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373節
精米自然是來源于稻谷,而脫谷的工具叫土礱,懂得cao作土礱的便是碾米工。土礱的效率原本不低,結果還要招聘五百名,足見皇家米行將得到一批谷物。 只是現在南北的道路可以說是斷絕,不說現在還不到秋收時節,哪怕秋收亦因蝗災而減產,京城又哪來一大批的谷物呢? 若是沒有足夠的谷物,一下子招聘這么多的碾米工,簡直就是一種人員上的浪費。 “管那么多做甚,報名去!” “不錯,是真是假你們到了便可知!” “對的,你們瞧一瞧是怎么回事,總歸不會是騙人的!” …… 圍觀的百姓很快便結束這里無端的猜測,有的百姓決定前去應聘,有的百姓則是想通過應聘者知曉實情。 “說起來我家那口子昨天接了活,到現在還沒有回來呢!” “我家那口子也是,一直在城門外的碼頭干活,突然被宮里的人聘用了!” “你們別自己嚇自己,皇家商號的信譽最好,大概是要運送什么才能走一兩天!” …… 面對未知難免心生恐懼,一些人結合昨日大量苦力工被聘用至今未歸,免不得產生了一種擔憂的情緒,但亦有人進行了安慰。 其實苦力工被聘用數日是常有的事情,畢竟有的活要干數日,你想要賺錢自然是要服從東家的安排。 何況時間越長,工錢越高,這消失一日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當天下午,一輛輛馬車進入了北京城。 正當有人感到人心惶惶的時候,那批被聘用消息的力夫歸來,每個人都洋溢著一股燦爛的笑容,又像是打了勝仗的將軍般。 人逢喜事精神爽,英國公府的宴會至今沒有散去。 襄城侯李瑾等人喝得十分盡興,甚至是忘乎所以然,一直到了黃昏時分。 正是這時,一個身影闖了進來,李管家顯得面如土色地道:“侯爺,剛剛不曉得是怎么回事,整個京城的百姓竟然都不搶購大米了!” “皇家米行不是關門三日嗎?”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瑞安伯王源率先站出來驚恐地詢問道。 李管家艱難地咽了咽吐沫,便肯定地回答道:“確實是這樣,至今沒有開門!” “那是怎么回事,京城百姓為何不買我們的米?”英國公世子張銘一直十分沉默,此刻亦是困惑地提出問題道。 如果皇家米行真有能耐憑空變出大量的精米還好,但偏偏什么事情都沒有做,結果竟然無人再向他們賣高價米,簡直不合常理。 李管家亦是深感疑惑,但還是將打聽到的消息匯報道:“據京城百姓相傳,皇家米行有米可以完成兌付!只是皇家米行都沒有賣米,而且誰都沒有見著米,結果大家竟然都信了!” “他說有就能有了嗎?我還說自己有金山銀山呢!”瑞安伯王源已經砸了全部身價,顯得不憤地道。 “只是現在百姓都相信了,雖然皇家米行還沒有開門,但全城的百姓真的沒有前來我們店里買米了!” 李管家亦是十分的困惑,卻是苦笑地指出現狀道。 雖然他仍是不明白:明明皇家米行還緊閉著大門,離重新開業還有兩天的時間,但皇家米行竟然不費口舌便贏得全城百姓的絕對信任。 要知道,哪怕皇帝的信譽再強,亦架不住他們的猜疑,全城百姓憑什么對皇家米行抱著如此大的信心了呢? 襄城侯李瑾緊緊地攥著拳頭,略尖的指甲已經陷入掌rou傳來痛楚:“本侯不信皇家米行能有那么多米出售,絕對不可能,一定是煙幕彈!” “皇家米行確實不可能有這么多米,一定是假的!”英國公世子張銘亦是選擇相信李瑾的判斷道。 