> “賢兄應該是有幕客,讓他們以這個寫一篇文章,帶到戶部,再讓人傳播出去?!?/br> “剩余的事情,賢兄不要去管,一切讓愚弟來處理?!?/br> “一定不要牽扯愚弟,就是為國出力,知道嗎?” 許清宵開口,告知張如會怎么做。 “好!” “賢弟,你放心,這些事情,我立刻讓人去處理?!?/br> 張如會點了點頭,神色十分嚴肅。 “行了,那賢兄就在家中等待好消息吧,愚弟還有事要辦,先走了?!?/br> 許清宵喝完杯中茶,起身打算離開。 不過張如會卻立刻起身道。 “賢弟,我問個事,你許諾如此多的好處,大魏朝廷會不會答應???我感覺文武百官不會答應啊?!?/br> 張如會有些擔憂,雖然陛下交代了這個事,可問題是,大家伙會不會答應???文臣武將,感覺不會同意啊。 “兄長放心,愚弟頗有點面子,會處理好的?!?/br> “走了,不用送了?!?/br> 許清宵到不覺得什么。 六部不答應? 武將不答應? 他自有辦法讓這些人答應。 說完此話,許清宵便直接離開了。 待許清宵離開后。 張如會也迅速去處理此事,同時他內心無比激動與緊張。 如若許清宵說的都是實話,那自己真的要翻身了,是真正的翻身啊。 大約一刻鐘后。 許清宵從桃花庵離開,回到了守仁學堂內。 此時,因為下雨的原因,天色早就昏暗了。 守仁學堂中空無一人,李守明不知道去了何處,其余的讀書人也不知道去了何處。 許清宵回到房內,也要開始做些事情了。 官商數量限制。 十品官員,捐贈一萬兩,個人永久 九品官員,捐贈五萬兩,個人永久。 八品官員,捐贈十萬兩,個人永久。 七品官員,捐贈二十萬兩,個人永久。 六品官員,捐贈五十萬兩,個人永久。 五品官員,捐贈一百萬兩,個人永久。 四品官員,捐贈五百萬兩,個人永久。 三品官員,捐贈一千萬兩,十年制。 二品官員,捐贈五千萬兩,十年制。 一品官員,捐贈一萬萬兩,十年制。 而后,四品以上的官商,穩定三次上升或者是不變,反正不能下降的情況下,可獲得爵位,具體爵位,根據你為國家做的事,以及為百姓做的事,進行評選。 由儒官核實,六部輔佐,最終呈交給商官首領,也就是自己啦,然后再又自己交給陛下,最終陛下審批。 整個流程公開公正,不允許有任何徇私枉法。 這個制度出來,許清宵也很好奇,能給大魏帶來多少銀兩。 保守估計一下,五萬萬兩應該是有的。 一品官員設六個,但自己要算一個位置,張如會也要算一個位置,所以只有四個位置,肯定會有人觀望,一口氣拿出一萬萬兩,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得給八大商會時間想一想。 所以許清宵暫時得到一個五萬萬兩的數目,當然這是保守估計,至于到底如何,就不一樣了。 制定完計劃后。 許清宵不由松了口氣。 這第二刀已經形成了,現在就看這幫商人跳不跳了。 只要超過五成的商人跳進來了,那主動權就在自己手中,要是沒跳進來,就有些尷尬。 至于文武百官,許清宵也的確有對策。 只是得看這個事情,明日能不能通過。 也就在此時。 一則消息,也傳遍了整個大魏京都。 戶部發布公告,因推動水車工程,缺大量錢財,需京都商販捐贈銀兩。 公告發布不到一個時辰,陸陸續續有人捐贈,最高二百兩,最低一文錢,然而就在此時,富商張如會。 捐贈一千萬兩白銀的事情,頓時引爆了整個大魏京都。 沒人會想到,張如會居然捐贈一千萬兩,甚至戶部上上下下都傻眼了,他們發布公告時還在好奇。 最高會有人捐贈多少銀兩,大部分猜測是一萬兩白銀。 可沒想到的是,張如會竟然捐贈一千萬兩,連戶部尚書顧言都驚動了,確定此事之后,大肆贊揚張如會愛國。 要為張如會寫奏折稟告圣上,而張如會令人寫的文章,也慷慨激昂,京都百姓們紛紛談論此事。 到處都是夸贊張如會愛國為民,身為商人,沒有逐利,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捐贈一千萬兩白銀。 