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書迷正在閱讀:為師的品格[穿書]、三國名將都市行、金屬牙套【骨科gl】、與婆婆同居的日子、[綜漫] 帶著彈幕穿進咒術、[HP同人] 我得了不被愛著就會死的詛咒、[咒回同人] 悟的遠房親戚怪朋友、[綜漫] 迫害角色從成為監護人開始、[BLEACH同人] Protect Your Own Path、獵物法則(強取豪奪校園h)
她從一個普通的宮人,走到如今的地位,自然非常害怕失去,尤其,她若只是如慎夫人程姬一般也就罷了,偏偏如今她是皇后了,她的幾個孩子也占據了嫡皇子的名分,如此一來,若劉昌殺回來,劉揖劉參尚且不會有事,劉啟劉武卻難以幸免。 她這會兒來侍奉薄太后,自然是希望能夠得到薄太后撐腰。薄太后的生母原本是魏國的宗室女,魏國亡了,宗室女自然也就不值錢了,不過,她年少的時候,許負說她注定能生下未來的天子,她母親便將她送到了魏豹那里,魏豹聽說了她的命格,覺得自己是天命所歸,便對她多有寵幸??上У氖?,魏豹沒多久就被劉邦給干掉了,薄太后作為魏豹的妃嬪,自然也被俘虜,成了劉邦后宮的宮人,然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劉邦遇上了她,覺得她有些姿色,便寵幸了她,然后她便懷上了劉恒。 薄太后在劉邦那里并不得寵,她也算是知情識趣,一直對呂后極為恭敬,呂后雖說不喜歡劉邦那些妃嬪,但是跟戚夫人比起來,任誰都顯得可愛起來,因此,等到劉邦去世,戚夫人被打入永巷,反倒是薄太后跟著劉恒去了代地,做了王太后。 薄太后一生經歷的事情很多,竇皇后的不安,她一眼就看出來了,當年在代王宮,她對于呂王后也沒什么挑剔的意思,婆媳關系還算是和諧,竇皇后那時候也經常在她那里表達孝心,她也是不置可否,在那個時候,她要是表現出對竇姬的偏愛,呂王后雖說素來表現得賢淑大度,但是在這種事情上,卻絕不會妥協。如今也是一樣,既然呂王后已經是過去式,竇姬才是皇后,那么,她自然要對竇皇后表示足夠的看重,因此,這會兒便安撫道:“你也不必憂心,現如今,大家公認的嫡長皇子是啟,便是昌回來了,那又如何呢?何況,他真的會回來嗎?他在遼東,那是萬人之上的遼王,回了長安,點出一支兵馬,就能將他拿下,若是你,你肯將自己置入這樣危險的境地嗎?既然他不會回來了,那你還擔心什么?” 竇皇后聽得心悅誠服,她跪伏在薄太后面前:“多謝母后指點,兒媳明白了!” 薄太后淡淡地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做好你的皇后,你不亂,那就亂不起來!” 竇皇后又在薄太后這里侍奉了小半天,這才起身返回椒房殿,椒房殿那邊,劉嫖、劉啟和劉武都在。 姐弟三人看到竇皇后回來,都是松了口氣。 在代地的時候,他們姐弟三人都是庶出,雖說呂王后做事公正,一視同仁,但是本身條件在那里,他們日子自然也好不到哪兒去,但是如今,他們是皇后所出,哪怕暫時還沒有立太子,但是在許多人眼里,劉啟已經是未來的太子,所以,他們的生活自然是水漲船高,比起代地不知道強到哪兒去。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何況這不僅是生活水平的問題,牽扯到的更是一輩子乃至子孫后代的富貴。就像是當年,薄太后不得寵,劉恒在劉邦那里也沒什么存在感,所以,劉如意能封為趙王,劉肥能被封為齊王,輪到劉恒,就只剩下一個代王。代地地方不大,又是個貧瘠之地,而且還就在對抗匈奴的前線,說好聽點,就是劉邦相信劉恒能擔當大任,說難聽點,就是劉邦沒將這兒子當回事。 劉啟能做太子,那么,劉武將來多半就能得到一個膏腴之地做諸侯王,而若是劉昌殺回來了,他跟劉恒中間隔著呂王后還有三個同母弟弟的死,或許他礙于血脈人倫,不能對劉恒生怨,但是對于既得利益者,竇皇后母子,可不會有多少好聲氣,只怕到時候他們幾個多半也就是找個荒僻的地方發配出去的下場。 