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這種說辭,寫文章、做詩賦時用一用也就罷了,真當做出兵的理由,不太站得住腳。 ——也不是絕對不能用,但最好等到沒有其它理由時再用。 張禎娓娓道來,“高句麗原名卒本扶余,由扶余王室庶子朱蒙建立,王城位于沸流水畔,名為紇升骨城。后膽大包天,強占大漢玄菟郡高句麗縣,因此改名高句麗!” 玄菟郡最初是燕國的真番障塞,后被衛氏朝鮮占據。 到了西漢時期,一代雄主漢武帝滅衛氏朝鮮,設置玄菟郡、樂浪郡、臨屯郡和真番郡,通常稱為漢四郡。 這四郡的大部分地區,在后世的南北棒。 “自古以來”適用于此。 公孫瓚跟她心有靈犀,眼睛一亮,道,“這么說,自古以來,那就是大漢疆域?” 張禎點頭,“沒錯!使君攻伐高句麗,只是在收復故土!” 公孫瓚眉眼含笑,“多謝殿下指點!” 這名目,果真比他想的高明。 格局也大。 張禎又笑道,“子曾經曰過,東有九夷,一玄菟,二樂浪,三高驪,四滿飾,五扶余,六索家,八倭人,九天鄙。使君收復玄菟高句麗,也還有其它?!?/br> 這九夷具體是哪些,在哪兒,還存不存在?她也不知道。 她只負責指個大概的方向。 “還望使君不要厚此薄彼,解民倒懸,拯民水火,使諸夷盡歸于漢,沐大漢隆恩,方是留名青史的大功勞!” 公孫瓚:“......諾!” 高句麗還沒拿下,張神悅又給他支了一桿子。 這是太看得起他呢,還是在奴役他? ......應該是前者。 公孫續很興奮,小聲道,“阿爹,兒愿為你馬前卒!” 到時阿爹留名青史,他說不定也能蹭幾行字。 公孫瓚心累,“放心罷,少不了你?!?/br> 父子倆嘀咕著,呂布看向張禎,輕喚一聲,“神悅?!?/br> 張禎不看他,面無表情,“大將軍何事?” 呂布笑道,“大漠也自古以來是漢土?” 張禎簡短地道,“對?!?/br> 呂布眼中閃著精光,“那,大漠之外,霍去病都未曾到過的地方呢?師出何名?” 他現在當這冠軍侯,不算名副其實。 因為,霍去病打下的疆域,他還沒走完。 但總有一日,他會比霍去病走得更遠。 也會讓神悅的輿圖越來越大。 霍去病背后是武帝,他背后是神悅。 不是他夸自家人,神悅比武帝靠譜多了。 張禎淡淡道,“公孫小將軍不是才說過么?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自古以來”未能覆蓋的地方,那就上“溥天之下”,總有一款能適用。 憑這兩個理由,走遍天下都不怕。 呂布:“......一時忘了?!?/br> 其實他沒忘,只是沒想起來。 張禎斜睨他一眼,又對公孫瓚道,“如何攻伐高句麗,使君可有成算?” 公孫瓚:“正在思量?!?/br> 他只是有大概的想法,還沒有具體的計劃。 沒關系,回去再想也來得及。 張禎:“府上謀士眾多,使君若有閑暇,不妨讓他們參詳參詳?!?/br> 又把話說得更透,“現跟著曹cao的郭嘉,尤善于大戰謀略?!?/br> 郭嘉雖去了曹cao軍中,官銜卻還掛在大將軍府,屬于外派。 此次因功晉為將軍司馬。 她也問清楚了,金城之戰的失誤,確實是他與呂布、曹cao商議過后,故意造成的。 震懾西涼的目的也基本達成。 公孫瓚跟郭嘉不熟,更不想讓郭嘉參詳軍務,但張禎都明說了,也只得道,“多謝殿下,明日我便去請教?!?/br> 他倒要看看,郭嘉是否真有本事。 如果沒有,可以嘲笑張神悅識人不清。 見天色不早,公孫瓚再一次提出告辭。 可不能再多待了,再待下去,誰知張神悅又給他劃什么道。 話音剛落,忽有侍衛來報,幽州牧劉虞求見長公主、大將軍。 公孫續喜得坐不住,“劉伯也來了?我去門口迎一迎!” 他對劉虞本就敬仰,自兩家化解舊怨,與劉虞頗為相得,在劉虞面前執子侄禮。 跟劉虞之子劉和也成了好友。 公孫瓚面沉似水,氣不打一處來。 劉虞來了你高興啥,你到底是誰的兒子? 生子如劉虞,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挫??! ......袁紹得知袁譚投奔自己時的心情,忽然有些了解了呢。 張禎笑道,“等等,我也去!” 劉虞此前已來過信,說是今年入京朝賀。 這是位值得尊重的君子。 看向一動不動的呂布,“大將軍?” 呂布只好起身,“行,本將也去!” 又看還坐著的公孫瓚,“伯圭兄?” 公孫瓚深吸口氣,“我隨殿下、大將軍一道出迎!” 不氣不氣,我不氣! 第379章 你不一樣,能叫姐夫 劉虞的車駕停在大將軍府門口,侍從遠遠看到張禎、呂布等人迎出來,忙到車前稟告。 聽說他們親迎,劉虞也有些意外,正一正頭冠,理一理袍袖,被兒子攙扶著下車。 一抬頭,就見張禎深施一禮,“拜見皇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