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372節
其實他們只要安安分分過日子,憑借著祖上的恩蔭,雖然不能像以前那般大富大貴,但可以吃穿用度不需要發愁。 興濟伯楊偉和駙馬都尉游泰相視一眼,當即默默地站起來離開興王府,以后大概亦不會再來這里了。 兩人起了帶頭作用,剛剛還是人滿為患的興王府,眨眼間人員便走掉了大半。 蔣家被株連九族的消息在整個京城傳開,亦是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沒想到蔣斌竟然敢干出這種大逆不道之事!” “我看事情不會這般簡單,你們可想過蔣斌因何要參與刺駕!” “按您的意思是蔣斌同樣受人指使,而蔣斌其實是幫……幫!” …… 京城的百姓原本還在譴責蔣斌的惡行,只是有人很快將刺駕和蔣家嫁女的事情聯系到一起,當即便產生了一個可怕的念頭。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聯想到陰謀論,亦是開始紛紛認真思索著其中的可能性,對興王朱祐杬亦是產生了不一樣的觀感。 “賢王?不知賢在何處?” “現在很多讀書人都說陛下的壞話,但陛下卻讓我們吃飽肚子!” “何止是吃飽肚子,城郊多少人家穿上了新棉衣,家里蓋了新房子!” …… 京城的百姓已經開始擔心現在的皇帝,便是將矛頭紛紛指向擁有賢王名頭的朱祐杬,更是清楚地知曉朱祐樘給予他們很多很多。 只是生活還得繼續,特別現在米價飛漲。 皇家米行最后一粒倉米告罄,而今日一大早便統一豎起了牌子:皇家米行閉行三日,還請諸位諒解。 “這是什么情況?” “還能是什么情況,肯定是沒米了!” “現在漕米無法北上,朝鮮米又無法東來,皇家米行有米才是稀奇!” …… 面對這個突然亮出來的告示牌,更像是向不法jian商豎起白旗,加上旁邊有人煽風點火,致使百姓頓時心如死灰。 “三百文,不要拉倒!” 在皇家米行高掛免戰牌的時候,京城的米行仿佛是統一吹響了集結號般,卻是一起將米價提到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步。 偏偏地,一些斷灶的百姓面對這幫壟斷大米的不法之商,即便價格再高,亦是只能默默地摸出口袋里面的最后一個銅板。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原本京城這幫權貴并不打算采用這種粗暴的方式洗劫自己的同胞,實在是最近被弘治壓榨得太狠,而今急需從百姓身上榨取油水。 第四百零六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 原本京城這幫勛貴還為昨日皇帝株連蔣家而惶恐不安,結果發現東邊不亮西邊亮,囤積大米謀利的計劃竟然迎來了收獲季。 短短一日的時間,他們旗下的米鋪竟然售出八萬兩大米。 要知道,他們購入大米的價格都在三十文以下,而今出售的價格都在平時十倍以上。 這其中的利潤別說炒宅子比不上,哪怕高利貸都比不上,簡直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搶劫。 原以為朱祐樘斷了他們高利貸的路子后,又不許他們侵占百姓的良田,他們權貴的好日子將是一去不返。 只是事實證明,機會都是努力爭取來的,哪怕小小的大米都蘊含著驚人的利潤。 次日上午,英國公府的花廳迎來了一批賓客,致使這里顯得格外熱鬧和喜慶。 “哈哈……皇家米行閉行三日,這是頂不住了??!” “還以為他會藏著一個秘密倉,沒想到如此的不濟!” “皇家米行能撐到現在已經是奇跡,哪可能還有一粒米!” …… 雖然興王的事情出了重大紕漏,但絲毫影響不到他們此刻愉快的心情,如今他們掌握的米鋪簡直開啟了印鈔機模式。 皇家米行在昨天突然宣布閉行三日,簡直就是向他們舉白旗投降了。 盡管皇家米行對外宣傳是籌糧,但明眼人都十分清楚已經徹底沒有米糧出售,這才不得已選擇了關閉米行。 即便到鄉下高價收購米糧,亦不過是杯水車薪,卻是不可能改變皇家米行無法持續兌現大米的事實。 “我可是摸得一清二楚,皇倉無米了!” “咱們這叫什么來著?這叫柳暗花明又一村!” “幸好侯爺英明,咱們咬牙堅持,現在終于得到巨額回報!” …… 襄城侯李瑾等人圍桌而坐,而今他們可謂是守得云開見月明,卻是紛紛恭維起堅持買空皇家米倉的李瑾。 其實他們這一次亦是在賭,賭皇倉的米糧很快便能夠見底,賭他們這幫勛貴有足夠的資金買單皇倉。 