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骨樊籠 第27節
“人把自己當萬物之靈,覺得這些東西生來的價值就是給人提供各種供養。那么我問你,古人養動物、養植物,為什么不養石頭呢?” 這種問題還需要問嗎,因為養不出來啊。 誰不知道石頭是天生地養? 雖然現在已經有了實驗室生長技術,但是人工和天然,還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閱歷”上就不一樣。 以鉆石為例,天然鉆石是在地球深處,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形成,再經由火山噴發出露地表,孕育和出生都“地動山搖”、“驚心動魄”,而且大多數鉆石都形成于十幾億年前,南非的一些鉆石年齡甚至高達45億年,幾乎和地球同歲,而人這種生物才出現了多久啊,哪有那個能耐去養鉆石? 眼前沒鉆石,陳琮指托盤中的水晶:“水晶不屬于珍貴寶石,地攤上就能買到,但即便常見,它也至少需要上億年才能形成,讓人去養,太難了點吧?!?/br> 這活計,都不好說是在為難石頭,還是在為難人。 福婆嗯了一聲:“所以你的觀點是,人的壽命太短,而石頭的生長期又太長,所以沒法養?!?/br> 陳琮心說:本來就是嘛。 他偷眼看其它幾個人:梁世龍是一如既往地板著臉,祿爺和壽爺都笑呵呵的,可惜了,是那種看不出提示、線索和意義的笑。 “那好,換個角度,人養不了石頭,不妨讓石頭來養人,這里的養,是滋養、供養的那個‘養’。我問你,從古到今,動物,尤其是家畜,為人類提供了生存所需的主要蛋奶rou食。植物,尤其是水稻、小麥,為人類提供了絕大部分主食,不夸張地說,離了這兩樣,人類怕是活不下去。那么石頭,天生地養,都是耗費了上億年、幾十億年才形成,為人類提供什么了?” 陳琮被問住了。 人類歷史上,是有過一段石器時代,拿石頭當工具、兵器,不過很快就被青銅、鐵器取代了,雖然某些個別物件,如石磨、石臼等,至今還在使用,但實在也不成氣候。 那之后,石頭好像就主要用來觀賞了,偶爾也拿來蓋蓋房子吧,性價比遠不如磚頭。 再后來,其中那些好看的精品,譬如寶玉石,又被拿來當首飾。 為人類提供什么了?提供了美和裝飾?這答案對是對,總覺得有點大材小用,幾十億年造就,光顧著給人皮相增光了,饑不能食、渴不能飲,災荒年代不如大米。 *** 福婆輕輕笑起來,陳琮被問住了,她這番話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我問你的這些,其實古人早就想過,既然有人去嘗百草,那么自然,也有人去鉆研石頭。石不語,只能叩門而問,我們叫‘叩石’,但可惜,這條路比嘗百草要難多了?!?/br> 陳琮也覺得難。 一塊石頭,怎么叩啊,硬邦邦、灰撲撲,就算偶爾鑿出了里頭的水晶、玉質,除了好看、用來裝飾,還能干什么? 福婆話鋒一轉:“難歸難,但也不是沒收獲。你肯定聽說過,只不過沒當回事罷了?!?/br> 她看向梁世龍,梁世龍欠起身,遞過來一個沉甸甸的布袋子。 福婆接過來:“昨晚上,我讓世龍臨時幫我找了些常見的珠串,這個你總見過吧?” 她邊說邊從里頭拿出一條手串。 陳琮苦笑。 見過,見過太多了,草莓水晶手串,陳天海店里的主打產品。 “粉晶,又叫愛情石,被認為能夠改善人際關系、增強愛情運,帶來好的姻緣。這你知道吧?” 