或許是不愿意相信這個殘忍的事實,或許是不甘于失敗,亦或許是他們根本輸不起,所以并不相信皇家米行擁有充足的米糧。 “皇家米行的糧回來了!” “別懷疑,皇家的米保障管夠!” “大家別吃高價米,實在沒米我可以借你一點!” …… 盡管襄城侯李瑾等人不相信,但京城的百姓已經口口相傳,竟然很神奇地讓所有人沒有再光顧其他米行。 “現在誰買高價米誰傻!” “那幫人買得太兇,皇家米行的米管夠!” “朝鮮米沒有回來又有什么打緊,咱們大明無米乎?” …… 京城的百姓跟那些賣高價米的商家像是有仇一般,不僅自己不再前去光顧,而且還呼朋喚友讓他們不要前往,而是靜靜地等著皇家米行后天重新開業。 其實早前之所以到其他米行購買高價米,并不見得他們已經斷灶,主要是他們基于皇家米行無米而產生恐慌購米。 若是知曉皇家米行還有充足的大米,誰還會傻傻前去買高價米,卻是沒有選擇皇家米行這里的平價米呢? 正是如此,隨著京城百姓的恐慌情緒消失,一些人哪怕真的斷灶,亦是甘愿前去借米,亦或者干脆餓上三日。 此時,京城天空顯得波云詭譎,仿佛要迎來一場狂風暴雨一般,亦或者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第四百零七章 皇帝手握王炸難倒都眼瞎了? 夜幕降臨,乾清宮亮如白晝。 每當這個時候,這里仿佛從白天死氣沉沉的狀態活過來一般,一幫宮女和太監都是各司其職地忙碌起來。 朱祐樘現在已經完全適應這里生活,每日回到這里都是享用晚膳和沐浴,而后又到冬暖夏涼的東暖閣翻閱來自各地的情報。 牛濛濛對于打理乾清宮越來越得心應手,在朱祐樘到來之前,便已經打理好一切,空氣中會彌漫一股好聞的檀香。 朱祐樘習慣性地躺在軟榻上,而后便翻看眼前的一份份情報。 雖然京城始終不得安寧,但作為大明的皇帝自然不可能僅著眼于京城,卻是要俯視整個華夏大地,亦是時刻關注四周的動靜。 兩京十三省現在進入了平穩期,雖然漕運仍舊被推延而無法疏通,但河道總督衙門終究是在治理黃河。 若是拋開京城缺糧的因素,他對于河道總督白昂的做法并沒有意見。事情終究是兩難全,保漕和治河真要選擇的話,自己完全傾向于治河。 朱祐樘并沒有在河道的情報產生過多的糾結,便繼續翻開下一份。 當看完江西情報內容的時候,盡管他一直想要練就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心理素質,但此刻身體都在微微顫抖起來。 咦? 牛濛濛很喜歡每夜都站在這里守著燭火陪伴著朱祐樘,現在看到朱祐樘如此反應,不由得好奇地看向朱祐樘手中的情報。 只是她雖然已經識字,但奈何太遠,自然不可能知曉是什么樣的情報惹怒了帝王。 朱祐樘很快意識到自己失態,卻是朝無辜的牛濛濛瞪了一眼。 “奴婢不說!”牛濛濛宛如朱祐樘肚子里的蛔蟲,當即捂著自己的嘴巴。 朱祐樘倒不是真怕她說出去,純粹是為了自己沒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氣餒打個替罪羊,便是繼續翻閱著情報。 其實情報并不全是壞消息,亦會伴隨著一些好消息。 以前長城幾乎是鎖關,所以并不知曉關外的情況。只是現在雙方建立了貿易關系,八月的蝗災不僅影響了山東、北直隸和山西等地,亦讓大草原餓死牛羊無數。 如果是在以前,蒙古的部落很可能組織人員南下搶掠,只是現在的邊軍今非昔比。 且不說九邊將士的精神面貌是煥然一新,現在他們擁有最好的武器,還有著夯實的糧倉為依托,完全不怕蒙古騎兵來犯。 