此次啟動買空皇倉的計劃伴隨著很大的風險,畢竟他們各家的資金是一籌再籌,甚至一些勛貴將自己全部家底都掏了出來。 如果現在他們手里囤積的大米全部高價賣出,他們自然賺得比放高利貸還要多的錢,但一旦炒不起來就會造成極大的損失。 事實證明,他們這一次賭對了,他們贏得了京城米價的定價權。 即便朱祐樘利用皇店這些年賺的錢創建皇倉儲存大米,但皇倉終究不可能無窮無盡,自然避免不了被他們買空的命運。 經過這大半個月的較量,他們憑借著籌集的百萬資金笑到了最后。 現在京城的米糧被他們徹底壟斷,而今皇家米行徹底無米可售,所以精米的價格任由他們漫天要價。 為了惡心朱祐樘,他們甚至拒絕新幣的交易,亦讓這位自以為是的帝王明白他們這幫權貴并不是軟柿子。 勝利的喜悅充斥著每個人的神經,卻是紛紛舉杯相慶,亦是頻頻舉杯敬向真正的大功臣襄城侯李瑾。 襄城侯李瑾近段時間亦是承受不小的壓力,而今被奉為英雄故作客氣地舉杯道:“幸得諸位傾襄相助,不然未必有今日之大收獲!” “呵呵……咱們此次真的是大收獲了!” “嘎嗄……咱們此次算不算是因禍得福了呢?” “若不是那位咄咄逼人,咱們手里未必有這么多米糧!” “不錯,此次確實是因禍得福,現在這一大批糧全部出售,咱們便是此生無憂了!” …… 瑞安伯王源等人想到他們數次資金枯竭,亦是幾度險些想要放棄,好在他們最終挺了過來。此刻他們感到一陣心有余悸,如今自然是享受屬于他們的勝利,更是憧憬著即將到來的巨額利潤。 其實他們原本并沒有打算跟皇家米行叫板,畢竟誰都知道皇家米行的背后是皇帝,但奈何皇帝面對喂到嘴邊的rou都不吃。 正是皇家米行通過秘密的皇倉平抑京城米價,始終將米價壓在平時的價格上,導致他們當時是騎虎難下。 若是為了避免跟皇家米行沖突,他們選擇主動退讓的話,不僅導致籌謀這么久的計劃破產,而且還要賠償一大筆錢。 在一番深思熟慮后,他們不得已繼續籌集資金,啟動了買空皇倉的計劃,從皇家米行那里購進了一大批米糧。 雖然加大了投入,但無形中亦是加大了收益,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場豪賭。 他們早前還覺得皇帝面目可憎阻止他們發財,只是現在手里的米糧反而多了起來,無疑中加深了他們的利潤,發現皇帝簡直就是他們的送財童子。 “一天就幾萬兩,十天呢!” “一天八萬,一個月八百萬,一年八個億!” “這么多,不可能吧,這不是比朝廷還富有了?” …… 瑞安伯王源等人已經開始計算了收益,只是奈何一些人的水平確實有限,卻是給了一個嚇呆眾人的數字。 “皇家米行不可能弄來大米吧?” “河道總督衙門選擇治河,漕運暢通起碼得大半個月后!” “朝鮮的橋梁被毀,聽聞朝鮮國王李娎染天花而亡,誰還有工夫修橋?” …… 面對一些人對外地糧到京的擔心,瑞安伯王源等人仿佛是運籌于千里之外,當即打包票般地道。 其實從他們執行囤米計劃開始,便已經時刻關注著外地米糧的動靜。 原本他們有著百分百的信任控制住漕運,只是誰都沒有想到皇帝突然拋出引入朝鮮米的計劃,讓他們的計劃一度瀕臨破產。 只是好在,他們補救得很是及時,破壞了朝鮮北部的橋梁。 現在朝鮮米從漢城運回來,且不說北部橋梁已經被破壞,哪怕橋梁完好如初,亦無法及時運回來解京城糧食危機。 正是如此,他們此次可謂是勝券在握,只要將手里積攢的精米高價拋出,至少都有上百萬兩的利潤。 今日的陽光正好,算是一個好天氣。 正當襄城侯李瑾等人正在英國公府花天酒地的時候,京城出現了一張招工啟事。 自從宋澄上任以來,順天府衙亦是開始重視商業,更是在各處設立專門的招聘欄,需要用工的作坊或商鋪都可以在那里張貼。 只是今日的情況比較特殊,皇家米行的公告十分的嚇人:“急!皇家碾米作坊招聘碾米短工五百名,有經驗者優先錄??!” “五百名,是不是寫錯了?” “我剛從城東那邊過來,城東亦是寫著五百名!” “這么多的碾米工是一回事,但他哪來這么多谷子?” …… 在看到這個告示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上面的人數搞錯了,但很快得到一些人證明人數無誤,從而引出另一個問題。 其實不僅是襄城侯李瑾等人關心皇倉的存糧,京城的百姓同樣如此,正是基于皇倉已空的判斷,這才造成大家的恐慌。 現在皇家米行突然招碾米工,而且還是人數眾多,卻是讓很多百姓感到困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