這如何不讓百姓們夸贊張如會是個好商?一時之間,可謂是名聲大噪。 而對于大魏其他商人來說,所有商人都猜不透張如會這是在做什么,只覺得張如會腦子有問題。 哪怕是八大商再得知消息后,一時之間,也琢磨不透張如會這是要做什么。 一千萬兩白銀啊,張氏商會一年的收入,這又不是張如會一個人的錢財銀兩,其他掌柜要不要分錢? 白白花出一千萬兩,有什么作用?就為了博取一個好名聲嗎? 這不應該啊,隨便去災區施粥也能撈到不錯的名聲,何必這般? 他們想不通,大魏的權貴們也想不明白,最后得出的結論就是,這個張如會腦子有問題。 就如此,一直到了卯時。 新一日的朝會開始了。 武官們精神抖擻地上朝。 但文官彼此之間有些疲倦,六部尚書還好,尤其是顧言,心情很愉悅,白白得到一千萬兩的捐款,如何不開心? 而六部當中的侍郎們就顯得有些累。 太平詩會明日結束。 所以今日他們也去了,而且今天發生了不少事,首先是大魏文宮已經不派人來了,由陳正儒全權主持。 孫靜安沒來。 十國才子來了,畢竟京都封鎖,跑又跑不掉,再加上一個叫做李守明的人,帶著不少百姓和文人去邀人。 十國才子敢不來,李守明就直接上手,以致于盛宴上李守明鼻青臉腫,但十國才子更慘。 沒辦法,遇到這種狠人,不去就打,打到去為止,京都又鎖門了,十國才子即便是再不想被羞辱,也不想挨揍啊。 而盛宴上,大魏的百姓和文人開開心心吃好喝好,十國大才很安靜,彼此之間都不說話,聽到散宴之后,跑的比誰都快。 現在六部尚書們就希望這件事情到此為止,明日最好也是這樣,散宴結束后,就徹底沒什么事了。 一刻鐘后。 隨著太監宣聲,百官入朝。 很快,文武百官如往常一般,往殿內走去。 上朝過后。 第一個時辰,還是老規矩,哪里有災禍,哪里出了什么事。 吏部反映,各地官員貧窮無比,填補衣服都做不到,希望陛下撥款,發點銀子吧。 刑部反映,大魏王朝又出現了不少流寇,都是一些窮極了的百姓,要派兵鎮壓,發點銀子吧。 禮部反映,這次來使比以往多了一些,而且送來了不少東西,牛羊馬珍珠瑪瑙寶石等等,需要回禮多少,按以前是十倍,現在的話,給多少。 工部反映,缺工匠,急需撥款,培養一批工匠,缺銀子。 兵部反映,沒啥反映的,北伐策馬上就好了,然后希望陛下準備好糧草,雖然知道北伐不可能,但該說還是要說。 戶部出聲,先是把張如會的事情說出來,得到陛下夸贊一二,隨后又闡述了一下,各地發生了什么什么災禍,需要撥款,所以意思很簡單,戶部沒錢,自己節省。 武將集體不爽了,紛紛開口,得發發軍餉了,大致意思就是,不管你北伐不北伐,今年軍餉也要到了,不說漲太多,隨便漲點吧,或者提前發也行,讓大家與君同樂。 基本上第一個時辰就是討論一些這種事情。 六部當中,五個部門都是要錢,武將也是要錢。 反正沒錢就不行。 而等百官交流完后。 女帝的聲音響起了。 “朕,今日有兩件事情,與諸位愛卿商談?!?/br> 女帝說到這里時,趙婉兒拿出圣旨道。 “陛下有旨,即日起,設司禮監,由大魏宦官執掌,設立司禮,內官,御用,司設,御馬等十二監,各監設掌印太監,品級至正二品,為督領侍?!?/br> “負責巡視民間疾苦,監正百官,負責情報機構,有權捉拿緝查,特設司詔獄,扣押罪犯,六部官員不得插手?!?/br> 趙婉兒開口。 這第一道圣旨,一瞬間讓文武百官皺眉了。 他們位極人臣,豈能聽不出這個司禮監是做什么的? 這不就是制衡文武百官,收集情報的事嗎? 之前有一個錦衣天衛,但錦衣天衛崛起的氣勢洶洶,可還不到半年就涼了,畢竟勢力滲透的太快了。 不給陛下任何一點機會,整個天衛當中,不是這個的侄子,就是那個的親戚,現如今就只能去抓抓妖魔,處理一些瑣事。 真正的大事,不可能交給他們。 而這個司禮監,跟錦衣天衛同出一轍,唯一的點就在于,司禮監由宦官主持,這有些不妥。 “陛下!” “臣,認為此事不妥,自古以來,從未聽說過宦官掌權之說,還望陛下三思?!?/br> “陛下,臣也認為此事不妥,宦官掌權,從未聽聞,還望陛下三思?!?/br> 不少臣子開口,懇求女帝三思,不要讓宦官掌權。 然而女帝的聲音響起。 “朕意已決?!?/br> 平靜無比的四個字,代表著她的態度。 一時之間,文武百官沉默了。 朝堂是一種爭斗,這種爭斗基本上就是表態,站隊,斗爭。 女帝重用太監,他們只是表態,還沒有到站隊這個程度,畢竟設立這個東西,對陛下來說是好事。 對他們來說就相當于是有人分走了權力,但這權力本身就是女帝給的,他們又不是藩王。 女帝說讓誰掌權,誰就掌權,游戲規則就是這個,勸說幾句可以,但真要直接站隊就沒有必要,除非影響到極大的利益。 不然,也沒辦法。 百官不語,女帝再次開口。 “宣第二事?!?/br> 她平靜道。 趙婉兒繼續開口。 “陛下有旨,設大魏官商,從今往后,大魏商人可入官商,成為朝廷官員,一至十品,不掌實權?!?/br> “官階品級由捐贈銀兩數目決定,一萬兩白銀十品,一萬萬兩白銀一品,三品設百位,二品二十位,一品六位,三品及以上十年更換?!?/br> “并且,入大魏官商后,各地官府一切商事,可由大魏官商優先競價擇選,官商后人優先錄取大魏各地書院,大魏文宮給予全面配合,表現極佳之官商,可封爵?!?/br> “爵位者,需另類審查,大魏文宮,六部參與審核,公開公正?!?/br> “入官商者,需書寫個人申請卷宗,送至大魏守仁學堂,由戶部侍郎許清宵全權處理,六部,大魏文宮,國公列侯給予全面配合,不得違背?!?/br> “欽此?!?/br> 趙婉兒的聲音響起。 宣告朝廷。 聲音響起。 文武百官徹底沸騰了。 如果說,讓宦官掌權,他們不太開心,但也沒有太大的阻攔,畢竟掌權就掌權吧,他們的權力還在手中,無非是多了一批閹人罷了。 難不成還怕這群閹人起飛 制衡手段,大家都懂,其實出現了一批這樣的人也好,相互制衡,這才是對的,如果沒有制衡,反而會惹來麻煩。 帝不制衡,社稷崩塌,誰都覺得自己是對的,誰都覺得自己沒有錯。 不開心歸不開心,但也在合理范圍內,這次我們讓了你,下次你讓我們就行了。 可這個官商體制就不行了。 這還了得? 商人當官?影響多大? 天下百姓最討厭的就是貪官,更討厭的就是商人加貪官。 本身官員就不能和商人走的太近,你說你沒有受賄,誰相信? 現在好了,居然給商人官位?而且直接花錢買?大魏再窮,能窮到這個地步?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陛下!商人官位,此乃千古謬談,如若商人為官,只怕百姓抗拒,再者商人逐利,其心不純,若入朝廷,大魏只怕要淪為天下人的笑話啊?!?/br> “陛下三思?!?/br> 陳正儒在第一時間開口,否決了陛下的意思,這不是表態,而是直接站隊,他不答應。 “陛下,天下商人,固有好商,給予嘉獎即可,官職一說,的的確確會引來天下大亂,臣,絕不可能答應此事,望陛下三思啊?!?/br> 刑部尚書張靖也跟著開口,雖然他知道,這件事情跟許清宵有關系。 可這件事情,影響太大了,商人當官?這離譜嗎?而且花錢就能當官,這不就是花錢買官嗎?要是開了這個先河,刑部威嚴也沒了,國家律法成了笑話。 “陛下,商人從官,乃是大忌,大魏如今雖有些拮據,可還不用這般,去討好商人?!?/br> 禮部尚書開口,也是站隊。 “陛下,臣也不同意,商人為官,是天下笑談啊?!?/br> 工部尚書李彥龍出聲。 “陛下,商人為官,涉及國家之本,動搖大魏,請陛下三思啊?!?/br> 兵部尚書周嚴也跟著開口了。 不僅僅是他,武將們也齊齊出聲,國公們開口了。 “陛下,官商官商,自古以來不可相謀,請陛下三思,還給予爵位,這絕不可能?!?