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節
正因如此,這次的叛亂才這樣輕松的被解決,并沒有將范圍擴大。 “也不知道高煦那邊是怎么解決這些事情的……” 徐氏忽的好奇開口,并疑惑道:“按理來說,高煦那里是女真人多,漢人少才對,可他那里好像沒有發生過叛亂?!?/br> “這個嘛……”朱棣欲言又止,去過吉林城的他,自然知道自己家那個老二是怎么做的,可他能做的事情,自己不一定能做。 想到這里,朱棣便老實與徐氏說了吉林城的情況,以及朱高煦在吉林城的手段。 “這些……是高煦做的?”徐氏聽完后臉上不敢置信。 饒是她身為朱高煦的母親,卻也不敢相信朱高煦在理政方面還有這樣的才干,并且品德會如此高尚。 她很了解朱高煦,朱高煦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總是肆意妄為,覺得沒有人能處置他,所以別說平等對百姓,就連對一些武將勛臣,他都十分無禮。 這才過去幾年?這孩子現在都這么聽話了? 徐氏不敢相信,但她從朱棣的臉上看到了答案。 “高煦……真的變了……” 徐氏看著桌上的信,有些不敢承認,卻又在語氣之中有些欣慰。 她那個長不大的孩子,總算長大了。 感嘆過后,徐氏也道:“確實,高煦做的那些事情,我們不可能做?!?/br> 均屯田、分口糧、高軍餉、開衛學…… 朱高煦在吉林城做的這些,放在別的地方,那就是殺頭的罪,即便是老朱的兒孫,也免不了圈禁南京或鳳陽的結局。 正是因為他所在的地方是吉林城,所以才沒有人管他。 “這均屯田,從殿下往高煦那邊看來的結果,是好事還是壞事?” 徐氏忽的詢問朱棣,朱棣聞言卻沒有立馬回答,而是沉思片刻后才開口:“俺當時在城內外走了走,發現那吉林城內外軍戶,即便遭遇胡兵入寇,男丁大多上了戰場,后方的健婦卻依舊積極開墾田地?!?/br> “只是一日,俺觀她們便開墾出數百畝熟田,幾乎能與俺們北平的二年田相比?!?/br> 朱棣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采取一個個故事來為徐氏解答。 聞言,徐氏也有些驚訝:“一日數百畝,那現在高煦那邊的田地,難不成有十數萬畝?” “差不多吧……”朱棣想到了四月份吉林城那熱火朝天的景象,頓覺牙疼。 “這小子若是來幫俺管事,俺估計就不用總為錢糧頭疼了?!?/br> 朱棣十分惋惜,一旁的徐氏聞言也感慨道:“若是如此,高煦在那吉林城也是一件好事?!?/br> “照此下去,再過六七年,那吉林城恐有耕地百萬畝,即便土地貧瘠,也能養民十數萬?!?/br> “他那里現在就有四五萬人了?!敝扉敛槐A舻慕掖?,徐氏聽后詫異回頭:“現在就有這么多人?他靠什么養活的?” “這個……”朱棣想了想,也覺得十分好奇:“俺也不曉得,但這小子多半是摻和了毛皮的生意?!?/br> “這可不是一件幸事……”聽到朱棣這么說,徐氏臉上又露出擔憂之色,可一想到自己身為娘親卻不能幫自己的孩子,孩子自謀出路也是無奈之舉。 “不知道高熾和高燧什么時候能回來?!?/br> 徐氏嘆氣看向殿外,心思也漸漸飄向了南京城。 “這小子確實能耐不小?!?/br> 在徐氏擔心的時候,南京城乾清宮里,朱元璋拿著兩份錦衣衛所書寫的吉林城情況文牘閱覽。 這兩份文牘,分別出自第一批與朱高煦去吉林城的錦衣衛,以及兩千獨身軍戶之中隱藏的錦衣衛。 兩份文牘的書寫與內容都相差不多,只是細節上前者模糊,后者更為清楚。 前者描述吉林城近況時,以“城中漢胡五萬余,甲兵兩千余,耕地四萬余畝”便總結了個清楚。 到了后者描寫吉林城近況時,卻可以說是事無巨細,以“新城未善全,若善全,則官民坊五十二處,可容十數萬百姓?!?/br> “城外有其田,熟田近四萬畝,生田十余萬畝,種以粟、麥,試種水稻?!?/br> “又有兵卒六千,其甲兵不足三千,兵器不全,缺棉、布,鐵料充足……” 再往后,新去的錦衣衛還寫了很多東西,老朱也都事無巨細的看了進去。 按常理來說,老朱看完應該是驚訝,而后是震怒,畢竟朱高煦把他的衛所制改的一塌糊涂,并且還隱瞞了許多事情。 可真的看完過后,老朱卻有些暗自高興,似乎覺得朱高煦能在不足兩年時間里做出這樣的一番偉業,真不愧是他的孫子。 這份高興,即便盡力掩飾,卻還是被朱元璋身旁坐著的郭英所察覺。 郭英一言不發,倒是朱元璋遞了文牘過去:“瞧瞧你這孫女婿,他干的事情還真是不錯?!?/br> 他這般說著,卻不等殿內的一些宮女太監反應過來,話鋒一轉:“你那孫女,沒給你說這些事情?” “未曾……”郭英老實回答道:“只是寫了吉林簡陋,尤其以王府最為簡陋,還不如南京城的一些千戶府氣派?!?/br> “另外她還說,渤??ね跏莻€親善的人,關外漢胡都十分擁戴他?!?/br> “擁戴?”朱元璋笑了,用手指著那兩份文牘道:“這小子給人又發糧食又發田地和耕牛挽馬,換做我們還是田地刨食的時候,你說你遇到這樣的人,擁不擁戴?” 