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節
“別擠!別擠!” “娘……” 三丈寬的官道在一瞬間變得擁擠,所有人都狼狽的向南逃離。 江淮與十余名商隊的護衛組織百姓向南撤離,只可惜向南走了不到十里,便見到南邊有滾滾灰塵而來。 “完了,他們之前說南邊蒙化府啰啰造反了,該不會是攻破蒙化府,朝大理殺來了吧!” 二百余隊伍中,身份啥好的一個商隊掌事臉色慘白,旁邊的江淮緊皺眉頭,用望遠鏡打量了前方的情況,隨后篤定道: “別自己嚇自己,這滾滾煙塵,一定是大隊騎兵趕路的蹤跡,云南境內沒幾個土司有那么多騎兵,蒙化府的啰啰更不可能!” “你們保護好人,攔住想去大理的鄉親,我去前面看看!” 江淮話音還沒落下,那掌事便拉住馬韁:“你可別把我們騙在這里自己跑了?!?/br> “我叫江淮,西江鎮生員,若是我跑了,你差人突圍告我便是!” 江淮理解掌事的擔心,畢竟如果不是自己攔住他們,他們估計早就拋下貨物騎馬跑了。 “好,江淮,我記住你了……” 掌事臉色慘白的松開了韁繩,江淮則是策馬向著南邊官道疾馳而去。 奔馳數里,他便瞧見了前方朝著自己這邊跑來了十余名騎兵。 他們身穿啰啰的甲胄,一副敗逃的模樣,這讓江淮連忙勒馬。 “遭了……” 江淮勒馬暗嘆,同時便見到那群人也同樣勒馬。 他們在打量江淮,江淮也在打量他們。 盡管啰啰的甲胄比不了明軍的扎甲,但也不是江淮這種身無寸甲之人能對付的。 他雖然善于騎射,卻不是平安、瞿能那樣的猛將,做不到無甲搏殺十余甲士。 別說一對十幾,就算一對一他都不敢說自己能殺一個甲士。 正因如此,他額頭不免流下了汗珠。 與此同時,對面的啰啰也看出了江淮身無寸甲的情況,霎時間便策馬沖殺而來。 此刻除了在心底暗罵幾聲,揮舞馬鞭奮力逃命,江淮似乎也沒什么能做的了。 眼看自己距離那數百百姓越來越近,江淮無奈,只能叫嚷道:“他們被官兵追著,配合我攔住他們!” 話音落下,江淮丟下馬鞭,在馬背上張弓搭箭,不斷朝著身后射箭。 面對他的箭矢,十余名啰啰毫不避讓,反倒也紛紛張弓搭箭,朝著江淮射去。 雙方不過五六十步的距離,瞧見他們舉弓,江淮立馬趴在馬背上,不斷催促戰馬逃命。 好在他胯下并非一般的馬匹,而那些啰啰騎的又是不善奔襲的滇馬,因此箭矢沒能射中江淮。 但即便如此,還是把江淮嚇得滿頭大汗。 他剛才,差點就交代在這里了…… “嗶嗶——” 忽的,刺耳的哨聲響起,不等江淮反應過來,身后突然傳來了密集的炒豆子聲。 “噼噼啪啪??!” “唏律律!” 硬著頭皮回過頭去,江淮立馬拉住了韁繩。 頃刻間,追在他身后的那十余名啰啰盡數倒在地上,有的連人帶馬,有的則是趴在馬背上一動不動。 在他們身后,烏壓壓的騎兵策馬而來,但這次出現的騎兵不再是啰啰,而是身披扎甲,手持“朙”字旌旗的明軍騎兵。 “嗚……” 呼出一口氣,江淮這才感覺到了虛脫,連忙下馬,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也顧不得臟不臟。 “官軍來了!” “太好了!” “大明萬勝??!” 瞧著出現的數百明軍騎兵,數百百姓與商隊紛紛歡呼起來,而這時騎兵隊伍也來到了江淮的面前。 數十名騎兵將他包圍,從中走出了一名身披山文甲的將領。 他摘下自己的面甲,露出了一張讓江淮愕然的面孔。 “你是西江鎮的那個子弟?” “生員江淮,參見隴川伯!” 當雙方互相認出對方的時候,王瑄已經忘記江淮姓名,只記得他是西江鎮的生員,而江淮立馬起身,朝著馬背上的王瑄作揖起來。 他們二人都沒想到,居然會在這種情況下重逢。 第456章 衣錦還鄉 “殺?。?!”“噼噼啪啪——” 蒼山下、洱海畔,當喊殺聲響起,數百騎兵正在一個男人的率領下,反復沖殺、蹂躪與他們為敵的數千銅甲敵人。 他們策馬來回面突,手中的騎兵燧發槍成為了最優秀的殺人兵器。 他們每面突一次,那數千土司兵便要倒下上百人,如此反復數次后,那數千土司兵終于承受不住,開始向西潰逃。 與此同時,被他們包圍的大理府治所太和縣內也沖出了數以百計的明軍。 