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節
“這地方一年三熟不成問題,倒是一個好地方,不愧是朝廷西南兩大糧倉之一?!?/br> 火車上,朱瞻壑贊嘆著交趾的農業情況,坐在他左右的王渙頷首表示認可。 不多時,隨著火車駛入交趾火車站并停下,王渙在下車第一時間便去尋找當地的西廠官員了解情況了。 在馬車上等了兩刻鐘后,王渙便返回馬車與朱瞻壑作揖道: “打聽清楚了,二殿下在交趾都司任職,現任交趾衛指揮僉事?!?/br> “去他住所等他?!?/br> 朱瞻壑交代過后便閉目養神起來,王渙則是安排馬車前往了朱瞻圻的住所。 從火車站前往交趾城,沿途許多百姓都是漢人打扮,穿著以布衣為主,但考慮到城外大部分都是農民,這樣的日子也算不錯了。 放在洪武年間,農民是肯定舍不得穿衣服干活的,基本都是赤膊上身。 由于有軍隊開道,交趾城門的兵馬司并未檢查朱瞻壑這一隊伍。 馬車進入交趾城后,四周場景便立馬繁華起來了。 穿著絹布的百姓比比皆是,許多愛美的還會簪花穿著綢緞所制的寬袍大袖。 類似這種衣服,恐怕也只有冬季的時候才能穿著了。 街道上車水馬龍,百姓鮮有瘦骨嶙峋者,基本都吃得面色紅潤,時不時還能看到一些農民連布衣都沒脫,三五成群的便往酒肆去喝酒吃rou。 街道上的女子也比較多,說明交趾的治安還是十分不錯的。 “看來穎國公將交趾治理的不錯?!?/br> 朱瞻壑贊許一聲,馬車也向著朱瞻圻的住所駛去。 不多時,馬車停在了一座府邸面前,王渙只是下車交代一聲,門口的兩名護衛便打開了大門,跪在地上作揖行禮。 朱瞻壑走下馬車向內走去,目光不斷打量四周。 朱瞻圻的這府邸亭臺樓閣應有盡有,僅是前院便占地不下五畝,而后院由于需要避嫌,朱瞻壑并沒有貿然前往。 閑逛一圈后他返回正廳坐下,端著茶坐在主位,坐姿大馬金刀,渾然一副主人做派。 “窸窸窣窣……” 在他坐下不到半個時辰,便聽到了甲片聲音窸窣作響,前方影壁猛然走出一道人影,急色匆匆朝他走來。 朱瞻圻連甲胄都沒有脫便走入了正廳作揖,聲音略微有些喘:“臣弟參見殿下!” 此刻的他沒有了獨自一人時的桀驁,面對將自己帶大的長兄,盡管他心里對皇位百般渴望,但依舊不敢表露出來。 朱瞻壑沒有立馬說平身,而是目光上下掃視著自家二弟。 感受著朱瞻壑的目光,朱瞻圻略微緊張,心里甚至想到了自家大哥和自己攤牌的畫面。 然而在他焦灼等待的時候,卻突然聽到面前傳來了一聲嘆氣。 “瘦了……” 第529章 封王就藩 “民間疾苦,多在衣食住行,交趾近海還好,類似不近海的地方,那才是真的疾苦?!薄罢蛉绱?,父親才會主修西北鐵路,讓西北民生物資充足而富足?!?/br> 交趾城外一片稻田中,雖是寒冬,但在這個只要能種地就不能荒地的時代,除非到了不得不育地力的時候,農民大部分是不舍得將田地荒下來的。 朱瞻壑帶著朱瞻圻走在混凝土的道路上,眺望著這不足一丈寬的鄉道與鄉道兩側農田,忍不住嘆氣道: “你我都沒有見過幾十年前的大明,但你我都應該見過當下的大明?!?/br> “莫說別的,就單是用這水泥為百姓修建前往農田的鄉道,便是歷朝歷代都不可能做的事情?!?/br> 朱瞻壑這話沒錯,盡管大明的水泥產量已經達到四十余萬噸,但需要水泥的地方還是太多了。 “朝廷年初制定了官道標準,分別為國道、省道、府道、縣道和鄉道?!?/br> “大明兩百六十余府,全部連接起來沒有二十幾年苦工怕是不可能?!?/br> “此前父親說,朝廷的地域矛盾會從南北漸漸轉變為東西,你是如何認為的?” 朱瞻壑停下了腳步,回頭看向了自家二弟。 朱瞻圻低頭沉默,過了片刻后才開口道:“朝廷雖說還在以農業為基礎,但商稅已經漸漸抬頭,東部沿海地區看似只有幾千萬人,但他們面對的卻是朝廷宗藩下近兩億的人口市場?!?/br> “西邊不僅人口不足,地理環境還十分復雜,長此以往,差距只會越來越大?!?/br> 朱瞻圻雖說一直在打仗,但這并不代表他不關心政務。 在他看來,經營內陸成本太大,產出太少,遠不如經營海洋為重。 依仗大明的造船業和火炮技術,大明完全可以將全世界沿海的大部分地區給占領。 這些地方的價值,比內陸的價值大出太多太多。 當然,這些念頭他也只敢在心里想想,實際是不敢說出來的。 但即便如此,透過他的只言片語,朱瞻壑還是了解到了他的部分真實想法。 “今年過后,你是無法繼續在軍隊了?!?