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書迷正在閱讀:替嫁沖喜小夫郎、直播不易,貓貓嘆氣、論如何制服易感期的Alpha、快穿:祖宗輕點作、刑警本色[九零刑偵]/jiejie破案好兇[九零刑偵]、皮膚饑渴癥大佬矜持一點、毛茸茸的他、窈娘、我的對象非人類[星際]、撿的小可愛是超危級
		
		    我,大明朱樉,平等地厭惡每一個文人。    唐朝。    白居易的嘴角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翹了起來:“楚姑娘的詩解得當真是不錯呀!”    通俗淺易,并不意味著粗陋直露,唯有千錘百煉而不見斧鑿之筆,才是天然佳作,不窺門徑者豈可懂得?不過嘛……    “詩可共賞,我之詩,老嫗能解,便得老嫗意趣;文人能解,便得文人意趣。二者并行不悖,何必拘于一種,又分高下呢?”    老嫗解其意,文人解其法,詩之于不同人,所獲自然不同。    白行簡頗為認同:“兄長所言是極,尋常人即使難懂其中三昧,但可于言語敘事之間知曉其意,便已足夠?!?/br>    【這幾句里,詩人引珠落玉盤、急雨、私語作擬,顯然是用到比喻的手法,更進一步說,珠玉相撞、急雨敲瓦、私語竊竊,都屬于聲音,所以在這幾句里,白居易采取的手法是以聲摹聲,這一點大家要記住哦!    接著往后看?!伴g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br>    間關是形容鳥鳴聲婉轉,著一滑字賦予形象,可見流利;幽咽,形容樂聲梗塞不暢,難,指樂聲在冰下滯澀難通,俱是形象可感的,這叫以形寫聲。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大家發現沒有?!?/br>    ???什么問題?    正聽到興頭上的人一愣。倒是曾經被當作對照組的李益反應過來了:    “這以聲摹聲、以形寫聲,均屬以美之事物引發詩意聯想,與諸詩家所寫似乎并無不同?!?/br>    他還能舉出例子:“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不正是如此么?    不對,不對,白居易還寫到了別的。    【是的,珠玉之聲、間關流鶯、冰下泉流,這種生發聯想的描寫方式在唐詩中是很常見的,可以說是有唐一代詩人總結的音樂描寫經驗,大家都這么寫,白居易憑什么得到這么高的贊譽,因為他更出名?那也是他寫得好才出名??!    沒錯,他有自己的“制勝法寶?!贝蠹彝罂?。    “冰泉冷澀弦凝絕”,冰泉之下溫度過低,仿佛將琴弦凍住了似的,弦音受阻,樂曲不再像之前那樣流暢,反倒漸漸停了下來。    發現沒有,樂聲停了,不是戛然而止那種停,而是弦阻、音塞、不通,最后慢慢、慢慢停下了,他寫出了樂聲流轉的過程,捕捉到不同樂段音樂的變化,再予以藝術呈現,這是他的獨到之處。    而且,‘弦凝絕’、‘聲暫歇’,這一段的旋律是停止的,音調低沉了下去,為什么會低沉?是的,彈奏者的情緒落下去了;為什么白居易可以知道她的情緒落下去了?因為他在凝神細聽。    音樂的狀態、彈奏者的狀態、聽者的狀態,他全都寫到了。    也正是因為凝神細聽,白居易才能體味到余韻中的幽愁暗恨,彈奏者沉潛自己的情緒,聽眾體味到了這種情緒,他們一同沉浸在其中,所以——此時無聲勝有聲?!?/br>    水鏡下倏忽沉默了,似乎也有些“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味。    李益語帶感慨:“是啊,白居易寫琵琶聲,便好似當真將聽曲的過程呈現在眼前似的,處處不離樂之本身,又偏偏造語平淡,朗朗上口,此后天下人誦他此詩,便似聽了一支琵琶曲,琵琶聲在他的詩里,活矣!”    文人相輕,不過是未曾見得真正嘆服之作,今日,他服了白居易!    終南山。    李白連聲贊嘆:“妙!妙??!雖是摹聲之句,然則意象交疊如樂聲流淌而出,又能寫出琵琶聲的起伏變幻,前人何曾有過此筆!此詩一補前代蔽缺,白居易高才也!我當與他痛飲三百杯!”    他的情感向來熱烈而外放,聽到興起處,竟當真提著酒壺想要邀幾十年后的白居易共飲似的。    一旁的杜甫看到這樣的好詩也是激動不已,用詩來表現其他的藝術形式,他亦曾嘗試過。他寫劉少府的畫作,是“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笨稍姰嫳居邢嗤ㄖ?,若想用詩來表現音樂,其難度怕是要翻倍,白居易這段描寫,堪稱詩藝的突破。    他也舉酒,拉住李白:“太白兄說得不錯,今日能見得這般好詩,合該痛飲,我與你同飲!”    “好!”    李白大笑,二人一同向著虛空舉酒——白居易,同飲!    【特別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琵琶女是沒有直接傾訴她的愁情的,只是詩人通過漸漸低沉阻塞的琴音,體味到了其中幽微難言的心緒,所以是幽愁暗恨,大家不要把幽字寫錯了?!?/br>    “寫錯?”學霸蘇軾表示很不理解,“幽暗相對,詩意暗合,這個字怎會寫錯?”    蘇轍抿抿唇:“不會,是寫成‘憂’了吧?”    蘇軾:……好吧,對后輩總是要寬容些,或許他們只是一時記不清呢?    蘇軾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詩文,若當真被選中的話,應該沒有什么難寫易錯的字吧?!    第53章 琵琶行3    【在“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短暫停頓后,樂聲并未停止,反而一個急轉——“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边@也是一個比喻。    在幽咽暫歇之后,忽然,仿佛盛滿水的銀瓶突然碎裂,水漿四迸;又仿佛乘乘鐵騎忽然從陣中沖出,刀槍齊鳴。琵琶是在馬上彈奏的樂器,有兵戈之聲,這一句的形容同樣非常貼切。但最重要的是,發現沒有,白居易故技重施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