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節
見此情況,朱棣旋即勒馬,直接放棄他們,往房昭后方迂回而去。 “都督!燕庶人繞道后軍!” “后軍駐守,不要給他有可乘之機!” 房昭沉穩下令,然而未經磨合的兵團在倉促改換陣型后,很快便暴露出了致命的空隙。 后軍與中軍之間出現了一條四五尺的道路,而朱棣等的就是這個時候! “兒郎們!跟俺走!” 朱棣一馬當先,在左右護衛下往那處缺口沖殺去。 后軍指揮使試圖指揮后軍合攏,可傳令的速度比不過朱棣騎兵的速度快。 頃刻間,長槍與騎兵碰撞,兵卒被撞飛,戰馬被刺中栽倒,長槍斷裂。 朱棣率軍將后軍與中軍銜接斬斷,并開始包圍后軍,裹挾他們往后而去。 這一幕,就好像牧羊犬分割羊群,哪怕羊群再有實力,可一旦它們陣腳松動,便只有被裹挾的結局。 朱能與陳武一直在等著自家殿下,眼看后軍被裹挾截斷,他們二人立馬率軍舍棄右翼明軍騎兵,往來不及更換軍陣的中軍身后掩殺而去。 “中軍換后軍!” 房昭意識到了不妙,可他的意識與他的軍令一樣落后。 消息還未傳到后方,朱能與陳武便率領二千騎兵從長槍陣身后發起突擊。 二千騎兵貫入陣中,沒了長槍列陣的阻礙,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的在中軍橫沖直撞。 如朱棣戰前所說一樣,他對付著三萬人,與牧民放羊別無二樣。 中軍被襲,這讓前軍兵卒士氣跌落,不斷被燕軍正兵打得向后退去。 “都督!我們敗了,撤退吧!” 俞填急的面紅耳赤,房昭也不敢置信的看被攪亂的中軍,以及節節敗退的前軍。 “撤……” 他無奈下令,俞填連忙去指揮中軍,將未被攪亂的部分兵卒整編為后軍,舍棄了被裹挾而走的后軍和被攪亂的部分中軍。 他們開始列陣退走,朱棣見狀當即大呼:“房昭敗退,降者不殺??!” “房昭敗退,降者不殺??!” 燕軍的聲音,讓被裹挾的后軍惶恐,他們列成圓陣自守,不斷遭遇朱棣所率騎兵的箭雨打擊,士氣本就跌落谷底,再聽都督房昭敗退,一時間陣腳自亂。 懷來衛指揮使劉真聞言看向前軍與中軍方向,這才發現中軍被攪亂,前軍與部分中軍開始結陣退走。 “大哥,咱們失了陣才讓中軍被包了餃子,撤回居庸關也要被論罪,不如投了?!?/br> 幾名千戶勸說著劉真,劉真本就耳根軟,聽到眾人這么說,便下令全軍放下兵器。 很快,數千后軍拋下兵器,朱棣見狀沒有留下招呼他們,而是直接舍棄他們,往正在撤退的房昭殺去。 騎兵在平原之上追殺步兵本就輕松,眼看朱棣與朱能兩部舍棄被自己棄下的殘兵,房昭臉色慘白。 他很清楚自己無法從昌平步步為營撤回居庸關,因此眼下他想要突圍便只能帶著騎兵撤退。 帶著手下上萬步卒,他是絕無可能在朱棣手下活命的。 他還在猶豫,朱棣卻已經帶著四千多騎兵咬了上來。 他們使用騎弓來回在明軍左右兩掖面突兵卒,不斷有兵卒中間。 只是撤退十余里,隊伍便只剩下了撤退前的八九成。 一路撤退,一路被朱棣面突追殺,房昭的精神幾乎崩潰。 明明是三萬打兩萬的碾壓局,怎么到了自己這里就這么難。 “回師!” 二十余里路從正午走到黃昏,直到見到居庸關,朱棣才下令勒馬,咧著嘴笑了起來。 與之相比,倉皇逃回居庸關的房昭經過清點后才發現,三萬大軍只被他帶回七千人,欲哭無淚…… 《明太宗實錄》:五月甲戊,上破房昭,克昌平,招降萬眾,旬月兵至數萬。 第230章 否極泰來 “咕…咕…咕……”夜色下,海浪聲從遠處傳來,林子內還有不知名的鳥叫聲。 遠處,一座點著火把的城池就在眼前,而城外的林子內似乎來了什么野獸,許多咕咕叫的飛鳥盡數飛走。 在夜色掩護下,這里的一切并未被發現,而一群渾身上下散發“酸臭”的野人也終于抵達了這里。 “總算到了,你確定消息正確?” 林間,眺望那星火點點的金州城,崔均回頭看向了另一名兵卒。 這兵卒的穿著與渤海軍相比可謂寒酸,身上僅有鴛鴦戰襖和胸甲,其余裙甲、臂鎧皆無。 “鄭百戶說了,亥時換防后為我們打開城門,只希望殿下和將軍能遵守與傅都督僉事的承諾,為城內屯軍換回民籍,均發田地?!?/br> “放心,我們殿下無二言,你們百戶也應該知道?!?