如果一場仗打下來是所有苦都自己受,那么再如何英勇的將士都是士氣低落。 只是現在,他們面對蒙古騎兵能夠輕輕松松地取勝,而且還能得到豐厚的獎勵,又有什么理由不打雞血呢? 雖然達延汗死去,由他們的兒子繼承了汗位,但一個襁褓中的嬰孩終究沒有太大的凝聚力,導致北元的內部出現越來越大的裂縫。 亦是幸得滿都海的聲望,還有她治軍的手腕,這才讓大大小小的部落仍舊選擇臣服,不然北元恐怕已經分崩離析了。 此次突然遭到了蝗災,北元內部餓死太多的牛羊,糧食已經無法滿足現有的人口。原本最有效的方式是購糧,但北元跟大明是貿易逆差。 別說他們通過購糧解決自身的糧食危機了,一些人為了得到大明的鐵制品和棉衣,只能向大明出售牛羊和馬匹。 滿都海雖然是一個擁有野心的女人,但亦有著一顆愛民之心,最終不愿坐看一些蒙古百姓默默死在寒冬中,向大明討要五十萬石糧食和一萬件棉衣。 朱祐樘知道這是對方漫天要價,當即便進行批示:“北妃跟北順王雖為異父,然乃同母兄妹,若北順王妃肯讓其兄妹聚于京城,此事可以商榷!” 這其實算是對滿都海的一種試探,亦是一種討價還價的姿態。 雖然北元已經不足為慮,但滿都海能夠讓達延汗一度統一蒙古,便足見這個女人不簡單。如果能夠以她兒子為人質,那么便能夠形成真正的牽制。 黃金家族的唯一血脈在手,哪怕滿都海真的一統草原,到時她亦不敢亂來,仍舊還得受制于大明王朝。 每當夜晚降臨,雖然乾清宮是最耀眼的存在,但總會有一位嬪妃從自己的居所來到這座寢宮中侍寢。 今晚的女主角是靜妃蘇允兒,一個懂得進退的聰明女人。 早前她家里申請金融牌照打算從事放貸行事,雖然朱祐樘只是叮囑她們家合規經營,但還是讓她悍然叫停。 單從這個取舍來看,便已經證明這個女人。 作為蘇州城第一美人,完全復制大家所幻想的江南美女的形象,擁有白皙勝雪的肌膚,還有一張細膩的精致臉蛋。 蘇允兒只是朝著東暖閣瞥了一眼,卻是很知分寸沒有前去打擾,而是跟隨著宮女走向了今晚的寢室。 朱祐樘的聽力很好,雖然外面的聲音很細微,但用心還是能夠聽到一些?,F在敢在乾清宮制造一丁點聲音的,自然是前來侍寢的靜妃一行人。 想到這個宛如唐伯虎筆下的四大美人,心里亦是涌起了一股暖流。 朱祐樘此次并沒有暴露自己,很快便翻看來自夜部的情報。 雖然按著約定,他們將朝鮮世子送了回去,但朝鮮國王李娎染上了天花,而今天花疫情還在漢城徹底蔓延開來了。 朝鮮世子回到半路得知這個消息,卻是突然間選擇返回山海關,只希望大明方面能夠給予他接種疫苗。 朱祐樘倒不會認為這位朝鮮世子怕死,只是這個做法其實延誤了權力交代,而朝鮮很可能出現臣強君弱的局面。 一個國家步入衰弱期,很多時候正是君臣關系失調,即便最終沒有顛覆政權,亦會讓整個國家元氣大傷。 朱祐樘現在并不打算通過武力吞并朝鮮,所以朝鮮的君弱臣強才是最符合利益的局面,而今最重要是掠奪朝鮮的糧食。 朝鮮的土地其實并沒有多么誘人,而朝鮮米糧才是自己最希望得到的。 對于大明王朝而言,一直都是通過調配南方糧食解決北方的糧食需求。只是南方的糧食不管是漕運,還是選擇海運,其實都有很大的損耗。 大明的滅亡在很多程度上正是因為過度依賴南方的糧食,最終導致運輸損耗過大,而財政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 朱祐樘現在的方針是打造東北糧倉,加上每年從朝鮮采購一批糧食,那么北方便能夠徹底擺脫對南方糧食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