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論戰
書迷正在閱讀:夫郎家的摳門贅婿[種田]、穿到部落當祭司、快穿:虐完男主,我哭著重走攻略線、我系統,我老婆鳳傲天、嬌養小王妃、[綜漫] 我在咒術高專吃瓜日常、[綜漫] 柯學寵物模擬器、[綜漫] 拒絕魏爾倫劇本從我做起、[柯南同人] 靠彈幕吐槽讓紅黑方破防了
一個君王平日高高在上,是眾人追捧的對象,面對曹劌不同的聲音,即使是反對自己,他也能聽進勸諫,接見地位并不高的曹劌,并與他一同乘坐戰車親自作戰。 魯國軍隊在曹劌的正確指揮下,酣暢淋漓地結束了這場衛國戰爭。 按理說,這件事就該告一段落了,但是魯莊公還在思考,他在思考什么? 他在思考為什么曹劌要在“齊人三鼓”之后,曰:“可矣擊鼓”? 為什么曹劌要在“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之后,曰:“可矣追擊”? 為什么……無數個疑團,實在讓魯莊公不解。 這些看似無所謂的問題,放到別的君王身上就是可有可無的問題,大可以不用考慮,但是魯莊公沒有不懂裝懂,不恥下問,曹劌一番“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br> 使魯莊公幡然醒悟,這一問總算解開了謎團。 讓魯莊公深刻了解到了戰爭的深奧和奇妙之處。 魯莊公認真求實,不怕暴露自己的短處,與曹劌的交流,無疑是一次取長補短的機會,是一次學習的機會,即使他日又有敵軍侵犯,曹劌的這些軍事理論和實戰經驗不就可以用上了嘛。 長勺之表現了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的“鄙”。 魯莊公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 還是魯莊公又是”不鄙“的,魯莊公備戰見曹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取意見。 魯莊公作戰用曹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了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魯莊公戰后問曹劌,不因勝而自喜,表現了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因而贏得了長勺之戰的勝利。這樣一位君主,可比那些坐在王位上,卻只知道花天酒地,不理朝政的皇帝不知道要英明到哪里去了。 “所以,這個故事怎么樣??!” “好,講的好??!”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 “再講一個故事?!?魏王李泰說道。 魏王李泰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 遙想當年,漢高祖將韓信從草莽中提拔出來,任命為大將受到高祖劉邦的厚待和信任,韓信憑借過人的軍事才能,迅速壯大了自己的力量,一度成為與漢高祖抗衡的勢力,讓深居朝廷的高祖劉邦,心里甚是憂懼,最后由于忌憚韓信的勢力,而不得不在宮外處死了韓信。 這種君臣之間相互對抗的例子不勝枚舉,時間到了西晉,同樣的故事也在上演著。 司馬睿是封建皇朝中最少權威的一位開國之君。 他之所以能夠稱帝于江南一隅,不是憑借他本人的權威或者實力,而是因為他出身的西晉皇室在當時已成為漢族政權的象征。 只有在這一旗號之下,北方的大族才能在江南立足,南方的大族才能來自北方的各種勢力。 在擁立司馬睿的大族中,瑯邪王氏的勢力最強,影響最大,在司馬睿建立東晉朝的過程中,他的所有政治活動和各項政策都與王氏家族的關系極大。 后來司馬睿試圖擺脫扶植者對他的控制,但是由于雙方力量對比懸殊,這種努力不但沒有成功,還終于引發了王敦之亂,導致他的受辱身亡。 晉元帝司馬睿,字景文,東晉的開國皇帝。 司馬懿的曾孫,瑯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瑯邪恭王司馬覲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從子。 司馬睿,公元276年生于洛陽,祖父瑯琊王司馬伷是司馬懿的庶子,魏帝曹芳正始年間,始受封為南安亭侯。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從而控制了曹魏政府的實權。 之后,司馬懿分別派諸子出任境內幾個重要地區的都督。 司馬伷以寧朔將軍之職坐鎮鄴城。 鄴城是曹cao封魏時的都城,曹魏王公的聚居之地,素為屯兵屯糧的重鎮。 司馬伷被委鎮此地,反映了司馬懿對他的重視。 公元290年,司馬覲去世,年僅十五歲的司馬睿依例襲瑯邪王爵。 同年四月,晉武帝司馬炎去世。繼立的司馬衷魯愚遲鈍,無力駕馭政局。 而在此時,司馬睿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王導,他的出現對司馬睿登基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王導字茂弘,出身于北方頭等士族的瑯邪王氏,公認的名士領袖王衍是其族兄。 王氏家族在司馬睿的封地里是大戶士族,而司馬睿雖遲鈍沒有實權,但偏偏他的瑯邪國在西晉里又是大國。 公元304年七月,“八王之亂”進入高潮。 東海王司馬越挾晉惠帝司馬衷親征鄴城。 時任左將軍的司馬睿才29歲,他奉命參加了討鄴戰爭,和好兄弟王導一起奔赴討伐的前線。 此次征伐,司馬越兵敗,逃回封國東海。 惠帝及隨軍大臣被司馬穎劫掠入鄴,司馬睿也在其中。尤其幸運的是,司馬睿居然在此次劫難中,成功脫逃并在江東建立了自己的一個政權。 公元317年4月6日,司馬睿承制改元,即晉王位,改元建武,東晉建立,史稱東晉。對于當時杰出的人才,司馬睿皆有任命,紀瞻為軍祭酒,卞壸為從事中郎,周閗為倉曹屬,劉超為舍人,張闿及孔衍為參軍。 人才到位,司馬睿無異如虎添翼,更有了放開手腳大干的條件,緊接著,王導又為他制定了“謙以接士,儉以足用,清靜為政,撫綏新舊?!?/br> 還有十六字戰略,司馬睿悉數采納,一時江東歸心。 此后,又利用長江天險造成江東地區相對獨立的地理位置,休養生息,大力恢復生產,相對于中原的動亂,和平穩定的江東成了士民爭相避亂的理想之地,一時間又俊賢濟濟。 只不過,司馬睿做得最聰明也最愚蠢的一件事情是任用了王導。 司馬睿即位后,因為在皇族中聲望不夠,勢力單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穩。但是,他重用了王導。 王導運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馬睿,使北方南遷的士族也決意擁護司馬睿,穩定了東晉政權,維持了偏安局面。 司馬睿十分感激王導,任他為宰相,執掌朝政。 時人謂之“王與馬,共天下”。 司馬睿完全信任王導,叫他“仲父”,把他比作自己的“蕭何”,司馬睿也知王導為蕭何,卻不知“成也蕭何敗蕭何”,實在是令人惋惜。 在司馬睿當政的時期,王氏家族出過八位皇后,可見晉朝外戚專權的程度,大權旁落,使得王氏家族牢牢控制著長江中游,朝廷內外的大臣、豪杰多被籠罩在王氏的權力之下。 一時間,一抹灰色的云朵逐漸籠罩在晉朝的天空之上,司馬氏家族的統治受到了威脅。 大權旁落引起司馬睿極大的不滿,他引用劉隗、刁協、戴淵等為心腹,試圖壓制王氏權勢,王導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導致司馬睿一敗涂地。 預知后事如何?下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