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節
駱觀臨無聲笑了笑,眼底沾染了少許夜色的潮氣。 冊立皇太女的消息,很快也轟動了整個淮南道。 從反賊擁躉忽然搖身變成儲君部從的感覺,邵善同體驗得可謂最為淋漓盡致。 至此,邵善同也算反應過來了——自家節使她十有八九是貨真價實的! 所以,這算是造反未半而中道洗白,人在家中坐,福從天上來嗎? 不管了,先問節使什么時候從太原回來! 邵善同提筆寫信,即便他前日才剛寫罷一封賀書送去。 轟動不已的淮南道上,此時又屬江都最為熱鬧。 近日各地陸續向江都獻上了許多祥瑞,什么并蒂蓮,佛相的果子,地里挖出來的龍形石頭……還有不便運送而來,傳書獻來的久旱之地落下甘霖的好消息。 不少人都特意趕來江都觀看祥瑞,無二院中許多學子為此作詩寫賦。 姚冉為此事,特意見了沈三貓一面,出言提醒了一番。 她很清楚這些祥瑞皆是沈三貓搜羅而來,此人是個心思活泛的奇才,為節使辦成了許多事,如今又是四大作坊的管事,嚴格來說并不是她能約束的,但此人奉迎討巧之心過重,有些話她必須要說在前頭: “節使如今貴為儲君,一舉一動都倍受人矚目,沈管事日后行事還需再三思忖,切勿被人抓住錯處才好?!?/br> 沈三貓在來的路上已經隱約猜到了姚冉請他過來的緣故,此刻忙道:“女史的話說得太輕了些!此事是我思慮欠妥了……先前只想著為節使歸宗大典添些彩頭,也好為之后鋪路,可卻沒想到節使直接便接任了儲君大任……若能提早知曉會有如此大事發生,沈某行事必當更多一層思慮!” “女史提醒得極是,往后沈某做事,定當百思而后行!” 沈三貓的懊悔并非作假,成為皇女和成為皇太女的意義截然不同,此次是他欠考慮了。 而他作為四大作坊的大管事,對姚冉有如此言聽計從的態度,卻不單是因為做錯事心虛,還有另一重考慮——這位冉女史本就是節使的心腹耳目,如今節使身世已明…… 旁人不知冉女史姓什么,他沈三貓卻是清楚的…… 照這么一算,冉女史如今可是節使的表親姊妹! 此等關系擺在這兒,他莫說伏低做小了,就是見面磕一個那也不為過啊。 姚冉見沈三貓如此態度,便也露出一絲笑意:“沈管事心中有數便可,今日我亦只為提醒沈管事之后行事多加留意。此次祥瑞之事,沈管事本意也是好的,如今也尚在可控之內,沈管事多留些心,莫要叫人拿去做了文章便好?!?/br> 沈三貓連連應是。 江都祥瑞之事,引來許多自覺高明不受蒙蔽者冷眼嗤笑,但“皇太女歸宗,天下祥瑞盡出”的消息還是很快傳揚開來。 加之歸宗大典之日,太原祥云現世的消息經各處暗樁的有效傳播,民間百姓對此事的接受程度與速度可謂空前之高。 尋常百姓對誰來做這個皇帝,原本并不在意,但如今的世道太苦了,他們迫切需要一個“天意所授”的真龍天子來延續活下去的希望。 而以淮南道為界,往西南方向而去,黔中、劍南、嶺南等道卻拒不承認李歲寧的儲君身份,他們堅稱常歲寧冒充李氏身份在先,逼迫天子冊立皇太女在后,乃是罪不容恕的亂臣賊子。 第600章 不要小看女子心意 榮王先行的大軍已抵達鳳州與梁州中間的地帶,此處距離京畿僅余三百里,李隱率領先行大軍選址扎營后,在此等待后方步軍抵達。 昨日,軍中一支斥候去往前方打探消息時,遭遇了卞軍,就此爆發了一場千人規模的戰爭,雙方皆有百余傷亡。 前方不足百里處,便有卞春梁布下的防御。而除此外,附近幾座城池中的百姓,在卞軍的脅迫或煽動下,也皆在自發抵拒榮王大軍的到來,他們大呼新帝已經建立大齊新朝,所謂李氏榮王,不過是前朝余孽,理當誅而后快。 