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節
黃福面露猶豫,朱高煦聞言也早就做好了準備,他點頭道: “你放心說,我早就做好了準備?!?/br> “恐怕修建不了?!秉S福定了心神將結果說出,朱高煦聞言也嘆了一口氣: “我早就猜到了,那從蘭州通往哈密的這段可以修建嗎?” “這段也……”黃福面露難色,朱高煦抬手制止: “還有哪幾段不行,你一并說了吧?!?/br> “實際上從鳳翔向武威這一段整體來說都不行,但從武威修往哈密卻可以?!?/br> 黃福作揖回答,朱高煦聞言扶額:“這兩段都不行的話,西南鐵路恐怕很難實現了?!?/br> “臣慚愧……”黃福臉上露出慚愧,朱高煦搖頭道: “這與你們無關,朝廷的水泥強度不夠,鋼筋技術也達不到,你們即便想要修建也有心無力,這是太學的事情?!?/br> 話說到這里,朱高煦也滿意道: “雖說不能聯通關中,但能抵達鳳翔也不錯了?!?/br> “不過這么來看,西北鐵路恐怕要變成甘肅鐵路了,里程和造價也降低了吧?” 他詢問黃福,黃福頷首:“從北京到鳳翔是二千四百里,造價一千三百余萬貫,工期十年?!?/br> “從涼州府武威到哈密府哈密是一千七百里,造價在八百六十萬貫,工期因為人力問題,同樣是十年?!?/br> 黃福忐忑看著朱高煦,朱高煦聞言卻點頭道:“還能接受,按照原定計劃,算上河套的那段,三段鐵路明年同時開工?!?/br> “錢糧你不用擔心,工期那么長,朝廷自己會想辦法的,你要做的就是把這三條鐵路修建好?!?/br> “另外,西北的鐵路都難度如此,西南更不用提?!?/br> “你派人去西南勘察,看看什么地方可以修鐵路,繪圖給我看看,兩京鐵路完工前繪制好就行?!?/br> 朱高煦話音落下,黃福也作揖道:“臣領命告退……” 見朱高煦沒阻攔,黃福這才作揖離開了武英殿。 瞧著他的背影,朱高煦不免唏噓:“看樣子我有生之年是享受不到坐鐵路去西域的日子了?!?/br> 唏噓之余,朱高煦腦中浮現朱瞻壑背影,嘴角不免掛起笑容: “你小子最好能完成我想做的事情……” 第477章 拉幫結派 “賣報賣報,涼州、甘州、肅州招募工人,工錢每日二十文,報名地點在報紙上!”“賣報賣報……” 夯土的街道上,一名青年不斷吆喝,四周早有蹲守的人。 隨著青年吆喝,那些蹲守的人立馬湊錢上前買了一份報紙,隨后根據青年人的指點前往了募工的地方。 他們并不識字,買報紙只是為了獲得情報,而今情報到了,他們也自然要趕路去了。 他們穿過灰塵極重的街巷,這里的道路都是本土,偶爾能看到鐘樓和鼓樓,街道上的人穿著雖然是漢人,但深目高鼻的長相還是很好與漢人相區分。 這里是甘肅治下的涼州府武威縣,曾經的這里是千戶所,而今的這里卻成了一個發展不錯的縣城。 當然,這里指的發展不錯只是相較于曾經,如果比較隴山以東,那還是比不起來的。 數十名四五十歲的百姓聚集一起,他們穿著簡單的粗布麻衣就向城外走去。 守城的兵馬司撇了他們兩眼,便干脆利落的放行了。 不多時,他們走出城門,順著報紙上的指點來到了數里外的某一處官道驛站。 在這里已經等待著數百名身穿粗布麻衣的各類民族百姓,由于朱元璋的政策,在大明境內的色目人雖說免遭屠戮,但是必須使用漢字,學習漢語說漢語,同時以前的色目人姓氏也要簡化為漢姓。 此外,色目人嚴禁再穿本民族的傳統服裝,包括佩戴首飾,必須穿漢服,否則斬。 另外,朱元璋還規定了色目女子必須與漢人男子結婚,不許與本族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 此外,色目百姓須著豬皮靴,不許乘騎,一旦違反,平民將其打死也不會論罪。 如果敢違抗,輕者打入奴籍,重者直接咔嚓,這就是所謂的復唐宋衣冠,禁胡服胡語。 在洪武、永樂、洪熙三朝五十一年的統治下,實際上大部分色目人已經不會說本族的語言,他們除了長相外,其余已經和漢人無異。 坐在官道的驛站旁,官道兩側是一望無際的大戈壁,光禿禿、亮閃閃,偶爾看到一株植物,崛強地挺立在大大小小的鵝卵石間,在強烈的光照下沒有低頭。 似乎是因為到來的人有些多了,故此驛站之中也走出了幾名吏員。 在他們的身后,還有十幾名負責護衛的軍士。 見他們走出,許多人紛紛起身湊近,而吏員們也走出一人,朗聲道: “工價二十文,供食宿,另外若是有愿意跟著隊伍前往其它府縣修路的,走出武威縣后,工價每日三十文,清楚沒有?!” “清楚了!” 眾人說著漢話,見他們都清楚,很快吏員們就把他們分成了三十個小隊,每個小隊十個人各自領取任務。 在吏員的指揮下,他們很快開始在官道不遠處的戈壁灘上開始工作。 雖然都是大明百姓,可由于工價不同,故此鐵路工人的工價也各有不同。 二十文的工價在江南來說算是平常工價,但在甘肅這種地方就是天價。 要知道他們即便當力夫,一天工價也不過十文錢罷了。 