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雍京和渝州都缺貨,李懷州來去匆匆,根本不敢多待耽誤功夫。 嘗完豆漿粉味道的吳,周二人,也相信這豆漿粉是真的能爆賣。 這味道是真的太好,哪怕是他們,喝了之后都覺得極其美味。 打探到渝州商船通船后第一時間來云莊進貨,吳,周二人是徹底打消對云懷瑾這個人動手的念頭了。 他們若是生意上的打壓,搞垮云莊,崔家人作為生意往來的人不好說什么。 可他們若是故意取了云懷瑾性命,讓崔家丟這筆生意,這可以視為對崔家的挑釁。 吳,周二人不敢冒險。 除了他兩家盯著碼頭看渝州商船和云莊豆漿粉生意,林縣丞也在盯。 知道渝州商船運了大量的豆漿粉離開,林縣丞坐不住了,他帶著人起身去了趟云莊找云懷瑾。 云莊主院東廂房,云懷瑾喝完一口茶問道:“林縣丞的意思是,準備將云莊豆漿粉作為豐水縣特色土儀去推售?” 林縣丞點頭,“江州府下八個縣,豐水縣年年在末。也是唯一一個連個特色土儀都沒有的。 豆漿粉本官喝過,味道極好。在豐水縣內賣的也不錯。 據我所知,渝州崔氏在做這門生意,賣的也極好。若能借著這股東風,讓人都知道我們豐水云莊豆漿粉,對縣里的發展也有裨益。 豆漿粉賣的多,村民種的黃豆就賣的好。 銷量高的話,還可以建設更大的工坊,這樣也能招更多的工。 百姓手里有錢,才會花錢。這樣大家逢年過節的搞不好也能買些豆漿粉嘗嘗味道,這是個良性循環?!?/br> 云懷瑾本就想將豆漿粉弄成特產,林縣丞說的正好在他心坎上。 而且有衙門在后面支持,比他自己單打獨斗要好很多。 擴大豆漿粉規模這事也不是不行,唯一麻煩的是泡豆子的靈泉水。 得等今年莊子里用靈泉水澆灌后長出來的黃豆下來,混著沒用靈泉水澆灌的黃豆磨粉,看看不泡靈泉水味道能不能行。 “林縣丞說的這些,對莊子里的豆漿粉生意也是大有裨益。莊子自然是同意的。不過這豆漿粉往外推售的話,倒是想不要帶云莊二字,改為“瑾初農莊”吧?!?/br> 云懷瑾早就想改了云莊的名頭,不想和雍京云家扯上關系。 瑾初農莊,他和乖寶的農莊,這多好啊。 名字都是小事,林縣丞直接應下。 林縣丞的動作很快,他回衙門就給趙縣令提了這事。 趙縣令因為云懷瑾在旱災那年積極響應種紅薯土豆,最后還解了他燃眉之急,讓豐水縣撐到了朝廷賑災,對云懷瑾很有好感。 因此林縣丞一提,趙縣令就同意了。 古代推售特產方式,與現代很不相同。云懷瑾有些好奇衙門要怎么在短時間內打開豆漿粉在江州府的知名度。 沒等他去問林縣丞,他就在三天后,從周海草的嘴里,聽到了一個關于豆漿粉的故事。 這天周海草來匯報賬務,他一邊匯報一邊偷偷看云懷瑾一眼,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詭異的感動。 云懷瑾有些受不了,打斷了周海草的匯報,“你是不是有事瞞著我?” 周海草聞言也憋不住話,一臉情真意切,“東家,你和小東家一定能越過越好的!” 云懷瑾懵了,“好好的說這個干什么?” “東家你不知道嗎?”周海草問道。 云懷瑾反問,“我該知道什么?” 見云懷瑾完全云里霧里,周海草直言道:“就是豆漿粉的來源啊?!?/br> 然后云懷瑾就聽了周海草說書一樣的,說了個父慈子孝的故事。 豐水縣瑾初農莊有個云哥兒,夫君早逝,獨自一人帶著剛出生的孩子,苦苦撐起一個家。 莊子里刁仆欺主,云哥兒和孩子過的艱難,父子二人相依為命。有一日,云哥兒落水受寒病重,生命垂危之際,想要喝一碗熱騰騰的豆漿。 可那些刁仆竟然故意不給,說沒有豆漿。 可憐云哥兒只有四歲的孩子,為了讓阿父喝一碗豆漿,小小的孩子自己去磨。 但因為孩子不曉得豆漿這么磨,只將黃豆磨了粉,又加了水沖泡,以為這是豆漿,端給了他病床上的阿父飲下。 四歲的孩子,還沒灶臺高,為了弄熱水,手都被燙出許多燎泡。 這豆子粉加水直接泡的豆漿,味道其實是難以下咽,可云哥兒感念兒子孝心,也心疼孩子手上的傷。病弱的臉上還是勾起一抹笑,夸兒子磨的豆漿,是他這輩子做的最好喝的豆漿。 神奇的是,喝完這碗豆漿后,云哥兒的身體慢慢的好了起來。 原來是孩子的孝心以及云哥兒對孩子的愛,感動了上天,這才讓云哥兒身體逐漸康復。 不僅如此,云哥兒還在夢中得了指點,改良了豆漿粉的配方,因此做出了真正美味的豆漿粉。 有了秘方傍身,云哥兒又歷經生死,為了孩子也硬氣起來,發賣了刁仆,帶著兒子在莊子里做著小生意,過著自己的日子。 周海草說完之后,眼眶都有些濕潤。東家和小東家,一定會一直好好生活在云莊的! 云懷瑾聽的一頭黑線,不過看周海草的反應,看來這個奇葩離奇的故事,比較受古代人的喜歡。 古人寫故事,人物身份都是真假摻半。反正又不會有人大老遠的去找證實,而特產這東西,還就需要故事去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