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71節
第94章 錢堆出來的 與杜中宵印象中的車床比起來,現在的車床極為簡陋,每臺只能加工一種規格。為了保證精度,車刀不能調整,加工出來的直徑是定死的。軸一端夾住,一邊用頂尖,上了車床不能調整,不管余量多大反正就是一刀下去。加工完了,把加工件調頭,再車一遍。一種規格的軸,粗車、半精車到精車,要用三臺車床。幾種規格的軸承,用來加工滾珠的車床,就擺了半個屋子。 對于機床來說,難道最大的就是控制和調節。沒有那個技術能力,這里一臺通用機床都沒有,全部都是用來加工特定零件、特定規格的。放棄了控制和調節,機床機構被極度簡化,名字高大上,其實就是固定和簡單的走刀,cao縱機床成了力氣活。 這里制造的所有機器,包括機床在內,各種零件,軸、孔等等,全部只有少數幾種規格,精度更是只有一種要求。往往一個零件,就要使用幾臺特定的機床。不是鐵監,根本無法承擔高昂的成本。 杜中宵也不想這樣,但沒有辦法。這實際上就是用后世的流水線專用機器,小批量生產,最不經濟最不靈活的做法。但如果不這樣,根本無法保證精度,也無法保證零部件通用。 一臺蒸汽機,使用的機床排滿了幾間大屋,一臺挨一臺,看著非常壯觀。幾個月的時間,這近百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制造這些專門機床,有時候還要從鐵監調人過來。 杜中宵一路看過去,心中不無感慨,這都是固定資產啊。如果蒸汽機做不出來,光這些機器就浪費了多少錢。當然,機器型號一旦確定下來,產量爆發的速度也是驚人的。 用如此大的成本生產機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技術達不到,而且不成體系。當然也有好處,別人難以仿制。別說照著機器測繪,就是把圖紙別人,別人也造不出來,這些機床你哪里買去?這個年代想自己制造,別說是個人,就是國家也沒幾個有這種物力財力的。 相對來說,刨和銑的機床相對少一些,通用性強,不像軸和孔有那么多規格。車床、磨床和鏜床則數量眾多,幾臺排成一組,堆得滿滿都是。好在結構相差不多,制造并不特別困難,只是規格不同。 走過漫長的車床隊伍,最后是一些特殊零件的地方,現在他們用心的,是制造齒輪。 齒輪是機器行業的重要零件,歷史悠久。具體到這個年代,圓柱齒輪和圓錐齒輪已非常常見,有一些可以批量鑄造,水車和水磨,都大量使用。不過技術細節上,理論和加工都還原始,齒形基本全部都是三角齒。對于鐵監的機器行業來說,三角齒這種原始齒形,已經達不到技術要求了。 齒輪滿足嚙合平穩要求的數學知識并不復雜,大致齒形的計算并沒有超出鐵監數學小冊子的知識范圍。說起齒輪,杜中宵到底記得漸開線這個名字,用代數知識列出方程就是。理論知識不難,實際加工可就難了。這種復雜曲線,用機器工非常難,設計是個難題。 有了那邊以百計的機床練手,這些人正在制造能夠加工系列齒輪的機器。還是那種思路,每一種格格使用一套專門機器,每臺機器只完成一道工序。機器還在制造,零件大多要靠手工磨制,非常麻煩,報廢率也高,杜中宵根本就不敢跟他們算成本。反正鐵監大量的鋼鐵產出來,很多都賣不掉,由他們去了。 蒸汽機上基本用不到齒輪,歷史上瓦特使用行星齒輪,是因為連桿機構有專利,現在可沒有這個麻煩。不過蒸汽機作業通用動力機,帶動其他機器,就需要大量用到齒輪了,這一步終究要走。 看過了制出來的零件,和堆滿幾間大房子的各種機器,杜中宵實在不知該說什么。