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誰還不是高祖之后! 諸葛玄正色道,“天命,是張神悅平息亂象,安定天下,振興漢室!” 劉表略帶些嘲諷道,“胤誼,這天命誰告訴你的?莫非是神明?” 諸葛玄:“并非神明,而是袁本初?!?/br> 劉表:...... 袁紹倒下,朝廷就站起來了,張禎也抖起來了。 若早知今日,他會暗中襄助袁紹。 可袁紹也太無能了些! 天下人都以為,那場戰事必定曠日持久,膠著數年。 誰知他只堅持了幾個月,長子袁譚還跑去投奔老對頭公孫瓚,淪為朝野笑柄。 他成笑柄不要緊,可恨的是朝廷借此立了威! 諸葛玄繼續道,“袁本初何以至此?竊以為,并非他甲胄不堅,刀刃不利,將士不勇,而是失了民心。民心何在?在漢室,在張禎!有民心,便也有了天命!” 劉表:“......張禎,并不等同于漢室!” 她甚至不姓劉! 諸葛玄:“是,張禎不等同于漢室,但在此時,卻能代表漢室!漢室的興盛,就是她的意志!這,便是大勢!” 劉表默然無語。 諸葛玄嘆道,“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浩浩蕩蕩!誰若敢阻,便如螳臂當車,只會粉身碎骨!” 劉表緊抿著唇,還是不說話。 諸葛亮:“小子斗膽,請教大人一個問題?!?/br> 劉表一抬下巴,示意他說。 諸葛亮緩慢道,“大人與袁本初,乃是伯仲之間。袁本初不敵張禎,大人未必不敵?!?/br> 劉表老臉又紅了。 他也是這么想的,可漢壽之事證明,他就是敵不過。 諸葛亮又道,“敢問大人高壽?” 劉表微怔,但還是道,“五十有三?!?/br> 不是在論大事么,怎地忽然說起他的歲數? 諸葛亮:“張禎今年十七,呂布今年未滿三十?!?/br> 劉表等著他說下去,他卻停住不說了,不由問道,“那又怎樣?” 諸葛亮輕嘆一聲,“大人,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不知諸位郎君,比之張禎、呂布如何?” 劉表瞪他半響,驀然反應過來,捂著胸口咳嗽不止。 諸葛玄忙給他遞水,又叫丫環捶背揉胸,伺候著喝了藥。 一番忙亂,劉表總算平靜下來。 諸葛玄誠懇道歉,“景升兄,都是我管教不嚴,累你犯疾??酌髂暧谉o知,你莫與他計較?!?/br> 劉表像是老了幾歲,疲倦地道,“有甚好計較?我還要謝他提醒?!?/br> 他有三個兒子,劉琦、劉琮、劉修。 比之張禎、呂布如何,那還用說么? 若說勇武,三個綁一塊兒,也打不過一個呂布。 若說智謀,三個湊在一起,也不夠張禎耍著玩兒。 女兒更不用提了,養在深閨,未經風雨,不通權謀。 他活著還好,他若死了,孩兒們就沒了依靠。 到那時,就是張禎呂布為刀俎,他們為魚rou。 而他已經五十三歲了,身體也不太好,能活五年十年,還能活二、三十年? 為兒女們計,萬萬不能將張禎、呂布得罪狠了。 這么想著,劉表看向諸葛亮,謹慎道,“孔明,可有教我?” 諸葛亮:“小子人微言輕,怎敢教大人?倒有一愚見?!?/br> 劉表:“快快說來!” 諸葛亮微微垂眸,“大人何不效仿袁本初?” 砰! 劉表大驚,手中的茶盞掉到地上,摔了個粉碎。 他才輸了一局,這就要獻荊州?! 不至于,遠遠不至于! 是了,諸葛亮一直是向著張禎、向著朝廷的! 否則也不會去勸說袁術。 諸葛玄也有些吃驚,來襄陽之前,他們商議的是勸劉表繳納稅賦,不要再與朝廷作對。 怎么就到效仿袁本初了? 孔明是不是太急了點? 劉表面色變幻,淡淡道,“胤誼,你去遼東,我本應遠送。奈何病體難支,這便作別罷!” 當即叫人送來兩份土儀,叔侄倆一人一份。 諸葛玄心知他有了芥蒂,也只能告辭。 諸葛亮恭恭敬敬地道,“多謝大人饋贈。大人無計之時,還盼記得小子今日之言!” 阿姐之后必定還有計謀,不將劉表逼到絕處不罷休。 他好心指路,奈何劉表不領情。 沒關系,總有一日劉表會感謝他的。 劉表:“......慢走不送!” 一個禰衡,一個諸葛亮,都惹人厭惡! 冀州逢措為何被氣得卒中,他似乎也明白了。 第269章 《漢壽戰疫記》 漢壽城外的別院里,患者只剩最后七十八人。 其他的,要么痊愈回家,要么病故火葬。 時人重身后之事,火葬本應受阻,但一來這是疫癥之后的慣例,二來實在怕了這疫癥,明面上便無人反對。 私下里,也有人說三道四,認為這是對死者的不敬。 好在明理的人更多。 些許閑話,剛冒頭就被大家駁斥回去。 都不用張禎派人做思想工作。 除了某些老頑固,人們還是普遍認為,活人比死人更重要。 不幸病故的親人們,定然也是希望生者好好活著的。 對于剩下的這七十八人,張仲景用了五石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