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評判
書迷正在閱讀:夫郎家的摳門贅婿[種田]、穿到部落當祭司、快穿:虐完男主,我哭著重走攻略線、我系統,我老婆鳳傲天、嬌養小王妃、[綜漫] 我在咒術高專吃瓜日常、[綜漫] 柯學寵物模擬器、[綜漫] 拒絕魏爾倫劇本從我做起、[柯南同人] 靠彈幕吐槽讓紅黑方破防了
縣官立即讓人將李秀才帶上堂來,說:“李秀才,你夫妻二人知書明理,如何做出此等不良之事?” 李秀才再次將外出散心,遇賊偷牛,見義勇為反被誣陷之事詳細稟明。 縣官說:“既是秀才,就當堂吟詩明志,詩中也必須帶“?!弊??!?/br> 秀才低頭緩緩吟道: 十載寒窗志未酬,只身無策拙如鳩。 勇為反致罹災禍,堪愧前賢掛角牛。 縣官及師爺連連點頭稱贊,又問林氏家境如何。林氏立即以詩作答: 家貧不自由,二八漫風流。 洗面盆為鏡,梳頭水作油。 荊釵斜插鬢,蒲扇半遮羞。 愿效緹縈女,申雪郎盜牛。 詩中提到的緹縈是個西漢女子,她的父親犯事受罰,緹縈就向當時的皇帝漢文帝上書說:“我愿意賣身為官婢,以贖父親的刑罪?!?/br> 此事感動了皇上,皇上放了父女倆。 縣官看他們夫妻舉止文雅,行為端莊,聰明多才,當場吟出如此好詩,相信他倆根本不可能做出不良之事。 又喚財主和兩個證人到堂,見此二人賊眉鼠眼,神色慌張;那土財主也是言辭含糊,猜想其中定有蹊蹺。 遂對他們嚴厲審問,喝令大刑伺候。 兩個賊只得老老實實交代真相。 縣官命將二賊各打20大板,將牛發還原主。 但原主不分青紅皂白,與賊共同誣良為盜,縣官命其向秀才認錯,并罰銀子20兩作為給秀才賠禮。 李秀才夫妻二人連連叩謝縣太爺公正廉明,歡歡喜喜回家過節了。 “所以,這個故事怎么樣??!” “好,講的好??!”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 “再講一個故事?!?魏王李泰說道。 魏王李泰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 魯莊公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君王,大家都知道曹劌論戰,對英勇有謀的曹劌贊賞有加,卻往往忽視了他服侍的君王——魯莊公。 司馬遷《史記》:“莊公好力?!?/br> 曹劌論戰、長勺之戰都可以看出莊王虛心采納別人的建議,這樣看來似乎是個明君,但又有人說莊公是個泛泛之輩,政績平平沒有什么好說的。 究竟,魯莊公是個昏君還是明君,還要從他的生平說起。 太史公曾在《史記》里評價魯莊公:“莊公好力?!?/br> 短短的四個字,道出了魯莊公一身最突出的特點,沒錯,魯莊公是好力,何以見得? 我們看下魯莊公的身世,自然會對他好力有更深的理解。 魯莊公生于魯桓公六年九月丁卯日,姬姓,名同,為春秋諸侯魯國第十六任君主。 他為魯桓公的兒子,承襲魯桓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32年。 魯莊公能夠在皇位上坐32年,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先不說他的好力,單就其他的來說,他在魯莊公八年放過管仲,當時齊公子糾與管仲逃到魯國。 次年齊桓公發兵擊敗魯國,魯國殺子糾。 齊向魯索回管仲,魯人施伯認為齊欲重用管仲,將會對魯不利,勸莊公殺管仲,莊公不聽,把管仲歸還齊。 隨后在魯莊公十年,這一年的春天,齊桓公派兵攻魯。 當時齊強魯弱。兩軍在長勺相遇。 魯莊公采用曹劌人建議,魯軍按兵不動,齊軍三次擊鼓發動進攻,均未奏效,士氣低落。魯軍一鼓作氣,打敗齊軍。 后乘勝追擊,直逼齊國國都,獲得了長勺之戰的勝利。 由“長勺之戰”可見魯莊公既有目光短淺、迷信的一面,又有虛心聽取下層人士意見的一面。 在戰前的政治準備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衣服、食物這些養生的東西,自己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拿來分給別人。 以及敬神用的牲畜玉帛,有多少說多少,不敢夸大數目,總是誠心誠意,這些本身和戰爭的取勝沒有關系。 而魯莊公卻津津樂道,足見其迷信、愚腐的特點。 在戰斗中,他不懂“一鼓作氣”的道理,更不懂“兵不厭詐”的戰術,而要盲目出擊,其“rou食者鄙”的特點暴露無遺。 另外,“長勺之戰”的勝利沒有曹劌不成,而曹劌能夠參政、議政和魯莊公的虛心納諫不無關系。 細細梳理來,魯莊公這個人還是有許多優點的,首先是虛心納諫?,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春秋時期,那時君主專制,帝王惟我獨尊。 朝綱上下,惟圣旨是從。 君臣綱紀十分嚴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王就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是無可摧毀和替代的,因此,國家大小事情,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魯莊公面對“齊師伐我”,已經“公將戰”。 也就是說魯莊公對這場戰爭何去何從,已經有了安排和布置。 而曹劌作為一介武夫卻敢公然提出反對意見,這不是找死嗎? 此時,戰事緊急,容不得半點怠慢而魯莊公也準備好應戰了,于情于理上都不會接見曹劌,但是魯莊公并沒有高高在上,也不因曹劌是一個平民百姓而拒絕接見。 不僅接見,而且有問必答。 面對曹劌提出的“何以戰”,魯莊公能以實回答,在聽完曹劌的陳述后,經過一番思索后,竟也提出了“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而得到了曹劌的肯定。 魯莊公能放下尊嚴,虛心納諫,這是他身上的閃光點。 其次,盡職盡責。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說明了魯莊公盡職盡責,身為一國之君,高高在上居朝堂,卻也知道體恤百姓,君有愛民之心,民則有擁君之舉。 面對外強的入侵,魯國人民絕不會袖手旁觀,坐以待斃。 長勺之戰,我們也看到魯莊公絕非一個貪生怕死之人,看他奔赴前線,與戰士一道搖旗吶喊,為軍隊助陣,親臨前線,身先士卒。 同時與曹劌同乘一輛戰車,也就是告訴我們,魯莊公和曹劌并肩作戰。 這還不是因為曹劌戰前的建議讓魯莊公刮目相看,他才有參與這么重要的一場戰爭的資格,可見魯莊公知人善用。 打仗時魯莊公的指令又連遭制止,但魯莊公能從諫如流。 我們不能不佩服魯莊公用人不疑,放手讓曹劌施展才干,可謂雖鄙不頑猶大智。 最后,是他的不恥下問。 一個君王平日高高在上,是眾人追捧的對象,面對曹劌不同的聲音,即使是反對自己,他也能聽進勸諫,接見地位并不高的曹劌,并與他一同乘坐戰車親自作戰。 魯國軍隊在曹劌的正確指揮下,酣暢淋漓地結束了這場衛國戰爭。 按理說,這件事就該告一段落了,但是魯莊公還在思考,他在思考什么? 預知后事如何?下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