這么多機器,后世就是一座巨大的工廠,應該機器轟鳴,產品成千上萬??蛇@里卻靜悄悄的,只造出了一臺蒸汽機,技術還不成熟。這里的東西,幾乎全是用錢堆出來的。當然,鐵監的銷售渠道沒有建起來,產品積壓,鐵換不成錢無所謂罷了。 盡頭一張桌子上,上面擺了一本冊子,看起來這里的人非??粗?,特意用木板做了個封皮。不過翻的人太多,還是遍布油污,顯然擦都來不及。 杜中宵上前,把冊子翻開,只見每一頁都畫了圖形,旁邊寫著說明文字。到底了經過訓練,這冊子上的圖畫非常精細,是按照三視圖和軸測圖畫的。雖然這些知識是杜中宵教的,不過這些人畫的水平比現在的杜中宵可高多了,非常準確。沒辦法,手藝這東西,不經常練就會手生。 冊子是一本各種機構的集合,從曲柄連桿,到齒輪凸輪,再到棘輪鏈條,既有杜中宵提出的,也有他們總結的,琳瑯滿目。最后一大半是白紙,看來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之后,繼續加上去。 這是機械設計的基本功,掌握了各種機構,才能在機器設計中靈活運用,完成各種動作。這種工作不能靠靈機一動,而要靠不斷地學習實踐,積極總結。 這本小冊子的價值無法估計,沒有這么多優秀人才,沒有這么機器讓他們學習實踐,沒有這種團結向上積極學習的氛圍,很難產生。 一個陶十七,跟在杜中宵身邊幾年,都能夠對蒸汽機出很多改進意見。這近百人,是從一兩萬的纖夫廂軍中選出來,又在很多州招募人才培訓挑選,層層選拔出來的。既有學習上一通百通的,也有動手能力特別強的,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有這個成績。杜中宵不惜工本,他們不管什么想法,都不計代價地支持,對了有獎,錯了不問,總結經驗,吸引教訓。過了這個特殊時期,再找這樣一批人,提供同樣的條件,也很難做出同樣的事了。 把冊子合上,杜中宵慢慢走回最開始的屋子里。近百人站在已經運轉轉起來的蒸汽機旁,眼巴巴地看著杜中宵。這一段時間每個人都醉心于研究技術,進入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不知上司眼里如何。 看著眾人,杜中宵點了點頭:“好,好,都很好。你們用心了,今天晚上吩咐食堂加菜?!?/br> 眾人看著杜中宵,人人一頭霧水。好是什么意思?那么多機器,哪臺有什么長處,哪臺不足,怎么改進,一字不提,讓眾人心里沒底。 杜中宵怎么提?以前做的東西簡單,他一眼看到,以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就能知道優點缺點?,F在做的這么復雜,哪里是一眼就能夠看出來的。自己早已經沒有精力,去精研每一臺機器,當然也就沒有了具體意見。不知底細,你以為錯了,說不定人家是對的呢。搞亂他們的思路,技術上就要走彎路。 起動的時候,一個人就可以推動一輛汽車。但車輛開起來,你再想靠著人力去撥弄車輛行駛,那就是螳臂擋車了。鐵監就是這樣,現在已經運轉起來,過了杜中宵指點具體問題的時候了。 看著運轉起來的蒸汽機,運轉平穩,單聽聲音,就比原來那臺悅耳許多。 看了一會,杜中宵指著巨大的飛輪對蘇頌道:“這機器要做得更好,就靠你帶著這些人干了?,F在要緊的,是如何把機器用起來。你看,那邊飛輪轉得飛快,當今之用,是選合適的帶,能夠用那輪子帶動其他機器。連到鍛錘上,就可以代替水力。連到輸送物料那里,可以代替人力。若是有余力,讓這些人做臺風機,就可以不用人力鼓風了?!?/br> 蘇頌點了點頭:“若是有帶相連,大輪帶小輪,小輪到大輪,便就有快有慢,極是方便?!?