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節
在他對江南京察的時候,一輛火車也從西北方向漸漸駛停在了興建不到三年的北京北站站臺旁。 在站臺上,許多身穿常服卻氣勢非凡的人都在安靜等待著。 隨著火車停穩,火車車門被打開,穿著普通的楊士奇從火車上走了下來。 “東里先生……” 那群氣勢非凡的人,紛紛朝著楊士奇作揖,而楊士奇也深深吸了一口氣,目光掃視著北京北站,感受著腳下站臺的堅固。 “十五年了,我終于又回來了……” 第513章 提振民心 “好啊,翅膀硬了,想造反了!”楊士奇返回北京不久后,北京東長安街上一座占地廣袤的府邸內,一名五旬官員來回渡步,其余七八名與他年紀差不多大的官員也是臉色凝重。 喊著翅膀硬的人是刑部左侍郎李冕,坐在主位的另一人是大理寺丞顏延。 他們二人出身渤海,曾經不過是孫鋮手下的幾名吏員,南下路上幫助孫鋮治理遼東,而后又被朱高煦利用察舉制漏洞一口氣舉薦為了官員。 可以說,他們并沒有接受過什么完整的小學、中學教育,也沒參加過科舉。 他們能夠坐到這個位置,完全是靠渤海南下的這一股狂風。 當年朱高煦對建文舊臣興大案的時候,便是經他們手處理的,因此他們與楊士奇等人本就關系不好。 如今二十五年過去,新政派情況蒸蒸日上,即便爆發了癸卯案這種丑聞,可依舊占據了廟堂六成天下。 只是人并不會隨隨便便就滿足,他們也是同樣。 孫鋮對他們的管制太多了,所以他們煽動類似王回這種的年輕官員去與孫鋮爭辯,對于孫鋮執行的一些政策也陽奉陰違。 長此以往下來,孫鋮也漸漸被他們所架空,只能致仕隱退。 他們自然也想過總有一天下面的人會不滿,但他們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么快,而且這個人居然還是他們手下對清流叫得最兇的王回。 原本他們一開始覺得讓王回前往江南京察,不僅能重創清流,還能從中牟利,好好孝敬他們。 現在看來,王回這廝從一開始就謀劃著要脫離他們了,只是他們一開始沒有察覺罷了。 “不僅是王回,現在就連陛下都想對我們下手了,不然也不會突然拔擢楊士奇?!?/br> “那現在怎么辦,誰都不站在我們這邊,陛下想要廢黜我們還是十分簡單的,更別提還有楊士奇幫忙了?!?/br> “廢黜我們?”李冕臉色難看的掃視眾人,最后緩緩開口:“當下正是收稅的關鍵時候,陛下還要倚重我們收稅,我就不信陛下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對我們下手!” 李冕他們之所以不敢相信朱高煦會對他們下手,就要就是下面的官員都在收稅,如果他們有所表態,但凡在稅收上卡一卡時間,大明朝就得出現問題。 權力可不僅僅是自上而下,更多是自下而上。 沒了他們,下面新政的官員如果鬧起來,那動靜可比癸卯案大太多太多了。 想到這里,眾人紛紛安心不少,而楊士奇也在群臣的歡迎中換上了官員的常服,在忐忑中前往了武英殿。 站在武英殿下,楊士奇抬頭仰視著這座大明朝的權力中心,心里不知道作何感想。 沉吟片刻,他踏上了臺階,緩緩走上武英殿內。 殿內,徐碩、薛瑄、楊榮、楊溥等人看到他到來,先后起身朝著他作揖行禮。 他們倒是沒有多說什么,楊士奇也畢恭畢敬的回禮,然后走到了偏殿殿門前。 “陛下,禮部尚書楊士奇求見?!?/br> “宣……” 殿內傳來了聲聲音,楊士奇也整理了一下衣冠袍發,小心翼翼的走入了偏殿之中。 “臣,禮部尚書楊士奇,參見陛下,陛下千秋萬歲……” 楊士奇走入殿內,緊張的作揖叩首,然后才小心翼翼的抬起了頭。 在他面前三步外,朱高煦就坐在椅子上,眸光平靜的看著自己。 他快速低下了頭,但朱高煦的形象已經深入他腦中。 十五年前朱高煦不過三十一歲,而今他已經四十有六了。 距離他半百之年,也不過三年多時間了。 只是按照他的身體情況來看,他恐怕不會倒在五十這個年齡段。 “平身賜座?!?/br> “謝圣恩……” 朱高煦開口后,楊士奇連忙謝恩,隨后坐上了太監端來的椅子。 他不敢全部坐完,而是安靜等待著朱高煦的吩咐。 面對他的緊張,朱高煦可以理解,他將手中的一本奏疏遞給了亦失哈,亦失哈見狀拿著奏疏上前遞交給了楊士奇。 楊士奇已經明白這奏疏之中是什么,深吸一口氣后他將其打開,里面的內容讓他臉色煞白。 三起命案,十六起強搶良家女案,還有幾十宗大大小小收受賄賂的案子。 自己那個在信中憨厚老實的長子楊稷,居然害死了三個人,搶了十六個良家女,而且名下財產除了自己用俸祿給他購置的兩個制油坊外,居然還有數千畝良田和十幾處別墅宅院。 光是在他這些別墅宅院查抄的金銀錢糧,就折色達到了三萬余貫,算上古董字畫和良田宅院,起碼有十萬貫之多。 十萬貫,這是自己不吃不喝純靠俸祿一百多年才能存下的數額,而這一切居然是家書中的憨厚小子所為。 