陳琮點頭,太知道了,在他還不知道愛情為何物時,就n次見過陳天海拿著進價20、售價99的草莓水晶手串,忽悠那些青春期為愛心碎的少男少女們:“愛情是需要加持的,才99,你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br> 福婆問:“你覺得靈嗎?” 陳琮答得含糊:“不好說。 他見過客人喜滋滋表示“真的好靈哦,才戴上三天,就有人追我了”,也有客人拍著柜臺發牢sao“老娘戴半年了,屁用沒有”。 福婆不置可否,又拿出一塊青金石的佛雕:“青金石,你應該也不陌生吧?傳說可以帶來心靈的安寧和鎮靜,還有助于驅除邪念?!?/br> 當然不陌生。 這種寶石很受客人歡迎,濃郁的深藍色調中有著金色星斑(黃鐵礦),其上還常見云霧般的白色絮狀物(方解石),因為看起來酷似夜空,在西方,被認為是“上帝的居所”、“可以把靈魂帶入天堂”。 他的店里,之前也出過青金的小佛雕,不過是掛件,那個客人沒出店門就戴上了,說:“最近真特么晦氣,請回去鎮一鎮?!?/br> 至于靈不靈,他也不好說。 第三次,福婆拿出的是一條碧璽項鏈。 “這個,不用我多說了吧?” 陳琮笑,碧璽啊,諧音“辟邪”,最早叫“辟邪璽”,被認為象征著平安、祥和、免除厄運,這世上,邪人邪物糟心事太多,誰能不愛碧璽呢。 他大致明白福婆想表達什么了。 福婆也覺得,一連展示了三件,陳琮應該有點概念了,她將布袋放下:“你可能也注意到了,每種寶玉石,都有特定的象征和寓意。你可以覺得,都是生意人為了賣貨,瞎編的。也可以選擇相信,這些的的確確,就是它們可以提供給人的養分——就好像吃柑橘可以補充維c,石頭,也可以給人提供養分,這叫‘石補’?!?/br> “所以,我所謂的養石頭,嚴格來講,應該是石頭養人,只不過人都太自大了、自我中心、言必稱‘我’,久而久之,還是習慣說,我養了塊石頭?!?/br> 道理是聽明白了,但引入現實,陳琮還是覺得匪夷所思:“你們的人,可以從石頭里進補?” 補什么?安寧、平安、祥和、免除厄運? 聽起來像天方夜譚。 福婆正要開口,祿爺拍了拍她的胳膊:“老五啊,你講了這么多,也累了,我替你會吧?!?/br> 他看向陳琮:“不是我們的人可以從石頭里進補。有時候,即便是普通人,也可以跟石頭建立一些微妙的聯系,這樣的例子也有?!?/br> “比如手串,到了a手上,就是用于裝飾的頑石,而到了b手上,她真的會連交好運,這就是人石相合;再比如‘玉碎人平安’,一個人被車撞、或者摔下樓,常理說來,總會受點傷,但結果毫發無損,身上常年掛戴的玉石卻碎了,你不覺得玄妙嗎?說是石頭為你擋了災,也合理啊?!?/br> 旁聽許久的壽爺補充了一句:“這就好比養狗,你對它好,照顧得周到,遇到壞人,它汪汪叫著拼命維護你。石頭也是一樣的嘛?!?/br> 第24章 陳琮聽得怦然心動。 “石補”這個說法, 他接受起來,居然沒什么障礙。 人吃飯可以抵餓,吃rou可以補充營養, 吃百年老參, 就稱得上是大補——可細究起來, 老參也只受了區區百年的天養地氣而已。 石頭可是動輒上億年啊, 能從石頭里進補,那簡直是穩賺。 他試探著問了句:“怎么去跟石頭建立聯系???” 這話看來是問得突兀了, 祿爺猶豫了一下:“你還不是‘人石會’的成員, 具體我不方便透露。只能跟你簡單說說?!?/br> *** 第一步,抓。 得抓個周, 抓石周。 世上的寶玉石太多了, 但跟你最相合的, 只有一種。有些人可能戴過寶玉石首飾無數, 偏偏就漏掉了最對的那個。 所以得用特殊的法子, 最快定向,少走彎路。 第二步, 請。 抓周只是幫你確定石種,具體的石頭, 你得自己去搞,行話叫“請”或者“結緣”。 第三步, 盤。 