腹背受敵下,數千潰逃的土司兵要么成為俘虜,要么成為明軍蹄下亡魂。 站在山丘上,江淮將這一幕盡收眼底,帶給了他不小的震撼。 盡管他知道官兵戰力彪悍,可他沒想到,官兵居然能以數百騎兵擊垮俘虜十倍于己的土司兵。 如此看來,這場改土歸流也不過就是一兩年時間罷了。 “砰!” 忽的,號炮聲響起,而山丘上,江淮兩側的騎兵也開口道: “江生員,伯爺傳消息讓我們去太和縣?!?/br> 一名騎兵開口,江淮聞言也點了點頭,抖動馬韁在兩名騎兵的護送下走下山丘,朝著數里外的太和縣趕去。 太和縣作為大理府治,居于蒼山之下,洱海之濱,其城始建于洪武十五年,至今已有三十五年歷史。 距離它不遠處,還有曾經隋唐時期,南詔太和城的遺址。 走進太和縣,江淮也近距離看到了那些圍攻太和縣的土司兵,他們來自西北的藏地,但現在已經被俘虜,地上躺著許許多多的尸體,鮮血流了一地。 沒有時間過多停留,他便被兩名騎兵帶往了太和縣。 太和縣由黔寧王沐英在南詔都城之一羊苴咩城的基礎上主持修建,城墻高二丈余,城池周長十里、城厚四丈,異常堅固。 原本此地應該駐扎大理衛,但由于新政推行,大理衛之中的屯田兵被裁撤,只有不到一千五百戰兵被保留。 此外,由于大理衛還要駐扎龍尾關等關隘,所以駐扎太和縣內兵卒不過數百。 加上沒有換裝火繩槍和燧發槍,所使用的仍然是老舊的火門槍,因此他們并不敢單獨出城野戰,但打配合是毫無問題的。 走入太和縣內,里面居住著各類民族,穿著各類服飾。 因為剛剛結束戰事,城內的百姓心有余悸的站在自家門前,而他們的家也各有風格。 當地的少民建筑融入了漢人的許多建筑方法,但對比下還是有很大的發展,例如當地的少數民族喜歡將房屋增高,十分重視房屋外觀的裝飾,特別對門樓和堂屋門窗的裝飾十分在意。 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院落配合大出廈,寬走廊的造型,再加上石條砌筑的石基,整個院子十分明亮,迥異與江南。 走在石條路上,江淮不得不佩服太和縣的繁華,在他看來,太和縣比昆明城要繁華太多,而且這里的文化、學習氛圍也很好。 盡管剛剛經歷戰事,但平穩下來后的許多人都在拿著經史典籍、亦或者小說話本在翻閱。 除此之外,他們的官話也要比滇西地區好上許多,城內外的水車到處都是,軍戶帶來的先進農業灌溉技術,使得洱海周邊許多干旱的田地變為肥沃的農田,因此這里的糧價也要比其它地方便宜不少。 除了偶爾還能聽到的少民語言,以及隨處可見的少民服飾,這個地方與其它漢地城池已經毫無二樣,并不像江淮經過的許多城池那樣,依舊有十分濃厚的少民文化。 這里的漢化程度很高,這是江淮對太和縣的評價。 “到了,請江生員隨我進去休息,暫等伯爺回來?!?/br> 行程間,騎兵勒馬表示抵達目標,江淮側目看去,便見到了大理衛指揮使衙門。 他下馬接受搜身,隨后被護送進入正廳坐著等待。 里面的一些兵卒給他倒了一杯熱茶,他一邊喝,一邊安靜的等待王瑄到來。 雖說他清楚滇西許多少民很早就被改土歸流,但見識到了大理的情況后,他還是不免有幾分擔心。 畢竟在他印象中,大理似乎太平了三十多年,如今依舊被土司兵包圍。 如果不是王瑄率騎兵來解圍,那不知道還要被圍到什么時候去。 西江鎮沒有城墻,若是遭遇土司兵,那恐怕連被圍的機會都沒有。 想到這里,他心情有些沉重,好在王瑄沒讓他等太久。 大概半個時辰過去,江淮便聽到了窸窸窣窣的甲片聲。 他向衙門門口看去,果然看到了朝里走來的王瑄等人。 他率領十余名武將走進來,江淮見狀連忙起身作揖。 王瑄抬手一壓,示意他坐下,隨后便帶著武將們走入正廳,轉身對眾人吩咐道: “這次滇西土司聯合叛亂,你們立馬派塘騎去查清楚,看看滇西九十六家土司,有多少家參與了叛亂?!?/br> “是!” 諸將作揖,隨后轉身走出了正廳,最后只剩下了坐在主位的王瑄,以及他的兩名護衛,還有坐立不安的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