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劉虞微微一怔,又露出欣喜的笑容,“賢侄女不必多禮!” 皇帝認了神悅為姐,他便也是神悅的伯父,是一家人。 但他沒料到,她對自己竟依然如此禮重,與自己家禮相見,而非國禮。 張禎打量劉虞,見他臉色紅潤,精神矍鑠,比之前相見時狀態更好,不由欣慰道,“皇伯松柏長青,真乃漢室之福?!?/br> 前幾年,如果劉虞沒能穩住幽州,或者也生出異心,那么冀州、遼東都會更加混亂。 北方那一大片疆域就會失控,她收拾起來也沒那么容易。 正是因為有劉虞忠于漢室,袁紹、公孫瓚才能按她的布局走。 歷史上,劉虞最終還是沒能守好北境,被公孫瓚斬首,但他已經盡力了。 公孫瓚也因殺劉虞而失民心,落得引火自焚的下場。 這一次歷史走向已經改變,兩人的結局應該也不同。 劉虞笑道,“賢侄女才是漢室之福!” 公孫瓚在一旁想翻白眼。 行行行,你們都是漢室之福,就我不是! 帶著兒子上前行禮,劉虞視公孫續如子侄,也如忘年交,態度極為溫和。 拍著他的肩膀道,“大郎,數月不見,穩重許多?!?/br> 公孫續也是一臉孺慕,仿佛劉虞是他親爹,“幽州路遠,又天寒地凍的,劉伯一路可還安好?” 劉虞和藹地道,“勞大郎掛念,一切都好?!?/br> 公孫瓚更想翻白眼了。 呂布也上前拜見劉虞,口稱“伯父”,劉虞想說不敢當,看一眼張禎,又覺得大約還是當得起的,拱手回了禮。 張禎看向劉虞身旁的青年,笑道,“想必這位就是兄長?” 她上次去幽州時沒見到。 劉虞:“正是你那不成器的兄長劉和!” 劉和個子很高,都快趕上呂布了,相貌也很俊朗,笑著施禮,“愚兄久聞神悅meimei之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呂布聽得心生警惕。 三生有幸?哪個兄長會這么跟meimei說話? 他們老劉家向來葷素不忌,同族都能勾搭,不是同族更無顧忌了,得防著些。 張禎謙虛道,“兄長過譽......” 話沒說完,劉和忽然閃開,露出身后的人來。 “......孔明!” 張禎驚喜交加,上前拉住他手臂搖了搖,“你,你怎么也來了?” 她剛才就看到劉和身后有人,只以為是他的兄弟或堂兄弟,沒想到居然是諸葛亮! 幾年不見,他長得更高也更俊了,長身玉立,光風霽月。 小少年身上的稚氣逐步褪去,風華初現。 “想念阿姐,想念大將軍,也想念京中諸友,便來看一看?!?/br> 諸葛亮笑道。 呂布心里冷哼一聲,知道自己只是順帶的。 但他對孔明小郎君也很是欣賞,便沒出言嘲諷。 孔明行禮時,也快快扶起。 張禎還在喜悅中,“怎不先來封信?我派人去接你!” 諸葛亮溫聲道,“想給阿姐一個驚喜?!?/br> 劉和在一旁說,“這是愚兄的主意,meimei莫怪孔明?!?/br> 張禎笑逐顏開,“怪什么?誰也不怪!我歡喜得很!” 拉著孔明不放,又問:“你們怎會一起來?” 歷史中,諸葛亮出山時劉虞早已過世,劉和也不知所蹤,雙方沒有結交的機會。 諸葛亮笑道,“我欲來京探望阿姐和大將軍,叔父聽說劉伯和兄長也要進京朝賀,便將我托付給他們?!?/br> 他隨叔父諸葛玄去遼東上任時,路過幽州,叔父特意帶著他們兄弟去拜訪幽州牧劉虞。 劉虞與叔父相談甚歡,對他也有幾分賞識,此后常來常往,日漸熟絡。 對了,和公孫瓚一家也很熟。 叔父本來還擔心公孫瓚桀驁難處,后來發現自己白擔心了。 公孫瓚一心要征高句麗,并不在乎遼東內政。 張禎笑道,“原來如此,真是太好了!” 劉虞是君子,孔明也是君子,肯定聊得來。 呂布實在忍不住了,上前分開她和孔明,一手拉一個,笑道,“回府細說,走!” 又轉頭對劉虞示意,“伯父,請!” 諸葛亮好笑且無語,暗想呂奉先還跟原來一樣,見不得旁人靠近阿姐。 倒也能理解呂奉先的心情。 愛慕一個人,自然希望獨自擁有。 行走間,呂布向他那邊偏了偏,小聲道,“孔明不是外人,叫大將軍太生分了,不妨喚我姐夫?!?/br> 諸葛亮微怔。 雖然早有預料,還是覺得太快太突然。 呂布繼續壓著聲音,意味深長地道,“沒錯,就是你想的那樣!” 他已捷足先登,登堂入室。 未來的靖國長公主駙馬,非他莫屬。 諸葛亮:“......不是叔父?” 他可聽說了,呂布認了好些侄兒。 而且當年也有當他叔父的意思。 呂布笑道,“你不一樣,能叫姐夫?!?/br> 頓了下又道,“想叫叔父也無妨,那神悅就是你小姨?!?/br> 諸葛亮:“......姐夫!” 還是叫姐夫好,他愿意與他們一個輩分。 也能連帶多群大侄子。 有張禎這樣的jiejie,呂布這樣的姐夫,他真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