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門通古代 第100節
在林回星一頭霧水的注視下,季娥從懷里掏出兩錢碎銀子和一串銅板。 往木箱里放了兩錢銀子后,季娥開口道:“我要一盞油燈?!?/br> 放完碎銀子后,季娥又把手里的三十個大錢拆開放到了錢箱里:“這三十個大錢二十個是嬌娘的那兩根發繩,剩下的十個大錢是我買燈油的錢?!?/br> 林回星反應過來后一臉無奈:“嬸子你這是干什么,我都說了那發繩不要錢了?!?/br> 見林回星要從箱子里抓了錢還給自己,季娥伸手按住木箱蓋子不讓他動:“我知道,我那兩根發圈我就不給你錢了,嬌娘那兩根發繩那么貴,我們哪能白要你的?!?/br> 第107章 林回星實在拗不過季娥, 最后只能作罷。 發繩的二十個大錢林回星是不收不行了,不過他也不傻,給季娥舀燈油的時候特意多舀了一些, 把她帶來的陶罐裝滿了。 季娥嗔怪道:“你這孩子, 總是這么客氣?!?/br> 以前季娥把林回星當自家交好的年輕后輩,以前林回星格外給她東西, 她心里總是開心的。 ——白撿的便宜, 能不開心嗎。 擔心現在季娥的想法變了,雖然八字都還沒有一撇,但是她已經開始在像打量未來女婿那樣去打量林回星了。 這孩子雖然是商販,但是為人也太實在了一點。 因為自家的那點恩情,他都給了多少東西了。 這以后要是遇到其他的恩人,也這么掏心掏肺, 不計錢財的回報? 季娥心里的想法很多,還都是不能告訴別人的陰暗想法。 林回星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這有什么, 這一下午多虧嬸子你幫我盯著, 我這次在山下找木匠做了一個繡架, 有了這個架子后, 以后嬸子你做起繡活來就更加省力了?!?/br> “我把飯菜帶上,晚上就去你那里吃了, 順便我再把繡架給你扛過去?!?/br> “這繡架是木頭做的, 挺大一個, 扛著也挺沉的,我也沒多買,就只買了一架, 不過零件我多買了一些,回頭讓榮叔看一看, 照著繡架的樣子再多做幾架出來?!?/br> 季娥沒想到林回星在外面做生意的時候還能惦記著她們手里的這點繡活。 想到自家那個男人,季娥就想嘆氣:“你榮叔啊,他在家里就只會喘氣,你要讓他做家具,農具,他再忙都能抽出空,你要讓他幫我們做繡架,還不知道他要拖到什么時候呢?!?/br> 之前也不是沒有過,季娥和蘇云嬌覺得家里的長凳太窄,坐著屁.股疼,草席坐著手又活動不開,就讓蘇大榮抽空幫著她們做兩根寬一點的凳子。 結果蘇大榮答應倒是答應了,不過后面他既忙著地里的事情,又忙著上山挖葛根和野山藥,說好要做的東西一直都沒做出來過。 后來還是蘇云嬌實在是等不了,自己拿了木工工具,按照家里的長凳的樣式做了兩根加寬了凳面的矮凳。 這繡架也一樣,只要不是家里急要的東西,與其指望蘇大榮,還不如指望嬌娘呢。 林回星扛著繡架跟著季娥一起往蘇家去的時候,季娥也沒和他客氣。 季娥已經看過了,這繡架都是用木條做的。 木料山里大把的,之前林回星建房子村里的木料不夠,很是耽擱了一陣子。 后面村里人又上山砍了一茬木料,有林回星買回來的鋸子和斧頭,連山里最堅硬的鐵樺木都能輕松拿下。 這會兒別說村里人了,就連蘇家的屋后的屋檐下面,都陰著十幾根上好的木料。 原本蘇大榮是打算等到有時間后,把家里的木屋也翻新一下。 蘇家的木屋是蘇大榮和季娥分家時另外修的,十來年過去了,有的地方木頭都開始腐壞了。 之前蘇家沒有錢,都是爛一塊補一塊,村里人都這樣,也沒人覺得這樣不好。 但是在見過林回星大手筆推翻屋子翻修后,村里有好幾戶人家都動了翻修房子的心思。 