因此,哪怕年紀還小,這會兒,他們三人也是緊張萬分,見到竇皇后神情不再急躁,姐弟三人難免也放松了不少,劉嫖最沉不住氣,連忙問道:“母后,太后那里怎么說?” 竇皇后安撫地拍了拍劉嫖的手,說道:“放心吧,你父皇心中有數,你們大哥只怕這輩子不會再回來了!” 聽到竇皇后這般言語,姐弟三人都是喜形于色,劉武拍了拍胸口:“這樣就好,這樣就好!”當年在代地,呂王后所出的四個兒子素來抱團,對他們這些庶出王子雖說不至于不假辭色,但是并不親近,回頭可不能指望對方顧念什么舊情,如今既然對方回不來了,那么,隨便劉昌在遼東做他的土皇帝吧! 椒房殿這邊如此,昭陽殿那邊也是一樣,慎夫人這些年在宮中最是得寵,無非就是劉揖年紀小一些,所以最終沒能在皇后之爭上勝出,但是,慎夫人也并不氣餒,在她看來,劉恒更喜歡自己,竇皇后年紀也不小了,容色已衰,雖說做了皇后,但是劉恒去椒房殿的次數卻很少,在慎夫人看來,自己遲早取而代之。 劉昌突然冒出來,竇皇后擔心,慎夫人也是擔心的,只是,她在薄太后那里可沒有太多面子,因此只好叫人關注著椒房殿那邊的動靜。慎夫人得寵,椒房殿那邊自然有人愿意給她行一些方便,竇皇后與兒女的對話傳到了昭陽殿之后,慎夫人跟著松了口氣。竇皇后是妾室扶正,慎夫人自覺自己還有一爭之力,但是換成是劉昌,誰知道將來會是個什么情況呢?既然劉昌不回來了,那么自然是皆大歡喜。慎夫人甚至還想著,是不是可以拉攏一下劉昌,許諾若是劉揖做了太子,等劉揖即位后就給他更多的方便,比如說,允他用天子的車駕之類的。 長安城中絕大多數人都不覺得劉昌會回來,反正當年大漢對朝鮮也就是名義上的宗主國,如今朝鮮換成遼國也是一樣,何況,遼國國主姓劉,以后還能省去許多麻煩。因此,他們便不再為此擔憂,反而對遼國使團的到來感到期待起來。 然而,等到使團到了長安之后,大家忽然發現,這個新冒出來的遼國,那根本不是那等需要仰人鼻息的小兔嘰,而是一個已經開始嶄露獠牙的乳虎! 第38章 長安群臣對于遼東的印象還是之前遼東各部來朝貢的時候,朝鮮的使臣也就罷了,還算是體面,像是那些部族首領,一個個破衣爛衫,畏畏縮縮,一看就是一副窮光蛋的模樣,結果如今一見,那叫一個意氣風發,一個個錦衣華服,頭上戴著的是金冠,上頭還鑲嵌著比拇指還大一圈的珍珠,腰帶上同樣鑲嵌著用金銀制作的獸頭,腰間也跟士大夫一樣,懸掛著各種玉飾,不過他們就算是經過禮儀培訓,走去路來也是大開大合,弄得玉飾叮當作響,總之,一個個看起來都是一副暴發戶的模樣,看得長安城里那些游俠都覺得手癢,恨不得直接一悶棍敲上去,將他們從頭到尾給洗劫一番。 別說是那些游俠了,便是那些貴族富戶也是一樣,沒人會嫌自己太有錢,劉昌當年肯定沒帶多少錢財去遼東,就算拿到了朝鮮的財富,也不可能大肆賞賜這些部族首領,結果如今他們居然闊成這個樣子,大家自然好奇不已。 這些部族首領也就是到長安的時候才換上了最華貴的衣服和配飾,這也是劉昌派來的人攛掇的,因為齊國的遭遇,再想要靠著之前的手段引誘百姓移民,顯然是不行了,所以,如今就得用另外的手段,那就是擺闊!舊金山是怎么發家的,不就是發現了金礦嗎?大量的淘金客蜂擁而來,很快就讓那里變得繁榮起來。 遼東也有金礦啊,甚至金礦產量還很大,許多地方一直到兩千年后,依舊還有許多人靠著淘金生活。劉昌也不怕這些人將黃金帶走,他們跑去淘金,也不能不吃不喝,自然相當一部分黃金就得作為消費品留在遼東,而且他們若是不愿意在遼國落戶,想要淘金,就得給劉昌交稅,他們帶著黃金回去之前,看到遼東各種各樣的好東西,能不采購一番,然后衣錦還鄉?所以,劉昌肯定是不會虧的。若是他們就這么在遼國安家落戶,那就再好不過!即便劉昌意在長安,但是,開發遼東,對他來說,從來不是什么壞事。 