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第27節
書迷正在閱讀:魅魔的樂章、侯門外室她恃美行兇、此地良宵、[歷史同人] 我有一個哥哥、[綜] 歷練記、直播:我的后山成了動物園、[日韓同人] 今晚月色真美、[HP同人] 和救世主協議結婚了、[HP] 關于前任、[HP] 攻略上司的一百零八式
楊玉環臉色也變了,她只是一個女子,如何能抗拒過大唐最有權勢的男人?李白在詩中這般諷刺,她怕不是要招致天下罵名。 中唐。 白居易點評道:“太白詩意縱橫,刺筆寫來亦是酣暢淋漓,然而此類作品甚少,想來亦是可惜?!?/br> 話音剛落,便聽得水鏡里繼續說道: 【白居易曾在自己的《與元九書》中這樣寫道,“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br> 風雅比興,指的是《詩經》中的美刺傳統,要求詩歌要有所寄托,諷喻現實。 他說李白的詩確實奇崛又有才,沒有人趕得上他,但是呢在詩之美刺比興上,卻是十不存一,寫得太少了。 這其實是有失偏頗的,李白也有不少比興之作,白居易這么說可能更多是想為自己的理論張本,大家要兼聽則明?!?/br> 白居易:…… 我應該閉嘴的。 三國。 曹植迅速反駁:“李太白詩作神清骨俊風骨卓絕,怎會不怠風雅?你不要信口雌黃!” 他對李白的詩欣賞極了,此時竟看不得旁人說一句不好。 齊地。 杜甫也在為偶像憤憤不平:李白詩繼風sao而承魏晉六朝,怎么能說風雅比興十無存一呢?那披露的幾句《梁甫吟》,力度之大,諷意之深,幾乎振聾發聵! 白居易,我勸你不要亂說。 然而杜甫不知道的是,不僅是李白,連他自己都被白居易嘴過,原因同樣是諷喻之作寫得不夠多。 【從這幾句來看,李白的諷刺是非常辛辣的。大家知道,唐玄宗這個人也是個傳奇,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荒唐昏聵,仿佛被奪了舍似的,以至于無論他的粉還是他的黑,都希望他能早點死?!?/br> “放肆!”李隆基大怒,“黃口小兒也敢詛咒于朕,你有幾個腦袋夠朕砍?!” 他高聲怒喝,仿佛這樣就可以掩蓋突然升起的心虛感。本來還倚在他身側的楊玉環踉蹌一下,歪在座椅上,旁邊的高力士也噗通一聲跪下,額頭冷汗直冒。 諾大的興慶宮寂靜無聲。 秦朝。 嬴政眼中浮現出幾絲疑惑,顯然不太能理解這樣的反轉。 太矛盾了。 漢朝。 劉徹眉頭一挑,又是好笑又是好奇:“這唐玄宗到底做了什么?” 這個問題李世民也很想知道,他怒氣沖沖地一拍桌子:“這個孽障到底干了什么荒唐事,才讓那么多人都盼著他早點死?!” 雖然粉黑之類的話術聽不懂,但結合上下文不難理解。英明神武和荒唐昏聵,這兩個詞語天差地別,竟然都集中在他一個人的身上!李世民撫著胸口,不由得想起太史公的《武帝本紀》,一顆心迅速下沉。 這孽障不會也整出個巫蠱之禍了吧?! 此時的劉徹并不知道自己被唐太宗當成了反面教材,仍在樂呵呵地看戲。 【前期的李隆基勵精圖治,任用姚崇、宋璟等名相,開創了教科書里代代相傳的開元盛世。 但是,敵人的武力不能征服我們,資產階級的捧場卻可以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雖然,李隆基是被皇權與逸樂征服的。 打了一輩子仗,享受一下怎么了?于是李隆基將自己的重心轉移到后宮,他尋訪到一位美人——她的兒媳,壽王妃楊玉環?!?/br> “啪——”李世民當場摔碎了杯子。 “他他他……”他氣得手直發抖,“這個孽障,簡直荒唐!” 皇室里竟出現這等扒灰的丑聞,如今被披露出來,天下會如何看待他們李唐王室?! 一旁的長孫皇后連忙幫他順氣,卻到底也覺得觸目驚心。 “承乾的兒孫輩,不該是如此??!” 興慶宮。 李隆基的臉色愈發難看,他本以為自己做得足夠隱蔽,沒想到后世人竟全然知曉,還拿到水鏡上公之于眾!那豈不是,連太宗也聽到了?! 坐在側坐的楊玉環神情有些恍惚,壽王妃啊,太久沒聽到這個稱呼了。 吃得一口皇室大瓜的眾人連連皺眉,這玄宗皇帝,竟是連綱常倫理都不顧了。 倒是后面已經知道劇本的朱元璋沒有太過驚訝,他在品前面那句話——“敵人的武力不能征服我們,資產階級的捧場卻可以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br> “如果沒記錯,楚棠前面提了句階級局限性,資為貨、產為生,所謂資產階級,顧名思義,便是占有資財貨物的階級,也就是,大財主么?” 他繼續尋思,越想越覺得妙:“咱當年和那些故舊打蒙元的時候,便不怕他無力強悍,可一朝建朝,底下人的心思就大起來了,這莫不就是被‘征服’了?” 他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尤其結合后面那句“打仗打了一輩子,享受一下怎么了”,越品越覺得和時下貼切。不知道誰能說出這樣淺顯直白又有見地的話,若是能交談一番,必定受益匪淺。 不過朱元璋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這話的主人十有八九就是后世的哪位大賢。 后世的人才,真是了不得??! 