/br> “我看你也不需要歷練,有沒有想過就藩的地方?” 朱瞻壑開口詢問,但朱瞻圻清楚,自家大哥既然開口,那說明他有想讓自己去的地方。 想到這里,朱瞻圻沉默片刻后開口道:“大哥有什么推薦的嗎?” 這種將自己命運交給旁人的感受很不好受,但形勢如此,他不得不低頭。 “如今西夷抬頭,朝廷準備在北洲東海岸扶持幾股勢力,但我擔心這些勢力日后會聯合西夷侵犯朝廷在北洲的疆土?!?/br> “我想讓你就藩北洲,但這并非強制,若是不想,或者是喜歡其它地方,那我也不強求?!?/br> “……”聽著自家大哥所說的話,朱瞻圻只覺得自家大哥變化有些大了。 雖說他口口聲聲說以自己的想法為準,但他既然已經開口,那就說明他傾向于將自己封往海外。 海外…… 想到這個詞,朱瞻圻心里就生出幾分不服。 誰家沒有不成器的孩子,憑什么他是老大就都得把好東西都給他,自己明明做的不比他差,可自己現在卻要被封到北洲東海岸那種蠻荒之地。 “既然大哥希望,那臣弟自然領命?!?/br> 雖是心中百般怨恨,但臉上朱瞻圻卻依舊不得不笑臉面對。 朱瞻壑見他這模樣,當即也伸出手拍拍他的肩頭。 “你這次去是為了朝廷戍邊,我會與父親好好商量,給你多派些護衛的?!?/br> 大明的藩王就藩可不是丟出去不管了,朱瞻壑的意思十分明顯,那就是派遣官員在北洲東海岸布置一個縣,然后讓朱瞻圻過去駐守,僅此而已,而非像先秦兩漢那般賜予國土給諸侯王。 朱瞻圻自然知道自家大哥的心思,所以他才會覺得自家大哥變化很大。 一旦日后北洲東海岸的縣城發展起來,那自家大哥一定會設府、設三司來管轄北洲,而自己無非就是個看門狗罷了。 “具體是誰的地盤,我們走著瞧……” 朱瞻圻心里不服氣,臉上依舊對朱瞻壑畢恭畢敬: “那就多謝大哥了,大哥什么時候返回北京?” “明日便返回北京,這次來主要是想來看看你?!?/br> 朱瞻壑將目光轉移到四周良田上,朱瞻圻也心中輕嗤。 所謂看看自己,無非是來看看自己好不好控制罷了。 看樣子此前那兄友弟恭的模樣,也不過是自己這位好大哥裝出來的戲碼罷了。 “既然你不顧兄弟情義,那日后我也就不用與你講兄弟情義了?!?/br> 心中遐想的朱瞻圻不再開口,只是沉默著與朱瞻壑走了一段路,最后兩兄弟才乘坐馬車返回了交趾城。 當天夜里,朱瞻壑去拜訪了傅讓及他的子嗣。 對于朱瞻壑的到來,傅讓早已知道,但他并沒有輕易站隊。 他父親是如何去世的,那場景還歷歷在目,他自然不可能繼續犯錯。 畢恭畢敬的結束一場宴席后,傅讓便以年老為由離開了宴席,留下自己的幾個兒子陪朱瞻壑。 簡單試探,朱瞻壑便知道傅讓不準備參與天家的事情,對傅家也放心了不少。 宴席至半夜,朱瞻壑才返回了曾經的安南王宮休息,并于翌日清晨乘坐火車前往了海陽港。 海軍早已安排好了艦隊護送他,不過半個月他便抵達了廣州,在這里拜見了齊王朱榑,并代父親提醒他不要繼續惹事后才乘坐馬車北上。 由于就藩郴州的郢王朱棟在永樂年間便因為疾病而崩,無子國除,所以他倒也沒有在郴州停留太久,只是看了看郢王府,讓人好生管理后便繼續北上。 在接下來一個月的路程中,他前往衡陽拜見了在此就藩的沈王朱模。 朱模行事還算不錯,與朱高煦同一年的他,身體顯然沒有朱高煦那么好。 肥胖與三高纏身不說,酒色也掏空了他的身子,看得朱瞻壑直搖頭。 由于湖廣鐵路已經修抵衡陽,故此朱瞻壑簡單與朱模寒暄后,便乘火車北上了長沙。 在長沙拜見朱高燧時,他同時也將朱高熾的一些情況轉告了朱高燧,提醒他注意注意身體后,便繼續乘車北上拜見諸多藩王。 武昌的楚王、襄陽的唐王、南陽的寧王、開封的周王…… 這其中,楚王和唐王還好說,但寧王和周王就需要注重禮節了。 寧王朱權依舊健在,五十歲的他身子硬朗,根據王府御醫口述,朱權這身子再活十幾二十年不成問題。 面對朱瞻壑的到來,朱權也沒有擺什么譜,而是與朱瞻壑討論起他自漠北大捷南下就藩后的趣事。 返回南陽封地的這些年,他整日與王府學士交流,并編輯《通鑒博論》、《家訓》、《寧國儀范》、《漢唐秘史》、《史斷》、《文譜》、《詩譜》等文章作品。 朱瞻壑言談間幾句奉承,便讓他心花怒放。 只是這心花怒放是真是假,朱瞻壑卻是試不出來。 朱權畢竟是從洪武經歷靖難,并活到如今的老人,在心計這方面,朱瞻壑還是太年輕,看不穿他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