/br> “對,就是這樣。不過這帶要謹慎選擇,務必結實耐用。千萬不想用綾羅綢緞,就是選那些特別結實的,如各種麻,還可以用許多種編織起來。什么都試一試,選最好的?!?/br> 作為通用動力,蒸汽機主要靠飛輪輸出動力,皮帶傳動。像火車那種,直接帶動軸也可以,當然也可以使用齒輪、鏈條等,但與皮帶比起來,適用范圍窄了許多。 杜中宵哪里可能記著皮帶用什么材質,反正除了橡膠之外,應該還有其他許多材料。具體什么材料合適,就靠他們去試了。自己提供人力物力,給錢支持就好了。 站在那里看了小半個時辰,杜中宵吩咐停了機器,對蘇頌道:“兩件事。第一是不要只顧忙,每天都要抽出時間來,講和學。誰有了什么新想法,講給別人聽,讓別人提意見。一件事做成了,就趕快總結出來,及時教給別人。第二件,便是蒸汽機多做,快做,不要怕做出來有毛病,慢慢改就是了。這里面已經制了這么多機器,也不差幾臺蒸汽機了。不只是鐵監冶鐵,這里的許多機器,有了蒸汽機,也都可以隨時隨地用。雖然這里就在水庫邊上,用水力還是不方便?!?/br> 第95章 經銷商 在大鍋里面把魚炸得酥脆,盛到大盤里,淋了芡汁上去,聶茂端到桌上。杜中宵很喜歡這道松鼠桂魚,每到一地,必然會推廣開。這魚做好了外酥里嫩,澆的芡汁酸酸甜甜,非常和這個時代的口味,總能夠迅速推廣開來。當然,這個年代油不便宜,油炸食品價格較高,也是原因之一。 在桌邊坐下,聶茂給哥哥倒了一杯酒,道:“這是剛捕的大魚,rou味極是鮮美,哥哥嘗一嘗?!?/br> 聶盛看著桌上的四個菜,笑道:“三弟出來沒多少日子,竟然學會做菜了,著實沒有想到。不過廚房終究是女人待的地方,偶一為之即可,三弟不要在這上面花心,有時間還是花心思在正事上?!?/br> 一邊做陪的童安路道:“哥哥有所不知,我們這里比不得外面。按時上工,到時便就回家休息,哪里有許多事做?天天在食堂里吃飯,再是好吃,也吃得膩了。到外面去,一是路遠,再一個也不容易碰到想吃的東西。沒有成親的人,哪個都會做幾道菜?!?/br> 聶盛道:“鐵監這里確實事事與其他地方不一樣,我也不多說。只要三弟在這里過得快活,就一切都好。聽說鐵監這里娶妻不易,這次回去,我托家里人幫你cao辦?!?/br> 一邊的童安路聽了這話,急忙湊上前來道:“哥哥,若是方便,也幫我打聽個人家?!?/br> 聶盛聽了就笑,口中連連道好。鐵監里工人的待遇本來就比外面的農民強得多,童安路又是個技術人員,發的薪水高,各方面條件也好,娶妻還不容易。鐵監女人太少,不太容易,河南府可簡單多了。 現在已是臘月,鐵監制了大量的農具,最近正在各州尋找代賣的商人,建立銷售網絡。聶茂在鐵監做得好,聶家便就動了這心思,由二哥聶盛前來,剛剛談定。 鐵監出貨物,聶家出店鋪,合作在西京河南府建一個賣鐵器的商會。需要的流動資金,由鐵監和聶家分攤,聶家作為鐵監在河南府的銷售代表。有本地商戶愿意入會的,參照同樣的模式,以店鋪入股,流動資金與商會分攤,如此層層合股,不斷向縣鄉下沉。 此時的商業模式,除了獨立經營的店鋪,便是以會社的形式合股。會側重于商業和金融,脫胎于城鎮的商會,社則側重于農業和商業,脫胎于鄉間的村社。會偏重于賺錢,社則有互助的性質,稍有區別。 此時的會社與后世的工商企業既相似又不同,有股本,有分紅,但責任不太清晰。很多會社會請專門的主管,類似于后世的職業經理人,做為第三方牽制。 鐵監是官營,與地方的合作其實有官私合營的性質。不過這個年代,那些分得沒有那么清楚,只要注意回避與自己有關系的親戚朋友,別人也說不出什么。 聶茂已經過了學習階段,成了鐵監的正式員工,同樣分了住處。聶盛此次來,就住在他這里。 