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確定了基本方向,后面給嚴彌定罪的事情,他直接交給了專業人士去辦。 這幫文臣不說別的,筆桿子絕對是一等一的強。尤其是御史,平時碰上個道德標兵都能找出一二三四條錯處,揪住不放狠狠參上一本,更何況嚴彌這樣的? 所以酈黎安排得非常放心。 接下來,就輪到本次朝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項: 任免官員。 酈黎方才沉重的心情一下子雀躍起來。 首先第一位出場的,當然就是他的好哥們啦! 很可惜,霍琮人暫時不在這里。 雖然當初在城頭上,自己已經親手把圣旨交……咳,好吧是扔給了霍琮,但是畢竟是第一次親政后的朝會,還是要公開講一下的。 “朕之前任命霍琮為大都督,兼領徐州牧,”酈黎坐在龍椅上,對著下方神色各異的朝臣們說道,“現今各地動亂,藩王擁兵自重,朕打算命他領兵十五萬,討伐周邊叛軍,諸位可有異議?” 他說的十五萬,可是貨真價實的十五萬兵力。 不像盧弦那個還搞水分摻假的。 在這個時代,十五萬大軍,已經足夠橫掃半邊國土了。 “陛下,臣以為,此事還需再做商討?!?/br> 一名大臣皺著眉頭,站出來說道:“霍州牧方才走馬上任,對徐州情況都尚未熟悉,怎能叫他立刻領兵作戰?況且當下國庫本就緊張,若是戰事再起,恐怕就再難以為繼了,陛下慎重啊?!?/br> 其他人也紛紛贊同他的看法。 酈黎裝出一副為難的樣子,嘆了口氣說道:“好吧,愛卿說得也有道理。不過……” 他忽然興致勃勃地問道:“不是說,霍琮他治理地方很有能耐嗎?那要不這樣吧,朕給他發個許可,讓他可以無限制的自由招募民兵,這樣如何?反正他現在是大都督了嘛?!?/br> 嚴彌之前雖然讓各地自行組織兵力討賊,但為了防止地方勢力做大,也是下過嚴令的: 一旦招募人數超出三萬,不論緣由,即刻以謀逆罪論處。 酈黎這么一說,等同于給霍琮開了個口子,只要他把技能條點滿,就可以無限制爆兵。 下面的大臣們自然也想到了這一點。 所以酈黎的話讓他們眼前一黑——不行,絕對不行! “陛下,萬萬不可??!” “此舉遺患無窮……” “霍琮萬一有反心,便是亡國之危啊陛下!” 酈黎一聽這話,樂了。 還有這種好事? “諸位想太多啦,”皇位上,天真的小皇帝眉眼彎彎,沖他們笑得無比燦爛,“朕相信霍都督,他能千里迢迢趕來救駕,一定是忠君愛國之人?!?/br> “徐州大疫后,流民無數,霍都督就算真的組建起軍隊,能叫手下士兵吃飽飯,打打周邊的山賊就不錯了,哪里還能有余力顛覆朕的江山社稷呢?這事兒就這么定啦,無需多言,朕不愛聽?!?/br> 高尚聽完全程,面色慘白如雪。 他僵硬著一張臉,緩緩轉頭望向陸舫。 ——這就是你說的,有明君之相的陛下? 這國遲早要亡! 第035章 第 35 章 俗話說得好,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相比起酈黎接下來要講的,方才大臣們極力反對的募兵之事, 反倒沒多少人再提起了。 就像陛下說的那樣, 現在各地自顧不暇, 地方長官大多一心只想著在任上撈錢, 稍微好一點的, 那個個都是忙得焦頭爛額。 在大臣們看來, 霍琮又不是藩王, 就算真有那么點治理的本事,離擁兵自重,那還有十萬八千里呢。 ——相比起霍琮,陛下打算分設六部,任免官員,重構朝堂格局,這才是當下最緊要的大事! 為了避免被干擾, 酈黎早在昨日就提前擬好了敕書。 隨著宣旨太監一條條當眾念出來, 朝堂內的暗流涌動也逐漸浮上了水面。 “臣御史大夫傅昭,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在聽完宣讀后, 一位長著連心眉、面相冷峭刻薄的中年人立即站了出來, 語氣十分激烈, “陛下, 國賊已除,當下正是百廢待興之際,更應該效仿黃老無為之道, 以不變應萬變才對?!?/br> 他話音落下,朝中登時響起附和聲一片: “臣附議!” “傅御史說得有理, 應該讓百姓休養生息,國家方能富強穩定?!?/br> “劃分六部,增設大量官員職位,陛下本意是好的,可這樣下去,開支驟增,官員俸祿都要發不出來了!” 但此時太仆卻站出來贊同陛下:“臣以為陛下說的也不無道理,只是六部具體人選,尤其是六部之首的任命,還需多加斟酌……” 聽著下面亂哄哄的議論聲,酈黎被吵得耳膜都在嗡嗡作響。 安竹恰到好處地咳嗽了兩聲,提醒諸位大臣,陛下可還在上面呢。 然而根本無人理會。 大臣們很快吵成了一團。 還有一些自覺人微言輕的,比如高尚,便只站在原地眉頭緊鎖,緘默不語。 酈黎坐在龍椅上,在心里默默數了一百下。 ……還沒吵完。 大概是被嚴彌壓抑久了,新仇舊恨加在一起,不少朝臣心里都憋著一口惡氣。 正好在這次朝會上,朝自己看不順眼的政敵/死對頭,全力開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