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宿主:不哄男神遭雷劈、引誘學生的老師(純百gl高H)、全民偶像之女配有毒、真探大用、折桂(1v1 先婚后愛 H)、供奉的身體,記錄的日子、對面鄰居不拉窗簾(現代 1V1)、潰癰(強劇情,rou渣)、無限流:救世主他撂挑子不干了、詭異降臨怪談倒欠我八個億
甄貴妃愈發覺得兒子貼心,她笑道:“知道了,母妃肯定不會忘了吃的!”說著,便叫大宮女素云將匣子收了起來,素云緊跟著又拿了一個匣子進來,甄貴妃直接推給徒宏憬,說道:“你如今在宮外,雖說也有莊子俸祿什么的,但是花銷也大,你外祖家里如今也不寬裕,我這邊手里頭還有些私房,你先拿著用吧!” 徒宏憬哪里肯收,忙說道:“母妃,兒子也不缺錢使,下頭都有孝敬呢,這些您留著賞人便是!兒子前陣子還叫人去銀樓訂了幾套頭面,是江南那邊的新鮮樣式,回頭做好了,兒子給您送進來,您戴著玩便是!” 甄貴妃趕緊勸道:“好孩子,你花這個錢作甚!母妃這首飾年年都有新的,哪里戴得完!” 徒宏憬笑道:“宮里的是宮里的,兒子給的那是兒子的一份孝心,母妃您盡管收下便是!” 甄貴妃這會兒都笑得有些合不攏嘴了:“好,母妃收著,回頭你有了媳婦,母妃這里的好東西也就有去處了!” 說到媳婦的事情,徒宏憬也有些心動,想著甄貴妃之前一直為這事籌謀,不免問道:“母妃可曾看好了誰家?” 甄貴妃這會兒想起這事,還有些憤懣,但是對著徒宏憬卻不好說,只是說道:“母妃還在看著呢,你的婚事是大事,哪里是能隨便定下來的。何況,我也只能先相看著,最后做決定,還得看你父皇的!” 徒宏憬也沒多想,只是說道:“我瞧著十三哥那邊不著急,要是父皇想著長幼有序,非要先給十三哥選了王妃,那得等多久?” 甄貴妃安慰道:“這你怕什么,橫豎是先訂親,等到親事定下來之后,還怕他們反悔不成!放心吧,這是母妃給你盯著呢!” 徒宏憬自然是對自家親媽放心的,又在含章宮坐了一會兒,他便起身告辭了。 瞧著兒子的背影,甄貴妃忍不住嘆了口氣。 “娘娘!”一邊素月端了藥過來,伺候甄貴妃喝下,又拿了蜜水過來給她漱口,嘴里問道,“您惦記著純王爺,怎么不叫他多坐一會兒!” 甄貴妃即便漱了口,依舊覺得嘴里一股子古怪的藥味,只得叫人拿了一塊蜜餞過來含著,聽著素月這般說,不免嘆道:“他大了,有自己的事情了,哪里還能老是在我這里待著!” 素月瞧著甄貴妃的模樣,便也不再多勸,而是問道:“娘娘,過一會兒也該去叫膳了,娘娘今兒想吃什么?” 甄貴妃這會兒也沒什么胃口,便說道:“揀了清淡爽口的要幾樣吧!你們幾個有什么想吃的,也要幾樣,到時候一起分著吃!” 素月忙謝了賞,猶豫了一下,又問道:“要不要打聽一下,皇爺今兒晚上會不會過來?” 甄貴妃搖了搖頭,說道:“我如今病著呢,叫皇爺來干什么,沒得染了病氣,那就是我的罪過了!” 甄貴妃如今也算是看清楚現實了,換做以前,她哪里想得到這個,人在病中最是脆弱,巴不得叫圣上來看他,哪里想到什么病氣不病氣的話。 含章宮如今的情況,里頭伺候的宮女太監都是看在眼里的,甄貴妃圣寵遠不如從前,不過大家倒也不覺得奇怪,畢竟,甄貴妃兒子都要成親的年紀了,自身也算是人老珠黃,她能得寵這么多年,才算是異數!如今圣上時不時還來探望一下,在這些宮人心里,已經算是不錯! 甄貴妃這個情況,外頭知道的卻是不多。圣上都這個年紀了,女色上頭自然得克制著一些,進后宮的次數少一點也是正常,又不只是去含章宮的頻率不如以前,他也沒多去別的宮里!因此,在外人眼里,甄貴妃還是一如以往的后宮第一人。 