尋常百姓也好,草莽匪賊也罷,此時無不陷入了為新朝建功立業的狂熱氛圍之中,殺氣與戾氣遮天蓋地。 除了這些人為的阻礙之外,此刻阻擋在榮王大軍與京畿之間的還有山脈河域等天險,尤其是春已盡,夏將至,即將迎來汛期。 至于改換進攻路線,也是不可行的,京畿北面有渭水環繞,南面為漢水起源,且漢水流經的山南東道正是卞春梁殺入京師時的來路,那里早已悉數被卞軍掌控。 榮王大軍只能從西面背部進攻,此處雖也有水險,好在多為支流,不似渭水那般兇險難渡。 動兵之前,榮王府的一眾謀士們已再三估算過,此一戰是至少要耗時半年的。 半年而已,他們原本運籌帷幄,有十足的耐心,可此時這耐心卻被攪亂了——“常歲寧”于太原認祖歸宗,并罷黜儲君取而代之,就此占下了正統之名,借此招攬各方勢力,以神授之說蠱惑民心。 他們堅決不承認“常歲寧”的皇室身份,但自有人愿意承認。 如此形勢下,一眾榮王府的心腹部將和謀士們難免心中焦急,此一日議事,有人向李隱提議:當縮短戰事時間,即便不惜代價,也要盡快入主京師,以免被那“常歲寧”搶先一步! 盤坐于帳中上首的李隱卻是搖頭: “不。越是如此,越不可魯莽行事?!?/br> “須知,前方皆是可憐的百姓?!崩铍[:“卞春梁之所以煽動他們抵御我李氏兵馬,為得便是讓我殺掉他們,進一步坐實李氏朝堂皇室的兇殘無道,引發民怨,繼而擁護大齊新朝——” “就算本王踏著這些尸山血海,殺碾過去,除去卞春梁……”李隱說到這里,無聲一笑:“卻也不過是以滿身惡名,為太原那位新任儲君做嫁衣?!?/br> 到時他滿手血腥,對方卻干干凈凈…… 這是他從前慣常用的手段,又如何能容許自己落入此等手段困境之中。 李隱抬眼,看向心腹部下們:“爾等此時自亂陣腳,便是中了兩方之計了?!?/br> “沒錯……”一名謀士神色凝重:“此時已至最關鍵之機,決計不能cao之過急……此時最緊要的,是保下王爺的仁德之名?!?/br> 李隱一笑。 是啊。 在此之前,該握在手中的勢力已經被他牢牢掌控,他是最好的李氏人選,大勢已成,所謂仁名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了,只需面子上過得去即可,但是……此時突然有了更為“正統”的人選出現,人心勢力有分裂動搖之象,他便不得不再次撿起這份體面的仁德,以此為刃,與之抗衡。 他不但要撿起來,還要做得更勝從前,才能保住這份人心高地。 李隱帶著淡淡笑意的眼底是嘲諷之色,設局至今,一切本已唾手可得,而今卻又被迫如此束手束腳,要繼續披好這件名為仁德的天衣……看來上天果真有好生之德,執意要讓他做一個長久的仁者。 部將和謀士們皆冷靜下來,唯有開始商議起緩和作戰之法,打算先從那些民間勢力間開始擊破,或與游說收買之法,或使他們內訌,先從內部瓦解那些躁亂礙事的民心。 而后又制定了與卞軍對戰的持久戰略。 之后談到“常歲寧”或于洛陽動兵的可能——在他們看來,李歲寧絕不會放過這名正言順搶占京畿的機會。 不過她若要動兵,勢必要迎上卞春梁布置在京畿道和山南東道的兵馬,正面迎戰的阻力并不亞于他們從背部進攻,他們要打上至少半年,她李歲寧同樣也需要至少半年—— 且如此一來,也未必全是壞事,卞春梁正面迎敵李歲寧,兵力便會分散,反倒可以減輕他們的阻力。 而最好的結果,莫過于讓那李歲寧喪命于這攻取京畿的戰事中,免去之后的相爭。 要想令其喪命,便不能只寄希望于戰事陽謀—— 他們榮王府這些年來于暗中經營布網,自然少不了培養細作這一條,而李歲寧這數年來的兵力與麾下文士的增長如此迅猛,他們當然不曾錯過此等適宜安插耳目的機會。 