因此,當有人詢問起來的時候,那些部族首領先是擺出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樣,各種不肯說,那些過來套消息的人想方設法,美酒美人一起上,總算是從他們口中套出了消息:“你們說這些金子啊,都是俺們從河里撈上來的,以前的時候,俺們也不知道這些有什么用,要是在河灘上看見,就撿回去擺著,原本朝鮮那些商人坑俺們,辣么大一塊金子,就給俺們一袋糧食,現在的大王就不一樣了,俺們只要肯去河里撈,一年撈個幾十天,整個部族就不怕餓肚子了,還有rou吃!多出來的,還能買到其他東西!像是俺們身上的東西,都是用金子換的!” 遼東盛產黃金的消息就這樣在很短的時間里,傳遍了整個長安,不多久,關中大多數地方都知道了,而且傳聞還越來越夸張,在那些人的口中,遼東那邊河灘上就能撿到大塊的狗頭金,河底隨便舀一盆河砂,里面就有半盆金砂。頓時,許多人都心動了,就算傳言要打個骨折,那也是黃金??! 一開始還有人不相信,結果等到遼國使臣送上貢品的時候,大家就都信了。 黃金制作的瑞獸、奔馬、鴻鵠、仙鶴……這些黃金是劉昌重新熔鑄的,里面添加了一點其他金屬成分,看起來那叫一個光輝燦爛,只看得人眼珠子都要轉不動了。 等到再看到其他的貢品時,大家又覺得,這千金其實也就是那樣。如今最精美的錦緞是蜀錦,主要是蜀國那邊因為地形的緣故,經歷的戰亂比較少,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后,又著力經營蜀地,因此蜀地的生產不僅沒有受到什么影響,反而得到了很大的促進。而劉昌這邊,送上來的錦緞比上等的蜀錦還有細密華美,他直接拿出了大殺器云錦。 考古的時候,大家都要說古代的絲綢如何輕薄,后世造不出來,實際上,倒不是工藝的問題,像是漢代素紗禪衣的工藝早就復原了,這其實跟蠶種有關系,以前的蠶吐出來的絲更加纖細,因此,織出來的絲綢才更加輕薄。后來培養出來的蠶種吐出來的絲就要粗一些,織出來的綢緞自然要重一些,絲綢這種東西,有許多品種,紗羅以輕薄為要,各種錦緞卻是不同,如云錦織造時就要加上金絲、銀絲、銅絲乃至鳥獸羽毛,而且只能是以手工cao作。劉昌哪怕采購了云錦的織造工藝,織工卻還在培養階段,這批進貢給劉恒的云錦,是劉昌在系統中采購的。雖說采購的只是普通的品種,但是放到這個時代,已經叫人移不開眼睛。別的不說,這年頭的絲綢因為織機的緣故,其實是比較窄的,如今一匹絲綢長差不多四丈,但是寬只有一尺八寸,而漢代一尺不過是二十多公分,也就是說,正常一匹絲綢寬不足半米。而這批云錦,寬就有一米半,這里頭工藝上的差別,就算是不懂行的人,也能看明白。 云錦之后便是一批玻璃制品,現在遼東那邊,那些原本的貴族也知道他們之前收到的蜻蜓眼沒他們想象中那么值錢了,因為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各種玻璃器,不過都是小件,做成首飾和擺件,看起來晶瑩剔透,華麗非常。 玻璃制品之后就是一批瓷器,就是普通的青瓷,劉昌深知不能一開始就將好東西拿出來,得慢慢更新換代,所以,先拿普通的青瓷就可以了,這已經比陶器看起來明麗多了,等過幾年,再將其他的瓷器拿出來,也能多割幾次韭菜。劉恒是個舍不得花錢的,但是那些貴族豪強富戶就不一樣了,他們卻是舍得花錢的。 最后獻上的貢品卻是一大箱白紙,戰國時期,其實已經有紙了,但是,質量很糟糕,沒法書寫,成本也不低,一直以來,也沒人在這上頭上心,大家用的還是竹簡和木牘,有錢的可以用絹帛,不過,這會兒當這一箱白紙還有一卷劉昌手抄的《老子》放到劉恒面前時,對于之前那些珍寶并沒有表現出多少動容之色的劉恒這會兒卻是面色變了。 不僅是劉恒,如今朝堂上,雖說有不少都是蒙父蔭的二代,但是更多的還是精英,他們看過之后,自然明白,這紙的出現,意味著知識的傳播將會變得快捷起來,只是,人家光是送來了成品,制作工藝卻是不清楚,人家也沒有獻出工藝的意思,這就很尷尬了。 在朝堂上,劉恒也沒有索取制作工藝的意思,別人覺得劉昌是自己人,但是劉恒卻知道,劉昌如今已經不僅是自己的兒子,而是一國之主,再加上之間橫著的血海深仇,人家不坑你就是好事了,貿然提出要制作工藝,劉昌但凡是在外頭宣傳一番,那些名義上奉大漢為宗主國的小國,只怕都要有想法。 