像是賈史氏,就是這個認知的一員。 她只看到甄家只是略被冷落了小半年,就恢復了圣寵,頓覺自己的判斷沒有錯,圣上還是傾向于純王的,甄貴妃之前托付她打探京中各家勛貴,可有年齡身份合適的女子,堪做純王妃,她便上了心。 畢竟,以后元春也是要進純王府的,若是未來的純王妃是個厲害不容人的,那送元春進去,豈不是羊入虎口?所以,就得找那等賢淑大度的,說白了,就是那種被什么《女則》、《女誡》洗了腦,滿腦子賢良淑德的,這樣的主母講規矩,很多時候也好拿捏。最好還不能太漂亮,男人嘛,都好色,元春生得端莊,美貌上頭卻并不算突出。原本府里頭沒有別的女孩子,還看不出來,等著賈史氏將王熙鳳經常留在府里,就能看得出來了。王熙鳳雖說年紀小得多,但一看就知道,將來鐵定是個大美人,跟王熙鳳比起來,元春生得就寡淡了些。好在她肌膚瑩潤,性情也溫婉大氣,很有大jiejie的風范,在王熙鳳那里倒也不顯得失色。 但是,元春將來總不能跟正妃比氣度,終究還得從才貌上頭做對比,想要讓她勝出一籌,那只能是叫未來正妃略輸一籌了! 甄貴妃要是知道賈史氏打的這個主意,大概能氣死,好在賈史氏還算心里有數,選的人家倒都是高門貴女,也都有些意思,名單送進宮中之后,甄貴妃還得說一句賈史氏有心,還在徒宏憬耳邊夸了幾句。 第127章 這個夏天格外漫長, 一直到快中秋了,才算是略有了幾分涼意。 富貴人家愁的是如何消暑才更有趣,普通小民卻是真的松了口氣。 蝗災徹底過去了!朝廷用糧食兌換的蝗蟲被集中起來付之一炬, 據說當時彌漫開來的烤rou香味叫許多人都暗自咽了不少口水。 各地抓緊時間補種了豌豆大豆之類的作物,總算不用等著朝廷繼續賑濟。朝廷這邊也是長松了一口氣,這半年下來, 沒什么收入,卻是流水的支出, 誰受得了??! 草原那邊因為朝廷放開了收購羊皮羊毛的事情,總算沒鬧出什么亂子, 倒是漠北的幾個部族跑到漠南劫掠了一把。漠北那邊草原荒漠化已經比較嚴重,因此之前的黑災對于漠北的影響更大, 春天的時候,瘟疫流行開來, 他們又不知道南邊的消息, 也沒及時遷移,以至于死了不少人和牲畜。春天的時候雨水又少, 直接逼得漠北那些牧民快活不下去了!一番合計,走吧,去打劫南邊的兄弟去! 結果漠南這邊為了活下去,差點沒將老底都給賣了,光是上等的草原馬, 就賣了不少,如今對上餓得眼珠子都紅了的漠北同胞,一開始很是吃了不少虧。但是他們終究沒怎么餓肚子, 一開始被偷襲了一把,反應過來之后, 還是很勇猛的。他們可不想被漠北這些部族搶了自家的草場,這邊前腳打得轟轟烈烈,后腳又派了人來平安州求援。 對于中原來說,漠南和漠北其實沒什么區別,都是不能種地的地方。以前大家對草原都嫌棄得很,如今人家有了拳頭產品,有些人就開始琢磨開了。又不是只有草原人才會放羊,咱們漢人也能放??!既然能掙錢,干嘛將錢給外人掙了去! 如今瞧著漠南漠北幾個部族打了起來,不少人心里就開始歡呼起來,打吧打吧,都死了才好,最好將他們的草場都騰出來! 只是漠南這幾十年來一直很是恭順,之前遭了災,也就是來求援,沒揮舞著馬刀過來搶劫,現在你瞧著人家被人打了,袖手旁觀的話,其他部族怎么想,那些藩國又怎么想? 西寧郡王反正是做不了這個主,干脆將鍋甩給了圣上。 圣上也是惱火,只得跟那幾個部族的使者商議,這個,咱們中原的情況,你們也應該看到了,自家還遭了災呢,為了叫你們能活下去,還得擠出糧食來供應你們,哪里還能有多余的錢糧召集士卒幫你們打仗!要不這樣吧,你們要是打不贏,干脆一點就南遷內附,我們教你們如何耕種,你們教我們放牧,怎么樣? 