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這樣的神童才子,李榮斌難道不心動嗎? 大庸朝的官場中師徒如父子,門生的情誼也是非同一般??瓶嫉闹骺脊倥c考生又是另一種利益關系。 若兩廂里都有意,主考官提前泄漏一二考題,亦是防不勝。待將來這學子考中了,兩人便是天然的利益同盟。 不僅是歷來皆有,甚至很難調查取證。 一來,被選中的學子通常是有真材實料的。二來便是在此案當中,縣試主考官本身就是一縣的父母官,體察學風、時不時關心本縣學子的學業本就是縣令的職責。 換句話說,在這樁案件中要從科考文章來證明鄭文清的清白根本是天方夜譚。 本次的主審官黃知府更是半無愛惜神童才子之心,也不肯干涉科考之事,他笑呵呵地詢問:“嚴大人,您看這……” 嚴徵雖有愛才之心,也覺得鄭文清說得沒什么毛病,但他不能就這么無憑無據地放人走。畢竟,古代沒有無罪推定這一說。 嚴徵不能徇私,因此只好道:“叫那賣試題的家奴來指認吧?!?/br> 鄭文清到底年紀小,并沒有立刻察覺嚴徵的這個決定并不能夠解救他。 ——縣令李榮斌的家奴賣了試題,自然能夠指出買試題的人,可即便否認了也并不意味著鄭文清就清白無辜。 那家奴名叫王俾,是個身材矮小的老頭,很快就被壓了上堂。黃知府叫他認人,可這小老兒依舊沒能松口,只說看不清對方的臉。 王俾跪在堂上,低趴著道:“大人啊,這等不光彩的事那都是晚上做的,而且小人是賣給掮客的,真的不知道究竟這試題到了誰手上哇!” …… 一旁聽著的謝柏崢默默無語,這種一次性|交易竟然還搞出了掮客。 黃知府在堂上問:“哪個掮客,姓甚名誰?“ 王俾老老實實答:“是小人的堂哥王弼,干完這一票就跑了?!?/br> 原來還是個家族企業。 聽到這里,謝柏崢稍微有一些走神,按照這個審訊思路一直問下去,可能得出的結果大概率是茫茫人海。 真正從中間人王弼手中拿到縣試考題的人大概早就跑了,即便把王弼找來問…… 那個人也很可能是那種丟進人堆里就找不出來的形象,至少不可能是見過一次就讓人印象深刻的那種類型。 這一段審訊思路沒錯,但是距離找到人,需要付出的時間的人力都太多了。至少,需要在周邊的縣城大范圍搜捕。 畢竟這是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的庸朝,隨便找個深山老林里一躲,跟人間蒸發有什么區別? 找到人的希望實在很渺?!?/br> 謝柏崢的目光移到鄭文清身上,這個十四歲的年輕人在歷史上最終也沒有得到公正的判決——如果他當真清白無辜的話,那么他往后余生的幾十年里寫那么多游記,去了那么多地方,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懷抱著哪怕一絲希望,試圖找到某個人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呢? 謝柏崢心中嘆氣—— 誰讓他親眼所見,誰讓他不忍心見到鄭文清這樣的天才遭遇荊棘。 他想知道關于這個案件的全部真相。 霍靖川在一邊聽得沒勁,仗著人看不見,略帶可惜地說:“你說這小孩知道他快要被定罪了嗎?” 謝柏崢不贊同地瞥了一眼,他叫誰小孩呢? 湊巧的是,謝柏崢這個細微的動作剛好被葉文彬看見。葉文彬不怎么報希望地,問道:“謝柏崢,關于此事你有什么想法嗎?” “……” 堂上的人一齊看向他。尤其是鄭文清,這倒霉孩子終于后知后覺地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有可能會斷送在這樁案件里,沒有人能夠證明他的冤屈。 因此他的臉色幾乎瞬間化成了慘白,只有牢牢攥緊手心才不至于叫人發現他發抖。 聽見葉文彬問謝柏崢時,他的眼中倏然升起那么一點點希冀。如果有人能幫得了他,大概只可能是這個人吧? 謝柏崢畢竟是做過高校講師的,并不怕人看。他面對眾人的目光,也很無奈道:“小侯爺,學生早已說過了啊?!?/br> 他說這話的語氣,比起鄭文清那一句“學生一看便知”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案情明顯已經陷入死局,無論是從縣試本身還是從賣縣試題的陳家家仆口中,都無法洗脫鄭文清的嫌疑。 可是謝柏崢卻說,他早已說過了? 此事關乎科舉,提學官嚴大人最著急,嚴徵忙問:“你何時說過什么?” “學生說的還是那一千兩銀?!敝x柏崢在眾人疑惑的眼神中,精準地找到長安縣縣丞,客氣道:“可否請縣丞大人,將收繳的贓銀呈上來?” “另外再派本縣的衙役,去將縣上所有的錢莊掌柜和伙計都請到縣衙來,記得要帶上近半年內的賬冊?!敝x柏崢說完,又補充:“哦對了,我是說正經的錢莊,那種搞倒賣的就算了?!?/br> “……” 在眾人反應過來前,霍靖川搶先道:“證據是銀子上的編號?” 銀子上雖然沒寫誰的名字,但卻都有編號。這樣大筆的銀子必然要經過錢莊,錢莊支取銀子定然都有記錄,只需要將銀子的編號與錢莊的記錄做對比,自然就有了線索。 至于為什么要把時間拉長到半年,則是擔心某些有錢人家里存銀太多一時花不完,去錢莊取錢沒那么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