飲了杯酒,聶盛道:“我看了鐵監制的鐵器,用的都是上好鋼材,不是地方土產鐵器能比。鐵監定的價錢又不高,回去必然好賣。惟一不好的,是鐵監規矩太多,上手卻不容易。我學了一些,時間短了只能粗知皮毛。三弟在這里學得好,等到過些日子,家里派了人來,你照顧一番,順便教教他們?!?/br> 聶茂并不知道鐵監的銷售政策,哥哥來了這些日子,也沒有具體問過。聽了這話,問道:“我們家是代賣鐵器,無非是這邊進貨,那邊賣貨收錢,賺了錢與鐵監均分,有什么好學的?” 聶盛道:“哪里是這樣容易。第一記賬的法子就與從前不同,格外仔細,不學還行?聽說鐵監三個月一次,會有人去查賬,平時還偶有暗訪。做得不好,這生意就不成了。還有,鐵監賣出去的鐵器,地方必須有人會修。每個地方都要派人來,到這里學了,回去修理。一般的小毛病,要求縣里能修,大一點的則到州里。州縣修不了的,則送到鐵監來。到鐵監,可就要另外收錢了。你想一想,為了多賺些錢,家里找來的鐵匠當然學得越全越好,什么都自己修了,這錢就自己賺了?!?/br> 童安路笑道:“這卻沒有聽說,賣出去貨物還管修的。如此一來,誰還愛惜貨物?” 聶盛道:“不是修什么都不要錢。鐵監發的有冊子,什么樣的是貨物不行,要修要換,什么樣的毛病與貨物無關,修換要錢。我們只是照著冊子做事?!?/br> 童安路和聶盛聽了都好奇,從來沒有聽過這樣做生意的,一邊喝酒,一邊問東問西。 這個時代也有售后服務,不過都是在開封府這種大城市,而且數量不多。杜中宵給鐵監制定了詳細的售后服務制度,并沒有搶占市場的意思,鐵監根本就沒有競爭對手。最主要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建立品牌,鞏固市場,再一個,也是給時代樹個標桿,推動社會進步。 官營鐵監,技術和管理遠遠領先于時代,只想著賺錢就自己都覺得太過了于低級。更應該做的,是從方方面面,推動社會的進步。這些細節,才是別人難以模仿的地方。 鐵監的生產規模已經非常龐大,市場卻還沒有培育出來,最好賣的,還是各種小鐵器。趁著冬天農閑的時節,杜中宵利用自己轉運判官的職權,行文州縣,在京西路大規模招商。鐵監生產的農具以鋼制為主,價錢與鐵制的基本一樣,此時根本沒有競爭對手。用后世的話說,就是對本路鋼鐵行業降維打擊。除了常見的農具,還有如壓水井、煤球爐等新制器具。以及刀、剪、鑷子、針等日常用具。 一戶農家,如果把常用的農具,如犁、鋤、鐮刀、鐵锨、镢頭、耙等配齊,也要二三十貫,市場并不小。這些農具中除了犁部分零件必須使用耐磨的鑄鐵外,鐵監生產的農具全部為鋼制,耐久好用。鋼制器具一眼就能分辨,不用怕農人不識貨。 這樣一家店鋪,僅是備貨就需要大筆資金。但鐵監的銷售網絡,刻意與行會脫鉤,保持自主性,主要以小商人為主。所以采取合股的形式,鐵監用第一批貨入股,與經銷戶一起分享利潤。 聶家是河南府牽頭的,并不只有他一家。他家又不是什么大商人,第一批貨同等的本金,也是拿不出來的。聶茂在鐵監做事,起了很多大作用。許多參會的人家,對鐵監根本沒有概念,里面有個人,時時可以詢問指點,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鐵監五十萬貫本錢,已經花了二十多萬貫,還有近三十萬貫存在那里?,F在賣鋼鐵的貨款,基本能夠維持運轉,但擴張不易。建立起市場來,銷售量上去,才能有利潤。 吃飲喝足,看看天色不早,聶盛站起身道:“今日我便不住在這里了,要到客棧去,跟其他幾家會合。他們在這里住了半個月,該看的看了,該學的也學了,都急著回家,趕緊開起鋪子。