圣上這話說得也算是懇切,草原上這些漢子也沒太多彎彎繞繞,只是他們也做不了這個主!而且內遷是那么好遷的?回頭朝廷要打仗了,他們這些內遷的部族不得出人出力?好在圣上還是準備了一些援助,無非是一些糧食還有兵器。 草原上冶煉技術一直不太行,便是當年通過入侵劫掠中原和西域搞了不少工匠回去,但是那些工匠死了,往往也就斷了代,所需要的許多東西,都得依賴邊市榷場甚至是走私。 這些年即便草原與中原處在蜜月期,但是邊市榷場上一般只賣糧食鹽巴茶葉絲綢之類,鐵鍋數量都不多,更別說是兵器了!圣上雖說給的都是朝廷淘汰下來的軍械,對于草原各部來說,已經是難得的好東西。 糊弄走了這些草原蠻子,圣上就很是郁悶。要不是如今國庫捉襟見肘,他哪里需要跟這些蠻子這般好聲好氣,早就一巴掌扇過去,愛咋咋地,不行就抽你!打下了草原,也不用像以前一樣,除了牲畜啥也帶不走,完全可以叫那些沒了土地的百姓改行做牧民去養羊!偏生手里沒錢,以至于大好機會一朝錯失,以后再想要找到名正言順干涉草原的借口,還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 好在還是有好消息的,京畿織造中秋節的時候獻上了他們織造出來的毛呢。當然,能獻給圣上的自然是精品,已經近乎與西洋的細哆羅呢相仿佛,但是成本還略高了一些,倒是粗呢成本已經降了下來,只是粗呢大概也只好賣給中下層,因為粗呢處理的時候工序不夠,還略帶一點味道,有點體面的人家,誰家肯買! 圣上對此倒是龍顏大悅,能造出來,就說明技術上面沒問題,精進一番,降低一下成本,就算一開始不能跟西洋那些毛呢相比,時間長了也就沒問題了!如今固然做不成什么猩猩氈,但光是毛線毛呢,就足夠維持下去,來年便是源源不斷的收入。 圣上終究不是什么勤儉節約的人,既然又有了一樁財源,已經自覺節儉了大半年的他花錢的心頓時又蠢蠢欲動起來。 只是去年才辦了個萬壽節,今年又不是什么整壽,再大動干戈,難免要被人說嘴。圣上思來想去,終于想到了一個由頭,他親媽孝安文太后七十冥壽到了! 孝慈莊太后在圣上登基之前就死了,距今也有三十多年了!因著她死得足夠早,娘家也沒本事仗著這個太后做什么事情,素來也還算是老實,因此,圣上對母族也算寬厚,直接封了個承恩公,又給了下頭幾個表兄弟幾個只拿俸祿不管事的虛職,就將他們在老家給養了起來。 但是除此之外,承恩公府就沒得到什么好處,論起體面,甚至不如甄家那個奉圣夫人。前些年上一任承恩公過世,世子就降等襲爵,直接降成了伯爵,再有個三代,差不多也就到頭了。這也是太祖太宗定下來的規矩,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開國勛貴,有著軍功在身,后世兒孫若是爭氣,還能多延續幾代。但是這等后族,又能有多少功勞,會生女兒嗎?若是真叫他們代代得居高位,大家也別讀書習武,搶著生女兒就是了! 圣上跟生母其實感情也不算深厚,他并非長子嫡出,之所以能當太子當皇帝是作為嫡長子的兄長長到七八歲的時候夭折了,他母親是皇后身邊的宮人,因為老實被推上了龍床,然后便有了他。他小時候就養在皇后身邊,大一些之后便去了皇子所,一度以為皇后才是他親媽,后來才知道真相。但那時候他也已經大了,對生母也沒多少感情?;屎笏赖靡苍?,他登基之后,先追封嫡母為孝慈文太后,之后才輪到親媽。 如今親媽都死了這么多年了,圣上忽然想起來要孝順了! 只是歷朝歷代,無不以孝治天下!圣上想要給生母辦個七十冥壽,誰敢反對!