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節
燕府與渤海,這兩個班子能成功全靠朱高煦和朱棣,實際上兩個班子內部有實力和才干的并不算多,只是因為搭上了順風車而得到了旁人一輩子得不到的榮華富貴。 孫鋮一個吏員,當年治理一個遼東的新政都花費了近十年時間才結束入朝,可見他的能力并不算拔尖。 如今是老人退下養老,新人崛起執政的時代,沒有能力的老人如果不主動地急流勇退,那便只有被人強行退下。 李冕這群人,本就是能力不如地位的人,故此許多大事上根本沒有他們的身影,而他們有的不過只是資歷。 利用資歷和地位,他們提拔了類似王回、張孟存這樣一批又一批的人,并以提拔之恩對他們相加要挾,讓他們這群人成為自己一群人的傀儡。 只是類似王回這樣通過一輪輪考驗并以進士出身成為官員的人,如何甘愿被一群連科舉都考不過,只能靠察舉制推薦的老人控制呢? 這次的事情楊士奇看得很清楚,無非就是李冕等人想要利用王回當刀子去江南查案來打擊清流,而王回知道自己一旦被當刀子打擊了清流,那日后清流報復,李冕等人一定不會救自己,所以他必須得自救。 他的自救,就是選擇投靠皇帝,而皇帝想要的就是解決當下的國債和國庫問題。 正因如此,王回這次的抄家才會那么迅猛,才會成效那么快。 王回如果要顧及同在江南的新政派官員,那肯定是沒辦法打擊所有人,所以他干脆無視了這群人,只為抄家充實國庫。 清流官員見狀,當即也開始對新政派的官員暗中調查,甚至收買一些京察官員來反向京察新政派官員。 如此一來,新政派官員落馬之人也絡繹不絕,而這并非李冕他們想要看到的。 為了不受李冕等老人的報復和要挾,王回必須得將清流的仇恨轉移到李冕等人身上,而他選擇了直接對楊士奇下手。 王回現在的做法,楊士奇雖然官職不如王回,但他在清流之中的地位卻與孫鋮等同。 不同的是,孫鋮是被架空,而楊士奇則是能在地方源源不斷的給清流輸血。 這些年清流之中北方人不斷增加,這大部分就是楊士奇的功勞。 正因如此,王回對楊士奇下手,那楊榮、楊溥等人自然不會覺得這種事情是王回能決定的,他們的目光毫無疑問投向了李冕等人。 這種節骨眼上,自己突然得到了拔擢,而自己的兒子卻被論罪。 楊士奇分析了所有,只覺得當下的局面太過混亂,也并非王回一個人可以攪動。 真正推波助瀾的,是坐在金臺之上的那一位。 這一位想要的,就是借助自己的手把李冕這群人扳倒,換王回、張孟存、徐碩這群人上位。 他可以自己出手,但他出手的話,那性質就變了…… 利用王回的野心來讓新政派內部動亂,然后用自己與清流們解決李冕,而朝廷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在官員們狗咬狗中獲得數以百萬的巨利。 楊士奇現在心里漸漸沒底了,就那位的手段來說,自己的兒子如果真的沒有弄出什么事情,他即便抓到自己的兒子,也不太可能逼自己就范。 自己能看透這些事情,那位是知道的,所以……臨上車前,楊士奇轉頭對即將乘坐另一輛馬車的幕僚交代道:“老家那邊,你私下派人去查查清楚?!?/br> 聞言,幕僚愣了愣,但還是作揖應下:“領命……” 不多時,馬車出發前往火車站,而如今的張鳳鐵路也已經竣工。 朱高煦正是以此為政績將他給拔擢的,這巧妙的時間,讓楊士奇額頭冷汗直冒。 他們這群人正在一步步的按照朱高煦的布置入局,這場局結束,不管是清流還是新政,他們都會遭到重創,只有朝廷和百姓能夠在最后獲利。 