一到春天,農具必然好賣,著實一天都耽擱不得。這生意做起來,我會常來看你?!?/br> 第96章 貨物有別 姚富使勁掰著一把鐮刀,口中道:“這樣好鋼,拿手打制鐮刀,我活了幾十年,還沒有見過!這樣的鐮刀,運回去賣不出三貫錢,我名字倒過來寫!鐵監這里只要八百文一把,哪有這好生意!” 聶盛道:“鐵監是產鐵的地方,跟別的地方怎么一樣?我們那里離著鐵監近,不敢賣兩貫,只要一貫五百文,就知足了。賣得貴了,人家就到這里來買了?!?/br> 姚富道:“你以前不做鐵器生意,不明白這個道理。這種鐮刀,一把能用好多年,價錢貴一些也有人買。你不見鄉間用那些生鐵鑄的鐮刀割麥,一季用完,就崩許多口子?!?/br> 聶盛自小住在洛陽城里,還真沒見過鄉下割麥的鐮刀,菜刀倒是見得多了。雖然軟一些,也沒見誰家的菜刀是生鐵鑄的,難道鐮刀就用生鐵? 這個年代鋼還是很少用的,熟鐵也不便宜,大量生產的農具以生鐵為主。不過鐮刀這種,多是生鐵鑄造之后經過退火,成為可鍛鑄鐵之后再經過打制。比生鐵強了很多,但與鋼相比就差得遠了。 中原在漢朝的時候,就掌握了鑄鐵退火脫碳技術,與炒鋼一起,極大地擴展了鋼鐵使用范圍。甚至偶然情況下,還會出現球墨鑄鐵,是鑄件中的上品。不過不管怎么處理,都無法與鋼相比。 鐵監生產的鋼,現在含碳量并不穩定,大多含碳量不高,淬火效果不理想。生產的農具,還是以鋼制生鐵淋口為主。生鐵質硬,而且耐磨損,磨利之后非常好用。磨損之后,可以磨利,必要時淬火。由于淋口時提高了刃部含碳量,淬火效果強了許多。磨損得厲害了,可以重新淋口。 對于鐵監來說,高含碳量的好鋼也是難得,基本全部用來制造工具,如機床的刀具。再加上為了工藝統一,并不使用包鋼技術,而是統一用生鐵淋口。對使用者吸引力最大的,并不是刃部堅硬鋒利,而是本體強度高,韌性好,輕便且經久耐用。賣出來的農具,基本如此。 當然,有一些鋼爐性能穩定,可以生產出材質比較均一的好鋼材。那些大多制成鋼條,送到京城去了,用作打制軍器,不可能流到民間。 鐵監現在的生產模式,其實鋼比鐵的成本高不了多少,最大的差別是生產中的損耗?,F在主要的問題,是不能保證生產穩定,產出材質均一的好鋼。單純含碳量的不同,如果生產手段有后世的水平,各種鋼其實價格相差不多。后世中國成了鋼鐵大國,除了特種鋼材,一般機械用鋼不同牌號其實價格相差微乎其微。不過精確控制含碳量,技術難度極高,杜中宵根本連原理都想不出來,那是漫長的歷史進程?,F在的技術水平,高碳鋼和低碳鋼的價格天差地遠,中間質量不穩定的中碳鋼,好的造軍器,差的才民用。 摸著鐮刀上“柏亭監制”四個字,姚富道:“好東西??!可惜,現在卻只在京西路賣這種好物,我們兩淮想賣也沒有路子。若是兩淮向你們這樣找店家,我必定第一個做這生意!” 聶盛道:“怎么不賣?我看那邊,也有其他路的客人到這里買農具?!?/br> 姚富連連搖頭:“賣是賣的,卻沒有這四個字。那些貨我看了,里面有好的,但也有差的,哪里似你進的貨,均勻如一。賣那種貨,難以打響名頭,不是長久生意?!?/br> “原來如此??磥龛F監制這些,也有好有壞,并不容易?!?/br> 聶盛一邊說著,一邊命運貨的把騾子套好,準備出發。這次來的一共有五戶人家,洛陽城里的許家是與聶家一起組會的,其他三家則來自縣里,是低一級的分銷商。大家到鐵監看了,對未來的生意充滿了信心,諸事做完,急著趕回河南府去。 姚富是兩淮的鐵商,到這里來販鐵,主要是鐵錠和鋼條。他在家鄉鐵器鋪子,采買了原料,回家去打制各種鐵器銷售。自己是做這營生的,一看鐵監賣出來的鐵器,姚富便就知道自家的比不了。