蘇大榮也不例外,家里怎么著也有點錢了,閨女的加在也有了,兒子年紀還小,成親的銀子還不著急,現在他手里還有點銀錢,就想著把一家子住的屋子先給改善一下。 不說像林回星這樣全部推翻重建,至少得把外面那些飽經風霜的木板和房梁全都替換一遍吧。 留在家里的蘇云嬌沒想到林回星會跟著自家阿娘回來。 蘇云嬌想不明白,林大哥家里還有足夠他吃上兩三頓的剩菜,怎么這會兒過來。 不過饒是蘇云嬌心里再犯嘀咕,也不耽擱她往晚上已經做好的湯飯里面多加一碗飯。 從林回星那里打包回來的排骨湯,剩下的骨頭不多,直接把白飯倒里面一起加熱出來就是一頓飯了。 加上林回星帶過來的一盤子涼拌莧菜,蘇家早上剩下的手撕雞,今天晚上的晚飯就做好了。 見蘇云嬌在廚房里面忙活,林回星進院子后當即出聲道:“嬌娘,你先別忙了,來看看這個繡架,我幫給你們演示一遍,以后你們就自己學著弄了?!?/br> 聽到林回星的呼喊,蘇云嬌在攔腰上擦干手后,連忙走了出去。 要說起來這繡架用法也簡單,架子做工并不復雜,唯一算得上巧妙的就是架子上下的兩根圓棍是可以擰動并且固定的。 把季娥已經做了三分之一的繡活上下兩端都卷到木棍上后,林回星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就是這旁邊的這個螺絲,繡品卷到合適的部位后,把這兩邊的螺絲擰緊后者兩根木棍就不會動了?!?/br> “做一點卷一點,你們就不用再用腿支著了?!?/br> 林回星固定好繡品后,季娥迫不及地的坐到架子前面試著繡了兩針。 這繡架高度正合適,這么坐著也不用把頭低得很低,一手在下,一手在上,也不用費時間上下換手了。 略微繡了幾針后,季娥就找到了手感,她清楚地感覺到了自己做繡活的速度快了不少。 有了趁手的工具,季娥也繡起了勁,要不是蘇大榮已經在堂屋里催著吃飯了,她還真舍不停下手來。 季娥放下針線后,愛不釋手地摩挲著身前的繡架:“這東西可真方便?!?/br> 進到堂屋后,季娥對蘇大榮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明天你什么都別做,就在家里給我們做繡架?!?/br> 蘇大榮聞言皺眉道:“那可不行,大豆地里的草該拔了,我上午去拔草,下午有空了再幫你們做繡架?!?/br> 意料之中的回答,季娥都懶得和蘇大榮生氣了,而是直接轉頭對林回星道:“你看我沒說錯吧,就你榮叔這個人,就只關心自己的事情?!?/br> 兩口子鬧矛盾,林回星作為一個外人,最明智的辦法莫過于裝傻,他也不會傻到去接季娥的話茬,悶不做聲地低頭往嘴里刨飯。 蘇大榮聞言還有什么不了解的,當即不滿道:“你又在小林面前編排我什么了?!?/br> 季娥聞言翻了一個白眼道:“我能說什么,不都夸你好嗎?!?/br> 蘇大榮有些不相信,自己的媳婦他自己了解。 以前季娥對他還算得上是言聽計從,自從林回星在村里落戶后,村里這些女眷自己做繡活也能賺錢了,在家里說話也越來越硬氣了。 自己在家里的威嚴大不如前了,這一點是上梁溝除蘇大壯之外的男丁統一的認知。 要不怎么說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基礎呢,現在村里的女眷掙了錢,不管是對自家男人,還是對自家的兒子,在遇到不順的事情,都有勇氣撅上兩句了。 就連蘇大華的女兒大妞,在家里的日子也比以前好過多了。 之前蘇大華滿門心思地想把女兒嫁出去,能收一筆彩禮不說,明年還能少交一個人的稅。 但是不知道是村里的誰去給他出了主意,現在蘇大華已經徹底的改變了想法,不急著給女兒找婆家了,而是想把女兒留在家里再做上兩年的繡活。 