便是周振安,也沒敢吭聲,一個個只得老老實實答應下來,以禮部為首,開始忙活孝安文太后的冥壽之事。 顧曉瞧著這般架勢,也有些頭疼!去年為著圣上的萬壽節,平王府前前后后光是為了準備禮物,就花了大幾千兩銀子,還不算其中耗費的人力物力,如今太后七十冥壽,不也得表示表示?尋常人家做冥壽,多半就是搞些明器紙扎,但是你要敢對圣上的生母也這般糊弄,那就等死吧! 要不是圣上沒做過那等事情,顧曉都覺得圣上是想要效仿漢武帝,搞酹金奪爵這一套了! 顧曉還算是手頭比較寬裕的,像是慶王府這樣開支多的王府都恨不得要罵娘!沒錯,一個親王一年一萬兩銀子的俸祿,再有莊子鋪子,一年下來總也有大幾千兩銀子的進賬,但問題是,花銷的地方也多??!像是慶王府,大大小小的主子好幾十,伺候她們的下人就得好幾百,每個月光是月錢就是一大筆開支。人情往來倒是有來有往,大不了左邊入右邊出便是,不會有什么虧空,但是每年敬上的那一部分禮物,就是純粹的開支了! 作為老牌的親王府,每每敬上的年節禮都得是一等的,多半得是金器,黃金這玩意雖說能做得很薄,但是你要是敢偷工減料,萬一一個不小心變形了,那就不是送禮孝敬,是大不敬!所以,敬上的金器,那都得沉甸甸有分量,如此不算工本,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這偶爾一次也就罷了,大不了就打一年的饑荒,來年也就補回來了!結果你這根本就不叫人喘口氣,想著法子掏咱們口袋里的錢??! 圣上絲毫不知道大家的想法,在他看來,自己這無非是想要借著太后冥壽的事情叫大家熱鬧熱鬧,也算是一掃之前的晦氣,這有什么不好的呢? 圣上就是從小到大,日子過得太順了,他從來不曾吃過什么苦,連兄弟奪嫡都算不上經歷過,就這么順順當當坐上了龍椅,自然很難對下頭人有什么體諒之心。 不管下頭怎么暗中抱怨,這冥壽的事情還是得繼續進行。孝安文太后活著的時候也不見如何崇佛愛道,圣上卻直接御筆一揮,直接下令筑了高臺,召了九十九個高僧,九十九個高道,命他們做法事給孝安文太后祈福。又直接從內帑中取了千兩黃金,造了一座金塔,用于供奉孝安文太后當年未曾隨葬的一些物件。 這也算是圣上給下頭的人打了個樣,下頭人頓時心里就都有數了,一個個很快就將禮物也備了上來。 顧曉這邊隨大流,直接奉上了一對蓮花紋純金膽瓶,另有一只玉枕,一領牙簟。這牙簟是之前隆安侯府從茜香國弄回來的象牙編織出來的,但是顧曉一直沒用過,總有些心理障礙,因此,還是老老實實睡芙蓉簟和玉簟,其實就是草席和竹席,無非就是編織更精美一些。這牙簟就這么放在庫房里頭也不是個辦法,這次干脆直接敬上去便是。玉枕也是一樣,顧曉習慣了睡軟枕,最多就是用決明子,蕎麥殼之類作為填充,像是那等硬枕頭,無論如何也是睡不慣的。 顧曉勉強算是斷舍離了一把,其他人家難免要將壓箱底的好東西拿出來,一個個都頗為不舍,面上還得夸贊圣上如何純孝。也虧得圣上想的一出是一出,要不然連同各藩國也得跑過來獻禮,這等不算朝貢,別指望有多少回賜,這些藩國占便宜習慣了的,多半是不會樂意的! 給孝安文太后過冥壽足足持續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原本承恩伯家里還眼巴巴地惦記著能不能有什么恩典,結果圣上就像是得了健忘癥一樣,根本忘了自己還有舅舅和一干表兄弟,自家親媽是石頭里面蹦出來的一般。其他人也懶得提醒,要是加恩了這家,那孝慈文太后娘家要不要加恩?甚至,圣上若是抽風,想起元后的娘家,那家子可是被義忠親王給坑慘了,直接被流放到了遼東,若是圣上如今想要給他們平反,以后又會是什么局面? 