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現在卻非打即罵,不假辭色。 真懷念以前的時光。 公孫瓚習慣性地覺得兒子言語直率,毫無城府,不是合格的世家子弟,但此時也顧不得教訓,要跟張禎把事兒說定。 “這么說,殿下支持我明年出兵高句麗?” 張禎斬釘截鐵地道,“自然支持!” 輿圖都給你家了,時機也算合適,不支持才怪! 公孫瓚大喜,又看了眼呂布,語氣有些顧慮,“聽聞大將軍也要征漠北......” 張禎豪邁地一揮手,“無妨,兩軍齊發!” 公孫瓚脫口而出,“兩軍齊發?朝廷如今這般闊綽了?” 張禎微笑,“沒錯,朝廷如今很闊綽,足以支撐兩路大軍!” 今年收上來的稅賦,令諸公都深感震驚。 事實證明,百姓有著驚人的生命力。 前些年的漢室,就如干枯龜裂的大地。 而她止住戰亂,與民休養,重視農桑,如同降下甘霖。 這廣闊的大地便恢復了生機。 恢復的速度還很快,爭著搶著,蓬勃發展! 好似烈火焚燒過的山林,春雨一落便綠茵遍地。 呂布也閑閑道,“伯圭兄放心,我們不與你爭糧草!” 公孫瓚:“......大將軍說笑了?!?/br> 張禎沉吟道,“遠征高句麗的糧草,便以遼東稅賦支出,若是不夠......” 公孫瓚急道,“怎樣?” 不會是讓他自籌罷? 若是前幾年,沒問題,他可以自籌,現在風險有點大,容易走偏。 ......不行,若讓他自籌糧草,必須明確下詔! 他不背黑鍋! 張禎:“原烏桓三郡開荒的百姓,手中有許多糧食?!?/br>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又有課農司指導,因而雖然是開荒第一年,糧食也大豐收。 況且,稻谷他們種植的是徐州三號,平均畝產超過三百二十五斤,又被張禎用老品種的稻谷,以兩斛換一斛的價格換了回來。 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原烏桓三郡開荒的百姓,手里糧食富余。 足以彌補遼東稅賦不夠的部分。 公孫瓚:“......不是說免他們六年稅賦?” 這才第一年呢,想反悔?不妥! 張禎搖頭,“不征稅?!?/br> 公孫瓚一咬牙,“那你得給我詔書!” 那些人手里有糧,他能不知道? 大批大批的糧食運過去,他都看得眼紅。 張禎一愣,“什么詔書?” 公孫瓚認真地道,“殿下莫坑我,沒有詔書,我可不敢搶!” 呂布拍案大笑,“哈哈!” 張禎:“......誰讓你搶了?我是說買,出錢買!” 這腦回路,不愧是他公孫瓚! 歷史上,他和袁紹就賽著搶,堪稱北地兩大害。 公孫瓚還是狐疑,“誰出錢?” 他可沒有! 張禎沒好氣地道,“朝廷!” 當年呂布從皇陵里挖出來的金銀財寶,都還沒用完呢。 去年征遼東滅了公孫度家族,抄其家私,又得一筆橫財。 只要找對了敵人,打仗是很發財的事兒。 另一方面,就算公孫瓚有錢,她也不能讓他出。 讓他出,性質就變了。 第378章 自古以來未能覆蓋的地方,那就上溥天之下 事情敲定,公孫瓚就想告辭。 怕跟張禎待久了,又被她引到什么坑里。 同時再一次遺憾,這要是他女兒就好了! 兒媳?他是真不敢想。 自家兒子那點斤兩,在張禎面前完全不夠看。 張禎讓他且住,笑問道,“師出需有名,使君可想好了名頭?” 公孫續搶答,“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高句麗敢自立為國,便是大罪!我父奉詔討逆,名正言順!” 他心里真是這么想的,因而語氣堅定,鏗鏘有力。 一屋人都被震住了。 張禎:......看不出來這小子是個激進派??!好家伙,按他的邏輯,那真是陽光普照之地皆為漢土了。 當然了,她也是這么想的。 ——可能正是因為她此前洗腦太成功,他才當了真。 很好,她喜歡。 公孫瓚:......好大的口氣,你爹都不敢說得這般理直氣壯。 真是奇哉怪也,大郎平時是個溫吞性情,但只要在張禎面前,就會變得熱血沖動。 所以不能讓他多接近張禎,免得被賣了還幫她數錢。 唯有呂布十分贊賞,十分認同,慨然道,“大郎好氣魄!” 搜腸刮肚,對著公孫續一通夸獎。 公孫續有些害羞,也有些雀躍,大將軍也認為他說得對!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公孫瓚暗瞪呂布,想說別夸了,再夸我這傻兒子都該給你賣命了。 但見兒子這么高興,又強行忍住,沒有出言掃興。 張禎等呂布尬夸完,笑道,“小將軍所言極是!不過,攻伐高句麗,不僅是大義所在,也有充分的法理依據?!?/br> 公孫瓚拱手,“愿聞其詳!” 他所想的借口,無非是高句麗劫掠漢境、為禍遼東之類,就不知道她還有沒有更高明的。 至于大郎說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云云,過于霸道蠻橫,他聽來都感覺強詞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