【李隆基借給自己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讓楊玉環出家做道士,然后再暗度陳倉,把她接回宮中,玩得好一手偷天換日。 有一說一,李隆基這招不會是跟他爺爺李治學的吧,寺廟中轉站玩得挺熟的嘛!】 太極宮。 一口氣沒說過來的李世民又裂開了:“稚奴也干了扒灰的事???!” 長孫皇后也滿臉震驚:“稚奴平日看著乖巧伶俐,怎么會……” 等等,帝后二人對視一眼:“李隆基的爺爺是稚奴?!” 那承乾呢?難道又出了個玄武門? 武周。 武則天微微恍神,又想起那個已經殯天的丈夫,是他給了自己機會,給了自己無上的榮耀。 只是這李隆基……她冷哼一聲,向上官婉兒遞了個眼神。 【后人常說楊妃惑主,卻不曾想過,在封建時代,面對至高無上的皇權,她又能怎么辦呢?她只是一個弱女子,是李隆基選擇了沉迷聲色,拉著她共沉淪。 在朝事上,李隆基還將張九齡罷官。 張九齡,開元年間名臣,以直言敢諫著稱,頗有些魏征的遺風,因讒言被貶,后辭官歸鄉。至此,玄宗朝最后的賢相離開了。 張九齡文學造詣也不錯,大家應該讀過他的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薄?/br> 長安院落。 李白有些許悵然:“張相風骨白亦十分敬佩,可惜他辭官后便病逝在曲江,不得拜見?!?/br> 賀知章也想起那位同僚,不由得輕聲一嘆。 未央宮。 劉徹順便咂摸了一下末了那句詩,終究是沒忍住心里的酸水,怎么唐朝的宰相也這么會寫詩! 【張九齡辭官后,唐玄宗任用李林甫為相,就是那個為我們貢獻了“口蜜腹劍”這個成語的李林甫,這個人非常擅長揣測上意。 后來,因為楊貴妃受寵,楊家也得以雞犬升天,她的哥哥楊國忠被封為宰相,整個朝堂已經沒有清明之象了?!?/br> 興慶宮。 李隆基滿面怒火,對皇權的危機感讓他短暫清醒過來:“去,把李林甫給朕叫來,還有楊國忠,朕倒要看看他們是怎樣的禍亂朝堂!” 楊玉環急忙抓住他的袖子:“陛下,臣妾的兄長尚未封相,求您……” 李隆基沒好氣地將她甩開:“等到他封相就晚了!” 太極宮。 李世民胸口不斷起伏:“沉迷聲色,貶斥忠良,重用jian佞,李隆基,好……你真是,好得很!” 咸陽。 嬴政亦是冷哼一聲:此等君主,朝堂之禍,天下之禍。 長安院落。 尚不知曉許多后世的賀知章和李白對視一眼,臉色染上沉重。 “老夫只知李林甫大權獨攬,氣焰囂張,卻不想后面還有這許多事,唉,陛下他……何以糊涂至此??!” 李白搖頭:“浮云蔽日,希望陛下看到,能有所警醒吧!” 開元年間的欣欣向榮,怎么也不能斷送掉。 【李白是一個純粹的人,他不愿與小人為伍,而jian小必然也不能容他。離開長安后,李白終于可以將他的一腔憤懣宣之筆端,這種憤懣是如此強烈,以至于兩年之,在辭別東魯友人的贈別之作中仍有回響。 或許當年入侍翰林,真的就是一場夢吧!詩中的海日山花、登山奇景、蓬萊宮殿、恰似帝闕中的繁華,而熊咆龍吟與云雷之聲,未嘗不是影射著廟堂之上的暗涌。一朝賜金放還,便是大夢初醒,虛幻而又悵然。 他在寫夢,也在寫人生?!?/br> 作者有話要說:這時候楊玉環應該還沒被封貴妃,主角這么稱呼是因為現代叫習慣了1.《詩比興箋》:此詩(《夢游天姥吟留別》)即屈子《遠游》之旨,亦即《梁甫吟》“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壺多玉女。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冥起風雨。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叩關閽者怒”之旨也。 2.白居易的《與元九書》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詩歌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要求詩歌反映現實有所諷喻,沒有諷喻的詩都是不好的,所以從上往下嘴了一遍,說李杜的一段如下—— 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詩最多,可傳者千余首。至于貫穿古今,覙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于李焉。然撮其《新安》、《石壕》、《潼關吏》、《蘆子關》、《花門》之章,“朱門酒rou臭,路有凍死骨”之句,亦不過十三四。杜尚如此,況不迨杜者乎? 就,蠻好玩的,愛看一些文人打嘴仗hhhhhh3……追溯前代,晚年昏聵二鳳直接想到了豬,豬豬你反省一下自己(指指點點) 4.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5.浮云蔽日——cue了下白哥的“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庇髦妇鞅幻杀?。 6.敵人的武力不能征服我們,資產階級的捧場卻可以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鲎远亩级?! 第30章 夢游天姥吟留別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