總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朝中重臣,對于裙帶關系這種事情素來是不感冒的。咱們這些人,要么就是十年寒窗苦讀,要么就是祖上披荊斬棘英勇奮戰,這才有了如今的富貴,結果你們這些外戚,祖墳冒青煙,生了個好女兒,居然就爬到我們頭頂上去了!最好圣上想不起來才是! 但是圣上這般尊奉生母的做派,也給顧曉帶來了一點煩心事!宮里李才人是很久沒冒泡了,如今瞧著圣上這般,不免又生出了一點癡念來。覺得自己才是徒宏遠的親娘,這兒媳婦竟是半點不多孝敬自己,實在是不孝極了! 她本來就是個沒腦子的,加上深宮寂寞,一些沒有寵愛,也沒有兒女的低級嬪妃當年受了她不少氣,如今反過來對著她冷嘲熱諷,她哪里受得了這個,竟是直接在宮里鬧騰起來。 不僅如此,李才人還發神經,跑到甄貴妃那里大吵大鬧。甄貴妃之前協助張羅孝安文太后的冥壽也累著了,雖說沒病,卻也有些懨懨地。被李才人這么一鬧,甄貴妃也惱了,直接說自己又不是正經的皇后,管不了皇子皇子妃的事情,你說兒媳婦不孝,就找圣上說去! 李才人一聽說圣人的名頭,原本便想要打退堂鼓,結果甄貴妃是什么人,哪里容得下一個低位妃嬪跑自己這邊來大吵大鬧,因此,直接將事情捅到了圣上那里。 圣上早就把這個人給忘了,便是戴權也有些記不清楚李才人地存在,好容易才從記憶的角落里將李才人給挖了出來。 圣上有些恍惚地問道:“我記得老七不是婉嬪養的嗎?這李才人又是哪兒冒出來的!” 戴權賠著笑,說道:“那李才人只是得了皇爺一次寵幸,之后便生了七殿下,她出身不高,位份也低,因此,七殿下才一落草,就被皇爺叫抱到婉嬪娘娘那里去了!七殿下一直養在婉嬪娘娘那里,大家自然都當七殿下是婉嬪娘娘所出!” 圣上才不會覺得自己絕情,他自己信奉的其實就是生恩不如養恩,他養在嫡母那里,對生母感情也淡薄得很,當然,也不能真當生母為無物,因此沉吟一番,便問道:“你去將這些年,平王府送進宮里的禮單找出來,朕也瞧瞧,這老七家的到底是個怎么個不孝法!” 顧曉給圣上找出了一個新的財源,平時為人行事,也是極穩妥的,起碼圣上對這個兒媳婦印象不錯。這會兒李才人鬧騰起來,圣上便有些不喜。 戴權覷出了圣上的一點心意,當下便明白該怎么做了。 宮里宮外明面上不許私相傳遞,所以顧曉每每送東西進宮都是走了明路的,反倒是徒宏遠當年,為了補貼生母,私底下送了不少東西,這些都沒有留下什么印記。因此,單子送過來之后,圣上將近些年的一看,衣料吃食,金銀用具,色色俱全,這又如何說到不孝頭上了!結果再往前翻,就發現徒宏遠在的時候,竟是叫自家側妃專門給李才人也備了禮,也就是一兩身衣服的事情而已。 “老七家這個側妃是個什么來頭?”圣上問道。 圣上不是那等喜歡關注兒女后宅之事的人,兒女成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只要不鬧出什么大事來,圣上是不會多管的。各府側妃都是自家請封的,圣上看了,折子上批個“準”字,卻不會放在心上!他一天到晚不知道多少事情,誰要去記兒子的小妾叫什么名字,是什么來歷??! 戴權趕緊回道:“平王府如今那位側太妃是宮中李才人的娘家侄女?!?/br> 圣上是個極敏銳的人,頓時心里明白了一些,這李才人是覺得自家侄女只能做側室,委屈了是吧!也不想想看,你們李家是個什么出身,不過就是個鄉下土財主罷了,你們家的女兒,有這個資格做親王妃嗎?