/br> 兵卒與崔均的對話,讓四周渤海軍們激動的握住了刀柄,就連崔均本人也十分激動。 眼下已經是五月二十,距離崔均出發已經過了二十余天,比他預想的時間慢了兩天。 原本他以為需要一番苦戰才能拿下金州,卻不想在欒古馬驛時遇到了熟人。 當年與他并肩子出城,與朱高煦直撲哈剌兀敵營作戰的弟兄。 崔均還以為與自家有關的弟兄都被調往了南邊,卻不想朝廷只是將千戶以上官職的渤海出身官員調走,而只是拔擢為總旗官的李猛等人卻沒被調走。 李猛負責欒古馬驛站,因此在見到渤海軍旌旗的時候,他立馬便交代了遼南的情況。 五日前,遼北的塘騎剛剛經過欒古馬驛站,而他們的軍令是去傳駐扎在九連城的劉真前去駐守金州。 金州衛守軍不過一千六百之數,百戶官十六之數,其中有一人是被傅讓從屯軍小旗官拔擢為戰兵百戶官的人,姓名鄭峻。 自傅讓調走后,鄭峻便沒有得到拔擢,因此李猛以為鄭峻應該愿意投靠渤海。 李猛帶著渤海軍,謊稱其是遼西兵馬南下駐守金州,因此幫助崔均孛蘭馬驛和石河馬驛。 眼下這三個驛站都是渤海軍自己的人,這也代表金州衛與遼南其它三衛的聯系被切斷。 經過白日的試探,鄭峻特派一個兵卒出城,表示很愿意為渤海開城門,不過需要渤海軍答應均分屯田的政策。 崔均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畢竟南下前自家殿下便交代了一切。 眼看著時間一點點過去,當時間來到亥時,拿著單筒望遠鏡的崔均果然看到了火光下人影更迭。 不多時,金州城城門緩緩打開,一把火把被丟到了城門口。 “走!” 眼看城門口被照亮,崔均果斷下令全軍入城。 他毫不擔心鄭峻會埋伏自己,因為就他從李猛那邊獲得的情報來看,金州城并沒有甕城,所以只要自己進入了金州城內,哪怕金州城守軍詐騙自己,自己也可以帶兵奪下城門樓,打開城門放所有弟兄進城。 懷揣著忐忑的心情,崔均帶著人穿過了城門甬道,并且一直注意著城門甬道上方的千斤閘。 一百人、二百人、三百…… 隨著通過城池的人逐漸變多,崔均的心也終于放下,并且見到了投靠渤海軍的鄭峻。 “百戶官鄭峻,參見崔千戶!” 鄭峻是一個三十出頭的人,可他的外貌卻因為常年低頭耕種屯田而像四十幾歲。 “鄭大哥放心,拿下金州城你為首功,均田政策也會如預先答應的推行!” “感謝崔千戶?!?/br> 崔均抓住了鄭峻的手,熱切的說著一切好話,鄭峻聞言也放下了心,交代道:“糧倉在東邊,這幾日山東運來了許多糧食,不少于五十萬石,千戶可以先派人拿下糧倉,然后再招撫城內守軍?!?/br> “好??!”崔均激動,他沒想到居然還有意外之喜。 要說眼下渤海軍最缺的是什么,這不必多說,自然是糧食。 五十萬石糧食,這足以讓渤海軍民吃到入冬。 “走!” 崔均帶隊前往糧倉,很快便有人點著火把警惕握刀:“誰!” 駐守糧倉的一百兵卒警惕著,鄭峻卻從人群中走出道:“這是劉都督派人前來接管糧倉的弟兄,不可無禮!” “鄭百戶……” 見到來人是鄭峻,許多兵卒松懈下來,崔均見狀也跟著鄭峻上前。 來不及通知百戶官,總旗官便為崔均等人放行,崔均見狀也佯裝威嚴道:“將所有駐守糧倉的人叫出,再尋你們的千戶官、百戶官過來?!?/br> “是!”總旗官無暇顧及其它,應下后便讓人去找千戶官與百戶官。 “您是想……”鄭峻看出了崔均的意圖,他沒想到崔均這么年輕,居然還能如此周密計劃。 崔均沒有回話,而是等著城內的千戶官與其余十五位百戶官到達糧倉門口后,這才開口道: “此城已為我渤海接管,爾等……” “叛賊??!” 當渤海二次出口,那千戶官與幾名百戶官就率先反應過來,意圖斬殺崔均。 只是不等他們上前,幾名兵卒就上前將他們打翻在地,用刀架在了他們的脖子上。 四周兵卒終于反應過來,紛紛拔刀指向崔均等人。 只是他們看了看崔均等人的數量,緊張咽了咽口水。 “我家殿下是為了清君側,而不是為了其它?!?/br> “此次拿下金州衛,所有軍戶都削籍為民,愿意從軍的每年八貫錢,二十石糧餉,其家人可獲得十畝參軍田,此外全衛軍戶均分田地,按照人頭平均來分,第一年不收賦稅?!?/br> “叛賊渤?!?/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