如果說劉昌的貢品要外表有外表,要內涵有內涵的話,那么,一幫部族首領的貢品就顯示了什么叫做有錢。先是各種金銀制品,個個燦爛奪目,然后就是大塊的岫玉雕琢成的博山爐、玉如意、玉壺、玉瓶等擺件,做得也都非常精美,下面群臣一邊眼紅,一邊心中哀嘆,遼國這邊將劉恒的眼光提起來了,以后他們再搞什么酹金什么的,若是差一點,豈不是要被人說成連遼東小國都不如? 而對于有心人來說,這不是炫富,而是在炫耀肌rou。像是各種金銀器和玉器,制作工藝都非常高超,而且肯定不是原本朝鮮就有的工藝,也就是說,這些是劉昌去了那里之后,那里才有的。那劉昌又是從哪兒得來這樣高超的工藝,這些工藝不可能只用在制作這些玩器擺件上頭,若是用在制作軍械上頭,他們又能打造出什么樣的兵器呢? 秦國當年吊打六國,不光是軍功田宅制度造就的全民皆兵,聞戰則喜,也是因為墨家的加入,讓他們的軍械制作工藝遠勝過六國,難不成,劉昌招攬到了墨家的人?有著這樣強大的技術優勢,劉昌還愿意老老實實做一個遼王嗎?若是安撫不好他,他與大漢敵對,大漢就算是有著更強的人口優勢,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抵擋住呢? 劉恒端坐在皇位上,一邊對使臣表示嘉獎,一邊腦子里卻在快速地思索,他對于劉昌的重視程度已經更上一層,只是,如今劉昌表現得謙遜有禮,送上來的貢品堪稱是價值連城,但是同樣,這也代表著他所圖甚大,他肯定是覺得,自己送出去這么多東西,能得到的回報肯定更多,甚至,劉昌還覺得,這些東西遲早還會是他的,因此,送出來絲毫不覺得心疼。 劉恒的確揣測到了劉昌的心態,可惜的是,即便他明白這一點,對此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希望自己在世的時候,能夠壓制住劉昌??傊?,如果說原本許多人還有心想要敲打一下遼國使臣,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地位,叫他們知道大漢威嚴不能挑釁的話,如今,即便是陳平和周勃,也起不了這樣的心思了,甚至,陳平內心深處都在懷疑,自己是不是當初做錯了,早知道會留下這樣一個禍害,當初干什么要冒那樣的風險呢? 第39章 “陛下,這些首飾真好看!”昭陽殿中,慎夫人用手扶著彩色玻璃制作的步搖,滿臉都是驚喜之色。女人天生喜歡這些東西,之前的步搖形制很簡單,一般就是在發釵上加上幾枚圓珠,而這玻璃步搖就不一樣了,以金絲為線,用彩色玻璃做成花葉模樣,綴以流蘇,有一種精制脆弱的美感。這是一整套的玻璃首飾,或者說是琉璃首飾,將玻璃做成玉質的模樣,除了常見的頭飾之外,又加上了手鐲、手鏈和指約,都是琉璃所制,放在后世,這些自然是不值錢,在這個時代,就極為珍貴了。 慎夫人無師自通地將幾樣沒見過的首飾也一一戴上,對著銅鏡看了半天,自覺美得不行。 劉恒看似在欣賞慎夫人的美貌,實際上心思已經不知道飛到哪兒去了。不說這些首飾代表的新工藝,光是這些首飾的樣式,可想而知,很快就會在大漢引起新的風潮,他之前召見了少府,少府也能燒制玻璃琉璃,但是這樣如同美玉寶石一般的玻璃琉璃,少府是制作不出來的,也就是說,如果大漢那些貴婦想要追求這樣的琉璃首飾,就得去遼東買,大量的錢財自然就會流入到遼國境內,這對于大漢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事。 事實上,如今遼國的商品就已經在長安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那么多輛四輪馬車里面放著的可不只是貢品,還有一些品質差一點的東西,都算是遼國的特產,朝賀之后,就直接放到東市西市去售賣,差點被京中豪族一掃而空,尋常百姓手快一點的搶了一些,一轉手就賺了一大筆。 使團也算是規矩,東西賣了之后,老老實實交了稅,然后就拉著成車的銅錢開始逛東西兩市。