倒是徒宏遠,明明從小跟著婉嬪一起長大的,怎么竟是這般親近李家,難道婉嬪對他不好? 圣上這般想著,便也問了出來。 戴權哪里敢多說什么,只是說道:“奴婢素來只知道伺候皇爺,這后宮的事情,奴婢知道得不多!倒是聽說,婉嬪娘娘薨逝之后,一應私房都是留給了七殿下的!” 圣上頓時皺起了眉頭,有句話叫做錢在哪里,愛就在哪里!雖說現在還沒人說這句話,但這個邏輯是成立的。你光是嘴里喊著我怎么怎么疼愛你,結果一點實際行動都沒有,誰信??!圣上為什么對嫡母比對生母更敬重,無非就是孝慈文皇后臨終除了將一部分物品分給了身邊的宮人,再除去原本帶在身邊懷念親子的那些指定了隨葬之外,其他的都留給了圣上,連同孝慈文皇后的娘家,也對圣上多有照顧。圣上初初登基,根基不穩那會兒,就是嫡母娘家一直在支持他,這才讓他順利度過了那幾年,慢慢掌握了權柄。 如今既然婉嬪將私房留給了老七,對老七怎么著都是盡了心的。既是如此,那李才人又是什么時候跟老七搭上關系的? 圣上也懶得去見李才人,直接吩咐戴權,說道:“去查一下,老七從小養在婉嬪身邊,婉嬪自然不會沒事說她只是養母,那他從哪兒知道自己不是婉嬪親生的?” 戴權趕緊答應了下來,這宮里頭,凡事發生過的事情,只要想追究,其實都能查出來。這么多年下去,宮里雖說放出去了好些宮女,但是太監們卻是會在宮中終老的。許多妃嬪不喜歡用太監,但是宮里許多雜役都是太監們在做,他們或許平時不聲不響,但心里頭知道的事情卻不會少。 戴權作為大明宮的主管,下頭那些太監想要巴結他的不知道有多少,他只要放出話去,很快就有人將消息傳遞過來。 因此,第二天,戴權就已經將事情的真相給整理出來了。 這一切無非就是李才人不甘心罷了。 李才人一開始不過是個宮女,偶然得了圣上一次寵幸,便懷上了,之后按照慣例,她先被提為采女,之后生下了一個皇子,她不免就有了更高的期盼。畢竟,當時宮里有孩子的妃嬪多半位份都不算低,在她看來,自己生了龍子,那就算不封妃,也該有個嬪位吧!卻沒想到,那些妃嬪本身就是官宦人家的女兒,進宮之后,初封都不低了,生了孩子無非就是錦上添花罷了。 因此,她生下徒宏遠之后,還沒來得及憧憬日后的美妙前程,兒子就被抱走了,自己也僅僅是封了個才人,也沒能再被圣上召幸過!她沒想到,這個孩子的出現本身就是她的運道,而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被婉嬪奪走了,婉嬪自己沒有兒子,就搶了自己的孩子,還在圣上那里進了讒言,以至于自己連圣上的面也見不到。 存了這樣的想法之后,她就開始偷偷摸摸想辦法去見徒宏遠。 她去的多了,或許一開始婉嬪不知道,但后來還是知道了!婉嬪對此也是睜只眼閉只眼,她是個厚道人,覺得徒宏遠畢竟是李才人親生的,她心里惦記也是人之常情。只要李才人不壞了自己的本分,跟徒宏遠說什么有的沒的就好。 結果等徒宏遠略長大一些之后,李才人就跟徒宏遠說起了她的那一套邏輯。說是自己原本得寵,婉嬪嫉妒,所以搶走了他云云。小孩子能有什么是非觀,也不懂什么叫做守口如瓶,回頭就跑去問婉嬪,婉嬪這下氣到了,之后便不許李才人再靠近徒宏遠。 只是李才人也是個有能耐的,尤其徒宏遠之后入學住皇子所了,李才人便見縫插針,偷偷給徒宏遠送東西,愈發叫徒宏遠開始偏向這個生母,偏生李才人收買了徒宏遠身邊的嬤嬤,以至于婉嬪竟是被瞞得死死的! 第128章 “朕這宮里竟是有這樣的人才!”圣上聽著戴權的匯報, 都給氣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