而且售價不高,能夠跟京西路的這些商人一樣,販了回去***自己經營鋪子強多了。 可惜鐵監現在只在京西路發展銷售商,只有他們賣的鐵器,才會有柏亭監的字號,商品明顯比賣給其他人的要好。姚富自己有鋪子,買那些沒字號的鐵器,還不如自己打制呢。 看著聶盛一行離去,姚富想了又想,還是要買些制好的農具回去。這價錢實在太誘人,八百文一把鐮刀,除去原料,自己打制一把的工錢也不止此數。賣給外地商人的,明顯是次品,有的是鋼質過軟,有的是淋口不好,各種各樣的小毛病,價錢跟京西路的商人一樣,讓人實在不甘心。最讓姚富惱火的,是鐵監不允許挑挑揀揀,付了錢后拿到哪把是哪把。如果允許挑揀,姚富可以專選那些淋口瑕疵的,自己回去重新加工一下就是了。淋口不難,技術傳開,很多地方的鐵匠都會了。 鐵監這里,聚集了附近幾路的客商,以京西路和兩淮路為主,陜西路和荊湖路的少一些。此地不但是商賈云集的地方,也是技術交流之地。大家來自天南海北,交流經驗,加上從鐵監所學,不少技術迅速傳播。姚富就學會了生鐵淋口,還學了鑄件退火,回去都用得著。 除了犁,農具中最受歡迎的是鐮刀。一把好鐮刀,可以賣出別人數倍的價錢,鐵锨和镢頭就沒有這么大的差別。人工收割,鐮刀好壞非常重要,影響收割效率,好的工具一個人可以做兩個人的活。而且磨損很快,別人能用兩三年,差的一季就要換幾把,差距非常明顯。 姚富見了聶盛販的鐮刀,羨慕不已。他是個行家,一看那做工,那鋼口,那結構,就知道回去非常好賣,而且經久耐用。上面鐵監的字號,一年就可以打開市場??上цF監不在兩淮路找經銷商,不然自己一定會抓住這個機會。兩淮路雖遠,因為一路水運,運費其實并不比洛陽貴。 姚大郎從面回來,拿了一支竹簽道:“阿爹,我們明日裝貨。我與發貨的黃主管講好了,今日請他吃個酒席,明日發些好鋼給我們。那鋼錠看著一樣,我聽人說了,其實大不相同?!?/br> 姚富聽了,在喜道:“我兒甚是伶俐,是個會做事的!我跟你說,不但是鋼錠不一樣,就連他們賣的農具也是不一樣的。既然請了主管酒席,那便一發讓他做主,明日挑些好的鐮刀給我們,給一些也是值得的。挑那些打造得好,淋口有些小毛病的鐮刀,我們回去之后重新淋口,必然好賣!” 姚大郎道:“這個容易。管著發貨的黃主管,我聽說原來是個廂軍的指揮使,好吃貪財,只要給了錢,沒有他不答允的?!?/br> 有了這個消息,姚富又高興起來。沒有“柏亭監”的字號,便把自家鋪子的字號打上去。鐵監不到兩淮路開鋪子,自家做好豈不更好。字號起來,以后生意就好做了。 第97章 大刀闊斧 羅景和十三郎兩人,在院子里整理著各種土產。其中有大量糕點,是鐵監的家眷制做的,各種各樣的口味,用油紙包著。既有用棗泥、板栗、核桃為餡的,也有飴糖、酥油傳統餡的。這些是過年送人的禮物,由羅景帶到青臺鎮去,韓月娘和家人一起回家。杜中宵職務在身,不能一起回去。 這個時代已經有類似糕點,不過多是現做現吃,不能長久保存。鐵監制的糕點特色是重油重糖,用專門的烤爐烘制,可以長時間保存而不朽壞。農業社會糕點是名符其實的奢侈品,價格昂貴,哪怕是杜中宵這種富貴家庭,用來送禮都極有面子。 以前吃得多了,杜中宵從心理上排斥這種食物。雖然自己提出了這個主意,提出了意見,指導著發明了很多口味的糕點,杜中宵自己卻基本不吃。其他人可不這樣,韓月娘和父母都喜歡,家里常年擺著在那里,作為閑時吃的零食。 營養過剩的時代,重油重糖的食物不健康,在這個普遍營養缺乏的時代可不是如此。哪怕是鐵監里工人的代遇較高,不是特殊的日子,沒人舍得吃塊糕點。吃上一塊,就當補充營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