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節
大哥!隔壁威龍起降距離都能上航母了,你再拖下去,我還研究個der??!你航母的數據呢? 達利安造船廠:“再等等,老哥,等我消息!真的!” 總之呢……總裝也著急,感覺空軍方面,都有點脫節了…… 陸軍這邊,列裝了智能機械戰后,也有點超前了,甚至超前的更多,因為連個對標的比較目標都沒有。 用他們總裝內部的玩笑話說,就是陸軍領先40年,空軍領先20年。 一問海軍,還得好幾年。 在目前的新時代里,19年的“海島之約”已經是板上釘釘,兩方都發布了申明,但不代表沒有任何挑戰。 在那個時間點之前,組織上需要一個能保證區域壓制性的海上力量。 時間已經不多了。 楊如彬這次截胡,就是想帶周總去達利安造船廠看看。 但……周瑞其實興趣并不太高…… 造船方面,他確實沒怎么接觸過,即便有著各種詞條加成、“觸類旁通”,也必然需要一段時間來積累。 最重要的是,他想看看航天局這邊是什么情況,非要說起來…… 等等……航天局? 周瑞左右看了看,一車全是熟人…… 航天局的人呢? 還沒細想,邱力勛就插言道:“周總,達利安比較遠,您看情況決定,我那兒近呀,您一定給我留點時間……” “我有一段時間關注了,你們不是量產了么?還有什么問題?” “目前的年產量才100臺……遠遠不夠啊?!?/br> 100臺……不算鯤鵬這樣比較費發動機的,也只能列裝50臺威龍,蓉飛自己都緊巴巴的,還有這么多其他航空主體嗷嗷待哺……怪不得他著急。 只是和戰機一樣,產量不是砸錢就能拉上來的,合格的工程師沒那么好找。 想起了自己的“智能工業集群”,心說倒是可以去看看,有沒有結合的空間。 畢方是一次性“賣”了設計,售后倒是不歸他負責。 但他需要更多更多的工業場景,來完善“智能工業集群”技術。 這樣一想,這次北上,還挺忙的! 航天?什么航天? 低調?什么低調? 到了吃飯的地方,幾人互相謙讓,笑容滿面的往里面。 “周總!請~” “楊大哥客氣,你先你先?!?/br> “邱主任,一起一起?!?/br> …… 婁陽火急火燎,終于沖破了晚高峰的加鎖,抵達了打電話問來的餐廳地址。 叫來的老領導救兵,在另一輛車上,還沒到呢! 就看到一行人已經出來了。 “周總!請~” “楊大哥又客氣了,你先你先?!?/br> “邱主任,一起一起?!?/br> 看到婁陽反向往里走的時候,三人齊齊愣住了。 哎? “婁處是忘了東西么?” 剛才一大桌子人,好像也沒注意這位什么時候出來的。 婁陽:我他媽就沒進去! 臉色一苦,心里一苦,苦上加苦。 “嗯……我……我去買單……” 第681章 星辰大海,未完待續 婁陽最后也沒真的買單,倒不是心疼他一口烤鴨沒吃。 主要是早就買過了。 他感覺今天真的是諸事不順,買單都沒搶到,接人接小半天,航天局的車上,連周總的dna都沒能留下來。 一根毛沒掉。 他后面徹底不要面子了,在餐廳門口和一眾大佬拉扯了五分鐘,死活要讓周瑞航天局的車。 最后還是楊如彬比較豁達,退出了爭寵的行列,還勸了一下邱力勛。 “周總這這兩天,先把研討會開了吧,回頭我們再和您聯絡?!?/br> 周瑞笑了笑:“行,我去看看情況?!?/br> 楊如彬似提醒,似交代的,對婁陽說了一句:“婁處,一定照顧好我們周總?!?/br> 婁陽聽出了話里的意思:“楊首長放心,周總是我們重要的科學家,我一定照顧好?!?/br> 晚上就睡周總隔壁了,一會兒給老婆打個電話,不回了! …… 第二天一早,周瑞一開門,就看到婁陽在門外守著。 就像聽了一晚上墻根一樣。 婁陽眼巴巴守著,陪周瑞、車乾在賓館吃了早餐,然后一起拉上出發去往航天局。 不過七八分鐘的路程。 航天局很氣派,和許多京北“局級單位”一樣,不高,但很寬,十幾層的大樓,呈現l型排布。 有一種很扎實大氣的感覺。 周瑞下車后,推了推墨鏡,看著這處自帶氣場的建筑。 車乾仰著頭,感慨道:“明明也不高,咋就感覺這么牛逼呢?京北的建筑有點玄乎啊?!?/br> 婁陽笑著說道:“這只是局里的總部,我們在全國范圍內,有五棟大樓,以及眾多附屬單位、建筑,總人員超過七萬人,其中一半以上是技術人員?!?/br> 只能說,不愧是全國航天技術的大本營。 “研討會是10點開始,還有一點時間,周總是第一次來,我帶您去看看我們的‘問天之路’?!?/br> 所謂“問天之路”,是大樓里一處專門用于展示,記載共和國航天歷程的走廊。 走廊位于總部的二樓,當展覽燈被打開后,一排排照片,一個個模型,安靜的陳列著。 而第一站,就是一個電視屏幕。 上面播放著的,是一個老者的畫面。 “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中國人比別人矮一截?” 錢老。 共和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父,航天之父…… 這段采訪,是1997年進行的,畫質并不算太好,錢老那時已經是耄耋之年,慈眉善目,雙眼帶著笑意。 說這話的時候,并沒有那種憤懣、不甘。 反而是一臉輕松、自信,甚至有一點覺得好笑。 周瑞站在屏幕前,久久駐足。 婁陽對這里很熟悉,承擔起了“講解”工作。 “錢老是共和國航天的起點,當年錢老回來,帶回了美國寶貴的導彈、火箭知識……” 周瑞卻打斷道: “更正一點,錢老早在赴美留學前,就已經在研究火箭了,曾經在1935年發表過對火箭的設計、計算、燃料模擬,以及對星際航行的思考……被刊登在當時的《浙省青年》上?!?/br> 周瑞感慨道:“那一年,錢老24歲?!?/br> 婁陽愣住了…… 想到很多人都認為,錢老厲害是因為從美國攜帶回了先進知識,周瑞補了一句: “自然規律,物質法則,就在這世間擺著,被發現有先有后很正常,但不必自矮,而且不是錢老從美國帶回了知識,而是錢老自己開創了這門領域?!?/br> 即便歷數近代所有‘星辰’,這位也是最耀眼的那一批。 婁陽慚愧道:“是我無知了,謝謝周總提醒?!?/br> 周瑞對錢老的成就和事跡很清楚,甚至超過婁陽這位航天局員工,是有原因的。 因為錢老不但是中國航天之父、火箭、導彈之父。 同時也是中國的半個航空之父、力學大師。 他是全球現代空氣動力學的鼻祖之一,著作《噴氣推進》被nasa當做權威數十年,五十年代時,就已經在研究超音速飛行器、噴氣式推進技術,是噴氣式飛機的奠基人。 雖然在回國后,力排眾議,建議優先發展導彈,暫時放下“飛機”幻想的,也是這位。 周瑞在航空領域學習各類知識的時候,在蓉飛查閱各種資料的時候,對錢老很熟悉。 或者說,全球航空、航天領域,至今仍需要借鑒這位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