原本他們想要采購一些東西,結果逛過一大圈之后發現,長安城里,著實沒有太多他們想要的東西,牛馬之類的牲畜,他們回頭跟烏桓人和鮮卑人交易更加劃算,其他那些商品在遼國都有更好的替代品。逛了幾圈之后,他們發現最值得買的居然是人口。遼國如今正是快速發展的時期,很多地方根本沒有足夠的人手去開發,而長安人市上的奴仆價錢并不算高,帶回遼國就是現成的勞動力,因此,使團差點直接將人市上的青壯婦孺包圓了,等到內史發現了這個情況,嚇了一跳,馬不停蹄地求見天子。 劉恒也不知道遼國使團居然這么能折騰,賣東西也就算了,結果直接開始買人了!像是遼國這般想方設法增加人口,回頭人口就不再是約束他們的問題,他們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可是,在大漢,私底下略賣人口是犯法的,因為私底下略賣的是良家子,是會給朝廷交稅的個體。但是買賣奴婢是合法的,人市上的奴婢很多根本就是官奴,主要就是沒入奴籍的罪犯和罪犯的家屬,如果主人家犯罪,他們家的私奴也會成為人市上的商品。像是少府里面就有大量的奴婢從事各種辛苦危險的工種,但是,少府不可能占有所有的奴婢,因此,大量的奴婢自然會被放在人市上買賣。朝廷又沒有立法說不許藩國在大漢買賣人口,甚至,匈奴使團過來了,他們只要想買人,也是可以的,只不過,匈奴人從來不干這種事情罷了。 劉恒也不能現在就頒布法令,不許外藩買賣人口,至于征收重稅什么的,以使團的財大氣粗,也不會在乎,最終,劉恒能做的,也就是挑了一些人,將他們放到了人市上,由著遼國使團將人買了去,算是塞到遼國的細作,讓他們可以將遼國那邊的情況傳回來,最好能將那些工藝學到手,不能一直落后,讓劉昌那小子賺乃公的錢! 遼國使臣在長安流連了很長時間,理由也很簡單,太早回去就會遇上北地最冷的時候,風雪連天,阻塞道路,這個時候回去實在是太危險了,所以,還是在溫暖得多的長安多住兩個月,等隆冬時節過去再北上。 不管是什么時候,中原各國都是很要面子的,人家辛辛苦苦來朝貢,你總不能不顧旅途危險,硬是叫人回去吧,而且人家也不白住,他們表示因為買了一大堆奴仆,住在驛館實在是太打擾典客署了,因此,掏錢購置了好幾個宅子,直接搬了進去。如此,遼國使臣就這么堂而皇之地留在了長安。 劉昌叫人這個時間段出使,為的就是這個。他相信,雖說當時對呂氏進行了殘酷的清洗,但是,你可以殺死呂氏的部將,總不能連下面的普通士卒也一塊殺了,畢竟,一個士卒背后代表的就是一個家庭,真要是無緣無故殺了,那么,關中非要亂起來不可。只是這些人因為呂氏的緣故,只怕根本就沒了前程。另外,陳平周勃他們以非惠帝子的名義殺了少帝兄弟,這兩人年紀雖說不大,但是難道就沒有忠于他們或者是同情他們的人嗎?若是能夠將這些人帶回遼國,就能更好地充實自己的基本盤。即便他們不去遼國,留在長安,也算是釘在長安的一個釘子,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有了用處。 所以,這些日子以來,混在使團中的呂氏部下就在長安城里以商業合作的名義,變得活躍起來。他們原本只是呂家的親兵部屬,而且早早就去了燕國,起碼長安那些權貴是不認識他們的,所以,也沒人發現他們原本的身份。為了能夠擴大交際圈,他們按照計劃推出了火炕。 他們先是大張旗鼓購買了一批磚石,表示雖說大漢這邊比遼國溫暖,但是晚上睡榻還是太冷了,實在是不習慣,然后就在自家宅子里面大興土木,將火炕修了起來。這無疑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因為在大漢,磚石是修建墓室陰宅專用的,沒人會用在陽宅上。而遼國那邊沒這么多講究,磚瓦房修建速度快,省工省力,改建也比較方便,住起來也更舒適,大家早就習慣了,因此,如今遼國那里,也就是原本那些貴族還保留著大量的夯土建筑,磚瓦房已經變成了主流。 