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節
所以即便大明朝傳國十代,宗俸也不會超過四百萬貫。 如果算上無子、絕嗣等除國的事情,那宗俸發放就更少了。 相比較之下,大明朝因為海外而每年增收近百萬貫的勢頭可不會突然停下。 以當下科技水平,大明朝的財政收入在達到兩億貫前,稅收增長速度只會越來越快,不可能停下。 之所以朱高煦敢這么篤定,是因為他前世看過中英財政收入的史料。 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并達到大明朝如今科技水平時,大概是鴉片戰爭時期。 這個時候英國占據印度和加拿大、澳洲和南非等地,財政收入達到了一億五千余萬兩,而清朝僅有三千九百余萬兩。 現在的大明比起鴉片戰爭前的英國有之過而無不及,只要保證美洲不被歐洲滲透,大明的財政足夠碾壓全世界。 “宗室在我這一代不能放開,但到了你和鉞兒那一代,若是不想培養一批廢物,那適當開放科舉還是可以的?!?/br> 朱高煦對朱瞻壑交代著,同時詢問道:“你對朝廷日后的財政怎么看?” “海外財政注定是朝廷日后財政收入的大頭?!敝煺佰植患偎妓骰卮?,而這是他今年理政以來得出的結論。 此前他接觸不到海外奏疏,可自從他接觸到以后,他這才發現大明朝的財政增長主要是靠海外。 “當下朝廷在本土所得到的稅收約三千六百余萬貫,而海外財政收入則是一千五百余萬貫?!?/br> “兒臣仔細看過,本土稅收每年增長不過二三十萬貫,而海外卻常年保持在六十萬以上的增長速度,并且還在不斷增加?!?/br> “兒臣預計三十年后,海外稅收將會超過朝廷本土的稅收,屆時朝廷歲入或許會達到九千萬貫,甚至破億?!?/br> “這其中,兒臣認為印度廝當上的諸國將會成為朝廷的主要貿易對象,其次就是東洲三國?!?/br> “不過若是坐視東洲三國反發展,那日后他們必定會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一旦朝廷在東洲利益受損,那帶來的損失并不僅僅是金銀銅礦,而是更為重要的貿易市場?!?/br> 朱瞻壑的一番分析讓朱高煦頷首表示滿意:“你覺得朝廷應該怎么做?” “兒臣以為,朝廷應該在東洲扶持更多的部落,讓他們發展成為國家,保持東洲和北洲、印度廝當、昆侖洲諸國林立的情況?!?/br> “這么一來,朝廷不僅能更容易滲透他們,也能更好控制他們?!?/br> 朱瞻壑話音落下,朱高煦沉吟片刻后才開口道: “武英殿的理政你可以不用參與了,從今天開始,你專門負責北洲和東洲、印度廝當的各部各國的扶持和市場經營?!?/br> “兒臣領命!”聽到自家父親這話,朱瞻壑心里忍不住激動了稍許。 這是他第一次從自家父親手中得到一部分權力,而自己必須把這件事情做好…… 第525章 吸血盛宴 “噼里啪啦——”硝煙彌漫,新年到來。 在噼里啪啦作響的爆竹聲中,洪熙十年如期而至。 轉瞬間,便已經是朱高煦來到這個時代的三十四個年頭。 如今的他,虛歲已經四十有八,而本該早早去世的朱棣也活到了六十八歲。 對于父子二人能活這么久,朱高煦并未表現出任何詫異,他比較詫異的,主要還是返回云南的好大哥居然活到了五十這個坎。 當然,這是從個人層面來說的變化,而歷史的變化則是變得讓人無法依據史書。 洪熙十年本該是歷史上的宣德二年,這一年明軍從交趾撤兵,時隔四百多年被收復的交趾,最終在收回二十年后被放棄。 這一年葡萄牙原本應該在恩里克的帶領下,逐步沿著摩洛哥向南方的桑海帝國探索,逐步積累海洋知識。 這一年美洲本該因為長期旱災而導致糧食短缺,各個城邦國家分崩離析。 除此之外,日本、朝鮮、韃靼、瓦剌、帖木兒等各個政權都應該專注于國內,有的在改革,有的在內斗。 只是以上的所有都已經被朱高煦推翻,大明朝成為了歷史上的第一個日不落帝國,這比西班牙的日不落帝國提前了一百多年。 日本的天皇一脈斷絕,只剩下了足利氏的天王一脈。 朝鮮的咸鏡道成為了大明的東海府,朝鮮的掘金地從咸鏡道成為了昆侖洲。 南方本該重新崛起的麓川王朝已經覆滅,大明的官員和兵馬深入到了緬甸北部和泰國北部地區,三宣十慰變成了三宣七慰。 海上,呂宋、舊港、滿剌加、錫蘭、忽魯謨斯、木骨都束、昆侖角、檀香群島(夏威夷),東洲、北洲等各個宣慰司、千戶所讓太陽所照耀之地都插上了大明的旌旗。 從東北亞到東非,大明的藩屬國多達七十余國,成為了華夏歷史上宗藩體系的巔峰。 除了歐洲、西北亞沒有大明的屬國外,其余地方都充斥著大明的藩屬國。 執掌如此龐大的一個帝國,僅憑個人能力無疑十分困難。 要么分權,要么放權,這是歷史留給朱高煦的兩條路。 對此,他選擇分權給了朱瞻壑,同時下放了部分理政權力給六部。 殿閣的權力依舊被他所壓制和限制,天下也因為剛剛過去的顏李案而變得清澈許多。 