更何況,她在洛陽還收攏了段士昂留下的舊部,那其中仍不乏可為他們榮王府所用之人。 幾名心腹謀士與李隱商定之后,便提筆寫下密信,當即令人秘密送了出去,每一封信無不例外皆是為李歲寧設下的殺局。 之后,有謀士提議進一步拆分重整朝廷大軍,包括柴廷手下的玄策軍也可以試著進行拆分,以便更好地掌控,免于他們動搖之下會有反撲的可能。 李隱同意了前半句提議,對那些朝廷大軍再次進行拆分,與榮王府的兵馬整合在一起,并將各處要職都換上可信之人。 但柴廷的玄策軍…… “拆解了,便不是玄策軍了?!崩铍[道。 玄策軍之所以能成為大盛最精銳的軍隊,在于他們的軍紀與協同作戰能力,對他們進行拆解,便等同親手折斷這把利劍。 “他們此刻對卞春梁恨之入骨,這便夠了?!崩铍[道:“至于之后,本王會讓他們相信,普天之下再不會有比本王這個明主更好的選擇?!?/br> 如今這些玄策軍中,已有半數部將愿意聽從他的命令行事。 至于玄策軍上將軍崔璟,那也不過只是明后任命的上將軍而已,崔璟可以使他們折服,他李隱自信也可以做到—— 這是阿尚帶出來的軍隊,而他是這世上最了解阿尚的人,如何能最大程度取得玄策府的軍心,他想,再沒人比他更清楚了。 但是,阿尚…… 眾人退出去后,李隱握著一只空盞打量著,手下不覺間逐漸用力,直到那杯盞在他手中碎裂。 阿尚分明已經不在了,處處卻都是阿尚的痕跡…… 阿尚的兵馬,阿尚的部下,阿尚昔日救下的孩子是她同父的幺妹…… 從徐正業之亂開始,這個橫空出世的孩子,便在不停地攪亂他的計劃,起初是一縷風,而后變作一根刺,再之后成為心腹大患,直到此時,成為了他最大的對手。 這也算是在為阿尚報仇吧? 李隱無聲一笑,壓下多日來暗自翻涌的心緒,拿起一旁干凈的棉巾,慢條斯理地擦拭手指上的血珠。 死了便是死了,痕跡只是痕跡。 他能殺一個皇太女,便能殺第二個皇太女。 雪白棉巾染上血跡,如星星點點被碾落雪中的紅梅碎瓣。 用來處理公務的帳內,李錄將染血的棉巾攥在手中,向驚惶跪伏在面前的醫者道:“有勞醫士近日為我看診……只是父王他如今忙于部署戰事,此事還是暫且不要告訴父王來得好,以免牽動父王心緒?!?/br> 醫者叩首:“是……小人必當守口如瓶?!?/br> 隨著醫者退出去,李錄難以抑制地再次咳嗽起來,以棉巾掩口,再次染上暗紅血跡。 好不容易止住咳嗽,李錄仿佛被抽干了全部力氣,面色愈發不見血氣。 他呼吸不勻地半靠在竹榻內,望著帳頂,忽然笑了笑,聲音沙啞破碎自語:“還真是……天意弄人啊?!?/br> 說罷,卻再次笑了,這次他甚至笑出了聲。 什么天意弄人,怎會是天意弄人,他這殘破軀殼,分明是人意使然…… 但天意待他又何嘗公平呢? 他不愿認命,他竭力籌謀,他謀算著每一步,包括他的妻子也是謀算而來,他時刻都在為日后設想鋪路……可上天卻不打算給他擁有“日后”的機會了。 而他真正欣賞想娶的女子,到頭來竟然成了他同祖父的meimei…… 李錄再次笑起來,眼角因方才劇烈的咳嗽蒙上了一層水光。 然而真正最為荒謬的,卻是他這可笑的人生。 他這顆殘破的棋子,很快便要在人意和天意的擺布捉弄之下化為齏粉了……真是可悲可笑。 一陣喘息后,李錄慢慢坐起身,看向垂落的帳簾,平靜的眼底隱藏著不知名的洶涌氣息。 與此同時,后方帳中,馬婉手捧一封書信,手指在細微顫抖著。 “女郎……這究竟是不是世子的筆跡?”蘭鶯壓低聲音追問。 “是……”馬婉慢慢坐回椅中,聲音幾分顫栗:“是他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