長安這邊因為這事很是引發了一陣議論,大家一開始還要鄙夷一下遼國人居然用磚石改建房子,實在是不像樣子,結果等到使團搞了幾次宴會之后,大家就發現了其中的好處,一個個真香了起來。 沒辦法,這年頭雖說還沒到小冰河世紀,但是也不算遠了,而衣物的保暖能力卻不怎么樣,遼國使團帶來的羽絨服和羽絨被倒是挺暖和,但這玩意太蓬松,很占地方,所以搶購到的人并不多,大家主要穿的蓋的還是皮毛和絲綿做的衾被。另外就是因為跪坐的習俗,大家進屋是要脫鞋的,否則劍履上殿也不至于成了給功臣的優待。哪怕地上鋪了木質地板,冬天光腳穿著足袋進屋,也不會有多溫暖,走上幾步路,腳就要變得冰涼,也就是不用一直站在地板上,跪坐在坐席上才能暖和一些。而改在地板下鋪設炕道后,光腳踩在地板上也不會覺得冷。 使團緊急培訓了一批奴仆,組成了工程隊,開始給長安那些權貴修建火炕、鋪設炕道,如此自然接觸了長安城里絕大多數的權貴富戶,自然,也有了跟特定的一些人群打交道的機會。 劉恒其實一直命人關注著遼國使團的情況,像是修火炕炕道的技術,就被少府的工匠在這個過程中學了過去,宮里頭很快就用上了,不僅更溫暖,而且更加節省木炭。沒辦法,當初為了讓未央宮長樂宮更加壯麗,兩處宮殿都修建得比秦朝那會兒更加高大,這樣高大的建筑,到了冬天難免透風,往年的時候,宮殿里頭就得燃燒大量的火盆,即便如此,也經常冷颼颼的。西漢前頭幾個皇帝就在這樣冷颼颼的環境下住了幾十年,一直到漢武帝,這位從小到大沒吃過苦,繼承了父祖留下的豐厚遺產,他做了皇帝之后,大興宮室,建造了溫室殿,才殿內修建火墻,這才讓西漢君臣冬季不用再挨凍了。而現在,借著炕道,未央宮和長樂宮提前實現了暖氣自由。 劉恒命人觀察了很長時間,一時半會兒并沒有發現什么異常,因此只是以為劉昌只是想要借此收買人心,并沒有意識到,在這個過程中,這些使臣究竟接觸到了多少人,跟多少人達成了暗中的默契。劉恒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同樣關注著使團情況的陳平卻發現了端倪,這讓他很是焦躁。 當日誅殺諸呂,整個長安都陷入了血戰之中,一開始的時候,大家忠誠的是劉氏,即便是在沒有虎符印信的情況下左袒勤王,那也是理直氣壯。但是,等到一番血戰,大量曾經的同袍死在自己手中,卻聽陳平他們說少帝劉弘和淮陽王劉武非惠帝子,直接將人亂劍砍死,許多人心里頭就有想法了,畢竟一開始大家響應周勃的號召撥亂反正,反的只是呂氏,結果你們連皇帝都要殺,為此還將原本保護少帝和淮陽王的南軍將士殺了一大堆,這就給很多人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劉恒登基之后,南軍之中,因為此事,也有許多人的忠誠受到了質疑,如今雖說還在軍中,卻幾乎是被閑置了。原本陳平想著,等這些人死去,這件事也就徹底過去了。但是,如今,有一股力量又將這些人串聯起來了。 陳平即便一向沉得住氣,遇上這種情況,也很難淡定得起來,他思來想去,最終還是下了決心,找上了周勃。 第40章 “這不是好事嗎?”周勃聽到陳平的話,大大咧咧地說道。 火炕和炕道的出現讓周勃這個冬天好受了許多,他們這些人都是戰場上拼出來的,年輕的時候還好,就算是有些病痛,總能熬得住,但是如今到了這個年紀,就有些撐不住了,當年留下的那些舊傷不發作還好,一旦發作,就是痛苦不已,尤其冬天的時候,寒氣就像是鉆到了骨子里,那些舊傷處似乎都凍出了冰渣子一般,周勃饒是硬氣非常,但是這等零碎的折磨也讓他難以忍受。 周勃沒那么多講究,其他人家也就是弄炕道,周勃直接就在自個常住的地方都修了火炕,平時就待在炕上,火炕也燒得很熱,甚至略微有些燙,這卻讓他覺得那些傷痛都緩和了許多。 周勃以前跟陳平關系其實沒有那么密切,但是自從一起干了那樁大事之后,兩人關系也就變得親密了許多,因此,周勃也沒在陳平那里客氣,他這會兒就盤膝坐在火炕上招待陳平喝酒,聽著陳平的憂慮,很是不以為然。 “那些人,有的還是我的老部下呢,他們這兩年那個樣子,我也難以心安!他們若是能在遼國有個前程,我也能放心!”