朱元璋看透人性,說白了吉林城的百姓已經被朱高煦在不知不覺中用利益給捆綁起來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要調走朱高煦,或者對朱高煦做些不好的事情,那吉林城的百姓都不會認從,除非取代朱高煦的那人,能維持朱高煦對吉林城軍民的政策,不然就算下令的人是他這個皇帝,也沒辦法在吉林城百姓那討得了好。 “這小子,把握人心是個好手……”想著這些事情,朱元璋不由稱贊,但同時心底又升起一絲擔憂。 朱高煦才去了吉林城兩年,就把吉林城經營成了這副模樣,將幾萬百姓都綁在了他身邊。 若是再給他幾年時間,那吉林城又會發展成什么模樣? 想到這些,朱元璋心里的那份高興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沉默。 一旁的郭英似乎察覺到了什么,因此緩緩開口道:“若是他能將肇州城和安東城都經營起來,那日后朝廷的大軍就可以從肇州城出發,比起從全寧衛走,距離縮短了五百里,而且還可以用水運輸送糧草……” 他這話,讓朱元璋重新審視起了朱高煦的能力。 郭英的話不可置否,但具體能不能做到,還是得考察考察。 “快入冬了,現在送消息已經來不及……” 朱元璋沉吟片刻,隨后才道:“開春之后,遷移軍戶兩千至吉林衛,設立肇州所和安東所,二所暫時歸于吉林衛下,歸渤??ね豕澲??!?/br> 他這話像是在對郭英說,但站在乾清宮角落的一名司禮監隨身太監卻提筆將其記錄。 朱元璋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會不會導致朱高煦實力提升太快,但他仔細想了想,不過八千軍戶也做不成什么事情,況且兀良哈入寇一事也確實體現了吉林城兵馬不足的缺點,增設兩個千戶不算過分。 但即便如此,朱元璋卻還是看向了郭英,瞧著這個熟悉的老伙計,他坦然道:“郭四,你倒是開始偏向他了……” “臣,只不過是站在朝廷的角度做出決定罷了?!?/br> 郭英起身作揖回禮,朱元璋瞧他這模樣,也沒有再糾結,而是擺擺手: “罷了,坐下與我下下棋吧……” “是……”郭英坐下,與朱元璋下起了棋。 只不過二人下棋沒多久,朱元璋又輕聲道:“朕這些兒子們的俸祿還是太高了,是該削減一些了?!?/br> “另外老四這次繳獲的那些牛羊馬匹,差人叫他分出一半,交予河南、山東兩都司吧?!?/br> 他的話,讓郭英心里一緊,但最終沒說什么。 漸漸地,乾清宮里只剩下了圍棋落子的聲音…… 第172章 育嬰圣手 “又增設兩個千戶……”十月如期而至,當春和殿內的朱允炆得知了吉林衛增設兩個千戶所的消息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皺眉。 從去年到今年他一直在忙碌瓦解朱棡在朝野上下的勢力,但架不住朱棡不安分。 如眼下,在朱允炆的桌上,正擺放著一根比起正常明代稻苗大了許多的稻苗。 這是今年秋收后,朱棡讓人快馬送來的水稻,這水稻有一莖九穗,每穗有百粒以上稻谷。 這樣的水稻,被稱為“嘉禾”,翻譯過來就是預兆祥瑞的水稻。 它能獲得這樣的稱贊,也是實至名歸的,畢竟若是整個山西的水稻都能達到這種程度,那就代表山西的水稻畝產達到了平均二石三的畝產。 這還是在山西,若是放到水利配套充足的江南來,起碼能達到四石。 要是天下水稻都能如此,那大明百姓過的可就舒服了。 老朱注重農事,朱棡尋這樣的水稻來,無疑是想讓自己重新回到老朱的眼前。 “殿下,這水稻…還種嗎?” 東宮太監李權小心翼翼詢問朱允炆,朱允炆卻抓起那水稻仔細看了看,瞇了瞇眼:“種,自然要種……” 回應間,朱允炆看向了桌上的另一本奏疏,其上內容是削減宗室俸祿的具體規定。 原定親王歲用祿米各五萬石,可經過這次削減,親王歲給祿米僅剩萬石,而郡王只有二千石,其余鎮國、奉國等將軍,中尉的俸祿盡數被削減。 盡管這其中,渤??ね跖c靖江郡王在俸祿上被定性為了親王級別,但不管怎么說,這次的歲俸削減,都是削弱藩王的一次手段。 朱高煦那兩萬祿米被減半,其它親王更是被砍去八成。 這樣的結果,讓朱允炆很是高興。 削減歲俸祿米,為的就是藩王兵馬難以養兵,只能依靠朝廷,繼而削減他們對兵馬的控制力,不過…… 朱允炆低頭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稻穗,他很清楚這樣的手段對于秦晉燕周等強藩毫無作用,因為他們斂財的手段并不僅限于俸祿。 他們是這樣,朱高煦也是一樣。 “江南的毛皮生意,他倒是做的紅火?!?/br> 朱允炆放下稻穗,摸了摸自己脖頸處的狐裘,聞言的李權也躬身道:“想來,渤??ね醣闶峭ㄟ^此道,才得以養軍六千的?!?/br> “來年就是八千了?!敝煸蕿梢庥兴?,但卻并不以為意。 八千人,能做什么? 比起他,朱棡和朱棣、朱橚才是他朱允炆需要對付的對象。 這其中,首當其沖的依舊是朱棡。 “西南的戰事加快速度,不然下面的人心慌,孤的心也難安?!?/br>