也不知道對于蘇大妞來說,是去婆家cao持小家好,還是留在娘家做家務,做繡活好。 被妻子催著,第二天蘇大榮去地里匆匆鋤過草后,就帶著滿滿一背簍兔子吃的青草回來了。 現在蘇家已經養成了只要出門,就會背著背簍打青草的習慣了。 地里的雜草大部分兔子都吃,蘇大榮捎帶手就背回來了。 蘇大榮到家連背簍都沒來得及放下,就看到了已經把攤子擺開了的林回星。 今天天氣好,季娥把新得的繡架搬到了院子里,這會兒見蘇大榮進院子了,掀了掀眼皮道: “你看你,對我們還沒有人家小林上心,他惦記著給我們做繡架,一早就過來忙活上了?!?/br> 林回星放下手里的刨子,端起蘇云嬌遞過來的溫水喝了一口:“沒有,我左右也是閑著沒事干,就琢磨著先過來試一試?!?/br> 這繡架看著倒是簡單,左右不過是平整木頭,鉆削榫卯結構罷了。 林回星忙活了大半個上午,拆了按,按了拆,這會兒他手邊的繡架已經初具雛形了。 林回星一邊組裝架子,一邊對蘇大榮說起來自己心里的盤算:“這繡架村里的嬸子們應該都需要,榮叔我們多做一些,回頭賣給村里的女眷?!?/br> 痛定思痛,油燈的暖壺滯銷,這讓林回星琢磨出了新的賺錢方法。 這繡架成本低廉,木材村里大把的,家家都不缺。 一臺繡架唯一算得上成本的就是需要用到兩個可以擰動的羊角螺栓。 這玩意兒林回星買得也便宜,一百顆才二十幾塊錢。 剩下的就是時間成本了,地里的紅薯還移栽不了,林回星閑著也是閑著,能做幾臺繡架賺點小錢也是可以的。 “我想了一下,這樣一臺繡架我們賣一百個大錢,這東西賣回去用個十年八年絕對不成問題,村里的嬸子們但凡體驗過這繡架的方便之處,肯定都愿意掏錢買,說不定順帶著榮叔你還能賣出一些凳子?!?/br> 繡架的大小都是固定了的,村里的女眷買了繡架就得買高度合適的凳子,要還做到草席上做,那肯定是不方便的。 原本蘇大榮想說一百個大錢是不是太貴了,畢竟這繡架簡單,他和林回星一起,上手后一天隨隨便便都能做個七八臺。 話出口之前,蘇大榮想到了繡架上用到的那兩個零件。 這樣的東西他以前沒見過,但是這并不印象他知道這東西的精美程度。 那個叫螺絲和螺母的東西,一個外面有一圈圈凸起來的紋路,一個里面有凹陷的紋路。 任憑蘇大榮想破腦袋,都不知道做這種零件的匠人手是有多巧,多穩,才能在這么小的零件上,把這細小的紋路做得如此嚴絲合縫。 這樣的零件想來價格也不會太便宜,這樣一想,林回星一臺繡架賣一百個大錢好像也不算太貴,畢竟這兩個小零件說不定就值好幾十個大錢了。 想明白后,蘇大榮當即點頭道:“行、我給你打下手,東西都是你的,我就不要錢了?!?/br> 林回星是個厚道人,可做不出來坑蘇大榮的事情:“不要錢可不行,木料都是你的,你還要跟著我一起做,你出木料我出螺絲,賣出去的繡架我們五五分,一人五十個大錢?!?/br> 林回星這話一出,不等蘇大榮開口,坐在院子里做繡活的季娥就趕忙開口道:“木頭又不值錢,五十個大錢實在太多了,你非要給的話,給個十個大錢就夠了?!?/br> 對于季娥來說,十個大錢也不少了,按照一天做六臺繡架算,一天下來她男人也能掙六十個大錢了。 以前上梁溝的村民想都不敢想的工錢,現在看來倒是一個很尋常的數字了。 不說做繡活,就說小孩和男人們沒事上山摘點蕨菜、筍子,或者挖點葛根、野山藥,要是運氣好的話,一天下來也能從林回星這里換到這么多銀錢了。 不過這段時間山上摘野菜的人多了,村里有些心思靈活的,還帶著岳家一起做。 這也是林回星自己說的,有多少菜干他都要。 春天山上遍地都是野菜,上梁溝附近山上的野菜已經被村里人摘過兩輪了,已經沒那么多野菜給大家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