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謝柏崢從頭到尾通讀一遍,確認沒有錯漏之后,他能做的準備便全都做好了,接下來就只等上交訴狀和欽差到訪了。 謝柏崢收好訴狀,問霍靖川:“朝廷派的欽差最晚明日就該到了,你推測會是什么人?” “我?” 慶王殿下疑惑臉:“我說了,你便信?” 謝柏崢:“你猜這里還有沒有其他人認識皇帝本人?” 霍靖川:“……” 霍靖川與他道:“這歷來的天子,沒有不重視科舉舞弊案的,哪怕是為了堵住學子們的悠悠眾口也得派個身份過得去的欽差。因此派下的欽差,即便身份不及我尊貴,也定是個有勛爵的權貴?!?/br> 謝柏崢無語:“權貴中有會查案的嗎?” 霍靖川沉吟:“即便正欽差不會,也會有副使,再不濟也有按察使司,你只管放手去做!” 謝柏崢算是明白了,霍靖川在這件事里,起到的是一個造型上的作用,還是個看得見摸不著的造型。 霍靖川不知道謝柏崢腹誹,沒忍住問:“你還有什么旁的打算,心里有底嗎?” 謝柏崢:“?!?/br> 本來沒有,現在更沒有了。 - 可是哪怕心里沒有底,該做的事也得去做。謝柏崢深吸一口氣,出門往縣衙去! 第15章 不當老婆15【修】 十五章 按照庸朝的傳統,各級別行政單位的主官審理案件之前,都有一個預審過程。府一級的衙門,自有推官來完成這項工作。 到了縣這一級,便是由縣丞負責預審。 不過縣丞的事務繁雜,因此此事也多半會分攤給刑房的吏員。平日里這一環節是甚少出差錯的,只需將訴狀交給值守的吏員,吏員判讀后會簽發牌票,這個牌票相當于是現代法院的傳票,能夠傳喚案件相關的當事人。 涉案人員和證物都齊了,便可以開始斷案。 庸朝時的百姓大多畏懼公堂,并不熱衷于告官,按理說不存在需要排隊的情況,不用等太久就能夠升堂??善h里剛出了事—— 自然不是因為那兩個書生。 而是因為縣令被提學官問責,整個縣衙變得風聲鶴唳。雖然不知道緣由,可孫縣丞擔心上頭打架殃及池魚,膽戰心驚得很,因此時時刻刻跟在提學官大人身后獻殷勤,生怕叫人在背后告了黑狀。 雖然提學官大人事實上并不搭理他。 光是這樣還不保險,他還要事事都親歷親為,生怕底下人不仔細鬧出差錯,于是縣衙的運轉效率變得極低。 謝柏崢的這一紙狀書交上去,吏員也不敢看了,就壓著等縣丞大人來公斷。至于什么時候開始看,那就等著吧。 等多久那肯定是不知道的,你要是著急的話,不如先回家去? 縣衙內的各項事務都要等著縣丞來決斷,衙役們都在排隊等著給縣丞回話,謝柏崢只是來遞交訴狀的自然要在一旁等著。 謝柏崢被吏員客客氣氣地請到了—— 縣衙中的一處廡房中等著。 這也是縣丞的安排,鑒于敢于上告的百姓大多都是“刁民”,縣丞生怕刁民生變,特意安排了這一處廡房。 可謂是十分妥帖,無處不妥帖。 不僅如此,等待差遣的衙役們也被安排在此處等著回話或是輪班休息,當差的官爺們都老老實實坐著等了,哪怕刁民們等急了要鬧事也得掂量掂量。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位縣丞可能在做基層管理上確實很有一些章程。 謝柏崢無奈地在廡房中坐下。 一刻鐘后, 廡房中,新來了幾位差爺坐了滿滿一桌,看打扮應當是三班的衙役。 衙役們起初還只是坐著,喝了兩口茶水便開始抱怨。一個說:“咱們太爺也不知怎么了,這兩日真會差使人,日日讓去縣城門口盯著生人,也不知道要找什么大人物?!?/br> 一個答:“咱們鄉下小縣,哪來這么多生人,了不得是幾個路過的行腳商人?!?/br> 另一個卻說:“這兩日還真有生面孔,還不少哩。今日上午便報給了縣丞大人,縣丞大人細問他們穿了什么衣服又去了哪里,我只曉得他們穿得跟流民似的,便也只能這么回。誰知縣丞大人又叫人喊來了管著乞丐幫的丁老頭,問那老乞丐有沒有新來的?” “大伙都知道,乞丐們都是圈了地的,有新人一來就被盯上了?!?/br> “丁老頭怎么回的縣丞大人?”一衙役捧場問。 “他回縣丞大人,確實看見了流民打扮的人生面孔,近半年斷斷續續來了不少?!闭f話的這衙役賣了個關子:“你猜他們去哪了?” “投奔親戚了?” “還是去地主老爺家做工了?” “都不是!地主老爺家雇長工也不要流民!”那衙役說:“那些人啊,他們都上山做和尚去了!” “……” “從外鄉趕來做和尚?”衙役們不理解:“難不成我長安縣是個風水寶地,大師們放的檀香屁格外香?” “這誰知道,總歸是上了廟里剃了頭,縣丞老爺聽了便不管了?!毖靡燮咦彀松嗟赜终f別的去了,誰也沒注意坐在廡房角落里的書生一直悄聲聽著。 謝柏崢本人:“……” 麻了。 這度牒生意竟然已經成禍小半年了,說不定都已經形成產業鏈了官府竟真的就不管?縣衙的官爺們,當真一直沒發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