石頭到手,得培養感情, 多摩挲、多佩戴, 讓它熟悉你的氣味、習慣你的存在。 第四步, 聯。 建立聯系, 這一步比較復雜, 涉及各種打通身體經脈、提升精氣神的cao作,祿爺只透露了最簡單的一條,“想”。 他給陳琮舉例:“這世上的事,都得先想,先有一個念頭。念頭念頭,起念才有‘頭’。比如你想造房子、畫畫,或是學一門技能,總會先想一想、在腦子里有個圖景是不是?” 這話沒錯,兒子陳孝出事之后,陳天海一直覺得,寶玉石財來財往,風險比較大,從業者最好會點功夫,會功夫的人警覺性高——陳孝倘若是個高手,或許就不會睡得那么死,也就不至于被幾錘子斷送了下半生。 所以陳琮自七八歲開始,每年的寒暑假,都會被陳天海送進武館“鍛造”。 起初總挨打,打得陳琮自己都急了,立誓要成為高手,沒事就掄著小書包追雞攆狗,幻想自己是個絕世高手,一旦露面、氣場拉滿,鬼神都會為之震懾。 鬼神有沒有被震懾不好說,反正后來,一條街上的雞和狗確實都被他深深震懾,一見他就跑。 祿爺點到即止:“反正啊,你得多想。這有點類似于冥想,你得想象著已經和它建立聯系了,仿佛置身石中,它的能量觸手可及……” 陳琮短促地“啊”了一聲。 他終于知道顏如玉為什么老在練瑜伽了。 *** 福婆嫌祿爺講得不夠細致,又從旁補充了幾句。 “人石會”大多數人都養石頭,是大多數,但不是人人。 即便入了會,有經驗參考、前輩指導,也未必能成,因為有些人就是不適合做這事。好比養花,花到別人手上就開了滿園,到你家里就死了滿屋,不是你低能,也不是你不好,就是不適合。 老天沒給你開這門,興許別處鑿了窗,翻窗看風景也是美事,無需死抱著門不放。會員中曾有人養不了石,但能看石頭的“寶氣”,不過這種的,就進不了“人石會”的內圈,只停在外圍。 真的養上了石頭,多有裨益,比如,睡眠會很好。 福婆說:“你可別小看睡覺這事,一天分12時辰,黑白占半。白天你要活動、辦事,消耗精力能量,是泄,晚上睡覺,就是補,補夜之精,古人叫‘補黑’。但現在,各種睡眠問題太多了,失眠的、熬夜的,晚上補不足,白天又強打精神各處去泄,長此以往,那還得了?現在的年輕人,你去看看,面色發焦發黃、精神萎靡、黑眼圈、掉頭發……” 說到這,福婆忍不住跟祿爺吐槽:“我們那會,哪有年紀輕輕就禿頭的!” 陳琮不自覺地伸手捋了捋頭發,還好,正是茂盛期,他自覺哪怕只是為了頭發,加入“人石會”都是筆劃算的買賣。 養久了石頭,只要入睡,基本上即刻就能“石補”,因為人在睡著的時候,沒白天那么多雜念,身心最放松。老話說,睡覺治百病,睡得好了,反哺身體,身體強健,精氣神又會更足,總之是良性循環,有百利而無一害。 福婆略頓了頓,話鋒一轉:“不過以上這種,只是‘小補’,類似鮮花盛放,你從旁經過,也能得點好處嗅點香,還不算真正建立起本質的關聯?!?/br> 陳琮好奇:“那本質的關聯是……” “關聯是一種糾纏、結緣,結緣就會生果,我們叫‘懷胎’?!?/br> 陳琮嚇了一跳,說話都磕絆了:“懷胎……生孩子?跟石頭生孩子? 福婆無奈地笑,她看向梁世龍:“說到這的時候,是不是每個新人,反應都會這么大?” 梁世龍難得講了陳琮一句好話。 他說:“五姐,你是久不出來渡人了。他已經算情緒穩定、接受度不錯的了?!?/br> *** “懷胎”講起來就更復雜了。 福婆斟酌了好一會兒,不知該從哪切入,忽然想到了什么,問梁世龍:“小嬋兒到哪一步了?” 梁世龍說:“她啊,養著呢,還沒到‘懷胎’那步,我讓她慢慢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