只能說,這位還是一如既往的將百官當做耗材。 這次的耗材丟入大明朝的火爐中,不知道又能讓大明朝前進多久呢…… 乘坐火車,楊士奇前往了北京城,而此時遠在北京數千里外的大寧鶴城也并不安定。 朱棣、朱瞻壑與朱瞻基爺孫三人將韃靼部、瓦剌部的許多蒙古人安置到了渤海和大寧。 根據他們的意愿,這群人得到了草場和耕地。 若是放牧,每戶給草場三千畝。 若是耕種,每戶給耕地三十畝。 在這樣的政策下,四十余萬蒙古牧民的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如今的漠西,只剩下了把禿孛羅和也先土干兩部,合計不超過十五萬人。 他們的部落附近被朱棣安排了監督他們的燕然衛兵馬,盡管只有五千多人,可如果發生了什么沖突,混凝土的軍堡也足夠他們與這不足三萬兵卒僵持。 除此之外,朱棣還留下了半年的補給給燕然衛,并在返回海喇兒后,讓海喇兒送了一年的糧食給燕然衛。 有燕然衛在,即便把禿孛羅和也先土干有什么把戲,相信也很難實現。 從大戰結束到現在,快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四十多萬蒙古人被妥善安置,孟章、朱瞻壑等人也得以緩了一口氣。 晚秋的夜空也很美,在沒有光污染的這個時代,站在鶴城城墻上,朱棣能清楚的看到天空中的銀河。 盡管不如后世相機里的五顏六色,但銀白色的閃爍銀河還是讓朱棣感到了唏噓。 “老了……” 他不知道為什么說出這句話,而這時他身后的馬道也走上來了一道身影。 “爺爺,晚上風大,您在這里干嘛?” 朱瞻壑的聲音響起,他走上前來順著朱棣的目光看向空中的銀河。 在他這個年紀,他并不覺得這些東西有什么好看的。 “我也不知道我在看什么,就是想看看?!?/br> 朱棣聲音中帶著絲笑意,隨后直接坐在了旁邊箭樓的臺階上。 朱瞻壑也不覺得有什么跟著坐在了他旁邊,而朱棣也唏噓道: “唉……這下子把事情解決完了,我都不知道該干什么了?!?/br> “您就繼續在大明宮休息,時不時游獵游獵就行?!?/br> 朱瞻壑輕笑著開口,朱棣則是看向他,目光上下打量道:“小子,你倒是變得許多……” “嗯……”朱瞻壑沒有過多解釋什么,朱棣則是開口道: “只是還不夠,至少要坐上那個位置的話,你的底蘊還是太淺薄了?!?/br> 只是一句話,朱瞻壑便被朱棣說的沉默了,笑容也漸漸收了起來。 “古往今來,歷朝歷代開國皇帝的長子都鮮有善終的?!?/br> “你大爺爺沒活到即位就去世了,我做了皇帝后,你大伯境況倒是稍微好些,但如果我當時支持他,他也不是沒有機會,可是……” 朱棣頓了頓,轉頭看向前方漆黑一片,偶爾有火光閃過的鶴城城區。 “老實說,你大伯做個守成之君還行,但比起你爹來說差太遠了,即便你爹沒打下南京,我也不會選你大伯,而是會選你爹,因為你爹不論是能力還是底蘊都強過你大伯太多?!?/br> “好在你大伯也是個知進退的,所以他們兄弟三人才能和睦相處?!?/br> “只是到了你們這一代,你爹讓你讀了太多年書,又歷練了太多年,現在你小子二十六歲了,卻連自己的班底都沒有?!?/br> “你如果要依仗娘家人,那別說你爹,就是我也不會同意?!?/br> “不能依仗娘家人,那你現在又能依仗誰?” 朱棣詢問朱瞻壑,朱瞻壑想了想,不多時開口道:“我……” “誒!”