這個影響了大明兩京十七布政使司的大案,也終于在這一年的大朝會落下了帷幕。 “去歲,天下戶數二千余三十六萬四千余,口數一億余七百八十二萬余?!?/br> “天下田畝數為六百九十七萬三千一十六頃,又余八十九畝四分?!?/br> “朝廷所入田稅、商稅、關稅、礦稅合計折色為五千三百四十六萬三千余貫,存金十九萬三千四百余二十七兩整?!?/br> “江南鹽茶酒政推行后,增稅三百一十六萬貫?!?/br> “此外,顏李案后續抄家折色所獲約三千一百六十萬貫左右?!?/br> 郭資將去年朝廷的整體收入情況進行匯報,除了江南鹽酒茶政嚴格推行后在基礎稅收上增稅三百余萬貫外,去年最大的收入依舊還是“顏李案”的抄家所得。 金庫的黃金收入通常不計入可調動錢糧范疇,但即便如此,洪熙十年的大明朝在當年可調動錢糧這方面,也達到了八千五百萬貫左右。 可以說,顏李案前前后后給大明朝貢獻了近六千萬貫的收入,但這些收入都是他們趴在朝廷背上吸血所得。 顏李及其黨羽趴在大明背上吸血二十五年,吸出了一個富可敵國的利益集團。 面對這場鬧劇,朱高煦也不得不做出了最終判決。 “下旨,依律將顏延、李冕車裂于市,其親眷斬立決,其同黨依罪判處斬立決、流放等不同罪名?!?/br> 高坐金臺上,朱高煦的聲音傳遍了整個奉天殿,令人大快人心的同時,也不免令群臣心中驚悚。 皇帝從未判決過如此重的刑罰,可見皇帝對顏李案的痛恨。 “陛下,臣刑部尚書金純有事啟奏!” 刑部尚書金純站了出來,朱高煦隔著冕旒看了他一眼,語氣平淡:“準!” “陛下,顏李案牽扯官員已經高達七千四百余名,吏員更是高達九萬八千余人,按照《大明律》,這群人的親眷都需要被牽連,如此一來牽扯數量便高達一百二十余萬?!?/br> “陛下,若是判決如此多的人流配,恐怕會影響各地秩序……” 金純話音落下,許許多多的官員也作揖道: “陛下,臣以為,朝廷之律法中牽連未免過于頻繁,是否可以修改律法?!?/br> “陛下,牽連親族過多,即便發配也需要數百萬貫的費用,得不償失啊陛下?!?/br> “陛下……” 一時間,百官紛紛為顏李案中被牽連的官吏親眷喊話,但朱高煦很清楚,他們為的不是顏李案中的官吏喊話,而是為了今后的自己。 他們都料不準,自己日后會不會也被牽連,自己的親眷是否會因為自己而被牽連流配。 正因如此,他們才會如此萬眾一心的為顏李案官員親眷喊話。 然而他們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今的《大明律》是朱高煦親自制定的,而其中牽連的律法也是朱高煦讓人加上去的。 朱高煦之所以這么做,為的就是解決地方人口過于稠密,部分地區民族比例不協調的問題。 當今被牽連的一百二十萬人,除了已經被判處發配的五十余萬人外,剩下的七十余萬人都是大明朝穩固邊疆的重要資源。 這樣正大光明進行人口遷徙的資源,朱高煦個人怎么會選擇放過呢? “說完了嗎?” 朱高煦一開口,嘈雜的殿內瞬間安靜下來。 面對眾人那又驚又怕的目光,朱高煦緩緩開口道: “律法皆朕親自制定,你們是覺得朕所制定律法過時了,還是擔心日后你們也會成為顏李案中的一員?” “臣等不敢!”聽到皇帝這么說,剛才諫言的眾人紛紛跪下叩首。 望著他們,朱高煦沒有仔細追究,只是表明了態度: “律法既然制定就要遵守,若是他們的丈夫、父兄沒有觸犯律法,那朝廷會隨意的抓捕他們并流配嗎?” “他們的丈夫、父兄貪腐的時候,他們難道沒有跟著享樂嗎?” “享樂的時候不勸阻,案發之后卻以為與自己無關,世界上哪有這么好的事情?!?/br> “下旨,顏李案剩余七十余萬罪民發配云南,身處云南的罪民,則發配孟養、孟墾、麓川三府為民?!?/br> 如果不是沒有足夠那么多人使用的抗瘧粉,朱高煦甚至想把這七十萬人直接發配到云南行都司三府為民。 “臣領旨……” 刑部尚書金純嘴里發苦,只覺得自己日后恐怕要被這群人刀筆苛罵數百年了。 “戶部繼續……” 朱高煦收回目光,將目光放到了戶部尚書郭資身上。 郭資聞言站出來作揖,隨后繼續匯報起了朝廷的財政問題。 “去歲,朝廷行政支出約二千九百余萬貫,六軍都督府軍餉及軍費支出一千九百余萬貫,工程上的維護和支出約八百五十萬貫?!?/br> “結合上述,去歲朝廷結余二千八百三十六萬貫?!?/br> “如今,國庫及天下常平倉之中積存折色尚有六千五百二十四萬貫,另有不可動的金庫黃金五百四十余萬兩?!?/br> “除去抄家所獲國債,當今國債僅有百余萬貫尚未償還,洪熙十三年連本帶利,約一百五十六萬貫?!?/br> 時隔二十年,大明朝的國庫積存終于重新突破五千萬貫,達到了六千五百余萬貫的程度。 以此作為結果來說,直到當下正在修建的湖廣、漠北、西北等三條鐵路竣工,朝廷這筆錢都不存在用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