/br> 國公們紛紛跪在地上,懇求陛下三思。 而且一位位大儒也跟著開口。 “天下書生讀書,皆優勝劣汰,優先錄取,破壞規矩,陛下,臣等不答應?!?/br> 文武百官,再加上儒官一脈,所有人整整齊齊站隊,除了一個人沒有說話,其余全部開口,制止女帝如此荒誕的行為。 給商人官位? 三個點他們就不同意。 第一,自己辛辛苦苦讀書,辛辛苦苦在朝堂磨礪,才到如今這個地位,而這些投機倒把之人,只需要花費銀兩就能當官?他們愿意嗎?只會覺得惡心! 第二,自己想要封爵,得歷盡千辛萬苦,甚至到死都沒有爵位,瞧瞧許清宵,做了這么多事情,哪一件事情不是震撼天下的事情,才封了個普通爵位,這些商人有什么資格封爵? 第三,官位和爵位,本身屬于極其高貴的東西,讓商人這種低賤之人參合了,豈不是拉低了格局?天下百姓回頭要怎么笑話他們? 說直接一點。 就是擺明了瞧不起這般商人。 什么臭魚爛蝦。 給他們官位?哪怕是不掌權都不行,嫌丟人。 影響很不好。 這就是滿朝文武不答應的原因。 因為對比之下,讓宦官掌權,是實打實拿到了權力,而讓商人擁有官職,這是影響問題。 宦官掌權本質上是要比商人擁有官階影響要大,但這個是內部問題,屬于朝廷內部事情。 而商人擁有官階,就不是內部問題了,而是天下對大魏的看法和影響。 滿朝文武中。 只有一人沉默不語。 那就是戶部尚書顧言。 他第一時間就知道,許清宵的計謀就是這個。 他想幫許清宵,可看著百官態度如此堅決,再加上他也不認可啊,商人在他眼中可不是什么好東西。 真要讓這幫商人有了官職,他也不開心啊。 綜合一下。 顧言也出聲了。 “望陛下三思?!?/br> 他沒有太多說的,一句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一時之間,朝堂安靜無比,落針可聞。 望著跪在面前的文武百官,女帝面無表情。 “此事,朕意已決?!?/br> “不容更改?!?/br> “朝會散后,由司禮監發布公告,昭告天下?!?/br> “朕也聽聞,京商張如會,捐贈大魏千萬白銀之事,嘉賞他為二品官商,賜大魏男爵?!?/br> “禮部九月前,制定相應官服,區別朝服,再打造相應儀仗,佩飾,令箭,等等之物?!?/br> “不可耽誤?!?/br> 女帝如此出聲,態度更加堅決,同時更是賞賜張如會,二品官商之位,賜大魏男爵,還讓禮部去準備這些東西。 可以說態度極其堅定,容不得一絲反對。 這話一說,滿朝沸騰。 “陛下!” “萬不可如此?!?/br> “如若陛下執意,臣等跪在朝中,死不退朝?!?/br> 有人開口,滿腔赤誠,望女帝改變想法。 然而聽到此話。 女帝依舊神色平靜。 只是她站起身來,望著百官道。 “那就跪在這里吧?!?/br> 說完此話,女帝轉身離開。 一時之間,朝堂內,鴉雀無聲了。 他們看得出陛下的意圖。 這是玩真的了。 一點商談的機會都沒有。 可越是如此,百官越是有些憤怒。 有人枯坐,說不走就不走。 也有人皺眉,起身離開,畢竟朝會已經結束。 三分之一的人離開,但三分之二的人待在朝中。 六部尚書一個都沒走。 他們身為大魏的權臣,若是離開的話,就有些不像樣了。 但離開的人都知道。 大魏,又要掀起一陣巨浪了。 哦,不對,是驚天巨浪。 而且已經有人察覺到,此事與許清宵有莫大的關系。 這個許清宵。 是真能搞事啊。 的確。 不到一刻鐘的時間。 大魏開設官商的事情,瞬間傳開了。 包括京商張如會,封一品官員,賜大魏爵位。 這件事情,在商界如同隕石落地一般,不到半個時辰,傳遍了整個大魏商界。 無數情報,從大魏京都傳出。 可以說,這官商之事,太過于震撼人心了,以致于宦官掌權的事情,都沒有人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