朱棣打斷他:“爺爺先告訴你,老二和老三、老四看上去乖乖的,但他們對你屁股下面這把椅子可是眼熱得很?!?/br> “現在他們幾個在干嘛,你老實告訴我,你知不知道?” “我知道一些……”朱瞻壑將他知道的事情給說了出來。 簡單來說,老二朱瞻圻當上了千戶官,如今在交趾不斷圍剿長山蠻,不出意外的話,明年的他應該可以累功拔擢。 他手底下一千多人,想要挑選幾個人扶持起來,可以說不要太容易。 老三朱瞻坦和老四朱瞻垐分別在廣東瓊州、云南車里參軍戍邊。 他們一個對付黎蠻,一個對付鳩僚,雖說能力不如朱瞻圻出眾,但也有小功績可以提及。 盡管因為環境和局勢問題,明軍當年沒有和蒙古人起什么沖突,所以朱瞻壑自然不可能有軍功,但就拉攏人心來說,朱瞻壑當初在漠北那么久,甚至連王戎他都沒仔細深交,還是這次經過提醒才和王戎建立了關系。 這幾個月時間,朱瞻壑到處拉攏人心,孟懋、張輔、孟瑛、王戎、朱瞻基等人已經明確支持他。 西南方向,沐春是自己的岳父,兩個小舅子的表現也十分不俗,未來可期,滇西的王瑄更是對自己早早下注。 可以說,自己現在欠缺的,主要就是西北方向和廟堂之上。 他給江淮幾人寫了信,也派王渙去拉攏陸愈和他身邊一個叫做于謙的人,雖說勢力還不算大,但卻足夠壓住自己的那幾個兄弟。 這些,不過是他這幾個月來,利用自己太子身份所獲得的資源與勢力,可見擁有這個身份在手,能獲得多大的支持。 朱瞻壑在了解過朱瞻圻在交趾的所作所為后,他只剩下了沉默。 如果老二是太子,自己興許早就被趕到地方就藩去了,甚至連護衛都不可能擁有。 老二的心思如此縝密,自己與他相處那么多年才發現。 想到這里,朱瞻壑確實感到了有些心灰意冷,但這種心灰意冷也只是片刻的。 從自家父親和爺爺的舉動來看,他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即位,自己要做的也很簡單,那就是放下心中的正直,將自己變得圓滑市儈。 “你知道就行……” 從朱瞻壑口中聽到了這些事情后,朱棣也沒有上手安慰,而是簡單的言語道: “你得加快速度,別讓你爹失望,你爹如果失望了,那情況對你就糟糕了?!?/br> “爺爺,孫兒知道了?!敝煺佰贮c了點頭,同時起身道:“這里風大,我扶您回去吧?” “嗯……回去吧?!敝扉±势鹕?,根本不用朱瞻壑攙扶。 瞧見他這模樣,朱瞻壑笑道:“這些日子,總是有人勸我勸您南下,說您年紀大了,吃不了漠北的苦頭?!?/br> “現在看來,勸您的那群人,身子骨興許還沒您健朗呢?!?/br> 他笑著護送朱棣下了馬道,朱棣期間沒怎么說話,只是笑笑示意自己的身體還不錯。 不多時他們消失在了馬道上,而距離此地萬里之外的江南,一場浩浩蕩蕩的京察行動也在持續擴大中。 大量京察官員從南直隸的江北地區向江南地區轉移,在這人口稠密的地區不斷京察各級官吏。 盡管只有三千人,但他們一個府一個府的京察,所查獲的罪證和金銀錢糧也越來越多。 江南的富裕超過了王回的想象,原本他還覺得江南經過多次打擊,這次顯然不會有太大的成果,可現實給了他一個響亮的耳光。 各地的財富被官吏勛貴吸納,最后轉移到了大明最富裕的江南之地。 在這里,許多宅院府邸都與京城的勛貴文臣有關,而王回清楚什么能查,什么不能查,所以他的目標一直都是江南的清流,然后再利用清流解決江南的新政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