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節
共和國藍星第一的導彈技術,也還在錢老智慧的守護下。 同時,錢老還有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的成就。 他是工程自動化的創始人,在被軟禁期間,為了讓某國放松警惕,短暫的不再研究火箭等敏感技術。 用閑暇時間,寫下了一本改變歷史的巨著《工程控制論》,是人類史上最早的,研究“自動化控制”、“系統工程”的著作。 周瑞站在屏幕前,看完了整個視頻。 錢老的一生,成就太多了,故事也太多了。 視頻只是截取了一次專訪的一小段,不超過五分鐘。 周瑞下移視線,看到臺子上刻著錢老的簡單生平。 寫著“1911—2009”。 剛好是周瑞重生的那一年……但他當時居然沒印象。 因為那時他剛進入大學,還沒有走上科學的道路,主業是寫歌…… 周瑞收拾了一下崇敬的心情,說道:“繼續吧?!?/br> 婁陽點點頭道:“請跟我來?!?/br> 之后的講解里,周瑞系統的了解了共和國航天發展史。 五十年代,依靠手鍛、手焊的艱難條件,在沒有橡膠、沒有鋁的限制下,制造出了射程590公里的“快遞一號”。 六十年代,導彈技術與蘑菇彈技術適配,守住了共和國的安全底線,得到了世界民族之林里的“免死金牌”。 七十年代,第一顆衛星發射,長征系列橫空出世。 八十年代,一箭三星,返回式衛星,接連突破。 九十年代,載人航天開始立項。 至此,邁入周瑞熟悉的21世紀,越發不可收拾。 載人航天技術、北斗技術、探月技術……一年一個樣。 長長的走廊,既有掛在墻上的珍貴資料、照片,也有一些微縮比例的模型。 周瑞突然覺得,這里的名字,起的確實很不錯。 這里記錄的,就是華夏人的“問天之路”。 不是帶著神秘主義的去“問天路”。 而是,腳踏實地,走出了一條“問天之路”。 可能是有始有終吧,在“問天之路”的末尾處,依舊是錢老的內容。 錢老的遺照,和一份在中科大教書時的備課手稿。 是不是真跡,周瑞無從判斷。 上面寫著: “我們祖先,早就有了飛到天體上去的理想:嫦娥奔月?!?/br> “‘火箭’,是我們的勞動人民,在約1100年左右的南宋時代發明的雛形?!?/br> “后流傳至印度,再在印度殖民時期,被英國認識?!?/br> “這門學科的終極目標,就是解決‘星際航行’?!?/br> “完成我們祖先的理想?!?/br> 旁邊的車乾,一直很沉默。 看到這里的時候,明明只是一張普普通通的紙。 卻突然眼睛有點發紅。 一滴淚水落下,車乾有些局促的抹了抹。 周瑞再次駐足良久。 眾人一起朝外走去,周瑞突然對婁陽說道:“如果‘問天之路’末尾的地方,能加一句話就好了?!?/br> “什么話?” “未完待續,以待后人……” 婁陽突然站定了…… 所有人回頭看去,婁陽有些失神。 “06年的時候,錢老最后一次來局里,也說過類似的話?!?/br> “宇宙遙遠,未完待續……” 第682章 好難,好難??! 離開問天之路,周瑞終于開始了這次來京北的主要事項。 研討會。 可能是出于保密,在進入前還額外簽了一份“協議”。 這種東西他已經簽了太多,也沒細看了,隨手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會議室很大,坐滿了至少能有五六十人。 直到他看到上面的橫幅,才知道這次討論的內容。 “火箭回收技術討論”。 周瑞心里暗自思索,原來是這個么…… 算算時間,倒也不奇怪,是技術發展的必然階段。 不過從前世的記憶來說,這個方向上共和國有所樹建,至少還要十年。 現在,大家都在起步階段。 會議室人已經來了七八個,不過他一個都不認識,低調的按照臺簽,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車乾就在他旁邊,很認真的攤開筆記本,準備記錄,他在蓉飛配合“鯤鵬”項目組的時候,也參加過一些“研討會”,不過總覺得航天局的更正式一些。 尤其是剛才參觀了“問天之路”,被那種壯麗敘事感染。 大概五分鐘后,一連進來了六七個人,包括周瑞熟悉的邱力勛。 邱力勛一進門就張望尋找周瑞的位置,他熟客了,直接和周瑞旁邊的人換了臺簽,很厚臉皮的坐在旁邊。 研討會正式開始,長桌首位的一個老者,系統工程司司長,李長平。 李長平笑瞇瞇的說道:“今天的研討會有很多老朋友,也有一些新客人,我給大家介紹一下?!?/br> 他按照坐席位置,一一介紹了幾個人。 兩位京北大學的教授、一位清華大學的專家。 最后看向周瑞,慈眉善目的說道:“還有周總,開明智能的ceo,以及……優秀的科學家?!?/br> 他事后是有仔細查過周瑞的成就的,知道為什么讓這么多單位,尤其是總裝如此重視。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好多東西他都得額外申請才能看…… 他本以為這位過于年輕的“企業家”,會被不明真相的“專家”們看輕,結果卻看到兩個京北大學的教授,老臉都笑裂開了,不斷和周瑞擠眉弄眼。 周瑞友善的回應了一個笑容,這兩個是“造船廠五十勇士”的人,好像一個叫吳海民,一個叫樊成。 都是他手下的兵。 介紹完畢,終于進入正題,立刻有人上前,每人分發了大量的資料。 周瑞整理了一下,厚厚的一沓,都快趕上一本書了。 這種會議,資料都是隨看隨發,會議結束還得回收。 《材料耐受問題》 《定位與探測問題》 《實時控制問題》 《著陸輔助器問題》 《姿態調節問題》 《燃料存留問題》 …… 周瑞:…… 好好好……全是問題…… 這些資料冊,相當于今天會議的一個個“議題”,光看這厚度,周瑞就能感覺到這會絕不會短。 天黑前能出會議室,就算在座的各位嘴快,可以去當rapper了。 旁邊的邱力勛也是一陣頭大……之前他幾次來也是這樣…… 一耗就是一整天。 關鍵是沒什么進展……這資料重復印刷這么多次,每次還要銷毀,他都覺得為國家浪費紙了…… 不過對周瑞來說,這些東西都是難得的航天資料,正式開始之前,航天局也給了新客人20分鐘,熟悉一下資料。 周瑞一頁一頁的翻動,速度不算快,但很流暢。 說到底,任何實際問題,都離不開工程問題,哪怕是全新的領域,對他來說也沒有太多壁壘。 20分鐘過去,李長平繼續主持會議。 “火箭回收技術,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之一,當然,并不是說它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br> 有著工業體量優勢和體制優勢,中國航天的建造、發射成本,比西方國家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