如果這個案子是別人在查,那楊士奇還會提出質疑,但這本奏疏上分別有六科、刑部、都察院、西廠、錦衣衛等多個衙門的印信,這就由不得他不相信了。 “陛下,臣請陛下秉公執法……” 楊士奇沒想到,自己如履薄冰一輩子,到頭來居然栽在了自己最寵溺的兒子身上。 有這個把柄在,他注定了要受制于朱高煦,而他不想這么做,所以他想讓朱高煦直接把自己這個兒子殺了,以此來讓自己能不被挾制。 只是他想法很好,可朱高煦又怎么會放過那么好的把柄。 “近來,不少官員在彈劾王回京察牽扯甚廣,而江南牽扯之官員,又牽扯出了不少京官?!?/br> “我準備讓你在江南之外的地方京察地方官員,你不用離開北京,派人下去調查就足夠了?!?/br> 朱高煦開口表明了自己的意思,楊士奇聞言也攥緊了手中的奏疏,最后還是不忍心拒絕后殺了自己的兒子,只能點頭道:“臣領旨……” 對新政派痛下殺手,日后恐怕會引來殺身之禍。 可如果他不出手,自己的長子也必然死在牢獄之中。 雖然他是罪有應得,但那畢竟是自己的孩子。 “去吧……” 朱高煦示意他離開,楊士奇見狀也拿著那本奏疏離開了武英殿。 朱高煦準許他把奏疏帶離,也就是說楊稷這件事情可以留中不發,但他必須要幫自己解決李冕這群人的問題。 以楊士奇的手段,加上王回在江南的配合,李冕這群昔日被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人,想來也撐不了太久了。 江南京察只是開胃菜,由楊士奇組織的天下京察才是主菜。 想到這里,朱高煦臉上浮現了笑意,而亦失哈也借機躬身說道: “陛下,太上皇他們下月初便返回大明宮,御醫們說太上皇身體無礙?!?/br> “嗯,你記得幫我招待父親,接下來的事情,我可不能隨意分心?!?/br> 朱高煦應下并吩咐,隨后伸出手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看著桌上那成堆奏疏,眼神意味深長。 相較于他這位權力金字塔頂端的人,其余金字塔上的人就顯得格外忙碌了。 王回不斷在江南興大案,對所有江南官吏調查,甚至連他們三服以內的親朋好友都不肯放過。 這樣的調查讓清流們格外憤怒,故此當楊士奇得到京察江南以外的資格后,他們也開始在江南將江南許多新政官員貪腐的事情曝光,緊接著順藤摸瓜,對其它地方的新政官員追查。 案子的風波鬧得越來越大,也越來越熱鬧。 這樣的熱鬧情況下,九月末梢的北征大軍凱旋而歸。 北京東站熱鬧不停,幾乎每隔一刻鐘就有一班火車帶著數百名官兵抵達北京。 當然,還有山西、甘陜的官兵也乘坐火車直接返回了駐地。 他們凱旋而歸,而戶部卻在與六軍都督府對賬,敲打算盤。 十月初一,隨著每年第四刊的《大明報》在全國各地刊發,整個社會瞬間熱鬧了起來。 “賣報賣報!太上皇與北元胡人交戰忽蘭忽失溫,北元胡人慘敗,數十萬人被俘南下,漠南漠北納入燕然都司管轄,前元殘余勢力徹底覆滅!” “賣報賣報!江南京察仍在繼續,落網官吏突破四萬人!” “賣報賣報,張鳳鐵路通車,中原鐵路通車,西北鐵路已經修抵涼州府武威縣!” “賣報賣報……” 洪熙八年十月初一,這一期的《大明報》毫無疑問會成為《大明報》發刊以來最具收藏價值的一期報紙。 在這一期的《大明報》中,漢人與蒙古人近四百年的戰爭被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五十七年的明蒙戰爭也徹底結束,北方百姓再也不用擔心胡人南下,兩漠地區第一次被漢人政權深入實控。 在這樣轟動的消息下,后續的許多新聞都顯得黯然失色。 在報紙內容被大明各地報童熱鬧喊出的時候,北元覆滅的喜訊傳遍大江南北,全國上下沸騰歡騰。 如今的大明百姓經過永樂、洪熙的治世,也可以說是家家戶戶各有余財,故此面對這樣的喜訊,全國各地幾乎都出現了火紅的爆竹聲。 一些高興的百姓手搭著前面人的肩膀或腰帶,眾人興奮興奮歡快的歌舞,踏歌而行。 從東北到西南,從海岸到山溝,歡慶之聲激蕩著整個天下。 在這個光榮的勝利之夜,整個天下仿佛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只要是大明的百姓,他們幾乎都沉浸在喜悅之中,張燈結彩,熱鬧非凡。諸如北京、西安、沈陽、益都、成都、南京、蘇州、杭州等重要城池都在官府的協調下,舉辦了十分火熱的慶?;顒?。 此時距離大明驅逐胡元僅僅過去不到六十年,許多北方的百姓甚至從小經歷過胡元那粗放式的統治,被胡元時期的各族權貴欺負的不像人樣。 如果說洪武年間是將韃虜驅逐出中原,那洪熙年間就是徹底將韃虜一詞直接消滅。 自此之后,再也沒有韃虜的漠北,而是漢人的漠北。 工部的官員在漠北勘察出了許多礦藏,其中一些大礦藏還是朱高煦指點他們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