來到官營的工地上做工,每天就是挖路,篩選石子,用馬車拉水泥,跟軍隊拉鐵軌就能得到二十文工錢,可以說比力夫輕松多了。 一個力夫每日少說得扛數千斤貨物,有的時候遇到黑心商賈,每天一萬斤也有可能。 兩相對比,官營的工場往往給飯吃,給住處,還給工錢。 盡管住處只是帳篷,飯菜就是普通的米飯加點炒青菜,但也勝過他們平日里的伙食了。 依托祁連山能耕種的土地并不多,甘肅近二百萬百姓分下來,每人也就兩三畝罷了,畝產不過九斗便已經算是極高,正常也不過七八斗罷了。 在這甘肅之地物價昂貴,一石米得五百多文,即便新政推行多年,此地百姓想要沾點葷腥也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聽聞朝廷有一種機器能抽水,若是這種機器能輪到他們平頭百姓使用,那日子便能好過許多了。 想到這里,工人們又埋頭干起了活,而站在官道上的一名官員看著這情況不免點頭。 “這武威是甘肅鐵路的起點,若是此地鐵路修好,那配合朝廷日后運輸過來的抽水機,那甘肅的百姓也就不用擔心吃不起飯了?!?/br> 官員如此說著,旁邊一名官員則是感嘆道:“若是能鐵路直通關中,那才是真正的衣食無憂?!?/br> “只可惜難度太大了?!惫賳T搖頭,不多時便抖動馬韁離開了此處工地。 在他們走后,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前來此地參加鐵路建設的工人也開始越來越多。 從一開始的幾千,到后來的幾萬,一時間工程進度越來越快。 漸漸地,材料開始跟不上人力修建的速度,加上寒冬即將來臨,故此只能放了幾日假。 消息傳回北京時,已經是洪熙二年冬月初五。 拿到奏疏,朱高煦并不顯得十分高興,而是緊皺眉頭道:“我早前與黃福說,工期來年正月開春再進行,可他們現在便已經開工了,你說說,他們想干嘛?” 朱高煦將奏疏丟到了桌上,身旁的亦失哈聞言躬身:“陛下別氣壞了身子,想來也只是下面人急功近利罷了?!?/br> “況且,甘肅之地貧瘠,入冬前能找工做半個月也是一件惠民之事?!?/br> “若不是如此,我早就收拾他們了?!敝旄哽愦驍嘁嗍Ч?,同時開口說道: “隴山至武威這段路修不通,看樣子只能另想辦法了,不然朝廷與甘肅依舊無法聯通?!?/br> 朱高煦表情有些難以捉摸,不多時他才開口道: “讓黃福用草方格的辦法,看看能不能依托沙漠與祁連山邊緣修建一條通往寧夏的鐵路,再想辦法把寧夏和五原縣連接起來?!?/br> “如此一來,朝廷就可以走河套前往甘肅,唯一的變故就是人口不足,修路顯得比較困難?!?/br> “不過若是從人口稠密之地開始修建,以高工價誘惑百姓出遠門修建鐵路,那想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br> “算了,還是召他前來吧!” 朱高煦一拍腦袋,將自己這些日子想到的辦法告訴了亦失哈,最后卻還是覺得由自己親口告訴黃福比較好,故此傳他前來。 不多時,黃福急匆匆趕來,朱高煦也起身讓人拉出大明西北的地圖對黃福說道: “你先坐下,我的意思是從張家口經太原到鳳翔的鐵路依舊修建,但在原本的基礎上,將河套的這條鐵路延長,在修抵五原縣后,南下前往寧夏府,然后繞道前往武威?!?/br> 朱高煦如此說著,黃福聞言緩了緩后作揖道: “這條方案,臣也與下面的人想過,可問題在于,鐵路路過的四百里地方都是戈壁沙漠,風沙一吹,百來步的草方格根本擋不住?!?/br> “百來步不行就二百步,五百步,一千步!”朱高煦緊皺眉頭: “如果草方格也不行,那就搭配抽水機植樹造林,我不相信這數百里地方倚靠山脈會沒有水!” 朱高煦只覺得黃福他們是被曾經的思維給限制了,誰說人定不能勝天? 抽水機加上草方格,朱高煦不相信,這幾百年前還是綠洲的地方不能長出一片防護林。 “臣……臣盡力而為?!?/br> 黃福吃不準,只能硬著頭皮應下來。 朱高煦見狀,這才對他交代道:“河套之地黃河泛濫,五原之地常年被黃河淹沒,唐宋時期便常有洪災?!?/br> “雖說朝廷已經在五原縣修建了許多水渠,但面對黃河,這點水渠并不夠用?!?/br> “工部在修建五原的鐵路前,先好好想想怎么治理這塊地方的,將當地澤地馴化為耕地吧?!?/br> “臣領命?!秉S福已經沒有什么自己的意見了,他也清楚甘肅鐵路與中原鐵路連接代表什么,因此即便千難萬難也得試試。 有了朱高煦的許諾,他算是有了幾分自信,準備派人去試試。 見朱高煦沒有其它吩咐,黃福便退出了武英殿。 他沒有返回文華殿,因為現在他的工部是六部之中最忙的衙門。 走出西華門返回工部后,他當即便召集眾人開始研究這方法的可行性。 “其實倒也不是不可能,畢竟張家口一帶的囚犯也在戈壁上種植樹木,而地圖上這塊地方依托壽鹿山和祁連山,曾經還是絲綢之路的一條古道,不可能沒辦法種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