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不然狀元糕也不能這么火。 這父慈子孝的故事,比云懷瑾想象的火。哪怕是莊子里和棗溝村,山前村的人,他們聽了竟然也有大半人相信。 云懷瑾簡直不敢相信,不明白他們為什么會信。 云懷瑾差點懷疑自己的記憶被篡改了。 這事他也不好去“辟謠”,他聽完周海草說的故事后,就去衙門走了一趟,找了林縣丞,問了這則小故事的事情。 林縣丞說,這是他親自cao刀寫的,最后由縣令大人過目潤色,然后滿懷期待的問他寫的好不好。 云懷瑾能說什么呢?就這樣吧,反正不痛不癢的,也不是壞事。 在衙門的推動下,這故事像風一樣從豐水縣刮遍整個江州府。 豐水縣瑾初農莊豆漿粉,在江州府境內,以最快的速度,家喻戶曉。 此時,之前對豆漿粉持觀望態度的那群人,見崔家以“玉漿粉”的名字,將其賣出了名氣后,他們也決定跟在后面分一杯羹。 他們下船前以為這豆漿粉現在名氣都沒出豐水縣,定然好買。 結果下船后走兩步就聽到瑾初農莊,再走兩步又聽到豆漿粉。 不是,這才多久,豆漿粉就這么有名了? 他們不由自主的加快步伐,前往雜貨鋪訂貨。 前面崔家一口氣運了五萬罐離開,這些日子因為衙門暗中推動,豆漿粉名聲傳播甚遠,周圍的一些行商嗅到商機,第一時間就來豐水縣找豆漿粉。 在試喝之后,全都被豆漿粉的味道折服,紛紛加大的購買量。 他們來之前只是沖著這名氣,運走了肯定會有人因好奇買去嘗味道。 可沒想到竟然這么好喝!而且還能放很久!買!買多點!他們要發財了! 行商們你五百罐,我一千罐的,這段時間下來,豆漿粉供不應求。 少量的一罐兩罐買倒是能買到,但是大量買,那不好意思,等排期。 商船的管事們驚呆了,好嘛,來晚一步。 有人反應快,第一時間說要等排期。張一金給記了名字,給了編號。 后面也很快反應過來,既然都要等,那肯定是排在前面最好啊。 豆漿粉迎來了它的售賣高峰期,云懷瑾看著排號的單子,準備今年多種些黃豆。 被周莊燒壞的那數十畝地,這些日子經過靈土和靈泉水的滋養,表面上看著與往常一般無二。 張木橋和村民們也看不出來到底是養好了,還是沒養好。得先種東西上去看看。 這數十畝地,在云懷瑾和張木橋的商議下,準備也全種黃豆。 怕種麥子到時候再活不了,可就浪費了。黃豆沒那么心疼。 云懷瑾還準備種十畝地的西瓜,等著夏天吃西瓜。 豐水縣春耕播種一般在三四月份,得趁著春耕來之前,多存些豆漿粉的貨才可以。 春耕的原因,村民們需要回去農忙。豆漿粉就只有莊子里的下人們做,產量上會比之前減少一半。 云懷瑾也考慮起另外建豆漿粉工坊,擴大招工的事宜。 就是到時候運輸靈泉水有點麻煩,他也得換個方法換水,不然那么大的用水量,他整天都只能待在院子里換水了。 第50章 回去后云懷瑾想了幾種辦法,都沒辦法躲開人工大量從莊子里運輸靈泉水的過程。 最后還是決定等用靈泉水灌溉的黃豆收獲后,和收來的黃豆按比例搭配,看看口感。 混入普通的黃豆,也能不影響口感是他最期待的結果。 這樣的話,莊子可以收購其他的黃豆,大家都能有錢賺。 如果加了其他黃豆影響了口感,那只能只用莊子里種植的黃豆了。 要擴建豆漿粉工坊的話,選址搭建也需要時間。古代與現代不同,施工隊只有農閑的時候才能找到。 快要春耕農忙,現在出去找施工隊,做不了多久就得停工。而且土也還硬,不好破土。不如等播種結束再找,多找一些人,能趕在夏收前搭建起來。 眼下這事急也急不來,只能暫且放在了一邊。 豆漿粉工坊的事暫且擱置,云懷瑾沒閑著,帶著云初將蔬菜干徹底做了出來。 根莖類蔬菜切薄片,泡適量鹽水后,再拿出來擦干水分。擺在瓷盤上,送入預熱好的面包窯中。 中途拿出來翻面,根據烘烤的程度,再適量的調整溫度。 與燒窯的苗父還有練手的云莊下人,反復多次的實驗,最終得到了酥脆的蔬菜干。 保留了蔬菜本身味道的同時,又隱約帶著一絲咸味,酥脆有味。 而且還都是暖房里用靈泉水澆灌種植出來的蔬菜,直接烘烤出來,菜香更濃郁,回味帶著清甜。 云懷瑾還弄了沒有泡鹽水的,直接原味。 烘烤完成后,蔬菜本質的味道被放大。因為沒有泡過鹽水,回味甘甜之感比泡了鹽水的更加明顯純粹。 兩種味道都不錯,口味重些的吃咸味會很喜歡,口味清淡些的吃原味會更喜歡。 成功之后,云懷瑾便大量烘烤蔬菜干。 暖房里的菜太多了,目前菜價太貴,很多小飯館門都沒開。有點能力的酒樓,暫時也不想卷入吳家和裴家的斗法,因此農莊的菜還是只能提供裴家的好味居。 裴家訂菜的量終是有限的,剩下的那些做成蔬菜干,能存放一段時間。而且市面上沒有蔬菜干,他們蔬菜干后味道又極好,想來在縣里北城也好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