周勃不是陳平這樣的謀士,他多年來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很難真的將下頭的將士當做是工具,他們這樣的將領,都很看重軍心,而且也都比較護短,當時的事情,那是沒辦法,就算惠帝當年跟呂后關系惡化,但是,終究還是親生的母子,所以,若是皇位上坐著的還是惠帝的兒子,那么,他們年幼的時候還好,等將來年紀大了,覺得他們這些功臣權臣礙眼,難免就要拿這事出來清算,所以,為了闔族的身家性命,他也不能手軟??墒侨缃駮r過境遷,當年那些人雖說在立場上跟他不一致,但是,作為勝利者,他還是愿意給那些曾經為自己奮勇作戰的底層將士一點寬容的。 說白了,還是周勃太輕視劉昌,并不覺得劉昌有機會再冒出來與他作對,所以壓根不當回事。 陳平瞧著周勃這副志得意滿的模樣,心中暗嘆,這位看來遲早要死在他的自負之下,陳平也懶得再多說什么了,他這會兒已經生出了退意,趁著上頭還沒秋后算賬的意思,他還是先提桶跑路吧! 陳平倒是想跑,而劉昌那邊,卻早就對陳平下了必殺令。跟周勃相比,陳平這樣的老銀幣就是個不穩定因素,他要是一門心思坑你,不知道有多少后手等著呢! 劉昌不知道陳平在另一個時空是個什么結局,不過多半是得了善終的,畢竟,比起劉邦呂后殺功臣的架勢,劉恒似乎沒留下這樣的傳聞,當然那也是劉昌對于這個時期的歷史不了解,實際上,后世除非是專門研究這個的,或者是那種歷史愛好者,否則的話,大家對于歷史事件的了解一般就是來源于教科書還有各種影視劇,問題是,后世那些影視劇,更多的還是各種傳奇、戲說之類,編劇姑且一遍,你愿意信就信,不愿意信也拉倒。像是漢朝這會兒,相應的影視劇也很少,最大的ip無非就是劉邦項羽,再加一個劉小豬,中間的文景之治一般就是背景板。 如此,劉昌知道得也很少,至于陳平是何等傳奇的人物,劉昌也沒那個偶像濾鏡,站什么山頭唱什么歌,總不能明知道人家背地里頭在算計你,你還因為那點對歷史人物的好奇和濾鏡,縮手縮腳吧! 所以,遼國使團暗地里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解決掉陳平。當然不能直接刺殺,陳平畢竟是大漢丞相,真要是被刺殺,那可是要引起偌大的風波的,所以得選擇一個隱蔽的,看起來順其自然,絲毫不會引起別人懷疑的方式,以一種類似壽終正寢的方式送陳平歸西。 陳平是個非常謹慎的人,他一直對遼國使團抱有戒心,他府上甚至都沒有購買任何來自遼東的商品,雖說也用上了羽絨服和羽絨被之類的生活用品,但是那也是挖了少府的墻角,讓少府仿制的。 少府那邊將衣被拆開,自然也就知道這里面填充的是什么,為了顯示皇室的尊貴地位,少府的工匠直接取了大雁身上的絨羽,將其仔細清洗曬干之后,制作出了質量跟遼東差不多的羽絨制品,作為丞相,陳平自然也從少府弄到了成品。 至于其他的東西,那些都不是什么必需品,所以,即便劉恒將一部分賞賜了下來,陳平也是叫人束之高閣,根本沒有使用的意思。因此,劉昌自然也沒有在這些東西上做文章。 劉昌購買了一點**,這玩意其實在自然界里就很常見,像是蘋果核,櫻桃核里頭就有,不過,想要制備出純度比較高,不至于被人發現的**卻不容易,還不如買現成的。 只是**會帶著一點輕微的苦杏仁的味道,想要直接投毒,顯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中毒速度又非???,你給他送吃的,他吃了沒多久就死了,那即便大家不知道是怎么中毒的,也難免有所猜測,所以,得將一切變得巧合起來。 劉昌遠在遼東,自然不可能親自計劃,他只是將東西交給了負責這事的人。這個人也是呂家的部將,他叫李達,他們家世代都是呂氏的家臣,呂氏原本是齊國王室旁支,后來田氏代齊,原本的王室不光沒了之前的光環,反而在齊國待不下去了,只能遷居他國。差不多就是從呂家這一支祖上離開齊國的時候,李達的祖上就已經跟隨呂家了,多年來一直忠心耿耿,呂家也并沒有當做是理所當然,對李家也一直親厚。后來戰亂的時候,李達的祖父為了保護呂澤而死,李達的父親因此娶了呂家的旁支庶女為妻,生下了李達。只是李達的父親也是沒有運道,呂澤對身邊的人一向大方,他身邊許多親衛后來都得以在軍中任職。結果李達的父親還沒跟著呂澤參加幾次戰事,就因為一發流矢死了,李達年齡與呂通差不了幾歲,便被呂臺收養,與呂通一起長大,他本身也有呂家的血脈,在呂家也被當做是小少爺一般。后來呂通被封燕王,沒來得及就藩,李達便自告奮勇,表示先去打頭陣。結果就遇上了后來的事情。 李達年紀小,當日清算呂氏,李達自然是被清算的對象,好在他運氣好,事情發生的時候,他根本不在燕王宮,而是在外頭巡視燕王的產業,發現不對勁之后,他立馬喬裝打扮躲了起來,他身邊也有幾個忠仆,其中一個直接冒充他的身份引開了追殺他的那些人的視線,其他人帶著他四處逃亡躲藏,后來聽說了遼東的招賢令,也顧不得許多,直接就跑遼東去了,正好被呂氏的人認了出來。 李達這一年來逃得辛苦,他從小在呂家長大,跟呂家幾個公子都是以兄弟相稱,結果,一夜之間,那些親人都死了!他躲了近一年,仇恨不僅沒有消散,反而愈發刻骨起來,只要能報仇,他幾乎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當劉昌知道他的存在之后,意識到李達很難從仇恨中解脫之后,便打算將自個手里的密諜系統交給李達,李達對這事居然挺有天分,很快就按照劉昌的意思,將架子搭建了起來,這次出使長安,他便主動請纓。 李達這些日子以來,一直在暗中觀察陳平的生活習慣,陳平這個人,搞陰謀詭計搞習慣了,整個人連氣質都顯得陰郁,很有些被迫害妄想癥,因此他的侯府之中,管理也比較嚴格,想要鉆空子并不容易。 不過,只要愿意找,總是能找到的。陳平年紀大了,睡眠狀況并不是很好,同樣有這樣困擾的其實還有很多人,像是許多戰場上出來的人會酗酒,因為酒精能夠幫助他們舒緩神經。當然,這個時代的酒也就是個意思罷了,酒精度數其實比較低,酒量好一些的,喝多了也就是多去幾次茅房的事情,一般也就是微醺,這樣也正好能夠幫助睡眠。 但是,陳平不喜歡喝酒,他不是很喜歡那種不清醒的感覺,所以,即便是那種酒宴,他也就是淺酌即止,從不會放縱自己喝醉,這也讓他一度在一幫好酒如命的開國功臣那里并不受歡迎,畢竟,大家都在大碗喝酒大口吃rou的時候,你卻在一邊養魚,這著實叫人看不過去。 自從遼國使臣到來之后,陳平就更睡不好了,偏偏作為丞相,每日里工作簡直是堆積如山,少府在努力想辦法研究遼國進貢的紙張工藝,用了不知道多少方法,暫時也沒有能夠真正成功,所以,堆積在陳平面前的還是一卷又一卷的竹簡,每天光是將這些看完,胳膊都要抬不起來,何況還要將這些都記在心里,如此就更是勞心勞力。加上攤上個不省心的周勃,陳平就更是心累起來。 陳平性子也要強,雖說睡不好,但是,除了伺候的人之外,在外面卻是表現得若無其事,只是,陳平如此,他身邊的人與他榮辱與共,自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難免要在外頭尋摸助眠的方法。 然后,就叫他們淘來了一包奶粉。 第41章 沒錯,就是奶粉。奶粉的制作方法并沒有其他人想象得那么復雜,先將牛奶高溫殺菌后,然后放到烤箱里面烤成干,再研磨成粉末,為了增加風味,里面還加了一些糖。如今遼東那邊已經開始大規模種植甜菜,所以,糖已經算不得什么奢侈品了。 不過,遼東養殖的奶牛奶羊數量還不多,因此,產量有限,因此,奶粉還有奶酪之類的乳制品其實在遼東算是軍需用品,像是這次出使大漢,使團就帶上了一批,奶酪之類的保質期要比奶粉低一些,奶粉放在陶罐里頭,用蠟封口,就能保存很長時間。 使團在長安住下來之后,經常會舉辦一些宴會,期間就用奶粉做過一些甜品,很受歡迎,一些人討要,便也送出去了一些。曲逆侯府就是聽人說這奶粉泡水喝之后有助于睡眠,便想辦法高價買到了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